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62)
2023(16074)
2022(14016)
2021(12929)
2020(10713)
2019(24813)
2018(24376)
2017(47520)
2016(25645)
2015(28399)
2014(28272)
2013(27804)
2012(25499)
2011(22708)
2010(22319)
2009(19709)
2008(18785)
2007(16009)
2006(13642)
2005(11431)
作者
(72317)
(60233)
(59651)
(57142)
(38388)
(29005)
(27193)
(23761)
(22983)
(21236)
(20675)
(20307)
(19086)
(18825)
(18677)
(18425)
(18132)
(17947)
(17236)
(17227)
(14791)
(14501)
(14473)
(13851)
(13438)
(13219)
(13189)
(13179)
(12081)
(11977)
学科
(102087)
经济(101971)
管理(73385)
(66952)
(55150)
企业(55150)
方法(49728)
数学(43805)
数学方法(43211)
中国(27020)
(26314)
(25583)
(23580)
业经(21950)
地方(21629)
环境(19165)
农业(17801)
理论(16419)
(16329)
(16311)
(16297)
贸易(16290)
财务(16241)
财务管理(16211)
(16192)
(15749)
技术(15506)
企业财务(15422)
(14795)
(13745)
机构
大学(354314)
学院(351999)
管理(142328)
(137666)
经济(134644)
理学(124913)
理学院(123476)
管理学(121049)
管理学院(120410)
研究(115744)
中国(83456)
(74937)
科学(74440)
(61307)
(57311)
(56514)
业大(55353)
中心(53675)
研究所(52222)
财经(50627)
(49385)
(46658)
(46362)
北京(46334)
师范(46186)
农业(44987)
(42947)
经济学(41819)
(40454)
财经大学(38218)
基金
项目(256861)
科学(203096)
基金(188705)
研究(182944)
(165502)
国家(164212)
科学基金(142237)
社会(116356)
社会科(110422)
社会科学(110394)
基金项目(101249)
(99505)
自然(94937)
自然科(92804)
自然科学(92779)
自然科学基金(91037)
(84744)
教育(83726)
资助(77110)
编号(73277)
重点(57319)
成果(57006)
(56118)
(53783)
(53165)
科研(49863)
创新(49688)
课题(49522)
国家社会(48359)
教育部(48120)
期刊
(139752)
经济(139752)
研究(98069)
中国(60731)
学报(58202)
科学(53563)
(50076)
管理(49190)
(45626)
大学(44017)
学学(41679)
农业(34915)
教育(34825)
技术(29988)
(25590)
金融(25590)
财经(23600)
业经(23269)
经济研究(22584)
(20199)
问题(19950)
图书(18382)
(17772)
科技(17360)
资源(16771)
理论(16613)
(16559)
统计(16318)
技术经济(16255)
实践(15376)
共检索到4892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丁凡琳  陆军  赵文杰  
基于当前越发严峻的全球变暖问题,着眼于碳排放的第二大来源——城市居民生活能耗,从区域角度探究其空间关系和影响因素。在估算2016年我国287个地级市居民直接能耗碳排放量的基础上,通过自相关检验论证了其空间相关性。同时,通过对IPAT模型的改进,在原有模型中纳入微观因素和空间滞后项,以实现对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的优化,为碳减排政策制定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结果表明:城市居民生活能耗碳排放具有空间收敛关系,且受人口规模、消费能力、科技支出、生活废弃物回收率、交通能力和集中供暖等因素影响。基于模型结论,建议以城市群为单位构建区域碳减排联动机制,并加大节能减排投入,鼓励研发替代能源,限制高碳产品供给,促进能源消费转型等。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吴雅  申立银  宋向南  胡婧维  
从居民生活水平对城镇建筑能耗影响的视角,以重庆市为例,搜集相关数据,基于回归分析法建立城镇住宅建筑能耗与居民生活水平评价参数的回归模型。研究表明:城镇住宅建筑能耗主要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等参数相关,通过政策、技术等措施来控制这两项参数,对控制住宅建筑能耗的增长有积极作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丁凡琳  陆军  
本文以世界第二大碳排放来源——居民生活能耗为研究对象,在估算2007—2016年间中国285个地级市居民能耗碳强度的基础上,通过自相关检验论证了其空间相关性,并引入改进的STIRPAT模型进行了空间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居民能耗碳强度存在时空上的路径依赖,且人口规模扩张和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对缓解城市碳强度具有显著效果,并能够产生溢出效应减弱临近城市碳强度;财政支出与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减碳的作用效果相异,科技支出占比的增加更能降低碳强度。为此,提出加强城市间碳减排政策联动,合理控制人口规模,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适时增加财政投入以鼓励节能技术创新,以及合理引导外商投资方向等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冯玲  吝涛  赵千钧  
居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与碳排放越来越不容忽视,开展这方面研究对于促进居民可持续消费、寻找新的节能减排途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考察量化1999-2007年中国城镇居民生活直接、间接能源消费及其碳排放连续变化的基础上,探究了这段时期生活能耗与碳排放的动态变化特征,并分析其潜在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结论包括:1999-2007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总能耗和碳排总量都呈现出逐年增加趋势,其中间接能耗与碳排始终大于直接能耗与碳排,但二者的差异正在逐年缩小;对于人均直接能耗与碳排来说,二者总量都呈逐年增加趋势,其中电力和煤炭是最主要的直接能源消费品种,也是最主要的碳排来源;对于人均间接能耗与碳排来说...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婷  俞志敏  吴开亚  
居民生活垃圾填埋产生的碳效应是城市居民消费碳排放的重要来源。文章分析了2001年~2010年合肥市生活垃圾的产量和物理组成变化,采用"IPCC1996指南"的经验模型,并根据合肥市生活垃圾的管理与处置现状选择计算参数,分析了2001年~2010年合肥市垃圾填埋产生的碳排放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受生活垃圾产量的快速增长和垃圾成分变化的影响,2001年~2010年合肥市生活垃圾填埋产生的碳排放量由29.75万t上升至77.62万t,存在巨大的节能减排潜力;还着重分析了合肥市垃圾填埋过程的碳排放量变化的影响因素,以引起对城市废弃物与气候变化之间关系的重视,为优化城市废弃物的管理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与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蒋惠琴   张迎迎   余昭航   陈锋   黄炜  
在“双碳”战略目标下,我国城市发展要求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减少城市居民生活领域的用电碳排放是我国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一环。衢州个人碳账户试点政策正是聚焦居民生活领域的创新减排手段。通过对衢州个人碳账户试点政策内在运行机制进行分析,总结个人碳账户“数据采集—数据核算与普惠—价值转化”的闭环运行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运用DID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个人碳账户政策可以有效抑制居民生活领域用电碳排放;同时,从政策动态效应中可以发现,衢州试点政策的实施具有滞后性。最后提出形成可持续的城市个人碳账户使用的内生动力机制、完善城市个人碳账户核算和标准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城市个人碳账户数字化改革等三方面建议,以期更好地实现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林善浪  郭建锋  陈洁萍  
本文鉴于我国耕地资源较为匮乏的现状以及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要求,系统量化研究我国287个地级市1994—2012年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效率,为非农建设用地指标的空间分配及再配置提供理论支撑。研究发现,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错置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且不同地区实际经济产出对土地要素的利用效率均体现出一定的区域同一性与差异性。非农建设用地指标的流转应遵循由错置率较高的城市转移到错置率较低的城市的原则。建设用地指标流入地区利用指标流出地区的用地指标发展经济。同时,指标流出地区也能分享到指标流入地区的经济红利,进一步提高耕地保护的积极性。指标的跨区域流转能够实现地区间、省份间乃至城市间土地资源...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伟  范文雨  
环境行政与环境司法的有效联动可以推动行政执法效率和环境污染治理能力的提升。文章利用检察公益诉讼制度这一准自然实验,运用我国287个地级市2010-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该项制度的污染减排效应。研究发现,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有效地减少了工业废水和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提升了城市环境治理绩效,其主要作用机制在于通过检察机关环境督政、司法与行政联动以及提升公民环境治理参与度等方面推动城市环境污染治理。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在环保重点城市和中部地区城市的实施效果更好。基于此,文章认为我们应该从构建行政-司法多元主体生态共治体系,构建检察机关与社会公众和环保组织的沟通协作机制等方面强化环境行政与环境司法的联动,推动地区环境污染治理能力的提升。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韩伟  李一博  
探究居民生活质量与政府公共支出之间的相关性,对完善公共支出结构进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居民生活质量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计量分析法确定生活质量与各项公共支出的相关性:社会保障支出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贡献度最大;科教文卫支出的贡献度次之;经济建设支出位居第三;行政管理支出会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不断膨胀,并依据上述结论给出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珍启  林雄斌  李莉  李贵才  
全球气候变化对城市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其中重塑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内部联系成为降低碳排放的重要空间策略。目前城市形态与能源使用、碳排放之间关系的研究集中于交通及家庭能源消耗等维度,在城市综合尺度上的研究相对有限。因此,建立城市层面交通、土地利用等形态结构特征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对理解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和制定低碳减排措施非常有意义。文章首先收集2009年全国110个地级以上非工业城市的能源消耗数据测算人均碳排放强度,进而引入城市空间格局、土地利用和城市交通结构变量综合表征城市形态,利用回归模型检验城市形态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最后提出"空间—土地—交通"综合系统的低碳发展框架,以降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继承  
根据贵州省2001—2014年相关数据,利用碳排放系数法测度贵州省14年间居民生活直接和间接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动态变化特征。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贵州省居民生活能源消费CO_2排放量整体上呈增加态势,从2001年的5 145.07万吨增加到2014年的9 857.79万吨,年均增长率高达5.13%。(2)直接能源消费产生的CO_2排放量从2 343.23万吨上升到2 993.91万吨,增幅高达27.77%,其中电力和煤炭消耗是CO_2排放的主要来源,占比高达95%以上。(3)间接能源消耗产生的CO_2排放量从2 801.84万吨攀升到6 863.87万吨,年均增长率高达7.14%,其中食品、居住、交通通讯、杂项商品与服务是CO_2排放的重要来源,占比高达90%以上。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继承  
根据贵州省2001—2014年相关数据,利用碳排放系数法测度贵州省14年间居民生活直接和间接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动态变化特征。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贵州省居民生活能源消费CO_2排放量整体上呈增加态势,从2001年的5 145.07万吨增加到2014年的9 857.79万吨,年均增长率高达5.13%。(2)直接能源消费产生的CO_2排放量从2 343.23万吨上升到2 993.91万吨,增幅高达27.77%,其中电力和煤炭消耗是CO_2排放的主要来源,占比高达95%以上。(3)间接能源消耗产生的CO_2排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亮  赵雪雁  张胜武  李定  侯彩霞  
在构建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分析法、TOPSIS方法以及LISA方法分别对安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进行测度、居民生活质量差异进行综合评价以及分析居民生活质量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①居民生活质量的相对贴近度最高(>0.5)的城市有合肥(0.7767)、马鞍山(0.6563)、芜湖(0.6139)、铜陵(0.6054)和黄山(0.5197),相对贴近度最低(<0.3)的城市有亳州(0.2809)、宣城(0.2606)、池州(0.2576)和阜阳(0.1897);②目前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首要影响因素的是社会方面,其次是经济发展水平,最后是生态环境方面;③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水平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和明显的空间相关特征,其空间关联模式呈现出低—低(LL)型、低—高(LH)型、高—低(HL)型三种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改善与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秦晓丽  于文超  
笔者采用中国内地29省份、257个地级市在2003—2012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政府科技投入如何影响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环境效应。基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计算的城市地理距离生成空间权重矩阵,分别使用SLM、SEM和SDM三种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来引入空间关联,并充分控制其他影响工业污染物排放的因素,实证研究结果发现,FDI会显著地增加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对工业废水排放并无显著影响,说明FDI对大气质量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与此同时,城市政府的科技投入能够显著地弱化FDI的负向环境效应,进而实现地区经济向环境友好型经济转变。此外,研究结果证实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存在性,即随着人均GDP的增...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鲍寿庆,武忠善  
城市居民生活保障初探烟台市民政局鲍寿庆武忠善于茳小计菜金油款肉款粮款30元/月1公斤/月1公斤/月75斤/月127.35元30元10.00元10.00元75×1.03=77.25城市居民生活保障工作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