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33)
2023(5872)
2022(4190)
2021(3495)
2020(2727)
2019(6043)
2018(6054)
2017(11536)
2016(6595)
2015(7308)
2014(7580)
2013(7190)
2012(6368)
2011(5564)
2010(5626)
2009(5015)
2008(5075)
2007(4402)
2006(3996)
2005(3728)
作者
(19516)
(16232)
(16174)
(15455)
(10573)
(7623)
(7265)
(6356)
(6262)
(5630)
(5593)
(5468)
(5266)
(5230)
(5077)
(5059)
(4824)
(4738)
(4730)
(4597)
(4050)
(3977)
(3968)
(3661)
(3656)
(3622)
(3581)
(3565)
(3363)
(3251)
学科
(29796)
经济(29760)
管理(16567)
(14380)
中国(13428)
(10471)
企业(10471)
方法(9178)
地方(8605)
数学(7909)
数学方法(7861)
(7856)
业经(7531)
城市(7168)
(6205)
(6042)
(5840)
农业(5509)
(5488)
银行(5475)
城市经济(5402)
(5257)
(5214)
产业(4932)
发展(4723)
(4717)
环境(4615)
(4600)
金融(4600)
信息(4172)
机构
大学(91919)
学院(91660)
(37330)
经济(36367)
研究(34752)
管理(32091)
理学(27183)
理学院(26810)
管理学(26294)
管理学院(26127)
中国(25744)
科学(22270)
(20539)
(17738)
(16833)
(16380)
研究所(16249)
中心(15194)
(14455)
业大(14101)
农业(13345)
(13193)
财经(13122)
(13069)
师范(12905)
北京(12744)
经济学(12460)
(12005)
(11475)
经济学院(11297)
基金
项目(64234)
科学(50829)
基金(46968)
研究(44706)
(41723)
国家(41420)
科学基金(35603)
社会(30062)
社会科(28546)
社会科学(28540)
(25086)
基金项目(24959)
自然(22657)
自然科(22140)
自然科学(22134)
自然科学基金(21736)
(21249)
教育(19657)
资助(17809)
编号(16877)
(14922)
重点(14863)
(13375)
成果(13365)
国家社会(13203)
(12615)
课题(12517)
科研(12120)
发展(11984)
计划(11939)
期刊
(41617)
经济(41617)
研究(29031)
中国(19313)
学报(15712)
(15569)
科学(14719)
(12288)
大学(11653)
管理(11432)
学学(11088)
农业(10381)
(9312)
金融(9312)
教育(8710)
问题(7549)
城市(7044)
技术(7003)
经济研究(6853)
业经(6714)
财经(6439)
(5821)
(5671)
(5670)
现代(5294)
(4464)
资源(4305)
科技(4017)
商业(4004)
业大(3940)
共检索到1384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魏新月   梅林  
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对发挥集聚经济效率、促进企业发展与提升工资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使用2003—2012年夜间灯光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等微观数据库,验证城市形态、行业相关多样化程度与工资水平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整体而言,越优的城市形态越能够显著提升城市工资水平;大规模城市和工业发达型城市工资水平受城市紧凑度和城市中心聚集度影响更大,小规模城市和工业发展型城市工资水平则受城市形状规则程度影响更大;高单位价值重量行业工资收入对城市形态变化更加敏感。行业相关多样化在城市形态影响工资水平过程中发挥显著中介作用,具体微观机制表现为紧凑的城市形态通过促进企业规模扩大来提升行业相关多样化水平,进而通过显著集聚效应推动工资水平提升。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经济活动紧凑度、城市中心聚集度和城市形状规则程度三方面城市形态对工资水平的作用。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丽丽  李荣林  
基于2000-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库以及进出口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引入企业创新机制效应检验中间品进口多样化的工资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中间品进口多样化、企业创新均能显著提高企业的工资水平。进一步考察企业的出口状态、所有制结构及企业所属地区差异后发现中间品进口多样化对出口企业、外资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的工资影响更为显著。分位数回归结果进一步显示中间品进口多样化及企业创新对工资分布高分位企业的工资影响更为显著。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传导机制检验,认为中间品进口多样化通过节约成本、提升生产率及企业创新影响中国制造业企业工资水平的利润共享机制存在。在控制成本效应及生产率效应两种机制之后,企业创新成为中间品进口多样化作用于企业工资的新机制。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段伟花   王浩   祝志川  
行业工资水平事关劳动者的工资溢价和共同富裕的实现,探寻其受哪些行业因素影响及影响程度如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行业工资水平与科技创新投入中的创新经费投入正相关,与外部技术引入和创新劳动力投入负相关,与金融资本活动中的实际利用外资和对外直接投资正相关,与劳动人口特征中的劳动人口受教育程度和劳动人口流动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劳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是对行业工资水平影响最大的行业因素,对外直接投资、实际利用外资和外部技术引入的影响程度次之,而创新经费投入、创新劳动力投入和劳动人口流动的影响较小。工资水平过低的行业可通过提升从业者受教育程度、加大对外直接投资、促进劳动人口流动等方式推动行业工资水平增长,工资水平过高的行业可通过增加创新劳动力投入和外部技术引入来抑制行业工资水平增长。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杜静玄  张佳书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宋悦  韩俊江  
日本介护产业是在介护保险制度支持下发展起来的较为完善的养老福利产业。目前,日本介护产业存在就业人员不足及工资整体水平偏低等特点,从业人员内部特征表现为女性人数多于男性,且工资水平与学历、工作年限、等级资格考取的难易程度相关。日本在国家、社会、公民多个层面对介护产业的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改革,虽然一定程度上对就业人数的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并未明显改善介护产业从业者的福利待遇,尤其在提高该产业整体工资水平方面收效甚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胡国平  蒲丽娟  
工资增长是各方关注的焦点,通过对我国员工收入情况进行纵向与横向的比较分析,量化各行业员工的工资水平及增长速度,可以看出,员工工资上涨对企业短期来说可能会形成一定的压力,但从长远来说,员工工资上涨既是大背景,也是企业转型与升级、进一步发展与壮大的助推器。各行业企业都需要理性、正面地看待它,探寻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及相关策略。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寿平  
服务业与工资增长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动态关系,通过对广西服务业、服务业行业与工资增长之间的实证分析得出验证。服务业与工资的变化趋势极为相似,服务业与工资增长之间存在动态的正向关系,服务业对工资增长的促进作用至少在0.2%以上。由此,在制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时应该加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增加其附加值和竞争力,特别是对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奥龙  
环境规制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广受关注,本文结合微观数据和宏观数据,从定量研究的角度分析了近年来的环境规制措施对就业和工资水平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虽然短期内,环境规制政策会对重污染、高耗能行业劳动者的就业时间和工资水平产生消极影响,但是从长期来看,环境规制政策使得就业结构更加清洁、合理,提升了全行业从业者的素质和人力资本水平。从工资变动的长期趋势看,环境规制政策使得高科技、低能耗行业的平均工资增速加快,增进这些行业的福利。政府要进一步用好环境规制政策,在确保劳动力市场平稳运行的同时进一步改善环境、增进人民幸福感,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建国  李实  
本文基于最新的2011年和2012年流动人口监测调查数据,主要考察了城市规模对农民工工资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首先,大城市的农民工工资水平比小城市高,但这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技能水平更高。其次,城市规模扩张能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农民工工资对城市规模的弹性系数在4.0%~4.2%之间,但该系数明显低于已有文献报告的城市当地工人的相应系数。最后,综合考虑到城市间的工资、生活成本和便利性差异等,农民工从大城市获得的真实实际工资或效用水平更高。改革户籍制度,减少农民工的空间流动性障碍,将使得农民工更受益于大城市。本文控制了农民工潜在的城市选择性偏差,克服了当前城市规模的潜在内生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询  
一、工资作用于劳动力吸收能力的机理我们将劳动力的吸收能力定义为劳动力的边际收益高于或至少不低于工资的就业机会.从经济效率上看,只有边际收益高于工资的就业才是有效的.然而在现实中,一方面可能存在边际收益低于工资水平的就业者,另一方面可能有一些边际收益高于工资水平的就业机会无人去就.因此现实中的就业量与劳动力吸收能力常常是不一致的. 工资水平对劳动力吸收能力的作用机制可分为微观作用机制和宏观作用机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尹向来  史佳璐  张晓青  
运用标准差椭圆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中国省域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空间分异、关联演化及影响机制。结果显示:省域间工资水平的基尼系数和相对差异先增加后减少,呈现东部高于西部、中部塌陷的总体时空特征;南北方向的空间差异较大,标准差椭圆变化幅度较小,方向趋势先减弱再增强;工资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同质集聚俱乐部现象明显,冷点区和热点区数量减少;工资水平与城镇化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但低工资—低城镇化省域占多数且集聚分布;空间杜宾模型显示,工资水平存在溢出效应,人力资本、国内需求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杨泽文  杨全发  
本文利用中国1985~2001年的数据,从部门的角度对FDI对中国实际工资水平的影响进行了经验研究,发现劳动生产率是实际工资最重要的解释变量,对实际工资有正的效应,而FDI对东道国实际工资水平有正效应这一被普遍认同的结论在中国只有在1997年以后才适用,并且FDI这种效应主要通过劳动生产率间接地实现。同时,FDI份额对实际工资的影响比贸易依存度对实际工资的影响小,而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有助于提高中国实际工资水平。本文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凯  顾昕  
该文基于国内外最新可获得的数据,对中国的最低工资水平进行了历时态和共时态的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在2005-2014年间,中国最低工资水平有所提高,地区差异也有所缩小,但增长速度不高,其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有所下降。从国际比较的视角来看,中国最低工资水平低于其经济发展水平,但增速却不低。就中国所处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其最低工资水平尚处在一个相对正常的区间。从最低工资标准的变化来看,中国的调整方式存在着法律法规不明确和主观随意性较大的问题。为了增强最低工资标准设定的合理性,中国应当保持一个适当的最低工资标准增长速度,并尝试建立最低工资标准的自动调整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