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41)
- 2023(15002)
- 2022(13202)
- 2021(12438)
- 2020(10301)
- 2019(23927)
- 2018(23710)
- 2017(45211)
- 2016(24743)
- 2015(27656)
- 2014(27872)
- 2013(27337)
- 2012(25223)
- 2011(22615)
- 2010(22617)
- 2009(20488)
- 2008(19964)
- 2007(17358)
- 2006(15194)
- 2005(13251)
- 学科
- 济(94467)
- 经济(94335)
- 管理(73044)
- 业(67912)
- 企(58521)
- 企业(58521)
- 方法(41709)
- 数学(34942)
- 数学方法(34452)
- 中国(27710)
- 农(24912)
- 业经(22706)
- 财(22575)
- 地方(22235)
- 学(21693)
- 技术(20362)
- 制(18195)
- 理论(18141)
- 农业(16699)
- 和(16361)
- 环境(15607)
- 贸(14755)
- 贸易(14743)
- 易(14199)
- 划(13986)
- 务(13858)
- 财务(13779)
- 财务管理(13752)
- 银(13629)
- 银行(13586)
- 机构
- 大学(344624)
- 学院(342411)
- 管理(136307)
- 济(129290)
- 经济(126073)
- 理学(118019)
- 理学院(116620)
- 研究(115207)
- 管理学(114596)
- 管理学院(113943)
- 中国(84437)
- 京(74830)
- 科学(74182)
- 财(58908)
- 所(57823)
- 农(54753)
- 研究所(52866)
- 业大(52256)
- 中心(52021)
- 江(50779)
- 范(48131)
- 师范(47721)
- 北京(47258)
- 财经(47027)
- 农业(42903)
- 院(42700)
- 经(42669)
- 州(41520)
- 师范大学(38714)
- 经济学(37406)
- 基金
- 项目(239170)
- 科学(187445)
- 研究(175054)
- 基金(170874)
- 家(149343)
- 国家(148051)
- 科学基金(126993)
- 社会(108797)
- 社会科(102842)
- 社会科学(102813)
- 省(95076)
- 基金项目(91957)
- 自然(83190)
- 自然科(81219)
- 自然科学(81199)
- 教育(80259)
- 划(80212)
- 自然科学基金(79712)
- 编号(71659)
- 资助(68835)
- 成果(58150)
- 重点(53592)
- 创(52692)
- 部(51605)
- 发(51041)
- 课题(50122)
- 创新(48532)
- 科研(45015)
- 大学(44110)
- 项目编号(43896)
- 期刊
- 济(143397)
- 经济(143397)
- 研究(100343)
- 中国(69838)
- 学报(54700)
- 科学(51247)
- 管理(50615)
- 农(48807)
- 财(44125)
- 教育(43653)
- 大学(40852)
- 学学(37927)
- 农业(33969)
- 技术(30893)
- 融(25553)
- 金融(25553)
- 业经(23629)
- 财经(21835)
- 经济研究(21153)
- 图书(20463)
- 问题(19702)
- 科技(18918)
- 经(18657)
- 业(18651)
- 资源(16866)
- 技术经济(16775)
- 理论(15903)
- 版(15823)
- 现代(15771)
- 发(15131)
共检索到5017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贺海芳 郑侃 黄惠贞 李想
旨在对城市工业遗产再利用后的环境使用效果进行评价,为城市居民判断其质量提供参考依据。以层次分析法、观察法、问卷调查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采集到的数据为基础,运用AHP法计算出各级指标权重,并结合问卷调查结果构建满意度评价模型,分析工业遗产项目再利用后运行过程中的规划布局、空间功能、环境品质及使用感受,选取南昌市2个工业遗产再利用项目作为实证对象,对指标权重值、项目层评价以及方案层等综合评价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对目前南昌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贺海芳 郑侃 黄惠贞 李想
旨在对城市工业遗产再利用后的环境使用效果进行评价,为城市居民判断其质量提供参考依据。以层次分析法、观察法、问卷调查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采集到的数据为基础,运用AHP法计算出各级指标权重,并结合问卷调查结果构建满意度评价模型,分析工业遗产项目再利用后运行过程中的规划布局、空间功能、环境品质及使用感受,选取南昌市2个工业遗产再利用项目作为实证对象,对指标权重值、项目层评价以及方案层等综合评价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对目前南昌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蒋楠 王建国
文章首先对创意产业及产业遗产改造再利用等概念进行了解读,继而通过实证及相关数据阐述了创意产业与产业遗产改造再利用二者结合的现状与特征,并分析了其结合的可能性与必然性等内在成因。其后又以南京为例,介绍了该地区利用产业遗产改造发展创意产业的现状概况,研究分析了其空间布局特征,归纳整理出其功能模式类型,并概括总结出其发展趋向。最后,在现状调研与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利用产业遗产发展创意产业时应注重规划引领,重视遗产保护,实现整体改善。
关键词:
创意产业 产业遗产 改造再利用 南京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彩云 康嘉 邹艳梅
文章以唐山为例,从工业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的互动效应出发,对依托工业遗产地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现状、优势、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拓展工业遗产衍生产品类型、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链等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对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邓清华 千庆兰 黄婷薇 周涛
目前我国工业遗产再利用功能定位主要存在功能单一、效益低下和功利性较强的问题,其产生原因主要是缺乏对工业遗产再利用功能定位的影响因素的准确把握。本文认为工业遗产再利用功能定位受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可以归结为三个层面的因素:宏观因素、中观因素和微观因素,主要包括区域产业因素、城市规划限制、区位条件、生态环境、公众意愿、本体条件、企业与开发商行为七个方面,再利用功能定位时应该综合分析这些因素。
关键词:
工业遗产 再利用 功能定位 影响因素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丁新军 阙维民 孙怡
城市工业遗产的适应性再利用成为城市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新文化地理学的"地方性"理念为再利用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加贴近实际的遗产利用方案。在分析新文化地理学"地方性"理念的基础上,尝试构建基于"地方性"的工业遗产适应性再利用概念模型,并以英国凯瑟菲尔德市遗址城市工业遗产适应性再利用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丁新军
随着我国城市更新速度加快,保护市区重要工业遗存成为重要现实课题。发展旅游业,改造为开放式主题公园、城市历史公园等成为适应性再利用重要手段之一。传统文化地理学和新文化地理学"地方性"理念,对城市工业遗产旅游再利用具有借鉴价值。本文基于传统文化地理学和新文化地理理学理论,探索性构建城市工业遗产旅游再利用概念性理论框架,并结合美国美国马萨诸塞州洛厄尔国家历史公园实践进行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工业遗产旅游再利用应兼顾文化的空间研究和空间的文化化研究,在促进"地方感"形成的同时,强化"地方认同",立足遗产真实性、完整性保护,突出标志性构筑物、宏观可视性、情境化再现、形象意义认同和变化关系考量等视角介入,加强原有场所价值,凝聚"地方性"认同感,实现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征华 彭迪云
低碳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建设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工业,将成为城市低碳发展的重心和关键。本文利用以二氧化碳作为非期望产出的DEA模型构建了碳排放绩效指数,并对低碳试点城市——南昌的工业碳排放绩效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显示:"十一五"期间,南昌市工业碳排放绩效得到改进,技术进步是主要原因,但改进效果并不显著;不同行业碳排放绩效存在差异;重工业和轻工业碳排放绩效均有改进,且重工业改进幅度大于轻工业。为此,应通过健全行业碳排放绩效测评体系、大力提高技术效率、继续推动技术进步、推行传统产业低碳化、低碳产业支柱化以及主导产业低碳化等措施提高工业碳排放绩效,促进城市低碳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沈丽虹 岑瑜 于丽英
当前,我国的城市发展由于工业建设和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城市的职能和产业结构的重新调整,以及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后引起局部土地功能的变化,导致在城市中出现闲置和废弃的旧工业建筑。如何看待和再利用这些城市工业建筑"遗产",是目前我国城市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工业建筑遗产的价值和我国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的现状,而后从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的动因出发,探析了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中应该遵循的原则,最后提出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的模式。
关键词:
工业建筑 遗产 再利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苏华 肖坤梅 肖水明
文章对南昌市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南昌市的创意产业正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对于南昌市创意产业如何快速发展,文章采用系统基模分析方法,建立了成长上限系统基模进行分析,从系统的角度来分析各个因素之间是如何影响的,分析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杠杆解"并提出了提高对创意产业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对策。
关键词:
南昌市 创意产业 成长上限基模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吉慧 曾欣慰
简要阐述了工业遗产的基本知识及相关背景,以上海八号桥为例探讨了旧城更新语境下以创意产业开发为模式的工业遗产再利用,并对其改造思路和设计手法进行了深入解读,以对同类工业遗产的开发改造提供参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田逢军
城市游憩意象评价研究对城市游憩规划设计有重要意义。以主城区居民游憩印象调查问卷为第一手资料,采用结构法与非结构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南昌市游憩意象评价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居民对南昌市游憩意象的总体评价一般,具有正向和负向两个层面的意象评价内容;英雄城和生态城是南昌市最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评价性游憩意象,"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特色"是南昌市游憩意象评价的两大核心因子。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一步揭示,南昌市游憩意象评价受到居民的性别、居住时间和居住地等不同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关键词:
城市游憩意象 特征 评价 南昌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崔峰
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发展特定阶段不可回避的问题。借助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的方法,在阐明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了南京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两难境地,剖析了其原因,进而提出了协调二者关系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城市建设 历史文化遗产 保护 南京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曾锐 李早
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转型是顺应存量规划需求的重要实践。在当代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工业地块和遗产的置换再利用已成为城市更新的主题之一。通过历史论证与实践分析,以上海市为空间范围,以工业厂区的生成语境与发展历程为切入点,把握工业遗产地区的转型特征,转型前的工业遗产主要呈现为以传统生产业为主导的封闭厂区和废弃污染的工业棕地。提出经济方面产业融合、联动再生,空间方面异质同构、秩序重组,文化方面内涵延续、品位提升,以及生态方面集约协同、绿色低碳的工业遗产转型路径,进而由路径建立链接关系,形成以经济转型为基础,空间、文化和生态转型相互作用关联的再生运作机制,为工业遗产的科学转型提供指导依据,推动其向协同可持续的后工业园区的转型再生。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苏明明 董航宇 王佳钰 张梦真 张环宙
工业遗产是工业文化的重要表征,也是城市更新发展的创新空间。作为工业遗产旅游的主要方式之一,工业遗产创意园区是为商户提供创意发展机会,为游客提供多元文化体验的遗产空间。针对现阶段园区发展模式与实践效果研究缺口,文章构建了“预嵌入-嵌入过程-嵌入结果”的全过程理论框架,选取杭州丝联166文创园和东信和创园两个案例,综合深度访谈、二手资料收集、网络文本分析等多种方法,探讨工业遗产创意园区不同发展模式的实现路径及用户体验。研究发现:(1)共识基础和氛围营造构成创意园区发展的前提条件。(2)创意园区的发展模式受文化、政策、主体等因素的影响,丝联166文创园在文化嵌入和制度嵌入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政府主导模式,东信和创园在文化嵌入和结构嵌入的组合下形成主体共创模式。(3)创意园区的不同发展模式产生不同的工业遗产展示及价值阐释,给商户营造不同的营商环境,为游客带来不同的遗产体验。论文拓展了嵌入理论的研究框架,丰富了工业遗产创意园区发展模式及实践体验的实证研究,为促进工业遗产创意园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践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城市更新语境下基于价值导向的工业遗产再利用探索
基于业态视角的城市建筑遗产再利用——以北京南锣鼓巷历史街区为例
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以南京市为例
高校带动下的文化产业与工业遗产再利用协同发展
电子资源利用绩效分析与评价——以南昌大学图书馆为例
旧工业厂房改造再利用的投资不确定性分析——以某钢厂改造为创意产业园为例
古村落旅游社区居民生活满意度及社区建设研究——以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为例
空间生产视角下的文化遗产开发模式研究——以南京民国文化遗产为例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主题公园游客满意度研究——以芜湖方特欢乐世界为例
基于SEM的旅游者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意度测评——以苏州昆曲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