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76)
2023(12273)
2022(10951)
2021(10317)
2020(8561)
2019(20074)
2018(19783)
2017(38431)
2016(20896)
2015(23463)
2014(23419)
2013(23142)
2012(21269)
2011(18938)
2010(18756)
2009(16900)
2008(16061)
2007(13711)
2006(12103)
2005(10249)
作者
(58361)
(48313)
(47935)
(45869)
(31042)
(23372)
(21893)
(19008)
(18426)
(17060)
(16814)
(16017)
(15386)
(15090)
(15020)
(14546)
(14431)
(14422)
(13895)
(13716)
(11875)
(11570)
(11393)
(11078)
(10809)
(10673)
(10667)
(10653)
(9551)
(9548)
学科
(83031)
经济(82941)
管理(55383)
(50492)
(40393)
企业(40393)
方法(38357)
数学(32931)
数学方法(32589)
中国(22822)
(22212)
地方(20741)
(19289)
(18834)
贸易(18825)
(18299)
业经(17783)
(17686)
农业(15277)
理论(13968)
环境(13609)
(12755)
(12494)
(12342)
技术(11924)
(10781)
(10750)
财务(10690)
财务管理(10669)
(10568)
机构
大学(288823)
学院(287599)
管理(115471)
(109985)
经济(107327)
理学(100716)
理学院(99496)
管理学(97728)
管理学院(97208)
研究(94137)
中国(68421)
(62058)
科学(60634)
(48801)
(46067)
(42893)
中心(42757)
业大(42692)
研究所(42135)
(41005)
师范(40688)
(40600)
财经(40127)
北京(39032)
(36508)
(35111)
(33792)
农业(33558)
师范大学(33312)
经济学(32593)
基金
项目(204425)
科学(160670)
研究(149264)
基金(148260)
(128561)
国家(127529)
科学基金(110264)
社会(93858)
社会科(88952)
社会科学(88929)
基金项目(80880)
(79232)
自然(72324)
自然科(70582)
自然科学(70569)
自然科学基金(69272)
教育(67240)
(66744)
编号(61213)
资助(60379)
成果(48187)
重点(44850)
(44268)
(43593)
(41759)
课题(41522)
创新(38926)
科研(38841)
国家社会(38236)
教育部(37933)
期刊
(118225)
经济(118225)
研究(83558)
中国(49465)
学报(43948)
科学(41735)
管理(38845)
(38216)
(34513)
大学(33088)
学学(30874)
教育(30532)
农业(27160)
技术(23420)
(20431)
金融(20431)
业经(20075)
经济研究(18544)
财经(17958)
问题(17640)
图书(17520)
(15211)
资源(15044)
理论(14079)
科技(14000)
(13742)
(13531)
实践(13162)
(13162)
现代(13077)
共检索到4087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立生  贾晶  闫思雨  
以上海市城市居民出游为案例,运用规范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揭示城市居民出游的空间分异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1)借助“距离-成本-市场”模型,在特定假设条件下,城市居民出游具有一般性圈层特征,即形成以城市客源市场为中心的3个圈层:近程出游圈、中程出游圈和远程出游圈。(2)受不同细分市场居民的出游时间、经济能力、出游方式、旅游偏好等客源市场因素影响,以及旅游目的地与上海旅游资源差异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上海市居民国内出游呈现出300 km以内的近程观光休闲圈、301~3 000 km的中程观光休闲与度假交错圈和3 000 km以上的远程自然与文化探索圈特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黄建君  
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对城市居民消费审美心理进行具体的描述和诠释。消费审美心理是消费者的实用心理、价格心理与审美心理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特殊审美心理活动。它的根本特点是审美的超功利性比较弱。这一特点在其要素构成中主要表现为弱化和强化双向逆行的趋势,在其发展过程中主要表现为不同阶段的双重性倾向。消费审美活动广泛存在于不同消费领域和阶段,但具有程度差别,服饰消费和购买阶段的审美心理表现得最充分。消费审美的心理成果不仅仅来自消费审美活动,也来自其他审美活动,是各种审美活动的综合成果。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卢婷婷   李志远  
促进城市空间均衡、充分发展,推动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全面提升,是中国式现代化对城市治理提出的核心要求。论文以超大城市上海为例,围绕居住空间分异如何影响公共服务供给的问题,首先从城市治理最小行政单元的居/村委会尺度刻画了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的空间格局,其次运用因果推断中的广义倾向值匹配方法分析基于住房产权的居住分异程度对公共服务供给程度的实际影响,最后进一步阐释政府部门与市场部门在不同场景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差异性逻辑。研究发现:(1)上海居住分异程度和公共服务供给程度在空间全局呈相反关系,且在中心聚集“低分异—高供给”的空间,在边缘聚集“高分异—低供给”的空间;(2)居住分异对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在整体场景、分部门场景下均以显著的负向因果效应为主,即居住分异程度的加深将引起公共服务供给相对不足,但该影响在居住分异程度居中阶段均出现小幅度的正向波动变化;(3)相较于政府部门,市场部门主导的公共服务供给受到居住分异的负向因果效应作用更大。基于研究结论,论文从促进适度住房产权混合和社会融合、弥补边缘空间的公共服务资源不足、改善弱势社会群体的住房机会三方面提出城市治理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英丽  
运用主成份分析法,对影响居民国内出游力的新因子作了分析。得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增长能力、区域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的外向性、行业从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活力是影响国内居民出游力的主因子。通讯条件、外资企业职工收入、进出口与外资利用额、科研、金融以及文化娱乐等行业在内的各行业人员规模与结构等成为新时期居民国内出游力的影响因素。利用聚类分析法将中国居民国内出游力划分为5个层次。通过对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文章最后对因子分析过程和具体方法的选择做了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总结。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国清  
伴随着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持续增长,出境旅游风险频度也不断升级,危害程度不断加剧。依据旅游风险感知维度相关研究成果与实地抽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以上海市为例,选划城市居民出境旅游风险感知维度,并结合政府部门出境提示预警、游客对出境旅游的有效投诉、企业出境旅游产品风险等级测评等相关数据,分别从出境旅游服务需求方和提供方视角对出境旅游风险感知维度进行甄别及差异校验,旨在为城市居民出境旅游风险管控与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国清  
伴随着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持续增长,出境旅游风险频度也不断升级,危害程度不断加剧。依据旅游风险感知维度相关研究成果与实地抽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以上海市为例,选划城市居民出境旅游风险感知维度,并结合政府部门出境提示预警、游客对出境旅游的有效投诉、企业出境旅游产品风险等级测评等相关数据,分别从出境旅游服务需求方和提供方视角对出境旅游风险感知维度进行甄别及差异校验,旨在为城市居民出境旅游风险管控与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国清  李天娟  李文苗  
城市森林公园建设不仅使森林游憩迅速走向大众化,而且拓宽了城市居民户外游憩空间。基于城市居民职业分异视角,通过市场抽样与数据统计,以上海市为例,揭示城市森林游憩者在消费动机、信息渠道、交通方式、出游伴侣、游憩产品及体验满意度等方面存在的需求差异与规律,旨在为城市森林游憩地的适度开发和有效保护提供参考。研究表明,上海市森林游憩者消费需求的职业分异既存在趋同性也存在差异性,城市森林游憩地的活动项目和服务配置应以游憩者的需求为依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山  蒋轶红  吴兵  杨晓曦  
旅游感应空间可用旅游意境地图表达 ,旅游感应强度用来描述旅游意境地图中构成要素(点、线、面)的强弱。本文从《新民晚报》“天下游”版统计得到全国33个省级行政区(重庆仍归入四川)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出现频次 ,以此频次来表征上海市民对国内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感应强度。通过聚类分析法可发现上海市民对国内旅游目的地的感应空间特点 ,并从中揭示了旅游感应空间的一些规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范红艳  
以中原经济区30个省辖市为基本分析单元,选取收入、消费、交通、通讯、人口等5个方面19个指标构建出游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对全区出游力地区差异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ESDA空间分析技术对其时空格局演变进行探索。结果表明:收入、消费水平等社会经济属性是造成中原经济区居民出游力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其次是交通因素;移动电话起着重要作用,互联网的作用有待提升;城镇居民旅游购买力明显高于农村居民;家庭规模小型化更有利于出游决策;各地出游力不断提升,具有趋同化趋势;出游力相似的地区呈空间集聚态势,局部差异反而有扩大趋势;以京广线为空间分异轴,东、西差异显著,呈"西高、东低"、"西热、东冷"的空间二元格局,并且这种格局十分稳定。据此提出了协调出游力空间差异的对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鹏  何友均  李智勇  
基于森林公园、城市公园与附属绿地三类典型城市森林的300份生态文化问卷调查数据,研究居民对城市森林生态文化的认知与需求。研究表明:(1)居民对各类城市森林生态文化认知存在显著差异,认知评价与满意程度由形态要素决定;(2)各类城市森林生态文化需求具有一定规律,与所在区域发展进程有关;(3)森林公园与城市公园的形态要素需求高于非形态要素,附属绿地非形态要素需求高于形态要素。基于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冯英杰  吴小根  刘泽华  
近年来,新兴的高速铁路交通对我国居民的出游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449份问卷调查资料,研究高铁开通后南京城市居民的出游行为变化及其对高铁旅游响应的群体性差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高速铁路对城市居民的出游时间、出游方式、出游距离、出游地点、出游频率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2)根据对高铁旅游响应程度的差异,可将受访者划分为高铁旅游积极者、中立者和消极者3个群体,南京城市居民对高铁旅游的响应程度总体偏向积极;(3)在人口统计学特征中,文化程度、职业和月收入是影响人们对高铁旅游响应程度的主要因素,本科及以上学历、企事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文教科技人员、月收入在5 000元以上的群体,是高铁旅游首先要争...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魏颖  马耀峰  李创新  
本研究以东部典型入境口岸城市上海为研究对象,以市场调查资料为数据来源,从节点、方向及路径三个角度研究上海市入境旅游流的路径转移扩散规律。研究结果显示,以上海作为入境口岸的入境旅游流扩散人次排前十的节点城市依次为:北京、西安、杭州、成都、南京、桂林、广州、昆明、苏州、深圳;按照旅游流扩散方向可将入境旅游流扩散方向分为四类:北向、南向、西北向和西南向,并在每个方向上分别归纳出4条扩散路径,其中上海→北京→西安这一路径人数比例最高,上海→成都→西安→北京次之,上海→西安→北京处于第三位;同时研究显示,入境旅游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上广  王春兰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当前中国大城市社会空间正呈现重构与分异的演变趋势,同时也带来许多城市社会问题。以上海为例,在分析当前中国大城市呈现的社会空间结构演变的特征基础上,分析了可能产生的负社会效应,并提出了一些城市空间治理的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飞  沈世芳  李永贺  徐鹤  
基于生态效益中自然资源投入最小化与获得价值最大化的观点,通过多项式函数关系及偏最小二乘法综合回归模型,分析城市密度对空间碳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空间碳绩效的S型变化与城市密度一元线性趋势呈现动态平衡;碳排放、空间碳绩效及城市密度变化与距中心城区距离成反比。空间碳绩效与人口、建筑及经济密度分别呈"N"型、倒"U"型及倒"N"型曲线关系。人口密度较之于建筑和经济密度对空间碳绩效的影响更大,城市密度提高可以抑制空间碳绩效的增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田逢军  沙润  王芳  刘佳雪  
城市游憩绿道复合设计可以将单个公园绿地、历史街区、风景名胜区、居住社区等建设依托一些线性要素(如城市河流、道路系统、文化线路等)纳入到绿道系统和城市游憩的整体框架中,形成网络化的绿色游憩开放空间系统;又可融景观、生态、游憩和文化遗产保护、社区建设等于一体,实现开发效益的最大化,对于完善现代城市功能、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文明与城市国际化等有重要作用。以上海市为例,探讨了城市游憩绿道复合设计的理念与原则,并对不同类型的游憩绿道分别进行了设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