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48)
- 2023(14964)
- 2022(12531)
- 2021(11704)
- 2020(10044)
- 2019(23330)
- 2018(23157)
- 2017(44358)
- 2016(23790)
- 2015(27151)
- 2014(27151)
- 2013(26714)
- 2012(24509)
- 2011(22066)
- 2010(21931)
- 2009(20328)
- 2008(20345)
- 2007(18048)
- 2006(15479)
- 2005(13561)
- 学科
- 济(98607)
- 经济(98472)
- 管理(73436)
- 业(65606)
- 企(54805)
- 企业(54805)
- 方法(44548)
- 数学(39328)
- 数学方法(38838)
- 财(28329)
- 中国(27812)
- 农(26178)
- 制(21984)
- 业经(21002)
- 地方(19991)
- 学(19865)
- 务(17521)
- 财务(17455)
- 财务管理(17412)
- 农业(16906)
- 贸(16525)
- 企业财务(16523)
- 贸易(16517)
- 易(16024)
- 环境(15331)
- 银(15128)
- 银行(15099)
- 理论(14830)
- 体(14801)
- 和(14742)
- 机构
- 大学(335753)
- 学院(334861)
- 济(136794)
- 经济(133751)
- 管理(131297)
- 理学(112975)
- 理学院(111697)
- 管理学(109706)
- 研究(109101)
- 管理学院(109065)
- 中国(83862)
- 京(70798)
- 科学(66132)
- 财(65960)
- 农(53914)
- 所(53471)
- 中心(52560)
- 财经(51853)
- 江(51243)
- 业大(49450)
- 研究所(48190)
- 经(47052)
- 北京(43816)
- 范(43067)
- 师范(42611)
- 经济学(42508)
- 农业(42278)
- 院(40208)
- 州(40142)
- 财经大学(38554)
- 基金
- 项目(227176)
- 科学(179816)
- 研究(165940)
- 基金(165924)
- 家(144089)
- 国家(142917)
- 科学基金(123871)
- 社会(106221)
- 社会科(100671)
- 社会科学(100645)
- 省(88842)
- 基金项目(88536)
- 自然(80475)
- 自然科(78592)
- 自然科学(78570)
- 教育(77331)
- 自然科学基金(77117)
- 划(74988)
- 编号(67237)
- 资助(66816)
- 成果(54193)
- 重点(51321)
- 部(51019)
- 发(48017)
- 创(47421)
- 课题(46429)
- 制(44984)
- 创新(44455)
- 国家社会(44098)
- 教育部(44000)
- 期刊
- 济(149054)
- 经济(149054)
- 研究(96533)
- 中国(69229)
- 财(53726)
- 学报(49865)
- 农(48384)
- 管理(47558)
- 科学(47104)
- 大学(38601)
- 学学(36179)
- 教育(34999)
- 农业(32208)
- 技术(30745)
- 融(29411)
- 金融(29411)
- 财经(25685)
- 业经(24511)
- 经济研究(23009)
- 经(22032)
- 问题(21115)
- 业(17114)
- 技术经济(16058)
- 版(15945)
- 图书(15798)
- 统计(15706)
- 理论(15679)
- 资源(14973)
- 现代(14855)
- 财会(14851)
共检索到4959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益峰 段进
当前,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过快成为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地方政府主导的土地财政是其主要成因。而地方政府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行土地财政,主要原因:在土地产权制度上,城乡土地产权主体模糊、产权残缺、权力失衡;在土地使用制度上,政府垄断一级市场、土地增值国有;在土地征收制度上,政府征地范围过宽、征地成本低廉、行政强制力主导;在土地财税制度上,税制体系混乱、重流通、轻保有、地方政府缺乏主力税种。最终导致地方政府土地权力过大,且无法通过征收物业税来获取稳定收益,只靠一次性土地出让获益致使用地失控。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土地制度进行针对性的改革。
关键词:
用地失控 地方政府 土地财政 土地制度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宇 欧名豪 李曦
该文运用制度经济学的分析视角,研究我国城市建设用地供应制度的困境、深层次成因和解困思路。研究表明:我国当前土地供应制度困境集中表现在制度缺失、制度冲突和制度虚置三个方面,形成原因包括路径依赖、制度供给落后于经济发展对制度的需求以及决策者的理性行为等。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建设用地供应制度圈层结构模型,认为摆脱制度困境除了需要优化和改进直接相关制度外,还应调整间接相关制度,形成制度实施合力,发挥整体效用。
关键词:
城市建设用地供应 制度困境 圈层结构模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剑阁
经过四十年改革开放,中国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增加不少,但农村融资难题一直没有根本解决,尤其是长期信贷供给明显不足,影响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呼唤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加大中长期信贷支持力度。王震江博士所著《中国农村土地银行研究——历史制度分析的视角》一书提出的中国农村土地银行建设方案刚好回应了新时代的要求。这本书的出版,可谓适逢其时。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胡霞 丁冠淇
土地流转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条件。然而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却出现了较多无偿转包现象,这反映了我国土地流转制度存在着非正规现象。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对无偿转包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以下基本结论:第一,无偿转包能够规避土地流转中的产权风险。第二,转出户能够获得的潜在地租越低,转出户的非农化程度越高,或转出户对亲朋好友信任程度越高,无偿转包的情况就越有可能发生。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钟成林 胡雪萍
为考察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笔者沿着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分析路径,利用2004—2013省域面板数据,采用DEA超效率模型对城市土地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综合测定,并运用普通面板和门限面板模型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存在着显著的区际差异,其中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最低;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对城市建设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土地出让金收益占比和税收占比均显著地抑制了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提升,但不同环节的土地税收分配结构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调节作用存在着方向性差异。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杰
长期以来,理论界对于国有金融制度角色及其绩效的评价见仁见智。不少人认为,除了国有安排,中国经济改革过程还有其他更好的金融制度选项。本文试图对此问题进行系统梳理与澄清。若基于理论与历史相统一的逻辑视角,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安排,国有金融制度先是承接了中国深厚制度传统,特别是战时金融的制度遗产,后又为支持经济赶超与经济改革而重新量身定做;它深嵌于由新中国建国以来的后发工业化、放权让利改革中的财政困局,以及经济崛起对战略性金融制度的长期需求等重要环节联接而成的逻辑链条之中。其制度面目虽然迥异于欧美模式的标准轮廓,但却别无他选,因为除此,其他任何金融安排均无力支持过去近40年来史无前例的伟大制度转型和经济崛起。更何况,这种被国内外长期诟病甚至诅咒的"异类"金融制度,经历数度劫波之后已然成长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金融力量之一。本文的结论是,准确评判国有金融制度角色与绩效的要害不是看它是否符合什么先验的标准模式,而是看它能否有效支持长期的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的增进。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杰
长期以来,理论界对于国有金融制度角色及其绩效的评价见仁见智。不少人认为,除了国有安排,中国经济改革过程还有其他更好的金融制度选项。本文试图对此问题进行系统梳理与澄清。若基于理论与历史相统一的逻辑视角,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安排,国有金融制度先是承接了中国深厚制度传统,特别是战时金融的制度遗产,后又为支持经济赶超与经济改革而重新量身定做;它深嵌于由新中国建国以来的后发工业化、放权让利改革中的财政困局,以及经济崛起对战略性金融制度的长期需求等重要环节联接而成的逻辑链条之中。其制度面目虽然迥异于欧美模式的标准轮廓,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杰
长期以来,理论界对于国有金融制度角色及其绩效的评价见仁见智。不少人认为,除了国有安排,中国经济改革过程还有其他更好的金融制度选项。本文试图对此问题进行系统梳理与澄清。若基于理论与历史相统一的逻辑视角,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安排,国有金融制度先是承接了中国深厚制度传统,特别是战时金融的制度遗产,后又为支持经济赶超与经济改革而重新量身定做;它深嵌于由新中国建国以来的后发工业化、放权让利改革中的财政困局,以及经济崛起对战略性金融制度的长期需求等重要环节联接而成的逻辑链条之中。其制度面目虽然迥异于欧美模式的标准轮廓,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阙方平
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以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支撑,"一分为二"分析了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取得的成绩和问题。文章认为: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仍处于较低水平,自主创新能力比较欠缺,"制度模仿"滞后于"技术模仿";原因在于"路径依赖"惯性大于"制度变迁"动力;"制度创新"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关键词:
银行业 创新 制度经济学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阙方平
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以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支撑,"一分为二"分析了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取得的成绩和问题。文章认为: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仍处于较低水平,自主创新能力比较欠缺,"制度模仿"滞后于"技术模仿";原因在于"路径依赖"惯性大于"制度变迁"动力;"制度创新"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关键词:
银行业 创新 制度经济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卢现祥
制度软化实质上是缪尔达尔所说的"软政权"现象。"软政权"的含义是即使制定了法律和制度,它们也不被遵守,不易实施。在"软政权"中,制度、法律、规范、指令、条例等都是一种软约束。本文从中国的权力与规则的边界、利益集团、强势政府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制度软化的根源。近些年我国社会经济中制度软化的现象较为普遍,这已经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因此,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探讨我国制度软化现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权力 规则 利益集团 强势政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钟成林 周峰 胡雪萍
为分析土地生态利益分配制度对城市建设用地碳排放生态效率的影响,利用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六个地级市2007-2016年的相关数据,综合采用能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和空间Durbin模型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土地生态利益分配制度总体上抑制了城市建设用地生态效率的增长,但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差别明显。其中直接效应为正,一个城市提高土地生态利益分配制度的社会公众利益偏向程度的努力将有效促进自身城市建设用地碳排放生态效率的增长,中心城市土地生态利益分配制度的社会公众利益偏向程度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将直接促进其城市建设用地碳排放生态效率提升0. 011个百分点;与此相反,间接效应显著为负,周边地区同时提高土地生态利益分配制度的社会公众利益偏向程度的举动将严重抑制中心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碳排放生态效率的增长,这主要是由于在现行环境监察机制及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评体制的激励约束作用下,周边地区同时提高土地生态利益分配制度社会公众利益偏向程度的努力可为中心地区的土地生态利益分配制度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诱使中心地区策略性地降低其土地生态利益分配制度的发展水平,触发显著的区域土地生态利益分配制度博弈,最终抑制中心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碳排放生态效率的增长,周边地区土地生态利益分配制度的社会公众利益偏向程度同时提高1个百分点,将导致中心地区的城市建设用地碳排放生态效率下降0. 12个百分点,约为直接效应的十倍。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田志强 郭思岩 彭爱华
研究目的:从土地督察实践出发,对现行城市建设用地审批制度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改革建议。研究方法:实践调查法和制度分析法。研究结果:现有城市建设用地审批制度存在供应环节多、程序复杂、周期长、地方政府多报用地量、审批时间跨度大、规划调整和供地主体不明确、征地拆迁耗时长和考核期限短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研究结论:以明确国家与地方的权利和职责、明确各级分工和发挥督察作用为整体设想,提出进一步完善城市建设用地审批制度的改革建议:适当增加报批次数,合理界定考核征地率、供地率期限以及加大批而未用土地清理力度,切实提高供地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燕菁
"土地财政"并非是一个正确的学术概念,"土地金融"才是更接近这一制度本质的表述。它是由城市土地国有、征地拆迁补偿、国有土地招拍挂、土地用途管制、土地划拨制度、中央—地方分税制和中央地方事权划分等一系列规则共同构成的产物。对"土地财政"的历史作用以及未来存废的讨论还需要结合土地在资本市场与货币创造中的深层作用加以综合考虑。针对"土地财政"长期以来的争论透露出主流经济学理论的缺陷,简单套用主流经济学已经不足以解释中国经济增长这一伟大的历史事实。对"土地财政"的大讨论不应停留在观点对错的争论上,而是要深入到不同观点所依托的理论上,从而将使这次讨论当成为一次提升中国经济学的宝贵契机。
关键词:
土地财政 制度创新 城市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阳阳 王丽明
土地流转是实现规模化经营的前提之一,然而土地流转中却出现大量小农复制,从而影响土地流转的质量和效果。运用12省(自治区)2 553份农户问卷,详细分析土地流转中小农复制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研究发现:(1)农户流转耕地面积不大,转入户流转面积20亩及以下的约占总转入户数的60.3%,转出户流转面积5亩及以下的约占总转出户数的74.38%,转出户中仍然经营土地的约占总转出户数的74%。(2)农业分工发达使生产更加方便、文化传统形成路径依赖、禀赋效应产生"价值幻觉"以及公共服务不健全使未来存在不确定性导致转出户流转部分土地。乡土社会限制土地流转范围和经营风险增加风险感知导致转入户流转小规模土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