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32)
2023(7818)
2022(6686)
2021(6103)
2020(5273)
2019(12478)
2018(12426)
2017(24062)
2016(13435)
2015(15279)
2014(15714)
2013(15796)
2012(14996)
2011(13752)
2010(14108)
2009(13088)
2008(13398)
2007(12556)
2006(10852)
2005(9311)
作者
(41713)
(34924)
(34829)
(33304)
(21911)
(16825)
(15925)
(13739)
(13183)
(12567)
(11899)
(11712)
(11100)
(10997)
(10970)
(10928)
(10762)
(10216)
(10187)
(9925)
(8850)
(8543)
(8540)
(7945)
(7901)
(7882)
(7811)
(7769)
(7120)
(7088)
学科
(59405)
经济(59346)
管理(37085)
(31713)
方法(26537)
(24213)
企业(24213)
数学(23415)
数学方法(23234)
中国(17792)
(17137)
地方(15405)
(14123)
(14005)
环境(12801)
农业(11187)
业经(11143)
(9912)
(9668)
贸易(9666)
(9397)
(9303)
(8605)
财务(8575)
财务管理(8551)
理论(8428)
(8197)
企业财务(8054)
(8014)
资源(7823)
机构
学院(198184)
大学(197801)
(77983)
经济(75901)
管理(72899)
研究(69859)
理学(61749)
理学院(60918)
管理学(59760)
管理学院(59389)
中国(52159)
科学(45906)
(44184)
(38852)
(36802)
(35274)
研究所(33381)
业大(32928)
中心(32759)
(31992)
农业(30716)
北京(27924)
财经(27743)
(27454)
师范(27182)
(25438)
(25376)
(24953)
经济学(23863)
(22933)
基金
项目(130668)
科学(100775)
研究(93523)
基金(92085)
(81261)
国家(80598)
科学基金(67453)
社会(57439)
社会科(54229)
社会科学(54204)
(52315)
基金项目(49805)
(44400)
自然(44146)
自然科(42939)
自然科学(42925)
教育(42606)
自然科学基金(42094)
编号(38703)
资助(37176)
成果(31217)
重点(30065)
(29067)
(28360)
课题(27340)
(25982)
科研(25140)
计划(24875)
创新(24433)
大学(23727)
期刊
(89186)
经济(89186)
研究(55773)
中国(41173)
(34545)
学报(33492)
科学(30017)
(28553)
大学(24064)
农业(23302)
管理(22991)
学学(22457)
教育(20519)
技术(17336)
(15442)
金融(15442)
业经(14849)
问题(13815)
财经(13360)
(12975)
经济研究(12716)
资源(12128)
(11458)
图书(11447)
(10312)
技术经济(10104)
统计(9267)
现代(9125)
(9081)
理论(9047)
共检索到2965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钟国辉  
人们在利用城市建设用地过程中,也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影响而产生一定的生态效益。文章通过构建模型,实证研究城市建设用地利用、城市未处理污水与生态效益。研究发现城市建设用地对城市未处理污水的弹性系数为负,意味着城市建设用地增加,城市未处理污水会减少。青海、广西的边际城市未处理污水的绝对值相对较高,而山东和新疆的边际城市未处理污水的绝对值相对较低。在东中西之间,城市建设用地边际城市未处理污水的绝对值由高到低依次是中部、西部和东部。因此在城市建设用地区域差别化配置的过程中,有必要兼顾各区域城市建设用地边际城市未处理污水的差异。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强真  杜舰  吴尚昆  
从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出发,采用因子分析方法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角度对现阶段我国各省(区、市)城市建设用地的综合利用效益进行了定量化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土地利用效益偏低的省份为18个,占60%,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利用效益较高的省份为7个,主要位于东部沿海等地。本研究方法克服了以往单因素评价方法的不足,即片面追求经济总量不一定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高效利用。同时,为从空间角度调控土地利用效益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曹银贵  周伟  乔陆印  许多  
此次研究以中国东部地区87个城市的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分析2000-2008年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的规律及变化的原因,并对城市建设用地开展利用效益分类与判定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应用了聚类分析法和判别分析法,并利用ArcGIS 9.2,将建设用地变化情况及影响因子空间化。研究结果表明:①城市建设用地总量增长非常大,增长速度非常快;②城市建设用地的增长速度呈降低的趋势,不同阶段差异明显;③城市建设用地变化在省域和区域经济圈内差异明显;④城市建设用地与国内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的相关性最高,经济投入的增加与人口的增长推动了东部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的变化;⑤将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益分为5类,并且第3类城市的总数为488个,占到样本总体的62.32%,地均建设用地第二产值对聚类结果的影响最大;⑥对5类城市建设用地效益进行了判别,确定了各类别的判别式,并达到检验的要求。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丁一  郭青霞  杜轶  王海斌  陈水英  
在资源型城市城镇化过程中,要求城市内部经济与生态耦合发展。因此,研究生态视角下城市建设用地利用问题成为当前资源型城市发展亟需突破的瓶颈。基于山西省资源型城市2006—2016年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揭示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并运用Tobit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山西省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呈上升趋势;2)通过分析10个城市平均Malmquist指数,发现生产规模指数对TFP指数的促进作用更强,生产要素与规模匹配方面处于较优水平,但缺乏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3)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质量指数是提高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向芸芸  蒙吉军  
满足生态安全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是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间矛盾、实现土地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区,基于2002~2009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汇总数据,引入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土地利用绿当量两个生态指标,评价了城市圈发展不同阶段土地利用结构的生态效益;并通过TOPSIS模型对历年土地利用结构生态合理度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构建了2020年多目标优化模型,获得了符合城市圈发展需求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呈现"四增三减三稳定"的数量格局,且生态效益指标和生态合理度均呈正向的发展趋势;进而提出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研究结果对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总体...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忠国  高军  
从土地资源的经济和生态特性入手 ,结合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 ,分析了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探讨了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钟成林  胡雪萍  
为考察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笔者沿着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分析路径,利用2004—2013省域面板数据,采用DEA超效率模型对城市土地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综合测定,并运用普通面板和门限面板模型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存在着显著的区际差异,其中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最低;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对城市建设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土地出让金收益占比和税收占比均显著地抑制了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提升,但不同环节的土地税收分配结构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调节作用存在着方向性差异。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志远  苗建军  崔玮  
为研究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度与其碳排放效率之间的关系,针对省际建设用地,构建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计算中国大陆30个省份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度;基于松弛测度的SBM模型,测算各省份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碳排放综合效率、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结果表明:(1)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与集约利用碳排放综合效率并不保持普遍一致;(2)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度高的省份大多分布在东部地区;(3)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碳排放技术效率不足是导致大多数省份综合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而规模效率不足对综合效率影响较小。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钟成林  胡雪萍  
盘活存量和用好增量是缓解当前我国城市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有效手段。利用2005年~2012年30个省以及275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对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整体上呈下降之势,但效率改进幅度较大,且改进方式存在着空间差异性;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及土地冗余情况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性;配置效率呈现出显著的层级和空间分异特征,省内各市间的配置效率高于省际,且东部地区省际配置效率最高;人均收入、产业结构、人口密度以及土地交易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均具有显著影响,不同的市场交易方式对城市土地初始配置扭曲状态的校正作用存在着显著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唐焱  黄贤金  
文章在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生态效益的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阐述了现阶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生态效益评价的内容,提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生态效益的保障措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倪维秋  
在构建土地利用效益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权法确定权重,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并对比长三角、珠三角与京津冀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耦合协调性及其空间格局,结果表明:珠三角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居于首位,长三角经济、社会效益大于京津冀,生态效益低于京津冀;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比重最高,部分城市经济效益存在滞后性;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均为拮抗与低水平耦合等级,社会—生态效益耦合强于经济—社会,经济—生态效益耦合较弱;长三角耦合高值区位于以上海、无锡与苏州、南京为核心的圈层地域,南翼耦合性较低;珠三角呈"中心—外围"的耦合递减格局;京津冀中京津为耦合高值区,张家口与承德耦合度最弱;除深圳、...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聂雷  郭忠兴  
从城市类型差异性视角下,探讨不同类型城市的建设用地利用结构特征,可为制定差别化的城市土地管理方案提供依据。论文针对全国238个地级市,采用聚类分析法对城市类型进行了划分,在此基础上,基于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利用统计分析法、信息熵分析法对比考察了资源型城市、工业主导型城市、区域综合型城市、其他类型城市等四类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的结构特征及其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分别占建设用地总量的比值存在显著的城市类型分异特征,而其它几种地类占比差异不大。(2)分地类来看,就居住用地占建设用地总量的比例而言,指标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资源型城市、其他类型城市、区域综合型城市、工业主导型城市,最大相差10个百分点;就公共设施用地占建设用地总量的比例而言,指标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区域综合型城市、其他类型城市、工业主导型城市、资源型城市,最大相差2个百分点;就工业用地占建设用量总量的比例而言,指标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工业主导型城市、区域综合型城市、其他类型城市、资源型城市,最大相差6个百分点。(3)从建设用地利用均衡程度来看,从高到低依次为区域综合型、工业主导型、其他类型城市、资源型城市。据此,地方政府在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与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时,不能千篇一律,而应考虑城市自身的类型属性,制定差别化的城市建设用地利用年度计划与土地利用规划。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闻一  钟里卉  祝麟  
如何衡量城镇污水处理项目的绩效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对城镇污水处理项目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三级指标对城镇污水处理项目成本效益进行详细分析,建立其成本模型和效益模型,并对其生态效益进行了建模量化。结合"城镇污水处理项目的成本收益"调查问卷对某市5个城镇污水处理项目进行实证分析,对比探讨项目的成本效益,得出城镇污水处理项目经济效益得到重视、生态效益相差甚远和成本效益值不够理想等结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胡银根  廖成泉  章晓曼  王丹秋  
以"两型社会"为背景,运用四阶段DEA法对2013年湖北省主要城市的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予以评价。实证结果表明:(1)12个城市中只有荆门、孝感、咸宁三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相对偏低,其建设用地的资本、能源、劳动力、技术投入均存在不同程度冗余;(2)通过适度扩大人口规模,形成集聚效应,有利于减少资本、能源、技术、劳动力投入要素的松弛量,进而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3)部分经济发展水平过高的地区加剧了各类资源的过度投入,最终导致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下降;(4)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适度转移或人口密度过大会加剧建设用地资本和能源投入的过剩程度,但会遏制非农产业人数和技术投入过剩的趋势;(5)工业规模的扩大会加剧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丽红  陈文波  邵虹  
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的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当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已经成为地理学、土地科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为了从中观尺度科学分析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分布规律和趋势,以南昌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在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基础上,运用全域Moran′s I和局域Moran′s I系数分析建设用地集约度的空间自相关格局(依赖性),揭示建设用地利用集约度的空间局部聚集和局部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建设用地利用集约度全域空间相关性和局域空间相关性指标均显著,从城市边缘到中心区(或副中心)呈现递增的空间形态,其中居住功能区集约度空间相关性最高,教育功能区则最低;各功能区都存在正局域相关,空间分布呈现典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