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78)
2023(7136)
2022(5771)
2021(5482)
2020(4348)
2019(10051)
2018(10006)
2017(18051)
2016(10107)
2015(11288)
2014(11325)
2013(10892)
2012(10448)
2011(9390)
2010(9509)
2009(8669)
2008(8779)
2007(8065)
2006(7281)
2005(6145)
作者
(29760)
(24732)
(24545)
(23370)
(15729)
(12009)
(11130)
(9488)
(9470)
(8955)
(8607)
(8352)
(7962)
(7709)
(7589)
(7581)
(7309)
(7303)
(7235)
(6909)
(6154)
(6147)
(5928)
(5658)
(5610)
(5480)
(5471)
(5412)
(5045)
(4942)
学科
(38828)
经济(38788)
管理(26936)
(19233)
中国(14480)
(14437)
企业(14437)
地方(14321)
(12507)
方法(11962)
环境(10492)
(10076)
数学(9895)
数学方法(9612)
业经(8669)
农业(8282)
(7508)
城市(7207)
理论(7129)
(6898)
(6789)
(6686)
生态(6253)
(6235)
资源(5954)
地方经济(5877)
教育(5386)
城市经济(5230)
(5030)
贸易(5022)
机构
学院(137197)
大学(136178)
研究(50132)
管理(47676)
(46916)
经济(45289)
理学(39609)
理学院(38936)
管理学(37935)
管理学院(37676)
中国(37387)
科学(34113)
(31602)
(25404)
(25162)
中心(24124)
(23035)
研究所(22763)
业大(22304)
(22168)
师范(21951)
(21743)
北京(20018)
农业(19736)
(19094)
(19048)
师范大学(17658)
技术(17056)
(17031)
财经(16443)
基金
项目(92900)
科学(71655)
研究(67723)
基金(63836)
(56477)
国家(55959)
科学基金(47322)
社会(40749)
社会科(38329)
社会科学(38314)
(38238)
基金项目(34496)
(32094)
自然(31189)
教育(30730)
自然科(30321)
自然科学(30315)
自然科学基金(29697)
编号(28211)
资助(25262)
成果(22943)
重点(21276)
(21135)
课题(20796)
(18685)
(18160)
(17255)
科研(17216)
计划(17160)
创新(17071)
期刊
(61293)
经济(61293)
研究(40676)
中国(33327)
学报(23512)
(23450)
科学(21306)
教育(20300)
大学(17810)
管理(17059)
(16920)
学学(16316)
农业(16060)
技术(13319)
(10771)
金融(10771)
业经(10317)
图书(9861)
资源(9816)
问题(9374)
(8810)
(8618)
城市(8588)
(7821)
经济研究(7622)
财经(7448)
书馆(7271)
图书馆(7271)
现代(6812)
科技(6797)
共检索到2180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伟  
中国的城市在持续地高速发展,城市的形态处于急剧的变化之中。城市形态中的生态要素虽受到重视,但在政府的强力主导下,往往片面强调短期的经济利益,造成了资源配置的扭曲。在进行城市生态资源配置时,只有兼顾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按生态城市的原则来进行,优先建设城市生态屏障,才能实现城市空间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本文对成都10大郊野公园建设的得失进行了分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信仕  于静  张志伟  蔡文婷  
目前国内许多城市正大力推进郊野公园的建设。本文以我国郊野公园建设相对成熟的香港、深圳为例,就两地郊野公园规划建设的选址、规模、景观、管理等几个核心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开展郊野公园规划研究,以期对其他城市郊野公园的规划建设提供借鉴与启示。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智敏  刘伟  夏菁  
上海作为高度城市化地区,针对人口环境资源紧约束的现实,以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盼为导向,以郊野公园建设为载体,以建设用地减量化为核心,以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创新规划土地政策,推动郊野生态空间保护与系统修复,走出了一条大都市区郊野空间生态修复的新路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晓惠  李常华  张雪飞  
从城市边缘区开放空间资源的保护,从郊野公园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从边缘区用地及发展模式的转变,从城市和郊区共同发展的需求等视角,探讨了郊野公园的功能目标、发展机制、规划控制管理、土地获得方式、发展政策引导等问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闫佳伦  董宇翔  叶可陌  索筠博  闫娜  韩莉  林辰松  
【目的】以物种多样性保护为目标,鸟类栖息地营建为切入点,提出郊野公园景观提升方法及策略【方法】通过对石家庄龙泉湖公园周边地区进行鸟类研究,选择出现频次和研究资料较多的鸟类为目标种,并对其生态习性进行研究,归纳目标鸟类对栖息地的需求。从空间角度构建水平、垂直两个维度的鸟类栖息地适宜性指标体系,分别对水体类型、水域面积、驳岸类型及水岸形态、滨水缓冲带、植物覆盖度、惊飞距离、水深、植物高度等指标进行研究分析,得出郊野公园鸟类栖息地景观设计依据及方法。【结果】共确定23个鸟类目标种,建立鸟类栖息地约20.3 hm~2,其中水域栖息地约11.4 hm~2,共有6个分区:各分区水域面积在2.6~5.8 hm~2之间;水生植物覆盖度在30%~65%之间;惊飞距离为50 m;平均水深在0.8~2.5 m之间;水生植物高度平均为0.3~1.8 m。陆域栖息地约8.9 hm~2,共有6个分区:各分区滨水过渡带乔木覆盖度在10%~16%之间,灌木覆盖度在35%~44%之间,草本覆盖度在40%~55%之间;植物平均高度为8.6~22.5 m;地被种类在12~31种之间;惊飞距离为50 m。【结论】(1)从空间尺度指标入手,构建鸟类栖息地适宜性指标体系,提出营建策略,可以为郊野公园的规划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2)郊野公园应设置大小不同,功能丰富,具备蜿蜒自然缓坡驳岸和一定水深的水体空间;植物景观在满足鸟类对水域、近岸缓冲带、陆域范围植物覆盖度、群落组成形式、高度需求的同时还应提升地被丰富度;园路及场地应采用近自然材质和低鸟类干扰的策略。(3)在郊野公园规划设计过程中既要重视鸟类对栖息地的需求和不同鸟类的种间关系,同时还应满足人类休闲游憩的需求,实现人-鸟的和谐共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明霞  齐童  王亚娟  刘传安  
以北京市东小口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借鉴SBE法对视觉景观质量进行了评价,采用SD法对景观特征进行了评价。通过相关分析建立了景观质量评价模型。结果显示:正负两组景观中植被、路面或广场、区外建筑、天际线及人群等存在差异,对景观质量影响较大;从景观特征分析来看,幽静度得分最高,丰富度得分最低,丰富度和幽静度的标准差均较小;植被的整齐度标准差大;景观特征的重要性排序依次为丰富度、野趣性、幽静度、协调性、美感、生命力、整齐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尚琴琴  杨金娜  张玉钧  
解说系统是发挥旅游目的地服务、教育、管理等功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影响游客体验的重要因素。为了提升游客的体验质量,以南海子郊野公园为案例地,通过实地调研,获得游客对解说系统的满意度及人口统计学特征等数据,后期运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法及回归分析测量游客对解说系统满意度的感知因子。通过分析得出,解说系统满意度感知因子包括博物馆(游客中心)解说、参与式解说和牌示解说3个方面,且三者对解说满意度的影响均为正向,其中参与式解说有显著影响。参与式解说不完善、博物馆及游客中心利用程度低、解说内容不丰富及放置位置不合理是影响解说系统满意度的主要原因。基于研究结论,为南海子郊野公园解说系统提出了管理意见,以改善该郊野公园的解说系统设计。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官秀玲  
通过对香港郊野公园及其管理经验的分析,指出正在大陆兴起的郊野公园建设和发展中应是立法在先,建设在后;科学规划在先,开发在后;人才培养在先,发展在后;宣传与建设并举。其经验为近期北京将启动的10处郊野公园管理有所借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齐童  曾瑶  张凡  
基于近期在中国大陆兴起的郊野公园建设的需要,通过广泛查阅文献,概述了郊野公园的概念和功能,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的进展、成果及趋势,分析了当前研究的特点,提出了研究建议,以期对今后郊野公园的建设和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旭  许凌  裴宇轩  冉小刚  
历经进化的历史形态具有稳定性与适应性,探索其中具有恒久生命力的智慧与规律,有重要现实意义。以成都为例,基于卫星影像、历史文献与地图数据,综合历史调查、地理信息与空间形态分析,从新旧交织的城市里识别出历史形态,研究其特征与演变过程。认为城市的历史地域特征源于地域自然条件、城市功能要求与历史文化的综合影响,历史时期人类对自然崇尚与求真的态度、对环境因势利导的利用与改造起到了关键作用,对当前城市建设有重要价值与深远影响。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夏菁  
作为超大城市,上海郊野乡村地区承担着"守底线、保发展"的双重责任,既要引领乡村国土空间布局优化,推动乡村资源要素调整重组,也要以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整合项目资金、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稳固耕地保护根基,绘浓生态底色,助力乡村振兴,重塑大城市的乡村功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龙斌  曾辉  
城市形态是城市实体的空间构成,特定的城市形态会产生与之对应的生态与环境效应。文章通过总结整理前人的研究,把城市形态的生态与环境效应归纳为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两类,其中直接效应包括微气候效应、水文效应以及生物效应,间接效应包括生态足迹、碳排放、空气污染等。城市形态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尺度上对生态环境产生作用,宏观尺度的城市形态主要影响栖息地面积、景观连接度等,中观尺度的城市形态主要影响地表气温、水文、生态足迹、碳排放等,微观尺度的城市形态主要影响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地表气温等。造成这些效应的具体作用过程以及效应的定量化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骆高远  
城市郊野已越来越成为国内旅游和假日旅游的热点区域。金华郊野的自然风景、人文景观、民间风俗、农业特产等相当丰富,极富特色,很有规划与开发的必要,以满足市民的“自然—城市”两栖生活的需要。文章以金华为例,分析了城市郊野旅游开发的条件与功能,指出金华郊野旅游开发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其开发管理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同时也为其它城市郊野的旅游开发与管理提供参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章志都  徐程扬  龚岚  蔡宝军  李翠翠  黄广远  李波  
以北京市已建的郊野公园为研究对象,共收集46张一般绿地景观照片、50张建筑与小品和道路等人造硬质景观周边绿地景观照片、54张滨水植物景观照片和相关资料,采用景观美景度评判法对郊野公园这3种绿地类型进行景观评判,并利用多元数量化模型Ⅰ构建相应的美景度模型,对绿地结构的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影响一般绿地结构主要因素为绿视率、郁闭度、植物色彩数量、植物色彩对比度、生活型构成和植物野趣程度;影响人造硬质景观周边绿地结构的主要因素为相对枝下高、总体协调性、栽植方式、枝叶密度和建筑物风格;影响滨水植物景观结构的主要因素为植被空间占有率、总体协调性、栽植方式和层片结构。根据景观美景度模型所反映的群众喜欢度...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高岩  钱璞  
城市形态与城市交通的发展是一个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过程。城市形态的变迁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城市交通方式的变革则为城市规模的扩展提供了条件;同时,城市用地功能、人口密度和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也对城市现行的交通体系提出了挑战。在研究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城市交通匹配城市形态演化并与之协调发展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报告了我国核心城市形态的演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市交通应坚持系统性和整体规划的原则,认为根本性措施在于体制创新。城市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核心是针对不同区域的资源条件、不同出行时段的交通特性和不同目的的出行需求,以差别化供给方式提供多样化的交通服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