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39)
- 2023(6310)
- 2022(5612)
- 2021(5036)
- 2020(4509)
- 2019(10752)
- 2018(10551)
- 2017(20764)
- 2016(11627)
- 2015(13319)
- 2014(13772)
- 2013(13964)
- 2012(13228)
- 2011(12036)
- 2010(12220)
- 2009(11519)
- 2008(11746)
- 2007(10581)
- 2006(9052)
- 2005(8047)
- 学科
- 济(54923)
- 经济(54879)
- 管理(30930)
- 业(28193)
- 方法(27085)
- 数学(24622)
- 数学方法(24384)
- 企(21577)
- 企业(21577)
- 中国(15471)
- 农(13141)
- 地方(12595)
- 财(11997)
- 学(11537)
- 贸(9380)
- 贸易(9379)
- 业经(9336)
- 易(9026)
- 农业(8580)
- 环境(8349)
- 制(8047)
- 和(7756)
- 务(7165)
- 城市(7153)
- 财务(7149)
- 财务管理(7128)
- 理论(6930)
- 融(6726)
- 金融(6724)
- 银(6656)
- 机构
- 大学(177339)
- 学院(175282)
- 济(73521)
- 经济(71770)
- 管理(65746)
- 研究(61430)
- 理学(56564)
- 理学院(55826)
- 管理学(54706)
- 管理学院(54365)
- 中国(44926)
- 科学(39677)
- 京(38231)
- 农(32346)
- 所(32243)
- 财(31758)
- 研究所(29439)
- 业大(28249)
- 中心(28136)
- 江(26617)
- 农业(25858)
- 财经(25810)
- 北京(23978)
- 范(23498)
- 经(23349)
- 经济学(23285)
- 师范(23275)
- 院(22109)
- 经济学院(21240)
- 州(21048)
- 基金
- 项目(117245)
- 科学(91388)
- 基金(85141)
- 研究(81518)
- 家(74979)
- 国家(74426)
- 科学基金(62896)
- 社会(51692)
- 社会科(49033)
- 社会科学(49014)
- 基金项目(45866)
- 省(45451)
- 自然(41697)
- 自然科(40713)
- 自然科学(40700)
- 自然科学基金(39906)
- 划(38934)
- 教育(37269)
- 资助(35319)
- 编号(32540)
- 重点(26661)
- 部(26164)
- 成果(25952)
- 发(25534)
- 创(23337)
- 科研(22912)
- 课题(22480)
- 计划(22370)
- 创新(22018)
- 教育部(21861)
共检索到2534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凤斌 鲁辉 马旭东
本文针对圆形城市工业布局的动态分析方法进行初步探衬,以在竞争情况下空间平衡的条件和在不平衡情况下的动态调整方法,讨论了土地市场中工业区之间边界和劳动市场中工资率的逐次调整。
关键词:
城市工业布局 动态模型 市场租金函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谢庆红 邢华 胡汉辉
理清都市型工业的概念、基本形态等基础性问题,把握都市型工业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为都市型工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从产业形态、布局形态和企业形态入手,将都市型工业与城市工业布局联系起来,探讨都市型工业对城市工业布局的影响,指出发展都市型工业对优化城市工业布局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都市型工业 工业布局 城市发展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谢放
抗战前中国城市工业布局的初步考察谢放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地区分布的不平衡,近代工业大多数集中在城市,特别是沿海沿江的大城市。具体研究城市工业的分布状况及其特点,对于中国近代经济史、城市史研究不无裨益。而有关中国近代工业史的资料与论著又多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石庆武,武伟
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我国工业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建成了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现在,工业布局已在全国范围基本展开,几乎所有省(区、市)都有了基本适应本地省(区、市)情特色的工业系统和工业基地。 进入八十年代,我国通过推动工业企业技术进步,进一步改变了现有企业的面貌,增强了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用于企业技术改造的投入累计已达4633亿元,为建国头30年的2.6倍,多数省、市新增工业产值中有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德昂 李小东
生产力诸要素若要形成一定的现实生产力,并使各要素组成相互有机联系的生产力系统,必须依托于一定的空间地域方能实现。这种生产力要素在地域上的分布和关联状态——生产力的空间组合——即是我们所说的生产力布局。在整个国家的空间生产力布局中,又由于历史的原因,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而形成多个不同的、各具特色的区域,这些区域内所集结的生产力的空间配置状况,则是影响和制约区域生产力水平发展态势的重要因素。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仲常 张建升
建国后,中国的工业布局由于受历史与政策因素的影响,形成“南轻北重、东轻西重”的特点。而近20多年来,中国以市场取向的改革开放国策使中国工业布局发生了新的变化。文章通过对中国31个地区区位商的聚类分析,证明中国的工业布局已逐步形成了“南轻北重、东轻东重”的新特点。并以此作为解释变量证实了区域产业竞争力变化是中国东西部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工业布局 区域收入差异 相关性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忠祥
近年来,宁夏的工业发展引人瞩目。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开放搞活”及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宁夏的工业更加充满了活力,工业投入增加很快,新建和扩建了一大批企业,使全区工业生产能力迅速扩大,装备不断增强和改善,工业结构和工业部局更趋合理,工业产值持续增长。1987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31.71亿元,是改革前1978年的2.16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工业产值已占全区工农业总产值的66%。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文楷,李寿考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各国需水量迅速增加,尤以城市和工业用水增加最快。据统计从二十世纪初期到七十年代中期,全世界工业用水增长20多倍,城市生活用水增长12倍,农业用水增长7倍。另外,工业和城市用水量占各部门总用水量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如美国从1970年的52%上升到1980年的60%。我国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工业和城市用水增长也很快,据统计分析,自1953年至1978年,工业总产值每增长10%,用水量要相应增长4~8%。建国30多年来,北京市用水量增长40倍,河南省郑州、洛阳、开封、安阳、平顶山等市,也增长20余倍。因而,供水已成为我国多数城市普遍性问题。据1982年对全国216个城市调查统计,每天缺水1,200万吨的城市占80%。不少城市因缺水而限产停产,导致产值减少,产品质量下降,如大连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文桂
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布局,现有布局既有现实合理性,又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优化工业布局,调整工业结构,对河南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优化河南工业布局,要服从全国产业分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工业集聚发展、梯度发展和点轴开发,将有限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优先放在对解决全省发展起主要作用的关键产业、关键环节和见效最快、效益最高、带动力最大的地区。
关键词:
河南 工业布局 工业结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聂剑玉
一、现状特征天津市的工业是随着帝国主义对我国资源的掠夺而产生的,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挣扎着发展起来的,基础薄弱,结构不合理,设备落后,布局混乱。建国以来,经过30多年的开发建设,天津工业有了相当的基础,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的轻重并举,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天津的工业布局,自1956年实现公私合营以来,经过多次调整,逐步形成了以下特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宋迎昌
90年代初,我国工业向沿海新兴工业化地区集聚,制度创新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走结构-效益型道路是我国工业长期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为了解决工业向沿海地区过分集聚的弊端,必须改变现存的国际分工体系,尽快实现沿海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亚太地区经济格局的变动为此提供了契机。
关键词:
工业布局 动态趋势 工业集聚 沿海地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纯彬
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大规模兴起的时候,由于不懂工业化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却以小农的眼光和思路看待、指导这场巨大的经济与社会变迁,结果铸成今日的农村工业布局不合理、县域城镇体系布局也不合理问题。当大家终于达成共识,认为需要调整时,却发现工业化城市化布局的调整,比农业布局和结构调整还要困难得多。所以几年难以取得大进展,调整、集中的方式反倒成了滥占耕地、滥办工业小区的适当理由。本文试图提出一些调整改革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
县域城镇 体系布局 工业布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郭柏林
大城市中心区工业布局适宜性评价选用P_i=sum from j=1 to x(W_j(C_(jj)/s_j)公式。8个主导因子(j)选自工业布局的条件和效益。搞好工业布局适宜性评价的关键在于确定每个因子的评价标准(S_j)和权系数(W_j)。
关键词:
大城市 工业布局 适宜性 评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魏心镇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如何迅速发展尖端技术工业(指在80年代就能付诸应用的新技术,包括大规模集成电路,光导纤维,新型陶瓷等工业),并进一步发挥其宏观经济效益,已引起科技界与经济理论界的广泛注意。在尖端技术工业发展进程中,美国建成了“硅谷”(在国外“硅谷”已成为半导体工业基地的代名词)、“硅平原”,在日本也出现了“硅岛”、“硅路”等尖端技术工业中心。我国有些学者也提出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建设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高文相
结合大理州提出的"1+6"模式的滇西中心城市发展布局,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所涉及的各城市组团的经济发展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对大理州"1+6"城市群的物流产业发展进行分析探讨,研究适合大理州"1+6"城市群发展所需的物流产业的布局方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