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94)
2023(10982)
2022(9844)
2021(9210)
2020(7690)
2019(18016)
2018(17961)
2017(34747)
2016(19031)
2015(21542)
2014(21568)
2013(21243)
2012(19347)
2011(17331)
2010(17161)
2009(15598)
2008(15101)
2007(12907)
2006(11323)
2005(9616)
作者
(56087)
(46378)
(46008)
(43945)
(29461)
(22505)
(20967)
(18489)
(17810)
(16295)
(16132)
(15502)
(14652)
(14517)
(14426)
(14042)
(14040)
(13729)
(13337)
(13011)
(11598)
(11147)
(11141)
(10551)
(10434)
(10343)
(10233)
(10156)
(9340)
(9243)
学科
(76792)
经济(76712)
管理(55851)
(49376)
(41737)
企业(41737)
方法(37109)
数学(32143)
数学方法(31648)
中国(19973)
地方(18725)
(18549)
(18344)
(17198)
环境(16967)
业经(15729)
(13272)
理论(12960)
(12826)
农业(12410)
(12234)
贸易(12226)
(11795)
技术(11689)
(11443)
财务(11380)
财务管理(11358)
(10838)
企业财务(10757)
教育(9600)
机构
大学(270554)
学院(268480)
管理(110334)
(100497)
经济(97998)
理学(96458)
理学院(95356)
管理学(93525)
管理学院(93071)
研究(89014)
中国(63126)
科学(59537)
(58694)
(44562)
(43291)
业大(42744)
(42721)
研究所(41216)
中心(39855)
(37355)
北京(36959)
(36392)
师范(36073)
财经(35889)
农业(33566)
(33373)
(32542)
(31237)
师范大学(29440)
经济学(28697)
基金
项目(194452)
科学(152141)
基金(140302)
研究(138420)
(123129)
国家(122162)
科学基金(105033)
社会(85839)
社会科(81316)
社会科学(81291)
(76076)
基金项目(75744)
自然(70841)
自然科(69115)
自然科学(69097)
自然科学基金(67769)
(64601)
教育(62472)
资助(58160)
编号(56087)
成果(44153)
重点(43191)
(41662)
(40942)
(39576)
课题(38443)
科研(37425)
创新(36949)
计划(36035)
大学(35393)
期刊
(104762)
经济(104762)
研究(74864)
中国(45653)
学报(44130)
科学(41074)
管理(37700)
(36899)
大学(32714)
(30914)
学学(30862)
教育(27669)
农业(26333)
技术(23097)
业经(16976)
(16512)
金融(16512)
财经(15875)
经济研究(15715)
图书(15638)
问题(15183)
资源(14773)
科技(14194)
(13460)
(13345)
技术经济(13307)
理论(13189)
统计(12529)
实践(12408)
(12408)
共检索到3731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季珏  高晓路  
研究目的:拓展建筑、住宅领域有关环境性能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其在城市居住区尺度的应用,为全面测评地区环境质量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AHP层次分析法,熵值法,因子分析法。研究结果:(1)从环境效率角度出发,利用环境品质和环境负荷之比测评地区环境性能,构建城市居住区环境性能的评价体系。(2)归纳了影响地区环境性能的主要因素:①地区的人群结构特征影响居民对环境品质的评价;②地区的开发特征成为关系地区环境负荷的主要因素;③人们的行为习惯将对地区的环境负荷也产生一定影响。研究结论:提出了改善地区环境性能的基本建议,例如根据地区居民的空间特征,调整和配备相应的购物、交通等设施来提升居民对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侯立春  许正昊  徐磊  金姝兰  
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居住区绿地系统的规划、绿地评价指标及其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探讨建立城市居住区绿地系统新指标,引入绿地指数、绿量指数新指标的概念,构建以绿地指数和绿量指数为代表的空间生态绿化的新理念,以求能更科学、准确地指导居住区绿地系统的建设。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毛媛媛  丁家骏  
以上海市原浦东新区为例,研究影响居住区犯罪的环境要素并检验国外相关理论在国内居住区中的适用性。依据相关犯罪统计数据选取案件高发、中发、低发居住区各20个,通过现场勘查获取这60个居住区现状环境要素数据,检验出对犯罪数量有显著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居住区规模、物业管理、居住区主路形式、居住区绿地功能四个方面,涉及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理论中形象与维护,自然监视以及活动支持三方面要素。同时也发现居住区规模、领域感以及通道控制等方面与居住区犯罪的关系与国外研究结论存在差异,说明国外相关理论和经验在我国居住区的适用性有待检验。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伯初  柴彦威  谭一洺  
采用2013年西宁市城市居民周日和周一连续两天的活动日志调查数据,利用趋势面和路径缓冲区方法表征和测度西宁市城区单位、郊区单位、城区商品房、郊区商品房、城区混合5类居住区居民的活动空间,并进行比较研究,在行为层面上对西宁城市居民日常活动空间特征及成因进行解读,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活动空间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单位居住区居民形成了职住接近主导的近家工作活动空间,商品房和混合居住区居民形成了较为扩展的工作活动空间;(2)各类型居住区居民工作日非工作活动近家集聚;(3)休息日单位居住区居民活动空间较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伯初  柴彦威  谭一洺  
采用2013年西宁市城市居民周日和周一连续两天的活动日志调查数据,利用趋势面和路径缓冲区方法表征和测度西宁市城区单位、郊区单位、城区商品房、郊区商品房、城区混合5类居住区居民的活动空间,并进行比较研究,在行为层面上对西宁城市居民日常活动空间特征及成因进行解读,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活动空间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单位居住区居民形成了职住接近主导的近家工作活动空间,商品房和混合居住区居民形成了较为扩展的工作活动空间;(2)各类型居住区居民工作日非工作活动近家集聚;(3)休息日单位居住区居民活动空间较工作日扩展,郊区商品房居住区居民活动空间较工作日收缩,城区商品房与混合居住区与工作日几无差异;(4)郊区居民活动空间范围显著大于城区居民,居住区距离市中心的距离对西宁城市居民日常活动空间范围具有正向影响;(5)住房属性是影响居民日常活动空间的重要变量,工作日商品房居住区居民活动空间显著大于单位居住区居民,而休息日各类型居住区居民活动空间范围的差异缩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敏  赵瑞峰  
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以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研究探讨生态型居住区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创造自然和人类健康共存的、高品质的生态住区环境,使居住区成为当代人和后代人共同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的基地,最终希望能为我国生态型居住区的建设做出有益的启示。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陈德豪  
城市居住区由于人口集中、设施复杂、利益多元,容易产生各种类型的突发事件。本文就如何进行城市居住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预案设计与准备、预测与预警、应急与控制、恢复与善后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以图表的形式直观明确地给出了不同预警级别城市居住区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流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韩云旦  
探讨了城市居住区步行系统的构建问题。首先分析居住区步行系统构建的影响因素和构建要素,居住区步行系统主要受步行者行为、步行空间要素、外部交通联系、步行交通量和步行交通管理措施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居住区步行系统的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步行系统的主体和客体要求;以杭州朝晖现代城一期为例,具体分析了步行系统的构建要素和构建途径;最后对居住区步行系统的构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殷乾亮  
随着现代化生活节奏的加快,居住环境质量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重视。建设生态化居住区,营造宜人的绿色居住环境,已成为居住区规划、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本文以城市居住环境为研究对象,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生态型居住区的特点和环境系统的功能,提出了构建生态型居住区环境系统功能的思路:建立一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高度适应、相互协调、和谐发展的生态家园。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新献  古润泽  陈自新  李延明  韩丽莉  李辉  
该文比较分析北京城市居住区3种不同结构类型的绿地(乔灌草型、灌草型和草坪型)的滞尘效益,并且定量估算北京城近郊8区居住区绿地滞尘量.同时认为由乔、灌、草构成合理的绿化结构,能充分利用空间,最大可能地提高绿地上的绿量,具有较好的滞尘效益.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志宏  
城市居住区的分化与隔离,是人与人、社会群体与社会群体关系在地理空间上的客观反映。在不同的城市发展阶段,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具有不同的模式起源期城市属于“混合”型居住空间结构;前工业城市居住区空间属于“舒伯格”传统同心圆结构,在这基础上又叠加上“行会”与“家庭”两大特殊因素的作用;成熟期工业城市居住区空间演变成“伯吉斯”现代同心圆结构,呈现沿公共交通干道向外辐射的“星状”大都市居住空间特点;郊区化时期形成以郊区为主体的圈层状弥漫大都市居住空间结构;“后工业”时期“边缘”城市与“无边缘”城市开始产生,形成多中心的“星系状”大都市居住区空间结构。中国必须防止美国式的“弥漫状”郊区化居住空间模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康耀江  
本文综述了城市居住区绿地规划现状及趋势,指出景观生态规划的内涵及其意义,并进一步指出城市居住区绿地系统的景观生态规划的特征及原则。为了创造良好的环境效益,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本文运用景观生态规划的原理,遵循城市居住区景观体系的规划原则,从生态设计和景观设计的角度来探讨城市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新思路,并提出了较为合理可行的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眉舞  
城市居住区更新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亦与广大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相关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 ,对我国城市旧居住区更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探求解决的途径与策略 ,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桦  窦立军  李博  
城市旧居住区适老改造服务,对老年人居家养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我国城市旧居住区适老改造服务现状,发现存在政策法规不健全、市场开发不足、融资渠道单一、未形成服务体系等问题。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指出城市旧居住区适老改造服务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认为发展这一领域应先以政府引导为主,再适时引入市场机制。提出了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促进市场化和产业化、开辟融资渠道等方面的具体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肖月  
商住复合型居住区是指以商业和居住两种功能为主导的、商业设施具有辐射性的居住区。在现今商住复合型住区的规划实践中,商业服务设施在人居软环境体系中往往受到负面评价。本文通过实证调查,在分析商业对住区人居环境的影响及影响程度的同时,对该类居住区的不同形态进行了商业干扰度的比较研究,以期能够找到协调商住矛盾、提升住区人居环境的优化手段,从而构建一种亲和宜居的、商住平衡的、可持续的现代化住区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