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76)
- 2023(7093)
- 2022(5789)
- 2021(5193)
- 2020(4133)
- 2019(9518)
- 2018(9431)
- 2017(17651)
- 2016(10079)
- 2015(10931)
- 2014(11111)
- 2013(11118)
- 2012(10612)
- 2011(9646)
- 2010(9834)
- 2009(8364)
- 2008(8735)
- 2007(7835)
- 2006(6751)
- 2005(6073)
- 学科
- 济(40965)
- 经济(40921)
- 管理(28861)
- 业(23557)
- 企(19015)
- 企业(19015)
- 方法(17833)
- 数学(15217)
- 数学方法(14941)
- 学(14348)
- 中国(12799)
- 环境(12484)
- 财(9071)
- 地方(8887)
- 农(8789)
- 业经(7710)
- 划(7670)
- 和(7503)
- 理论(7231)
- 制(6688)
- 城市(6544)
- 贸(6260)
- 贸易(6255)
- 银(6166)
- 银行(6135)
- 农业(6055)
- 易(6026)
- 资源(5950)
- 务(5946)
- 财务(5932)
- 机构
- 大学(150393)
- 学院(149392)
- 研究(56782)
- 济(55435)
- 经济(54018)
- 管理(52337)
- 理学(45305)
- 理学院(44572)
- 管理学(43416)
- 管理学院(43137)
- 中国(40129)
- 科学(40045)
- 京(33676)
- 农(32149)
- 所(30607)
- 研究所(28441)
- 业大(26890)
- 农业(25675)
- 财(24911)
- 中心(24796)
- 江(22872)
- 院(20956)
- 范(20887)
- 北京(20865)
- 师范(20598)
- 财经(20276)
- 经(18490)
- 州(18217)
- 科学院(18089)
- 省(17641)
- 基金
- 项目(106620)
- 科学(83152)
- 基金(78263)
- 家(72024)
- 国家(71524)
- 研究(69749)
- 科学基金(59699)
- 社会(43778)
- 自然(41819)
- 基金项目(41769)
- 社会科(41610)
- 社会科学(41597)
- 省(41420)
- 自然科(40896)
- 自然科学(40877)
- 自然科学基金(40127)
- 划(36456)
- 资助(31828)
- 教育(31493)
- 编号(25273)
- 重点(25142)
- 发(23012)
- 部(22720)
- 计划(22638)
- 创(21274)
- 科研(20924)
- 创新(20111)
- 成果(20079)
- 科技(19904)
- 课题(18804)
共检索到2140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益曦 胡春 刘培蕾 朱圣潮
以温州市区为研究区域,采用野外样方调查和实验室模拟相结合方法,研究常见绿化树种固碳能力和VOC的排放量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从单位土地面积日均固碳能力和VOC排放量上来看,灌木的VOC排放量相对较低且固碳能力较强。从整株水平上,固碳能力较好的树种VOC排放量也相对较高。植物固碳能力和VOC排放量具有种特异性,单位土地面积水平上固碳量高且VOC排放量较小的树种有:山茶、石楠、海桐、十大功劳、红花檵木、蚊母树、夹竹桃、白兰花、桂花和香叶树,可以作为城市绿化的推荐树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益曦1 胡 春1 刘培蕾2 朱圣潮1
摘 要:以温州市区为研究区域,采用野外样方调查和实验室模拟相结合方法,研究常见绿化树种固碳能力和VOC 的排放量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从单位土地面积日均固碳能力和 VOC 排放量上来看,灌木的 VOC排放量相对较低且固碳能力较强。从整株水平上,固碳能力较好的树种 VOC 排放量也相对较高。植物固碳能力和 VOC 排放量具有种特异性,单位土地面积水平上固碳量高且 VOC 排放量较小的树种有:山茶、石楠、海桐、十大功劳、红花檵木、蚊母树、夹竹桃、白兰花、桂花和香叶树,可以作为城市绿化的推荐树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曾赞青 宋涵晴 高俊宏 王淼淼 武耀星 漆良华
【目的】探究北京市森林植被固碳及其抵消效应,预测未来至碳中和年份的碳抵消潜力,为制定北京市森林植被固碳、节能减排及碳中和路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结合光合速率法和IPCC清单指南方法分析2000—2020年植被CO_2固定量、能源CO_2排放量及强度的时空动态,评价森林植被固碳对CO_2排放的抵消效应,运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预测未来至2060年的碳抵消潜力。【结果】2000—2020年北京市森林植被CO_2固定量为1.84×10~6~2.78×10~6 t·a~(-1),年均增长9.41×10~4 t·a~(-1);近20年来灌木、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林、落叶针叶林平均固碳能力分别为4.24、4.60、1.68和1.95 t·hm-2a~(-1);密云区植被CO_2固定增长量最高,西城区最低,2000—2020年分别累计增加2.27×10~5和7.86×10~2 t·a~(-1)。2000—2020年全市能源CO_2总排放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累计增加1.98×10~7 t·a-~1增加21.64%;朝阳区CO_2排放量最高,延庆区最低,分别为1.54×10~7~2.46×10~7和1.78×10~6~2.20×10~6 t·a~(-1);西城区能源减排最显著,昌平区能源CO_2排放增长最快;北京市单位GDP碳排放强度由2000年的每万元2.79 t降至2020年的每万元0.32 t,下降趋势明显;密云区CO_2排放强度最高,西城区最低,分别为每万元0.79~9.76 t和每万元0.11~2.08 t。2000—2020年北京森林植被碳抵消效应为1.56%~2.50%,以灌木最高,落叶针叶林最低;北京市各区森林植被固碳对能源CO_2排放的抵消效应不同时期平均值为4.3%,且以延庆区最高,西城区最低,分别为15.91%和0.02%。到2060年,北京市森林植被固CO_2量和碳抵消效应将分别增加到8.01×10~6 t·a~(-1)和15.44%,年均增长13.29%和1.30%,能源CO_2排放量将减少到4.99×10~7 t·a~(-1),年均减少2.76%。【结论】2000—2020年北京市森林植被CO_2固定量增加迅速,不同植被类型CO_2固定量以灌木最高,其次为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林,落叶针叶林最低;能源CO_2排放量先增加后降低,森林植被碳抵消效应整体呈上升趋势。为提升北京市森林植被碳中和贡献,未来需优化森林植被树种组成,增加阔叶林占比,提升森林质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林 王礼茂 王睿博
基于"八五"期间长江中上游流域各省的森林资源调查资料,结合经典的材积源生物量法估算了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生物量碳密度和碳贮量,并根据不同树种生物量-生产力回归关系推算了该地区当前的固碳潜力。结果表明:长江中上游地区森林平均碳密度为25.75 t/hm2;碳贮量为1 394.59 Tg(1 Tg=1012g),其中林分(包括经济林)碳贮量为1 204.30 Tg,灌木林为134.37 Tg,竹林为55.92 Tg,三者分别占总碳贮量的86.36%、9.63%和4.01%。整个防护林体系森林植被的固碳潜力为368.56 Tg/a。位于本区西部的四川盆地嘉陵江流域和西部高山峡谷区,其森林碳密度、碳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金碧 黄贤金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低碳城市成为低碳发展的重点领域。在系统测算1995~2007年江苏省城市碳排放的基础上,分析江苏省城市碳排放强度;运用灰色预测方法预测2008~2020年江苏省城市碳排放强度;并结合国家碳减排目标分析碳减排压力,通过与北京等地区城市比较,分析江苏省城市碳减排潜力,提出江苏省城市低碳发展的对策措施。研究表明,江苏省城市碳排放总体呈不断上升的趋势,2007年比1995年增长123.92%;碳排放强度总体呈下降态势,由1995年的每吨1.597万元降到2007年的每吨0.789万元;2008~2020年碳排放强度将不断降低,降幅可达53.74%,碳减排压力较小;江苏省城市碳减排潜...
关键词:
碳减排 压力 潜力 城市 江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唐志娟 方晰 项文化
利用几何数学方法,以自然生长和未截冠行道树为对照,以长沙市韶山路栽植的截冠行道树为例,测定主要测树因子,推导出进城截冠行道树地上各部分生物量的估算模式,进而估算韶山路栽植的截冠行道树的生物量、现实的碳贮量以及其潜在的生物量和固碳能力。结果表明:13km的韶山路截冠行道树地上部分的现实生物量和碳贮量分别为159 564.44kg、78 380.40kg,其中韶山北路的最高,韶山南路为其次,韶山中路最低,均以树干的生物量和碳贮量占绝对的优势;韶山路不同路段单株截冠行道树平均生长潜力和固碳的潜力不同,平均生产潜力最大的是韶山北路,韶山中路为其次,韶山南路最小,分别为809.08kg、304.63kg...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史琰 葛滢 金荷仙 任远 屈泽龙 包志毅 常杰
城市植被是城市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一个重要贮存库。本综述期望促进对城市植被碳固存的理解。采用文献分析软件Hist Cite,分析城市植被碳固存的研究现状。重点评述城市植被碳固存的研究方法、碳固存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以确定城市植被碳固存的研究重点。城市植被碳固存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2009年后研究活跃度增加。已有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城市植被碳固存能力的地域性评估以及城市植被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研究。地面调查法和遥感估算法是研究城市植被碳固存的主要方法。目前城市植被碳固存的地面调查法主要参考了森林生态调查的方法体系。城市植被比自然森林具有更高的异质性,生长环境也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发展适用于城市植被特...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斌 方晰 项文化 田大伦
基于湖南省2005和2010年森林资源调查统计数据,结合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的观测数据,估算湖南省杉木林植被碳贮量、碳密度及碳吸存潜力。结果表明:2005和2010年湖南省杉木林植被碳贮量分别为30.39×106和32.92×106t,均以中龄林的碳贮量最高,分别为17.64×106和17.31×106t;2010年各地州市杉木林植被碳贮量为0.34×106~6.45×106t;杉木林碳密度随林分龄级增加而增高,过熟林最大(23.90tC·hm-2以上),2005和2010年湖南省杉木林平均碳密度分别为10.83和12.05tC·hm-2,各地州市杉木林植被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文兵 邓明君 向国成
采用历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和"2014年棉花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意见"中的棉花施肥数据等,运用排放系数法和情景分析法,研究2004—2012年我国14个主要棉区棉花种植化肥施用的碳排放时空演变及减排潜力,结果表明:1每亩棉花种植化肥施用的实际碳排放量整体上升,2008—2011年湖南一直最高,新疆不断攀升;2棉花种植实际施肥的碳效率,江苏、湖南和陕西波动幅度较大,河北不断上升,主要棉区的平均碳效率经历了上升、下降和上升的过程,由2004年的每千克棉花排放2.79kg CO2e下降到2012年的2.46kg CO2e;3棉花种植实际化肥施用碳排放总量,山东、河南、江苏和河北下降最多,新疆不断上升,这种演变主要源于棉花种植往西北棉区转移;4湖北、安徽、湖南、新疆和江苏5个地区的棉花种植施肥总碳减排潜力较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家冈
本文提出了用相关分布的概念来概括一切植被介质的非Poisson分布;用相关性表示实际分布对Poisson分布的偏离;用相关函数定量描述相关性.导出了在相关分布介质中辐射的透过函数与散射率公式;找到了真实植被相关性的3个来源,即不均匀性相关、遮挡性相关和有限尺度相关.还提出了真实植被的相关层次结构的概念.从而为建立相关分布介质植被辐射理论和实际计算准备了最重要的概念基础.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舜贤 李家玉 张清旭 汪鹏 张奇 何海斌
采用土培法研究了强化感水稻PI312777、Taichung Native1和非化感水稻Lemont在苗期(3~6叶期)的根系形态特征差异,结合品种的化感潜力和叶片总酚含量,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化感作用最强的5叶期,强化感水稻的根尖数、细根(直径
关键词:
水稻 化感潜力 根系形态 细根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江小涓 李辉
服务业比重随着经济发展不断上升是一个普遍认可的规律 ,但是我国在上世纪 90年代初期以来 ,服务业比重在一个低水平上保持稳定 ,有悖规律。这种现象的产生 ,有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经济体制、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定位、认识和政策、统计口径等多方面的原因。本文详细考察了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与内部结构的变化 ,并将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数据进行了比较研究 ,从多个角度 ,用不同的数据样本 ,分析了经济增长与服务业发展的关系 ,并建立了一个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收入水平、消费结构、城市化等因素变化对服务业今后发展的影响。预期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服务业比重会在我国人均GDP上了一个新台阶后明显提高。最后提出了几...
关键词:
服务业 相关性 增长潜力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钟宜根 葛幼松 张强华 顾鸣东
文章利用灰色斜率关联度,对碳排放量与城市规模中的人口、经济和土地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口与碳排放量存在一定正相关关系,随着人口规模的增加,新增人口的人均碳排放量高于存量人口;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经济增长对碳排放变化具有增量效应:而土地开发密度与碳排放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地开发密度越低,碳排放量越高。针对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了构建低碳南京的建议,以为低碳城市建设服务。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唐国勇 李昆 孙永玉 张春华
氮是除水分之外影响干热河谷生物活性的关键因子,豆科植物生物固氮是该地区氮素的重要来源之一。采用乙炔还原法测定了干热河谷不同季节燥红土和变性土林地中大叶相思、新银合欢、木豆和山合欢根瘤固氮酶活性(NAs)。结果表明:新银合欢(16.25μmol.g-1.h-1)和大叶相思(15.85μmol.g-1.h-1)根瘤NAs显著(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新明 盘钰春 徐勇 郭振东 郑志威 戴强玉
【目的】探究西南地区植被覆盖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与气候和地形的相关性,为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和生态林业工程效益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MODIS NDVI数据、气象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和植被类型数据,通过像元二分模型、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 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2000—2020年西南地区植被覆盖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及植被覆盖度与降水和气温的偏相关关系和滞后效应,探究植被覆盖度与地形因子的相关性。【结果】2000—2020年西南地区各类型植被的覆盖度和整体植被覆盖度均呈波动上升趋势,上升斜率在空间上呈东南高西北低分布特征。阔叶林植被覆盖度上升速率明显高于其他植被类型,而栽培植被的覆盖度明显高于其他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与降水和气温均呈正相关,且与气温的偏相关系数略大于降水,说明气温是影响西南地区植被生长的主导气象因子。植被生长主要响应于前0~2个月的降水和气温,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和草丛生长主要受气温主导,而栽培植被和草甸主要受降水影响。从坡度上看,植被覆盖度的改善状况随着坡度增大呈先上升后下降变化趋势,改善效果和退化效果均在2°~6°达极值。从坡向上看,植被覆盖度在平面上的变化趋势以退化为主,在其他坡向上均以改善为主。从曲率上看,植被覆盖度在曲率较小地区呈改善态势,在曲率较大地区呈退化趋势。从高程上看,植被覆盖度随着高程的上升呈先改善后退化再改善变化趋势,在高程3000~4000 m时植被恶化最严重。高程对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影响高于其他地形因子。【结论】2000—2020年西南地区植被覆盖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在地形因子和植被类型上存在差异;植被覆盖度与降水和气温具有较密切的相关性,但相关性和滞后期均存在明显地域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