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58)
- 2023(14686)
- 2022(12859)
- 2021(12028)
- 2020(10078)
- 2019(23486)
- 2018(23526)
- 2017(45552)
- 2016(25007)
- 2015(27770)
- 2014(27860)
- 2013(27551)
- 2012(25457)
- 2011(22773)
- 2010(22914)
- 2009(20968)
- 2008(20462)
- 2007(17961)
- 2006(15841)
- 2005(14035)
- 学科
- 济(94914)
- 经济(94779)
- 管理(73093)
- 业(66687)
- 企(53668)
- 企业(53668)
- 方法(39670)
- 数学(34138)
- 数学方法(33757)
- 中国(27584)
- 农(26488)
- 财(25946)
- 地方(23907)
- 制(22580)
- 业经(21807)
- 学(20367)
- 农业(17397)
- 贸(16721)
- 贸易(16708)
- 环境(16142)
- 易(16134)
- 理论(15735)
- 务(15237)
- 财务(15167)
- 财务管理(15135)
- 和(15123)
- 体(14826)
- 银(14683)
- 银行(14637)
- 技术(14315)
- 机构
- 大学(343593)
- 学院(340544)
- 管理(135757)
- 济(132312)
- 经济(128976)
- 理学(116675)
- 理学院(115285)
- 研究(114939)
- 管理学(113415)
- 管理学院(112757)
- 中国(85586)
- 京(75889)
- 科学(71489)
- 财(63603)
- 所(56883)
- 农(53971)
- 中心(52807)
- 研究所(51538)
- 江(51128)
- 业大(50950)
- 财经(49673)
- 北京(48404)
- 范(46285)
- 师范(45930)
- 经(44966)
- 院(42221)
- 农业(41917)
- 州(41853)
- 经济学(39030)
- 师范大学(37390)
- 基金
- 项目(235441)
- 科学(184283)
- 研究(173687)
- 基金(169383)
- 家(147101)
- 国家(145871)
- 科学基金(125350)
- 社会(108735)
- 社会科(102796)
- 社会科学(102767)
- 基金项目(91221)
- 省(91056)
- 自然(81183)
- 自然科(79168)
- 自然科学(79147)
- 教育(78344)
- 自然科学基金(77663)
- 划(77325)
- 编号(72145)
- 资助(68341)
- 成果(59070)
- 重点(52409)
- 部(51104)
- 发(50191)
- 课题(49226)
- 创(48505)
- 制(45374)
- 创新(45330)
- 科研(44255)
- 国家社会(44241)
- 期刊
- 济(149389)
- 经济(149389)
- 研究(102564)
- 中国(69994)
- 学报(53429)
- 财(49087)
- 农(48978)
- 科学(48960)
- 管理(48678)
- 大学(40476)
- 教育(39166)
- 学学(37566)
- 农业(33427)
- 融(29483)
- 金融(29483)
- 技术(28829)
- 业经(23880)
- 财经(23720)
- 图书(23182)
- 经济研究(22197)
- 问题(20999)
- 经(20188)
- 理论(17154)
- 业(16943)
- 科技(16469)
- 资源(16295)
- 书馆(16163)
- 图书馆(16163)
- 现代(16023)
- 实践(15827)
共检索到5103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晋璟瑶 林坚 杨春志 高志强 周琴丹
妥善处理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至关重要。论文通过对北京市的实证分析,研究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提出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改革方式,供给基本思路和供给机制:即"渐进式"的改革方式——在经济属性分析的基础上,调整设施分类和相应供给方式,逐步摆脱路径依赖的"锁定"作用影响;供给基本思路——"责‘钱’挂钩,规划先行,统一建设,分类管理";供给机制——根据经济属性将公共服务设施分为纯公共产品、纯私人产品、不计入价格的公共产品、拥挤的公共产品4大类,分类供给。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乐 张凤荣 张新花 关小克 袁雅琴
合理布局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是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新农村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首先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对公共服务设施的归并特征和实地调查,对顺义区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级别划分;其次对农村居民点发展实力与乡镇和区(县)级别公共服务设施的通达性进行分析,并确定未来农村居民点发展模式,作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优化的空间依据;最后,以农村医卫慈善用地为例进行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优化的方法探讨,研究成果可为编制城乡统筹和区域均衡发展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提供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道胜 柴彦威
在城市社区规划中,通常将社区视作各自独立的空间单元。这一方面导致对社区的内部空间结构缺乏考虑;另一方面,因为较少考虑与其他社区之间的关联,而容易出现区域协调较差、效率低下、重复配置、过度建设等问题。社区生活圈空间体系的构建有助于从居民行为出发,重新理解社区的微观结构,有助于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中解决空间落地问题。研究采用"提出假设—实证验证"的方法,首先基于城市社区的"自足性"、"共享性"概念以及居民出行能力制约等因素,从理论上提出社区生活圈体系的三圈层结构:社区生活圈Ⅰ是自足性的圈层,以社区物理边界划定;社区生活圈Ⅱ是在居民出行能力制约下形成的,其中的设施主要面向本社区提供服务;社区生活圈Ⅲ是共享性的圈层,是多个社区生活圈之间重叠的部分。研究以北京市清河街道18个社区为案例,采用个体居民GPS数据,界定社区生活圈的时空范围,并通过社区生活圈内的"集中度"和"共享度"的计算,对案例社区进行社区生活圈层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社区生活圈体系的实际划分结果与理论假设相吻合。最后,研究提出了基于社区生活圈体系的公共服务设施空间优化策略,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分级落地提供了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道胜 柴彦威
在城市社区规划中,通常将社区视作各自独立的空间单元。这一方面导致对社区的内部空间结构缺乏考虑;另一方面,因为较少考虑与其他社区之间的关联,而容易出现区域协调较差、效率低下、重复配置、过度建设等问题。社区生活圈空间体系的构建有助于从居民行为出发,重新理解社区的微观结构,有助于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中解决空间落地问题。研究采用"提出假设—实证验证"的方法,首先基于城市社区的"自足性"、"共享性"概念以及居民出行能力制约等因素,从理论上提出社区生活圈体系的三圈层结构:社区生活圈Ⅰ是自足性的圈层,以社区物理边界划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静 朱青
2016年国家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对健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而医疗设施作为公共服务设施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均衡布局和构建合理体系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社会和谐至关重要。以北京市城六区医疗设施为例,基于政府相关政策,利用地理信息(GIS)技术,运用地理可达性、泰森多边形等分析方法,分析了城六区二级医疗体系下医疗设施布局的均衡性,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健全北京市城六区医疗服务设施的优化布局建议,为北京制定公共服务设施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公共服务设施 均衡性 二级医疗服务体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任晋锋
基于对北京市西城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使用情况的调查,选取了社区图书室和室外健身场地为调查研究对象,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社区居民认知与使用以上两种设施的主要因素。认为影响社区居民认知与使用社区共服务设施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的社会经济特征与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状况两方面。依据回归方程中的影响因素和参数估计,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情况进行了预测,并确定了规划配置的指标体系与配置标准,以促进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配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震 李佳萱 刘昉 张忠国 陈一涵
为剖析服务供给与人群需求的失衡问题,文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以北京市展览路街道为例,开展城市教育、文化、体育、绿地、福利、医疗等6类公共服务设施的全龄友好性评估与检验。研究揭示了居民主观体验对设施空间供给可形成有益补充,前往服务设施的便捷程度需要提升,设施空间供给与人群需求不够匹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及代际交互功能不够完备、人性化设计水平有待加强等问题。建议加强公交覆盖,提升步骑行体验;以人定量,优化设施空间供给;关注弱势群体需求,规范无障碍设计;提高设施使用效率,建设代际复合场地;提升人性化服务水平,鼓励公益性与营利性服务设施混合配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据北京市规划委消息,北京市新建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将扩容调整,调整后的北京市居住小区必备的公共服务设施将从现有的36项增加到52项,新增项目包括托老所、社区文化设施、便利店、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等。买油盐酱醋不出小区,老人到托老所不出社区,享受图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陶小马 孟葵
如何做好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是当前城市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一个普遍问题。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缺乏对各类设施的建设主体即费用承担者的合理界定。本文就此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意见。
关键词:
城市居住区 公共服务设施 建设费用分摊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孟繁瑜 房文斌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很多地区都经历着快速的城市化,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了普遍的非自然性产业演替过程,这个过程中又伴随着城市人口的迅速膨胀和城市面积的急剧扩张,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中国一些大城市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人口空间失配问题。论文通过对北京市不同区域内3个社区进行实地调研,在考察了各个社区内部居民通勤方式和工作可通达度之后得出关于北京市空间失配情况的结论,建议规划部门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对新出现的空间失配现象给予足够重视,调整按照旧有城市发展进程设定的规划或开发选址思路。
关键词:
城市空间失配 房地产选址 实证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湛东升 张文忠 党云晓 虞晓芬 吴倩倩
公共服务设施是社会服务业的物质载体,其空间合理布局对城市的宜居性和居民生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基于北京市9大类公共服务设施空间点要素数据,综合运用最近邻指数、最近邻层次聚类和Ripley’s K函数等空间点模式分析方法,对北京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集聚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公共服务设施分布的热点集聚区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中心集聚现象,其具体空间分布又各具特色;(2)不同公共服务设施分布均具有空间集聚特征,且经营性设施的空间集聚趋向更加明显;(3)不同公共服务设施在不同空间尺度均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但空间集聚强度和空间特征尺度却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孙喆
提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三步法",以交通可达性分析为基础,将公共服务现状分析、可达性判别、规划策略进行系统性整合,并对北京市急救设施案例进行了研究。在GIS空间分析和计量模型分析技术的支持下,对不同时间阈值参数下急救设施的可达性进行了模拟,识别急救设施的服务盲区,分析该区域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提出改善该区域急救设施可达性的空间规划。根据分析结果,建议从设施供给空间布局、跨区县政策措施、区域性基础设施规划等方面系统性地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邓剑伟 郭轶伦 李雅欣 杨添安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共服务供给的难度也快速上升,这在超大城市表现得尤为明显。在管理上,超大城市的公共服务供给出现了体量大、需求多、差异化等新问题。在现实中,超大城市的公共服务排名也正被其他城市超越。为了回答超大城市能否提供好的公共服务这一问题,文章以北京市为例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设计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跨年度的统计数据和公众满意度,研究发现:北京市公共服务质量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但尚未达到与其城市定位相匹配的高度;随着城市的发展,北京市公共服务质量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并受到公共政策的影响;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北京市城区和郊区的公共服务质量都在提升,但仍存在一定的非均等化现象;北京市不同领域的公共服务发展并不均衡,统计数据显示的公共服务质量与公众评价存在差异。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邹劲松
公共租赁住房作为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的主要品种,其租金定价问题关系到住房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北京市是国内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最早的城市之一,公共租赁住房发展模式特别是定价机制对国内其他大城市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本文以北京市为例,通过分析总结北京市公租房发展现状、特点,结合世界各国经验,提出了符合首都城市发展特点的公共租赁住房定价机制,即要统筹宏观与微观、时间与空间、效率与公平,把握住"可承受、可持续"的双目标,兼容市场、成本、家庭收入三个定租因素,综合确定公租房租金水平,并运用ARIMA模型,设计了公共租
关键词:
公共租赁住房 定价 北京市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邹劲松
公共租赁住房作为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的主要品种,其租金定价问题关系到住房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北京市是国内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最早的城市之一,公共租赁住房发展模式特别是定价机制对国内其他大城市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本文以北京市为例,通过分析总结北京市公租房发展现状、特点,结合世界各国经验,提出了符合首都城市发展特点的公共租赁住房定价机制,即要统筹宏观与微观、时间与空间、效率与公平,把握住"可承受、可持续"的双目标,兼容市场、成本、家庭收入三个定租因素,综合确定公租房租金水平,并运用ARIMA模型,设计了公共租赁住房定价模型;同时就租金调整、特殊家庭补贴以及公租房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对下一步公租房定价机制的
关键词:
公共租赁住房 定价 北京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