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89)
2023(16199)
2022(14110)
2021(13018)
2020(11086)
2019(25309)
2018(24889)
2017(48222)
2016(26266)
2015(29218)
2014(28957)
2013(28254)
2012(25890)
2011(23019)
2010(22540)
2009(20410)
2008(19443)
2007(16644)
2006(14233)
2005(11853)
作者
(76024)
(63254)
(62751)
(59805)
(40212)
(30546)
(28432)
(25032)
(24278)
(22190)
(21471)
(21257)
(20028)
(19742)
(19630)
(19328)
(19191)
(18873)
(18212)
(17992)
(15798)
(15306)
(15073)
(14423)
(14130)
(13975)
(13940)
(13840)
(12776)
(12676)
学科
(102228)
经济(102114)
管理(73325)
(69291)
(56589)
企业(56589)
方法(49689)
数学(44017)
数学方法(43458)
(27484)
中国(27363)
(25758)
(23271)
地方(21927)
业经(21693)
农业(18642)
(18025)
贸易(18018)
(17450)
环境(16553)
(16174)
(16143)
财务(16067)
技术(16056)
财务管理(16038)
理论(16020)
(15243)
企业财务(15196)
(13968)
(13585)
机构
大学(362757)
学院(361067)
管理(144787)
(140228)
经济(137195)
理学(127364)
理学院(125927)
管理学(123441)
管理学院(122809)
研究(119168)
中国(85953)
科学(78179)
(76736)
(65104)
业大(60664)
(60634)
(59119)
中心(55326)
研究所(54843)
农业(51431)
(50653)
财经(50325)
北京(47438)
(46985)
师范(46394)
(46133)
(43917)
经济学(42096)
(41278)
经济学院(38294)
基金
项目(265237)
科学(207577)
基金(193238)
研究(185455)
(171129)
国家(169754)
科学基金(145763)
社会(117296)
社会科(111153)
社会科学(111123)
基金项目(103979)
(103371)
自然(98517)
自然科(96272)
自然科学(96240)
自然科学基金(94489)
(88174)
教育(85146)
资助(79138)
编号(74140)
重点(59160)
(57303)
成果(57198)
(55816)
(54998)
科研(51599)
创新(51411)
课题(50530)
计划(50312)
大学(48866)
期刊
(141949)
经济(141949)
研究(98735)
学报(64886)
中国(61639)
(57201)
科学(56966)
管理(49492)
大学(48399)
学学(46156)
(44623)
农业(39262)
教育(34992)
技术(30112)
(26801)
金融(26801)
业经(24206)
财经(23372)
经济研究(23313)
问题(20320)
(19948)
(19685)
科技(18876)
(18273)
业大(17613)
图书(17531)
资源(16860)
理论(16760)
技术经济(16393)
统计(15953)
共检索到4998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宋顺锋  苗婧弘  王振坡  
基于2015—2016年天津市居民交通与住房状况调查问卷数据,构建通勤负担模型,比较分析交通补贴对不同社会群体通勤负担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通勤成本相对较高的群体有更高的概率获得交通补贴,且补贴数额较多;男性、高学历、已婚、公共部门工作特征的群体获得交通补贴数额较多,通勤负担较低;时间成本将使通勤负担翻倍,公共交通出行在时间上加剧通勤负担;交通补贴对低收入群体通勤负担降低更明显。提出确保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优化公共交通布局、政府及企业完善补贴机制建设等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宋顺锋  姚敏  王振坡  
基于《2017年天津市居民住房与交通状况调查问卷》微观数据,利用空间插值法刻画天津市居民通勤特征,并构建MNL模型分析居民通勤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天津市居民通勤距离由内向外呈跳跃式衰减圈层结构,居住中心性与就业岗位郊区化并存;跨区域通勤以内部通勤为主,侧面通勤、逆通勤为辅;非机动化程度较低,以共享单车为主体的绿色出行模式初现;通勤距离、私家车及自行车、电动车拥有状况、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对居民通勤方式选择行为影响显著。基于此,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打造慢行交通系统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振坡  李锦  宋顺锋  
通勤是城市居民的基本交通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通勤负担的社会分异现象日益显现,制约着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和社会公平的实现。基于天津市居民通勤特征调查数据,构建两种通勤负担模型,比较分析不同社会群体的通勤负担,实证结果显示: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工作人群通勤负担较轻;年龄和学历与通勤负担呈负相关;非天津户口、以私家车为通勤方式居民通勤负担较重;低收入、非天津市户口居民空间失配现象显著。研究结论表明,城市政府在关注居民整体通勤效率提升的同时,也应采取相应政策和措施,积极应对不同群体通勤负担分异问题。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丽艳  王瀚林  王振坡  
随着城镇化的深入推进,部分大城市出现的房价高企、交通拥堵等问题加重了居民住房与交通综合负担,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福利损失。利用《2017年天津市居民住房与交通状况调查问卷》数据,对比分析不同群体住房与交通综合负担差异,识别影响综合负担变化的关键因素。结果显示:(1)中低收入群体综合负担均不同程度地超过可支付标准;(2)不同住房与通勤决策群体,其住房成本对交通成本的边际替代率存在差异,中心城区私家车通勤群体为减少通勤成本愿意支付更高的住房成本;(3)近郊区私家车通勤群体的户籍类型与其综合负担相关性较强;中心城区非私家车通勤群体,私家车拥有量与其综合负担变化显著正相关。基于此,从统筹住房与交通规划、破除户籍制度性障碍以及合理配置城市交通资源等方面提出降低居民综合负担的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丽艳  崔燚  宋顺锋  
住房分化作为经济利益分化的重要标志,影响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基于《2017年天津市住房与交通调查问卷》数据,构建潜在类别模型及嵌套回归模型,刻画城市住房分化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天津市居民住房分化已形成"三阶四级式"的橄榄型结构;(2)住房分化层次与年龄呈现倒"U"型关系;(3)户籍、单位性质、受教育程度对住房分化层次有显著影响;(4)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对住房层次的提高影响显著。因此,应针对城市内特定人群,进行分层分类的政策扶持、扩大住房保障覆盖范围,逐步将外来人口纳入保障体系、完善房地产税收体系,加强房地产市场预期管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丽艳  贾宾  翟婧彤  
厘清城市居民通勤出行特征,揭示其内在规律,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供重要依据。基于天津市居民通勤特征调查,综合考虑智能手机信息化效应,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城市居民通勤方式选择的典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城市居民的个人属性、家庭现状、住房类型、职住地附近公共交通环境等因素对居民通勤方式与通勤时间作用显著,现阶段地铁分担率较低,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覆盖不足;智能手机的信息化效应对公共交通模式较为显著,对居民通勤时间、路线选择具有显著影响。最后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优化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促进职住平衡、减轻低收入群体通勤负担、加快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振坡  翟婧彤  宋顺锋  
分析城市居民通勤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城市交通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基于天津市中心城区交通问卷调查,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职业等个人属性对于通勤特征有较大影响;全过程通勤效率有待提升;慢交通和公共交通发展滞后、职居失衡等问题凸显。应从提升公交分担量、提升全过程通勤效率、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等方面明确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变革方向。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涂俊  邵天品  
基于消费者微观层面,从系统分析与供需视角出发探索居民文化消费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构建了文化消费行为决策概念模型。并以天津市居民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法与访谈法展开调查,利用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路径与影响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居民文化消费能力、文化消费意愿、文化消费环境感知直接影响了文化消费行为,文化需求与价值表达、文化消费性价感知、文化消费能力间接影响了文化消费行为。此外,天津市民文化消费以休闲娱乐为主,文化消费层次普遍较低,且通过网络媒介进行"线上文化消费"成为潮流与趋势。据此提出教育引导、增强消费能力、有效供给和环境优化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邓大松  张永春  张怡  
文章基于天津市628份问卷调查的数据,用五点量表法测定居民对公共投资的满意度,通过因子分析法提取影响公共投资满意度的因素,再构建Ordinal 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公众对城市基础设施和教育科研类指标满意度较高,对医疗卫生指标和整体性指标的满意度较低;公众的满意度主要受公共投资资金的使用透明度和规范性、公共投资的规模、公共投资项目的范围等因素影响。因此,应当注重公共投资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透明度、提高养老和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的可及性,来提高投资满意度。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振坡  员彦文  程浩岩  
探讨居住迁移空间特征,揭示其内在影响机制,为城市空间规划提供参考。在厘定家庭决策与区位选择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利用《2017年天津市住房与交通调查问卷》微观数据,通过Net Draw工具刻画天津市居住迁移空间特征,并构建MNL模型实证检验其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天津市居住迁移呈现出从中心向环城楔状延伸的郊区化趋势;随时间推移,中心城区居住迁移就近性原则出现弱化倾向,渐由区内迁移向区际迁移转变。生命历程和住房市场因素对居住迁移空间影响显著,家庭结构与制度因素影响较小。因此,应通过产业布局调整、多元化公共服务配套、保障性住房布局等手段,形成"主动迁居为主,引导性迁居为辅"模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丽艳  季奕  王咿瑾  
城市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地方吸引人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显示性偏好理论构建城市生活质量指数,利用《2018年天津市居民交通与住房调查问卷》与城市经济地理大数据,测度居住点的生活质量。在此基础上,探究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群体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总体上天津城市生活质量随居住点到CBD距离的递增而衰减,多数城市服务设施与环境指标对生活质量存在正向影响。从分样本看,高学历人才与创意阶层对生活质量的付费意愿较高,更偏好地铁、教育医疗资源、图书馆、体育设施及良好的生态环境;不同年龄群体对城市服务设施及环境的偏好存在较大差异;流动人口对生活质量的付费意愿较低。基于此,给出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增强城市吸引力与竞争力的具体对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黄国柱  朱坦  卢笛音  
低碳发展是指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发展模式,低碳发展除了相关技术的支撑外,还必须依托人们的"低碳生活"来实现。"低碳生活"是一种简约、环保、健康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城市居民作为城市生活的最小单元,市民的低碳意识决定了低碳生活的效率和实践情况。本文主要从低碳交通、低碳建筑和低碳消费三个高能耗方面对天津市民低碳意识进行问卷调查,并从天津市民低碳认知、低碳参与和低碳支持等角度对低碳意识进行研究分析,从个人、政府、环保组织、新闻媒体、企业和社区等多维度提出了综合性的提高市民低碳意识的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德起  许菲菲  
城市通勤问题不仅影响着居民的"幸福指数",而且还决定着城市的运行效率以及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因此是提升居民生存质量,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继而整体功能的关键切入点。近年来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交通拥堵、通勤不畅,已经成为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困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设置通勤时间、通勤距离、通勤类型以及居民满意度等指标,揭示北京市通勤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功能更新、城市交通规划以及居民职住均衡抉择,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建朝  张艳丽  王振坡  宋顺锋  
按照产权属性将保障房分为租赁型与产权型两大类型,从物业管理、政府服务、公共服务三大维度构建了以住房满意度为标准的保障性住房后续管理绩效模型,选取天津市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保障性住房小区,采用调查问卷获取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物业管理运营、政府管理服务、公共服务供给会显著影响保障房后续管理绩效;物业管理在两种属性保障性住房中对于后续管理绩效贡献度均最大;对于不同产权的保障性住房,影响物业管理、政府服务以及公共服务供给的最大因素又不尽相同,但同一影响因素的贡献程度差别不大;政府管理在物业管理运营以及公共服务对保障性住房后续管理绩效的作用中发挥重要的中介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营营  王振坡  范晓莉  
基于《2016年天津市交通与住房调查问卷》数据,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比较分析不同社会群体的住房需求偏好,结果显示:年龄、学历及收入等因素与居民住房需求偏好显著相关;居民居住区位选择时关注的公共服务配套受年龄、婚姻状况、有无中小学生等因素影响;无住房公积金、非本地户籍人口通常选择租房,并且在城市居住时间越长其购房意愿越强烈;租房或拥有保障性住房家庭的居住面积普遍小于拥有商品房的家庭。提出应加大对居民住房消费金融支持力度、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以及有序扩大住房保障覆盖范围等相关对策建议,为城市住房有效供给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