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89)
2023(4921)
2022(3982)
2021(3727)
2020(2931)
2019(7115)
2018(7080)
2017(13150)
2016(7294)
2015(8314)
2014(8158)
2013(8003)
2012(7735)
2011(6698)
2010(6759)
2009(5979)
2008(5828)
2007(5349)
2006(4734)
2005(3773)
作者
(20062)
(16876)
(16723)
(15842)
(10731)
(8165)
(7699)
(6606)
(6454)
(6199)
(5813)
(5677)
(5484)
(5393)
(5089)
(5076)
(5071)
(4997)
(4901)
(4636)
(4131)
(4100)
(4083)
(3981)
(3898)
(3774)
(3732)
(3570)
(3407)
(3389)
学科
(28931)
经济(28907)
管理(15624)
地方(14017)
中国(11944)
(10860)
(9402)
方法(7600)
城市(7306)
数学(6634)
(6633)
企业(6633)
数学方法(6572)
农业(6469)
业经(6024)
环境(5877)
地方经济(5493)
(5413)
城市经济(5259)
(4566)
理论(4146)
(4065)
(4059)
(3941)
土地(3785)
资源(3614)
教育(3475)
工作(3295)
(3256)
方城(3201)
机构
学院(91144)
大学(90341)
研究(34026)
管理(32297)
(31426)
经济(30239)
理学(26524)
理学院(26031)
管理学(25498)
管理学院(25298)
中国(25127)
(23910)
科学(22621)
中心(16743)
(16490)
(16243)
(15777)
北京(15548)
(15324)
师范(15220)
研究所(14934)
业大(14756)
(13636)
(13423)
(13181)
农业(12629)
师范大学(12410)
(12128)
技术(11078)
(10875)
基金
项目(64483)
科学(49361)
研究(48473)
基金(43263)
(37540)
国家(37151)
科学基金(31851)
社会(29060)
社会科(27241)
社会科学(27233)
(26308)
基金项目(24440)
(22606)
教育(21324)
自然(20556)
编号(20534)
自然科(19971)
自然科学(19964)
自然科学基金(19537)
成果(16326)
资助(16291)
课题(15459)
(15399)
重点(14308)
(12789)
(12780)
(12767)
发展(12478)
(12278)
创新(11988)
期刊
(43303)
经济(43303)
研究(28779)
中国(24274)
(14893)
教育(13866)
学报(13637)
科学(13106)
(10220)
农业(10191)
大学(10170)
管理(10157)
城市(8968)
学学(8937)
技术(8911)
(7827)
图书(7670)
问题(7253)
资源(7190)
业经(7018)
(7004)
金融(7004)
书馆(5887)
图书馆(5887)
(5555)
现代(5111)
经济研究(4919)
职业(4871)
地理(4664)
(4610)
共检索到1489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邹千江  
现代城市问题,归根到底是人与地的关系问题,疏浚和控制人口密度是当前城市发展所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通过实地考察和对北京市区位建设相关数据的理论分析,认为在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中,为有效控制人口聚集的密度,当前应主要致力于:一是重视建筑高度和密度的控制,为其设定具有法律效力的底线标准;二是在遵循市场运行规律的前提下,合理划分城市区位,引导进行多核心的数量、品位、质量、规模大致相同的功能分布体的区位建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卡  
基于2008年1月1日到2014年12月31日连续6年2 557日的北京市各空气质量监测点空气质量指数数据,以及北京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分街道人口数据,运用SPSS聚类、ArcGIS空间分析和空间数据运算,探析北京市城市建设对于大气污染格局的影响。研究表明,城市格局、新城建设以及城市人口分布等因素都会对城市大气污染的微观格局产生影响,大气污染治理不应忽视调整城市建设格局这一路径,尤其需要重视城市增长、新城建设中对绿化和生态廊道的预留与保护。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卡  
基于2008年1月1日到2014年12月31日连续6年2 557日的北京市各空气质量监测点空气质量指数数据,以及北京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分街道人口数据,运用SPSS聚类、ArcGIS空间分析和空间数据运算,探析北京市城市建设对于大气污染格局的影响。研究表明,城市格局、新城建设以及城市人口分布等因素都会对城市大气污染的微观格局产生影响,大气污染治理不应忽视调整城市建设格局这一路径,尤其需要重视城市增长、新城建设中对绿化和生态廊道的预留与保护。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倩  盛逖  
本文在对产业生态化原理和北京市产业生态化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产业布局优化等方面,对北京市实现产业生态化的途径提出有效建议,并利用熵值法对北京2003~2007年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尝试性进行了北京市5年间产业生态化效率评价。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伟力  
以兴趣点数据为切入点研究中、微观尺度下城市空间结构,包括城市空间功能构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聚散规律。中观尺度下,研究兴趣点点密度分布、城市功能聚合和扩散的演化行为以及区县中心的定位方法,并通过兴趣点分类聚集识别行业聚集子区。微观尺度下,地理位置优势使得街角具有较强的局部聚集效应和中心引力,街角的兴趣点分类分布体现出了明显的行业空间分布特征,优势街角的定位也为识别核心街区提供了可行的方法。以北京为例,不同层面的城市兴趣点结构空间分析证实,兴趣点有良好的城市形态表征能力,是探索城市功能结构的聚散规律和空间特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徐静  陈秀万  
信息时代的到来赋予了城市空间虚拟含义。基于系统科学原理,从信息视角研究城市系统的信息要素、信息流和信息空间,认为城市信息空间是以城市地域空间为基础,以城市信息要素为载体,借由信息流实现城市信息纵向贯通、横向互联的虚拟空间。进而以北京市为例,对其信息空间及演进情况进行实例分析。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任建明  孙晖  
以北京市为例,分别用考虑当期经济发展水平的回归模型、考虑滞后因素的PDL模型、考虑极限上值的Logistic模型,预测其2004年-2008年的城市化水平。在比较三种模型特点的基础上得出我国不同省域进行城市化水平预测的方法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建平  林晓言  
以北京市客运交通为研究对象(含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出租车、小汽车四大类),利用交通生态足迹的测算方法分析了2012年北京市各种客运交通的生态足迹及生态效率,估算了北京市客运交通的生态足迹目标函数值,从降低交通生态足迹与提高客运交通总分担量的角度提出了优化北京市客运交通结构的策略。分析结果显示,从客运交通生态足迹占用土地类型可看出,间接用地即化石能源地面积占99%以上;从不同客运交通的生态足迹构成分析可看出,小汽车的生态足迹最高,占77.45%,且小汽车生态效率最低。因此,应提高交通能源利用效率,限制小汽车的增加,并进一步发展公共交通。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孟繁瑜  房文斌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很多地区都经历着快速的城市化,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了普遍的非自然性产业演替过程,这个过程中又伴随着城市人口的迅速膨胀和城市面积的急剧扩张,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中国一些大城市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人口空间失配问题。论文通过对北京市不同区域内3个社区进行实地调研,在考察了各个社区内部居民通勤方式和工作可通达度之后得出关于北京市空间失配情况的结论,建议规划部门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对新出现的空间失配现象给予足够重视,调整按照旧有城市发展进程设定的规划或开发选址思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丁婉娟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市场经营环境发生改变,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随之加大。在此背景下,不少企业纷纷进行商业模式的转型升级,以期望增强自身竞争优势、获得长远发展。然而,传统零售企业商业模式的转型效果却并不理想。对此,文章以北京市为例,对北京市传统零售企业商业模式的转型升级进行了探讨。文章首先分析了北京市传统零售企业商业模式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继而找出传统零售企业商业模式转型难点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传统零售企业商业模式转型升级的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穆献中  周文韬  胡广文  
充分探究城市能源代谢过程中部门间的内在差异,深入解析并评估其对城市能源代谢过程的影响对于进一步优化城市能源代谢结构,推动节能减排、提质增效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基于引力模型分析城市能源代谢过程中能源流两端连接节点的属性差异,选取煤、石油、天然气三种能源,以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部门为例探究要素差异及部门自身属性差异在能源代谢过程中的影响;利用情景分析法,分析两种能源优化强度和三种部门疏解强度的6种组合情景下四部门的不同种类能源消耗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要素对部门能源消耗的正负反馈机制及不同部门对不同能源偏好程度均存在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导致不同政策情景对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部门能源结构优化的作用效果不同。强优化强疏解情景对于制造业部门煤和天然气能源的替代最为有利,低疏解强优化情景对控制交通业及批发和零售业部门的能源消费,改善教育业的能源消费结构最有利。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岳升阳  杜书明  
地名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北京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地名文化遗产保护面临严峻挑战,要做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急需建立适合北京城市的地名文化遗产评价体系。本评价体系中,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使用年代、历史文化意义、感知度三个方面,每个方面再进行细化。根据评估结果对地名进行分级,以确定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价值。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陆小成  
加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北京出台了系列关于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措施,但绿地系统规划的单一性,导致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内容的单调和系统性功能的缺失,城市人口密度过大,增加了绿地面积拓展的压力及其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的艰巨,城市绿化不够完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乏力,公众参与不足,没有建立有效的区域协调机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应建立多尺度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体系,以复合功能为导向重视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多元化参与机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大全  金浩然  赵星烁  
了解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背后的驱动机制是理解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结构演变的关键,也是制定城市规划的基础。本文选取北京市昌平区为研究区域,利用2001年和2010年昌平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采用Auto Logistic模型研究地形、区位、可达性、社会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影响因素对土地从非建设用途转变为住宅、工业、采矿、商业用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建设用地类型扩张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②有关影响因素对于不同类型建设用地的作用力大小和方向有所不同。具体地,地形和规划对各类建设用地扩张均有显著影响,其他因素对不同类型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有所差异;住宅用地扩张受地铁站点影响比较明显;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是工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