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70)
- 2023(17079)
- 2022(14357)
- 2021(13320)
- 2020(11126)
- 2019(25231)
- 2018(25138)
- 2017(47748)
- 2016(26625)
- 2015(29792)
- 2014(29670)
- 2013(29060)
- 2012(26693)
- 2011(23775)
- 2010(23544)
- 2009(21644)
- 2008(21209)
- 2007(18665)
- 2006(16442)
- 2005(14342)
- 学科
- 济(103350)
- 经济(103234)
- 管理(76149)
- 业(68972)
- 企(56016)
- 企业(56016)
- 方法(44924)
- 数学(38525)
- 数学方法(38045)
- 农(29984)
- 中国(29215)
- 学(25209)
- 财(24386)
- 业经(24024)
- 地方(23996)
- 环境(21681)
- 农业(20027)
- 贸(18450)
- 贸易(18440)
- 制(17899)
- 易(17832)
- 理论(17265)
- 和(16883)
- 划(16443)
- 技术(16065)
- 务(15470)
- 财务(15395)
- 财务管理(15369)
- 企业财务(14503)
- 银(14296)
- 机构
- 大学(374225)
- 学院(372124)
- 管理(143844)
- 济(140873)
- 经济(137561)
- 研究(127529)
- 理学(124890)
- 理学院(123385)
- 管理学(120946)
- 管理学院(120316)
- 中国(93045)
- 科学(84523)
- 京(81597)
- 农(69155)
- 所(65177)
- 业大(62192)
- 财(61949)
- 研究所(59993)
- 中心(58133)
- 江(54834)
- 农业(54590)
- 北京(51223)
- 范(50968)
- 师范(50376)
- 财经(50351)
- 院(46670)
- 经(45797)
- 州(44990)
- 经济学(41405)
- 师范大学(40854)
- 基金
- 项目(262608)
- 科学(204000)
- 基金(188750)
- 研究(185315)
- 家(167479)
- 国家(166087)
- 科学基金(141068)
- 社会(115954)
- 社会科(109636)
- 社会科学(109605)
- 省(102919)
- 基金项目(101468)
- 自然(94167)
- 自然科(91890)
- 自然科学(91861)
- 自然科学基金(90157)
- 划(87419)
- 教育(84065)
- 资助(76438)
- 编号(74991)
- 成果(59345)
- 重点(59015)
- 发(56141)
- 部(55901)
- 创(53851)
- 课题(51679)
- 科研(50432)
- 创新(50305)
- 计划(49278)
- 大学(47792)
- 期刊
- 济(154846)
- 经济(154846)
- 研究(104971)
- 中国(71091)
- 学报(68585)
- 农(62831)
- 科学(59991)
- 管理(50647)
- 大学(50542)
- 学学(47681)
- 财(46187)
- 农业(43165)
- 教育(40500)
- 技术(30748)
- 融(28580)
- 金融(28580)
- 业经(26453)
- 经济研究(23772)
- 财经(23689)
- 业(22432)
- 问题(21691)
- 图书(21016)
- 经(20252)
- 版(19774)
- 科技(19741)
- 资源(19087)
- 业大(18469)
- 技术经济(17176)
- 理论(17131)
- 现代(16732)
共检索到5387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沈萍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政治、科学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聚集的中心。本文论述了我国地级城市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对城市生态环境所产生破坏的状况,分析了工业化对城市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提出了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策略:即将科学发展观理念贯穿于方针政策和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从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转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加强政策制度执行的刚性化,保证资金投入并加大治理力度,还要善于学习先进经验。坚持科学发展观,依靠高新科技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和谐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
工业化 地级城市 生态环境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苏建军
文章构建了旅游业发展影响工业化的理论模型,并利用2000—2016年中国58个旅游城市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模型,从总体、专业化、规模和区域等多维度,分析检验了旅游业发展对城市工业化的影响及差异性。结果表明: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三种分类检验,旅游业发展对城市工业化都具有负向效应。当前,中国旅游城市存在一定的"旅游诅咒"效应,阻滞了其工业化深化;分专业化研究可知,旅游业发展对工业化的负向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旅游高专业化、低专业化和半专业化城市;分规模研究发现,中型旅游城市的最显著,小型旅游城市次之,而大型旅游城市最不显著;分区域研究表明,中西部旅游城市的较突出,而东部旅游城市统计上并不显著。这为各个旅游城市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防范和规避"旅游诅咒"效应和正确处理"旅游业+工业化"关系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旅游发展 旅游城市 工业化 资源诅咒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雪阳 吕军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农村工业为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而超量排污,使农村地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并已危害到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文章运用博弈论,在污染物总量控制的背景下,分析农村工业化过程中政府、企业、公众为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而采取的策略与决策,以及最终导致的结果——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政府缺位、公众漠视、企业超量排污的不利局面。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信 丁少群
以厦门市为例分析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民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来源和演变特征,认为当前我国农民财产性收入主要来源于土地、房屋和资金投资三方面,影响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主要障碍是传统土地制度的约束、农村财产交易市场的缺乏和农民理财观念的落后等,提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环境下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途径是:改革和创新土地制度让土地成为农民财产性收益的主要来源;建立健全农村投融资体系以培育农村理财市场;通过"村资分离"股份合作构建集体资产的有效管理模式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蒋欣
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但在城市化进程中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本文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对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对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卫海燕 王莉 方皎 宋雪娟
运用综合评价法对西安市1991—2007年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同时,使用生态环境压力指数法对西安市城市生态环境压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并对城市化水平的各相关因子与生态环境压力指数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城市化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压力之间存在着较明显的相关关系,其中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发展是产生城市生态环境压力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协调加快城市化进程与缓解城市生态环境压力之间矛盾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环境压力 科学发展观 西安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宇 刘彦随
文章以沿海城市——无锡为例,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和统计数据,分析了工业化、城市化不同阶段上,驱动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阶段变化,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驱动因素及其对土地转换的影响程度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就案例区域而言,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前期,需求和产业成长是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投资、城市化和农村工业化。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期阶段,需求、产业成长、城市化是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农村工业化、经济国际化、比较利益和投资。需求和产业成长一直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影响耕地转换主要的、一般的因素。而城市化则是工业化中期和城市化中期影响耕地转换的主要因素。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纪小乐 魏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城市化和工业化高水平协同发展,而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市管县体制是推动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制度安排。基于夜间灯光和经济统计数据,本文使用渐进式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PSM+DID)等方法评估1993—2007年市管县体制确立过程中新设市辖区的发展绩效。结果显示:第一,市管县体制的确立对新设市辖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第二,市管县改革一方面促使新市辖区政府职能发生转变,另一方面促使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实现了地级市中心城区的产业升级和经济集聚。市管县体制的确立使新地级市政府成为完整的行政主体,其经济发展主动性显著提升,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在政府和市场双重力量下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完成了中等城市化初始集聚过程,形成了产城相互促进的发展路径,这构成了中国特有的城市化逻辑。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慧慧 胡秋阳 张云
本文从行政治理体制与空间经济关系的角度,讨论了纵向财政收入分权和横向地方政府竞争相结合的行政治理模式对地级市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通过理论模型分析以及基于地级市层面的面板数据计量检验,本文发现纵向财政收入分权的提升有利于促进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横向地方政府竞争的加剧则会导致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恶化。通过进一步的机制分析,本文发现“弱分权、强竞争”式的行政治理模式会导致地方政府倾向于采取提供低价非城市区域工业用地,而非提升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来招商引资,从而扭曲了工业企业在经济空间中的自主区位选择,令其偏离城市区域,在扰乱工业化通过集聚经济等机制与城市化相互促进的同时,也造成城市化相对于工业化落后的局面。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厘清行政治理模式对工业经济活动,以及对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关系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同时也说明行政治理体制的安排要充分考虑分权和竞争给经济空间造成的分割,避免行政性的空间割裂和过度竞争扰乱经济自发的集聚效应。
关键词:
行政治理 空间经济 城市化 工业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跃龙,刘燕华
脆弱生态环境与工业化之间具一定的相关性,这节相关性的大小与其所处的工业化程度或水平的高低成反相关关系。在工业化水平或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例如,我国东南部地区),脆弱生态环境与工业化关系不密切,即脆弱生态环境的形成或加剧主要不是因为工业化进程;相反,在工业化水平或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例如,我国西部各省、区),脆弱生态环境与工业化关系密切,即脆弱生态环境阻障工业化进程,而低水平的工业化又加剧生态环境的脆弱,导致贫困与脆弱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因此,提出要想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必须尽快实现工业化,特别是在我国的西部地区,加速实现工业化包括农村工业化,既是摆脱贫困也是改善脆弱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脆弱生态环境,工业化,关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占少贵 傅春 陈建军
本文在梳理国内外已有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江西省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计算出江西省城市生态文明各指标的权重重,发现发现人均EDP、工业"三废"排放量、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等指标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最大。在此基础上,运用线性加权综合得分模型型,计算出2008-2012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城市生态文明综合得分。结果显示:江西省城市生态文明综合得分差距较大且层次多样,地域差别比较明显。得分最低的集中在赣南,其次是赣北,而得分最高的集中在赣中,其次是赣东和赣西。但是是,随着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大大,各地级市的城市生态文明综合得分差距在逐步缩小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聂钠 董明辉
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尤其是工业的加速发展,资源能源的利用和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这一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基于湖南经济发展中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加大这一状况,现利用生态环境压力指数法(ESI)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压力作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湖南自1999年至今,随着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资源能源压力及环境污染压力均明显加大。故走生态工业化道路、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唯一出路。
关键词:
湖南 生态环境压力 趋势分析 生态工业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曲建升 边悦
我国正大力发展低碳社会,在这条道路上,资源型城市面临较多困难。发展低碳社会的一个重要过程就是脱钩。为了探究资源型城市的脱钩过程,本文选择了金昌这一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利用弹性因子法计算了其2002年至2012年间工业能耗、用水量、二氧化硫排放、烟尘排放、废水排放与工业增加值之间的脱钩关系。研究发现:金昌市基本实现了环境成本与工业发展相脱钩,但在外部环境影响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反弹。借助金昌,得以一窥该类城市未来发展路径,即现阶段还无法完全实现低碳的要求,但若是政策引导合理、逐步降低环境成本,仍能使生态环境大幅改善。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工业 环境 脱钩 金昌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孔原 刘览
人力资源、信息环境、政府扶持、科技金融等因素对区域高新技术创新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DEA方法及Bootstrap-Tobit模型型,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高新技术创新效率及其环境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加大区域信息环境建设可以显著提高技术创新效率;现有教育体制下构建的人力资源环境可以显著提高纯技术效率,但却会对规模效率产生显著抑制作用;现有政府扶持和科技金融政策可以显著提高规模效率,但对纯技术效率作用不显著。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汪小勤 吴士炜
基于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运用模糊数学与因子分析法测度了中国289个地级市的社会福利指数(2004-2013),并从集聚效应与拥挤效应角度分析了人口与土地城镇化扩张对社会福利的影响。理论与实证检验显示:沿海城市社会福利指数相对较高,且各省内部不同城市的社会福利指数存在较大差异;社会机会、经济条件、防护性保障、政治自由和透明性担保对社会福利指数的贡献率呈递增趋势;2004-2013年,各地级市的社会福利指数间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且各省会城市的社会福利指数存在空间集聚与扩散现象;人口与土地城镇化与社会福利指数之间呈倒U型曲线,且最优人口与土地城镇化随工业化进程而变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