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01)
2023(12819)
2022(10840)
2021(10202)
2020(8662)
2019(19501)
2018(19163)
2017(37107)
2016(19452)
2015(21083)
2014(20180)
2013(19367)
2012(17670)
2011(15537)
2010(15135)
2009(13368)
2008(12707)
2007(10900)
2006(8964)
2005(7444)
作者
(50889)
(42790)
(42335)
(40527)
(27501)
(20475)
(19179)
(16568)
(16403)
(15005)
(14533)
(14385)
(13549)
(13299)
(13083)
(12923)
(12668)
(12540)
(12302)
(12209)
(10183)
(10169)
(10104)
(9984)
(9551)
(9406)
(9330)
(9142)
(8568)
(8447)
学科
(76250)
经济(76167)
管理(59692)
(57410)
(49021)
企业(49021)
方法(36658)
数学(32350)
数学方法(31923)
中国(22231)
(20009)
技术(18552)
(18328)
业经(16973)
地方(16124)
(14148)
(13231)
(13175)
财务(13141)
财务管理(13116)
技术管理(12897)
企业财务(12584)
农业(12502)
理论(12375)
(11727)
贸易(11719)
(11337)
(11327)
银行(11306)
环境(11097)
机构
大学(254904)
学院(254111)
管理(105373)
(104589)
经济(102527)
理学(92522)
理学院(91503)
管理学(89880)
管理学院(89361)
研究(80545)
中国(60316)
(52491)
科学(49131)
(47143)
中心(39228)
财经(38589)
(37982)
业大(37508)
(37206)
(36621)
(35523)
研究所(34154)
经济学(32672)
(31883)
北京(31662)
师范(31558)
(30221)
农业(29641)
经济学院(29529)
(29436)
基金
项目(186832)
科学(151030)
基金(139756)
研究(134021)
(121974)
国家(120987)
科学基金(107064)
社会(88869)
社会科(84468)
社会科学(84448)
基金项目(75166)
(72521)
自然(70639)
自然科(69236)
自然科学(69218)
自然科学基金(67983)
教育(62075)
(61630)
资助(55041)
编号(51850)
(44345)
重点(41609)
(41321)
创新(40647)
成果(39428)
(39222)
国家社会(37827)
教育部(36205)
科研(36070)
人文(35447)
期刊
(104418)
经济(104418)
研究(70283)
中国(48205)
管理(40011)
学报(37533)
(37056)
科学(36740)
(32474)
大学(29639)
学学(28168)
教育(24618)
技术(23351)
农业(22091)
(21517)
金融(21517)
财经(18749)
经济研究(17165)
业经(17159)
(16232)
问题(15233)
科技(14062)
技术经济(12920)
(12462)
(12197)
统计(12029)
理论(11512)
现代(11445)
(11357)
(11019)
共检索到3586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石敏俊  张雪  
中国高速铁路网络发展迅速,降低了知识传播的空间阻隔,促进知识溢出,对城市创新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2009—2016年264个地级市数据,通过多期DID方法研究了高铁开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总体上高铁开通能够显著提高城市创新水平,但对不同规模和地理区位的城市存在差异。高铁对城市创新的作用存在城市规模的门槛效应,高铁开通对超大城市创新发展的作用最显著,其次是特大城市与大城市,对中小城市的影响不显著。在地理区位方面,高铁对城市创新的作用存在空间上的有效区间,高铁开通对距中心城市2小时圈层城市的影响最大,其次是1小时圈层的城市,对3小时及以上圈层的城市影响较小。未来高铁建设,应充分认识城市规模与地理区位的差异影响,科学布局高铁站点;加强城市群内部高速铁路网络建设,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创新发展空间形态;培育城市群内中心城市成为创新发展的增长极,促进经济创新驱动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鲁元平  王品超  朱晓盼  
本文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利用中国26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城市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城市化对技术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空间自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城市化过程带来的人力资本集聚、科教支出增加及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是促进技术创新水平的重要原因。这可以解释为城市化过程带来的人力资本、教育资源及企业在城市的集聚,城市化过程的知识的溢出和要素的流动是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产生的内在机理。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鹏  张运峰  
本土产业集聚模式会显著影响FDI在城市创新中的溢出效应,但是鲜有文献在研究FDI对城市创新能力影响时考虑了本土产业结构与FDI是否相互匹配的问题。文章在新经济地理学的框架下,首先分析了本土产业集聚模式影响FDI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并基于我国2008-2013年26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了本土产业集聚模式如何影响FDI在城市创新中带来的区域内与区域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FDI都能够产生明显的外部性,产业集聚对FDI溢出效应的影响受到地区差异、城市规模差异的约束。从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鹏  张运峰  
本土产业集聚模式会显著影响FDI在城市创新中的溢出效应,但是鲜有文献在研究FDI对城市创新能力影响时考虑了本土产业结构与FDI是否相互匹配的问题。文章在新经济地理学的框架下,首先分析了本土产业集聚模式影响FDI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并基于我国2008-2013年26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了本土产业集聚模式如何影响FDI在城市创新中带来的区域内与区域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FDI都能够产生明显的外部性,产业集聚对FDI溢出效应的影响受到地区差异、城市规模差异的约束。从整体上来看,相比于多样化集聚,本土产业专业化集聚更容易吸收和传播FDI的溢出效应,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作用更明显。从分区域层面来看,东部地区产业多样化集聚提升FDI的溢出效应作用显著,而中西部地区FDI的溢出效应更多的受益于专业化集聚。从分城市规模来看,特大规模城市应该选择多样化集聚模式,而大中小三种规模城市则应该更多地专注于专业化集聚模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鹏  张运峰  
本土产业集聚模式会显著影响FDI在城市创新中的溢出效应,但是鲜有文献在研究FDI对城市创新能力影响时考虑了本土产业结构与FDI是否相互匹配的问题。文章在新经济地理学的框架下,首先分析了本土产业集聚模式影响FDI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并基于我国2008-2013年26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了本土产业集聚模式如何影响FDI在城市创新中带来的区域内与区域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FDI都能够产生明显的外部性,产业集聚对FDI溢出效应的影响受到地区差异、城市规模差异的约束。从整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余泳泽  庄海涛  刘大勇  伏雨  
高铁的出现压缩了区域之间的"时空"距离,极大地促进了区域间要素的流动。文章重点关注了高铁开通是否加速了技术创新的外溢这一主题,并采用2008-2013年中国23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法(DID)及倾向得分匹配-倍差法(PSM-DID)分析了高铁开通对区域技术创新外溢的影响。研究发现:(1)高铁开通提升了人均专利引用量,同时加速了专利的折旧速度。高铁通过促进经济集聚、区域间合作与贸易以及企业间学习等方式增强了技术创新的外溢效应,且高铁开通对技术创新外溢的影响时滞大约为2-3年。(2)高铁开通对技术创新外溢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区域异质性。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加之高铁网络下的资源聚集作用,因此高铁开通对技术创新外溢的影响在东部地区更加显著。因此对于政府来说,各城市需要继续完善关键性的基础设施,为高铁建设提供各项技术与物质的支撑;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应充分利用高铁开通所带来的"时空压缩"效应,加大与跨城企业的合作与贸易,提高自身的创新水平并积极学习其他企业的技术。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于志慧  何昌磊  
中国创新驱动正由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提升创新质量是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文章基于2010—2020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在理论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影响城市创新质量内在机理的基础上,以“宽带中国”示范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考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质量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质量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且该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增强人才集聚、提高互联网发展水平和强化政府战略引领等途径促进了城市创新质量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长江经济带一般城市和上游、中游地区的创新质量提升作用更明显。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江康奇  李锦然  
本文基于2007~2016年的15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和空间面板模型,探究城市房地产投资对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房地产投资总体上阻碍了城市技术创新。且经过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有助于缓解房地产投资对城市创新的抑制效应;在引入空间因素之后,本文还发现城市房地产投资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本城市的房地产投资会抑制周边城市技术创新。因此,地方政府应合理控制城市房地产投资规模,提高金融发展水平,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政策沟通,协同规范房地产业的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庞庆华  杨田田  李涵  
产业结构和区域创新对于城市碳排放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运用耦合模型、引力模型及空间关联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碳排放、产业结构和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及江苏省各地级市的协调发展能力。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7年,江苏省各地级市的耦合协调发展度呈上升趋势,城市碳排放、产业结构和区域创新之间的动态关系处于较合适的状态;从空间分布格局来看,江苏省各地级市耦合协调度呈现"南高北低"的区域差异性;从空间联系量来看,三者之间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以南京、常州和镇江为中心,各城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产业结构的改善和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对节能减排产生着重要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昆仑   李文兴  
高铁网络的时空压缩效应对创新要素流动和创新能力空间格局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不同规模城市的异质性特征对创新要素的筛选效应并没有引起重视。基于新经济地理异质性假设,采用2008—2019年的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基于连续型DID估计方法研究高铁网络对城市创新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网络显著促进了城市创新能力提升,但这种促进作用需要在城市规模达到一定门槛时才能显现,且这种异质性城市创新效应在城市的创新禀赋上也得以体现,创新能力越强的城市越易于将高铁网络传送的创新要素快速转化为创新产出。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城市人口规模达到一定门槛值后,城市才能基于高铁网络改善的连通性从周边中小城市获得人才集聚、金融资本集聚和产业集聚的红利效应,实现城市创新发展的目标。未来的城市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现有创新激励政策,将促进创新的路径从主要依靠资本投入向人才和产业吸引转移,充分发挥城市对创新要素集聚的重要作用,通过客观准确地进行差异化城市功能定位加强产业协作,扩大创新空间溢出效应,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城市创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菁鸿  
强化环境规制、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日益趋紧的环境规制是否会影响技术创新?针对这个问题,论文以2000—2016年中国27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从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分析了环境规制对于技术创新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其门槛效应,主要结论如下:第一,环境规制能对技术创新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且具有连续性。第二,不同地区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并不相同,东部地区的影响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弱。第三,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过低和过高的环境规制强度均不利于技术创新。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张倩  林映贞  
运用DEA-SBM-Undesirable模型测度了2007—2016年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同时构建面板Tobit模型实证分析教育水平、互联网发展及其交互作用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研究期间,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但整体水平不高且存在区域差异,绿色技术效率是制约绿色发展效率的关键因素;从全国范围来看,互联网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显著为负,教育水平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显著为正,两者交互作用对绿色发展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分区域研究结果表明,教育水平、互联网发展及其交互作用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具有区域差异。其中,教育水平对三大区域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不显著;互联网发展对中部地区绿色发展效率提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其他地区的影响并不显著;互联网发展与教育两者的协同作用对中、东部的绿色发展效率影响显著为正,对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根据以上结论,文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燕燕  
自1964年日本新干线开通以来,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得到了广泛关注。2008年京津高速铁路开通,我国开启了高速铁路飞速发展的时期,高速铁路给开通沿线城市带来了经济社会上的影响,而该影响是否深入到居民生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使用2007-2015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数据估计方法,来验证高铁的开通以及城市在高铁网中的地位对于城市居民消费带来的影响。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岳龙  袁旺平  
地铁开通能有效促进人们的交流,本文使用2001—2016年28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地铁开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地铁开通显著提升了城市创新水平,能解释同时期城市创新水平变化的24.13%,且结果高度稳健。机制分析表明,地铁开通后导致的校企联系增加、诱使的人力资本和FDI流入,是解释其提高城市创新水平的重要机制,这种机制可能有助于缓解当前中国“西低东高”的区域创新格局。本文研究结论为政府如何利用地铁网络引导区域创新要素合理流动提供了经验层面的证据,同时为缓解当前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丁凡琳  陆军  赵文杰  
基于当前越发严峻的全球变暖问题,着眼于碳排放的第二大来源——城市居民生活能耗,从区域角度探究其空间关系和影响因素。在估算2016年我国287个地级市居民直接能耗碳排放量的基础上,通过自相关检验论证了其空间相关性。同时,通过对IPAT模型的改进,在原有模型中纳入微观因素和空间滞后项,以实现对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的优化,为碳减排政策制定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结果表明:城市居民生活能耗碳排放具有空间收敛关系,且受人口规模、消费能力、科技支出、生活废弃物回收率、交通能力和集中供暖等因素影响。基于模型结论,建议以城市群为单位构建区域碳减排联动机制,并加大节能减排投入,鼓励研发替代能源,限制高碳产品供给,促进能源消费转型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