- 年份
- 2024(4741)
- 2023(6790)
- 2022(5652)
- 2021(5183)
- 2020(4212)
- 2019(9594)
- 2018(9455)
- 2017(17788)
- 2016(9786)
- 2015(11092)
- 2014(11179)
- 2013(10620)
- 2012(9871)
- 2011(8644)
- 2010(8487)
- 2009(7688)
- 2008(7250)
- 2007(6340)
- 2006(5474)
- 2005(4619)
- 学科
- 济(37081)
- 经济(37031)
- 管理(22546)
- 业(17072)
- 中国(14242)
- 企(13152)
- 企业(13152)
- 地方(13152)
- 方法(12800)
- 农(10597)
- 数学(10271)
- 数学方法(10141)
- 学(8620)
- 业经(8422)
- 理论(7946)
- 制(7380)
- 城市(7176)
- 农业(7086)
- 财(7051)
- 体(6572)
- 环境(6564)
- 教育(6091)
- 和(5980)
- 地方经济(5572)
- 发(5322)
- 城市经济(5255)
- 融(5151)
- 金融(5143)
- 产业(5123)
- 银(5046)
- 机构
- 学院(129345)
- 大学(128317)
- 研究(46244)
- 济(45141)
- 管理(44764)
- 经济(43658)
- 理学(38173)
- 理学院(37487)
- 管理学(36640)
- 管理学院(36370)
- 中国(33132)
- 科学(30481)
- 京(29084)
- 所(22580)
- 范(22083)
- 农(21972)
- 师范(21875)
- 中心(21631)
- 财(21058)
- 江(20812)
- 研究所(20674)
- 业大(19546)
- 师范大学(17805)
- 北京(17754)
- 院(17713)
- 农业(17284)
- 州(16855)
- 财经(16530)
- 技术(15174)
- 经(14851)
- 基金
- 项目(92086)
- 科学(72368)
- 研究(68057)
- 基金(64772)
- 家(56635)
- 国家(56121)
- 科学基金(48162)
- 社会(42866)
- 社会科(40451)
- 社会科学(40445)
- 省(37484)
- 基金项目(35509)
- 划(31603)
- 教育(30976)
- 自然(30670)
- 自然科(29938)
- 自然科学(29930)
- 自然科学基金(29329)
- 编号(28511)
- 资助(24590)
- 成果(23239)
- 课题(20744)
- 重点(20591)
- 发(20454)
- 部(18951)
- 创(18717)
- 创新(17437)
- 国家社会(17436)
- 年(17102)
- 科研(16842)
共检索到1947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彬 陈忠暖
以成都东郊记忆为例,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其空间的文化建构及游客的空间体验进行了分析。认为空间功能转换、怀旧符号表征以及商业实践导入是实现工业生产空间到文化怀旧空间转化的主要手段;游客通过对空间的感知、想象与消费来完成对空间的体验,且这种空间体验具有较明显的"空间消费"倾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此类空间进行规划与改造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怀旧空间 文化建构 空间体验 东郊记忆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邹丹丹
都市文学掀起了一阵炽烈的怀旧热潮,作为旧城改造更新典范的新天地,系由在历史风貌遗产保护中发挥着的怀旧空间特质(想象和记忆)和现代性深重的迷恋而达成,本文的核心是在其具体而丰富的外表下隐藏着的抽象而厚重的感觉。现代性下的建筑(architecture)、身体(body)、记忆(memory)、意象(image)、自我(self)及其携带的意义体(meaning)作为隐在的文化元素共同参与到旧城改造的事件中来,新天地是这些元素的集成体。
关键词:
新天地 现代性 怀旧 空间 记忆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凡 杨蓉 黄丽萍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都市怀旧消费风潮已渗透至社会文化生活诸多领域。许多怀旧餐厅也应运而生,形成以城市怀旧为主题的特殊消费空间和文化空间。全球与地方在消费文化转化中相互促进,地方文化形态正在发生变化,不同怀旧消费空间的地方建构是否存在差异?本文选择广州太平馆、巴打怀旧茶餐厅两个不同特点的怀旧餐厅为案例,通过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和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收集相关媒体报道和网上讨论作为研究的文本资料。从物质空间和情感空间两个方面对比分析了怀旧餐厅的地方建构和认同。研究表明,透过记忆的呈现和展示,记忆凝视下的传统再造和怀旧消费导向下的再造传统都是适应全球文化潮流过程中不同的消费物质空间建构形式。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怀旧地方又是其情感空间的建构和地方记忆的再生产,表现在地方依恋和地方认同等方面。由于怀旧地方建构中"真实地方"和"构想地方"交集的差异,其地方认同感也存在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方根植性、市场机制和后现代消费特征等因素的影响。本文有助于从新文化地理学视角理解怀旧消费空间的地方建构,对指导怀旧消费空间生产和实践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林琳 曾永辉
通过对旧水坑村村民的深度访谈及利用意象地图和Arcgis空间进行分析,发现旧水坑村的集体记忆空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记忆空间要素更替明显;自然景观要素记忆被人们逐渐淡忘;人文景观要素中,人们对传统祠堂祭祀的空间记忆根深蒂固,对现代休闲娱乐空间的记忆持续加强;记忆空间的强度减弱,从单点集中到多点分散,整体记忆空间中心向西南偏移;记忆空间沿街道两侧呈鱼骨状排列,从传统单一的书院祠堂群逐渐转变到了传统祠堂群和现代公共设施群共存的格局。基于上述分析,认为乡村集体记忆空间是由群体关系的乡城转化和集体记忆与空间互动的结果。
关键词:
乡村城市化 集体记忆 空间演变 旧水坑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林琳 曾永辉
通过对旧水坑村村民的深度访谈及利用意象地图和Arcgis空间进行分析,发现旧水坑村的集体记忆空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记忆空间要素更替明显;自然景观要素记忆被人们逐渐淡忘;人文景观要素中,人们对传统祠堂祭祀的空间记忆根深蒂固,对现代休闲娱乐空间的记忆持续加强;记忆空间的强度减弱,从单点集中到多点分散,整体记忆空间中心向西南偏移;记忆空间沿街道两侧呈鱼骨状排列,从传统单一的书院祠堂群逐渐转变到了传统祠堂群和现代公共设施群共存的格局。基于上述分析,认为乡村集体记忆空间是由群体关系的乡城转化和集体记忆
关键词:
乡村城市化 集体记忆 空间演变 旧水坑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文彤 张茜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城市记忆弱化问题的产生,使城市逐渐失去了特色和可识别性,这也使得城市无法满足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关于城市记忆消费的需求。城市记忆弱化问题的日益严峻迫切需要政府和开发商从公共服务以及市场经营的角度出发,重塑城市记忆并使之延续。围绕佛山岭南天地案例,分析了消费群体对其空间重塑中历史空间、商业空间、公共空间所形成的城市记忆留存、活化、提升的感知与评价,从供需对应关系的角度构建了空间重塑下城市记忆传承与发展的运行机制。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欧阳丽花 徐仲佳
海派文学的文化记忆:一方面是《海上花列传》以新器物、日常生活、社会世情等具体记忆建构可资怀旧的上海;另一方面是海派文学对上海进行一种怀旧回忆的审美建构。怀旧是基于回忆之上的价值认同和审美想象。《海上花列传》与海派文学对上海互文回忆的价值认同和审美想象,不仅表明《海上花列传》是海派文学怀旧上海的起点,也呈现海派文学的文化记忆,更重要的是为分析文学文本的审美内部关系开辟了记忆模仿的范式研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先悦 王文辉 张茵
基于游客凝视视角,以北京旧物仓为例,采用游客受雇摄影法、图片内容分析法与深度访谈法,探讨旧物仓怀旧意象,总结反思性记忆场域怀旧关键元素以及空间生产特点。研究表明:旧物仓的怀旧意象元素类型包括场景性怀旧元素、器物性怀旧元素和符号性怀旧元素,这3种意象元素融合影响并寄寓着游客的认知与情感;反思性记忆场域经由对场域空间的设计和主体具身体验的塑造来实现地方记忆再生产。对构建反思性记忆场域、强化怀旧凝视提出建议,以期为建构具有深刻认知意象和美好情感体验的怀旧场所提供借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先悦 王文辉 张茵
基于游客凝视视角,以北京旧物仓为例,采用游客受雇摄影法、图片内容分析法与深度访谈法,探讨旧物仓怀旧意象,总结反思性记忆场域怀旧关键元素以及空间生产特点。研究表明:旧物仓的怀旧意象元素类型包括场景性怀旧元素、器物性怀旧元素和符号性怀旧元素,这3种意象元素融合影响并寄寓着游客的认知与情感;反思性记忆场域经由对场域空间的设计和主体具身体验的塑造来实现地方记忆再生产。对构建反思性记忆场域、强化怀旧凝视提出建议,以期为建构具有深刻认知意象和美好情感体验的怀旧场所提供借鉴。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郭枫楠
数字媒体作为诱导用户参与、诱发感性交流的媒介,被应用于空间设计中。在数字媒体介入的空间设计中,用户体验成为核心问题。文章提出以媒体、身体、情境为中心的数字媒体空间的体验模式,为数字媒体空间设计提供了与用户交流、互动的体验依据。
关键词:
数字媒体 空间设计 空间体验 体验结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兴柱 苏云清 周玲 阳鹂 陈学平
城市文化空间旅游化对传承城市文脉、实施城市更新战略具有重要价值。文章基于Bourdieu的场域理论,建构旅游场域的概念模型,并以合柴1972工业记忆小镇为例,通过田野调查法、文本分析法以及数理分析方法对城市文化空间旅游化的特征与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合柴旅游化经历旅游市场初构、旅游空间置换、复合空间生成3个发展阶段,在主体互动模式、资本累积、文化认同、价值理念等方面发生显著变化;2)旅游资本和主体价值感知是关键的中介因素,通过有效衔接旅游惯习而形成3条推进城市文化空间旅游化的链式路径,且游客和居民的作用效果存在显著异质性;3)旅游惯习、旅游资本、主体价值感知是推动城市文化空间旅游化的核心条件,主要通过组态形式发挥作用,形成3种非城市文化空间旅游化的驱动类型——价值依存型、利益诉求型、惯习内化型。研究结论揭示了人的主体性影响城市文化空间旅游化的复杂因果关系及理论过程,为旅游地文化价值挖掘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借鉴和理论参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玮
基于城市记忆视角,选取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作为传统文化旅游地的典型个案,以古代六朝至近代中华民国时段为界,分类梳理古地图、古诗词、古画卷、老照片等图文史料,结合符号学和质性研究方法,从地理和文化空间2个层面,溯源其历史发展过程,探究其空间演化特征。研究结果凸显了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在南京城市发展变迁中担负的城市记忆表征、民族文化传承、市井生活繁衍及地方特色沿袭等重要功能,为传统文化旅游地及城市文化空间的科学规划和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郎杰斌
当前,图书馆作为公共空间的社会价值越来越突出。该文论述了空间体验的含义与意义,阐述了空间体验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之一的观点,并探讨了图书馆空间体验环境的构建原则与方法。
关键词:
空间体验 图书馆空间 图书馆核心价值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余志远 游姣
当前,怀旧旅游已然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研究主题。本文以四川安仁古镇为研究地,以58篇游记为研究文本,采用质的研究方法讨论怀旧、现代性和古镇旅游场的关系,并剖析古镇旅游场中触发旅游者怀旧情感形成的媒介是什么,以及旅游者获得怎样的体验等问题。本文指出:现代性是造成现代怀旧的重要因素,传统古镇给现代的旅游者提供了一个可资回忆、思恋怀想的诗意栖居地;古镇中的场景、人物、物件和事件所构建的个人怀旧源和集体怀旧源能够触发旅游者的回忆,从而引发其怀旧旅游体验;对于怀旧旅游者而言,他们不仅在古镇里能够暂时性地获得日常生活逆转的、具有补偿性质的反结构式体验,还能感受到反思性的体验、精神层面上的"重返家园"体验以及身份认同建构的体验。
关键词:
怀旧旅游 现代性 旅游体验 身份认同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亚 阎景娟 李宇
后工业景观是城市景观更新过程中绕不过的话题,如何处理好城市景观的延续性,将场地记忆、工业记忆、文化记忆最大程度地保留,以承继历史、指向未来,是城市记忆中必须正视的问题。本着理论联系实践的精神,结合金牛山生态修复环境提升案例,从分析城市中后工业景观的特点以及面临的问题出发,对城市后工业景观的价值、后工业景观作为工业文化记忆和历史文化记忆载体的认知做出详细的阐释和分析,提出了应该深入阅读场地,尊重场地记忆、深挖工业文化以及历史文化、重视地方性等改造策略。希望为城市更新建设中的后工业景观的设计管理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
后工业景观 场地 记忆 工业文化 地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