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6)
2023(1542)
2022(1261)
2021(1070)
2020(728)
2019(1695)
2018(1537)
2017(2900)
2016(1522)
2015(1681)
2014(1671)
2013(1703)
2012(1566)
2011(1460)
2010(1549)
2009(1390)
2008(1333)
2007(1088)
2006(1041)
2005(852)
作者
(4730)
(3912)
(3770)
(3658)
(2597)
(1798)
(1775)
(1564)
(1489)
(1318)
(1307)
(1293)
(1252)
(1213)
(1171)
(1148)
(1123)
(1113)
(1060)
(1038)
(908)
(895)
(878)
(867)
(848)
(809)
(808)
(797)
(763)
(759)
学科
(9510)
经济(9500)
中国(6074)
城市(5598)
地方(4288)
城市经济(3977)
管理(3609)
方法(2394)
方城(2352)
数学(2165)
数学方法(2159)
环境(2153)
(1892)
地方经济(1406)
(1366)
(1219)
理论(1189)
资源(1015)
发展(1013)
(1012)
经济理论(1006)
业经(1003)
利用(997)
土地(985)
产业(984)
(977)
经济管理(973)
开发(940)
规划(910)
事业(895)
机构
大学(24189)
学院(24164)
(9539)
研究(9230)
经济(9106)
管理(8624)
理学(7409)
理学院(7235)
管理学(7122)
管理学院(7061)
科学(5928)
中国(5866)
(5852)
(4503)
师范(4494)
城市(4293)
(4069)
中心(3849)
师范大学(3798)
(3750)
研究所(3713)
北京(3494)
(3435)
(3371)
经济学(3243)
环境(2980)
财经(2970)
(2944)
经济学院(2917)
研究院(2879)
基金
项目(17564)
科学(14537)
基金(13538)
(11719)
研究(11652)
国家(11643)
科学基金(10629)
社会(8802)
社会科(8407)
社会科学(8402)
基金项目(7850)
自然(7003)
自然科(6870)
自然科学(6870)
自然科学基金(6710)
(6180)
(5650)
教育(4749)
资助(4695)
(4016)
编号(3941)
国家社会(3868)
重点(3740)
城市(3533)
(3526)
发展(3363)
(3335)
(3140)
教育部(3068)
人文(3043)
期刊
(10512)
经济(10512)
研究(8734)
城市(6274)
(3545)
问题(3430)
科学(3362)
中国(3147)
发展(2501)
(2501)
学报(2404)
城市问题(2372)
管理(2356)
地理(2173)
现代(2119)
资源(1919)
(1823)
大学(1784)
学学(1738)
(1733)
科技(1632)
经济地理(1616)
经济研究(1367)
财经(1316)
(1314)
(1276)
技术(1242)
(1211)
业经(1186)
生态(1056)
共检索到336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戴达民  
长期以来文学作品表现着城市形象,同时用它隐喻的魅力赋予地点以生命,赋予物品以使用方式。面对着文学作品从其幻想及批判作用中隐退,今天何以代替这隐喻化的形象和地点呢?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续琨  陈喜波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范逸清  
撷取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三个图书馆员形象,分析作家眼中的图书馆员形象以及他们所具备的修养,探讨当今图书馆员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改善服务、重塑形象、提升修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丽丽  
从文学理论上来说,女性形象的塑造往往是文学创作形象层次和思想层次的重要表现方式。因此,世界文学巨匠笔下所塑造的女性往往令人陷入沉思、或喜或悲,读者往往通过饱满的女性形象反思人生的生存与人类的人文关怀问题。这种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与反思跨越文化、跨越时间和空间,是人类情感的共鸣所在。女性形象的塑造在外国文学作品中丰富而深刻,尤其从有中世纪文学之后,“女性”都是外国文学作家重点塑造的人物形象,在任何时期的文学发展中都能看到不同的女性形象。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查振华  
一个城市就是一个具有性格的个体,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形象来体现出这种独特的个性。形成这种个性的因素主要由三种因素,一是由城市天际线所形成的总体特征与个性;二是由街道所形成的城市个性;三是由广场形成的时代精神。它们共同形成了一个城市的形象,体现出一个城市的特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申革联  梁国培  刘怡军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曹随  
本文从形象主体、城市功能、环境性质、时代性、民族性、发展性和表现性等角度对城市形象细分进行了探讨 ,并论述了它对城市形象设计和建设的重要意义。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佳  郭巧丽  
当代文学的农民工题材作品揭示出特定时代的文学创作状况与当时社会变迁之间纷繁复杂的联系。在众多的作品中,作家通过展现转型时期农民工精神与肉体的创伤及女性农民工遭受的性别歧视,将农民工进入城市后的游离、挣扎、伤痛等复杂心态展现地淋漓尽致。通过文学作品对农民工生存困境的审视和关照,反思农民工所受创伤背后的文化现象,寄予弱势群体最诚挚的人文关怀,彰显作家借助文学关注社会、关注人的价值理念。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周慧梅  
科举制度特有的内涵规范和涵养了中国文人的思维模式和人文性格,即便终生徘徊在科举边缘的读书人亦不例外。他们怀着极度失落愤慨及向往的复杂心情,利用他们手中为“及第”而积聚的知识和屡次“不第”的辛酸,创造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为世人展示了科举制度下文人的众生像,“儒生不幸文坛幸”,繁荣和拓展了文学的领地。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文学作品的作者——被科举所遗弃的文人,通过鞭挞科举而成为科举制度虔诚的守护者。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高义  
外国文学作品以著作者的国籍为分类标准,是为了显示一个国家文学发展的轨迹。但是如果按照作品写作时使用的语言来分类,就更符合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特性,并以此为排架号,将检索用分类号和排架用分类号分开。不仅可以增加检索点,还能更好地反映一国文学发展的完整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於贤德  
试论导游讲解对文学作品的运用於贤德汕头大学中文系OntheApplicationofLiteraryWorksinTour-Guiding¥byYuXiandeAbstract:Thearticlepointsoutthatliteraryworks...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铁城  
城市雕塑有其独特的艺术性格,是城市公共空间中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关乎着一个城市的对外形象。以城市雕塑艺术的名义,在尊重城市历史、城市个性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城市人文资源并使之艺术化地形象呈现,或在此基础上举行相关的艺术大展、大赛,成为城市雕塑艺术参与城市形象塑造的有效方式。在城市形象塑造的过程中,城市雕塑的建设切忌脱离实际,一味盲从。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昕远  刘静  
城市形象广告是近年来城市塑造和宣传自身形象的主要方式,但很多城市形象广告由于在策划上存在着很多误区,致使广告宣传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反思城市形象广告,可以发现此类广告在策划、创意等方面存在以下几方面误区:广告定位不准确、广告表现缺乏创意、媒体选择不当、广告传播方式单一,且缺乏延续性等。城市形象战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城市形象广告的策划传播也是一个专业化程度非常高的创意过程,只有政府和广告策划者对城市形象和传播策略进行深入研究,避免以上误区,城市形象广告才能发挥出它的最大效益。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梅保华  
作者认为城市形象有三个层面 ,即物质层、管理层和思想层。本文分析了城市形象这三个层面的含义后 ,作者论述了城市形象的建设要与城市的功能性质相吻合 ;要发掘城市的文化内涵 ;要保持城市的时代风貌、传统特色 ;要以人为本。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卯旭阳  
为了配合《婚姻法》的实施与推广,十七年文学中出现了一批围绕批判封建婚姻制度、提倡新式婚姻理念以及表现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的文学创作,其中不乏以农业合作化运动为背景的作品。在国家层面的宣传整合下,新青年、铁娘子、半边天等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女性形象在最大程度上转化为文学想象的资源。女性身份在这一时期逐渐成为一种政治宣传载体,而“女性”这一独立符号也开始走向消解,进而营构出一个“无性”的时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