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55)
- 2023(15371)
- 2022(13270)
- 2021(12312)
- 2020(10254)
- 2019(23519)
- 2018(22978)
- 2017(43695)
- 2016(24148)
- 2015(26691)
- 2014(26401)
- 2013(26198)
- 2012(23956)
- 2011(21439)
- 2010(21068)
- 2009(18948)
- 2008(18284)
- 2007(15594)
- 2006(13522)
- 2005(11486)
- 学科
- 济(92047)
- 经济(91937)
- 管理(68286)
- 业(63400)
- 企(51918)
- 企业(51918)
- 方法(43136)
- 数学(37635)
- 数学方法(37261)
- 中国(25946)
- 农(25112)
- 财(23954)
- 地方(21389)
- 贸(21338)
- 贸易(21327)
- 易(20763)
- 学(20607)
- 业经(20414)
- 农业(17047)
- 环境(15252)
- 务(15009)
- 财务(14943)
- 财务管理(14919)
- 理论(14875)
- 制(14854)
- 技术(14686)
- 和(14115)
- 企业财务(14067)
- 出(13177)
- 划(13003)
- 机构
- 大学(335763)
- 学院(332802)
- 管理(133403)
- 济(128771)
- 经济(125867)
- 理学(117127)
- 理学院(115762)
- 管理学(113782)
- 管理学院(113194)
- 研究(110612)
- 中国(79866)
- 科学(72024)
- 京(71229)
- 农(59220)
- 财(56432)
- 所(55169)
- 业大(55081)
- 研究所(50880)
- 中心(50314)
- 农业(46960)
- 江(46783)
- 财经(46489)
- 范(44363)
- 北京(44145)
- 师范(43854)
- 经(42443)
- 院(40607)
- 州(38290)
- 经济学(38163)
- 师范大学(35920)
- 基金
- 项目(240916)
- 科学(188368)
- 基金(175097)
- 研究(170164)
- 家(154792)
- 国家(153529)
- 科学基金(131493)
- 社会(107479)
- 社会科(101857)
- 社会科学(101830)
- 基金项目(94763)
- 省(93671)
- 自然(88211)
- 自然科(86162)
- 自然科学(86137)
- 自然科学基金(84570)
- 划(79718)
- 教育(77663)
- 资助(70949)
- 编号(68602)
- 重点(53721)
- 成果(53335)
- 部(52235)
- 发(50815)
- 创(49954)
- 创新(46600)
- 课题(46587)
- 科研(46464)
- 计划(44718)
- 教育部(44400)
- 期刊
- 济(132864)
- 经济(132864)
- 研究(94152)
- 中国(59441)
- 学报(58965)
- 农(52348)
- 科学(51863)
- 管理(45425)
- 大学(43669)
- 财(41662)
- 学学(41226)
- 农业(36182)
- 教育(34821)
- 技术(26377)
- 融(24281)
- 金融(24281)
- 业经(22504)
- 经济研究(21673)
- 财经(21597)
- 问题(19300)
- 业(18970)
- 经(18379)
- 图书(18023)
- 科技(17352)
- 版(16528)
- 资源(15882)
- 业大(15616)
- 理论(15237)
- 技术经济(15069)
- 现代(14625)
共检索到4686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段征宇 贺璇 陈川
城市交通规划的关注点正在从交通效率到生活质量转变,而居住地区位是影响出行行为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POI数据,从一般建成环境、交通可达性和公交设施分布3个方面描述居住地区位。以上海为例,基于路径分析模型,研究城市居住区位和出行行为在通勤满意度和生活时间分配的中介效应下,对通勤者的生活质量影响。研究揭示了通勤者生活质量的多层次影响机制,并量化了通勤时长对生活时间分配的影响,可以为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决策提供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毛媛媛 丁家骏
以上海市原浦东新区为例,研究影响居住区犯罪的环境要素并检验国外相关理论在国内居住区中的适用性。依据相关犯罪统计数据选取案件高发、中发、低发居住区各20个,通过现场勘查获取这60个居住区现状环境要素数据,检验出对犯罪数量有显著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居住区规模、物业管理、居住区主路形式、居住区绿地功能四个方面,涉及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理论中形象与维护,自然监视以及活动支持三方面要素。同时也发现居住区规模、领域感以及通道控制等方面与居住区犯罪的关系与国外研究结论存在差异,说明国外相关理论和经验在我国居住区的适用性有待检验。
关键词:
居住区 空间环境 规划设计 犯罪 浦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钟喆 孙斌栋
居住—就业平衡一直是城市规划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国内外规划学界对于能否解决居住—就业平衡问题以及是否有必要解决有着争论。通过对上海市普陀区居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得出上海市普陀区居民的通勤物理距离、时间距离和费用距离都在加大以及居住—就业匹配失衡情况较严重等结论。这种失衡加剧的可能原因是级差地租、市场经济下的政策和高房价,同时在市场机制下人们的选择较为复杂,通过规划实现居住和就业的就地平衡较为困难。因此,现阶段的重点仍应放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上,同时减少高峰时段私家车和非必要公务用车的使用,中远期应探索更好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通勤交通 居住—就业平衡 上海普陀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季丹 郭政
交通出行成本影响市民是否会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出行,本文研究了目前上海市公共交通出行成本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降低公共交通出行成本的政策建议,以期对公共交通的快速发展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关键词:
公共交通 出行成本 政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卢婷婷 李志远
促进城市空间均衡、充分发展,推动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全面提升,是中国式现代化对城市治理提出的核心要求。论文以超大城市上海为例,围绕居住空间分异如何影响公共服务供给的问题,首先从城市治理最小行政单元的居/村委会尺度刻画了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的空间格局,其次运用因果推断中的广义倾向值匹配方法分析基于住房产权的居住分异程度对公共服务供给程度的实际影响,最后进一步阐释政府部门与市场部门在不同场景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差异性逻辑。研究发现:(1)上海居住分异程度和公共服务供给程度在空间全局呈相反关系,且在中心聚集“低分异—高供给”的空间,在边缘聚集“高分异—低供给”的空间;(2)居住分异对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在整体场景、分部门场景下均以显著的负向因果效应为主,即居住分异程度的加深将引起公共服务供给相对不足,但该影响在居住分异程度居中阶段均出现小幅度的正向波动变化;(3)相较于政府部门,市场部门主导的公共服务供给受到居住分异的负向因果效应作用更大。基于研究结论,论文从促进适度住房产权混合和社会融合、弥补边缘空间的公共服务资源不足、改善弱势社会群体的住房机会三方面提出城市治理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嘉丽 胡刚钰 黄建中
我国正步入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转型期,老龄化问题日趋明显,特大城市尤为突出,探讨该地区老年人的出行特征与需求对适应老龄化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受城乡二元结构影响,特大城市农村地区老年人的交通出行需求通常被忽视。现选取上海市6个村庄,通过调查获得606份有效问卷,对农村老年人出行影响机制进行探索。研究发现:上海市农村老年人生活型出行比例低,生存型出行(务农等)比例高,日出行频率低于中心城区老年人,但出行时耗较高,使用电(助)动车比例非常突出。老年人的年龄与出行能力、公服及交通设施配置、空间环境品质是影响其交通出行的重要因素。根据不同年龄老年人的需求和不同地区的状况,应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进行适老性引导与改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励雅 王振波
建成环境与出行行为关系迄今仍缺乏一致性研究结论。本文基于“不同目的的出行行为与建成环境的关系亦不相同”这一假设展开研究。借助北京市第四次居民出行调查,提取“出行链”作为分析单元,通过“主要中途活动地点”识别出“生计”、“生活”、“娱乐”三类出行链;以出行总距离和出行方式为因变量,居住区建成环境和个人经济社会属性为自变量,构建分层线性模型,刻画空间自变量与个体自变量对不同目的出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居住区建成环境与出行行为关系受出行目的的影响显著。建成环境对生计出行链的影响最大,对生活出行链的影响次之,对娱乐出行链的影响不显著。(2)对生计出行链影响最大的空间变量是“距中心区距离”和“公交线网密度”,对生活出行链影响最大的空间变量是“土地混合利用指数”。相比现有建成环境与出行行为关系研究,本文的主要创新在于:细分出行目的;以出行链(而非单次出行)为分析单元;选择分层线性模型处理嵌套数据结构。研究结论对城市规划与交通管理具有明显的政策启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郭思慧 文聪聪 何云 裴韬
居民出行活动与居民的收入水平关系是公共交通、城市地理研究的重要问题。传统获取居民出行活动信息主要基于问卷调查的方式,不仅成本高、样本量有限,且研究局限于定性讨论,研究结果易因受访者的主观意识而产生偏颇。随着信息技术的革新,传感器记录的大规模人类活动信息为研究居民出行活动特征与居民收入水平关系提供了可能性。本文利用上海市居民时空轨迹数据,从居民出行活动的角度出发,首先构建居民出行活动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居民出行活动特征的主要成分;然后对主成分进行K-Means聚类,并针对不同出行活动特征的类别,分析居民出行活动特征与居民收入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1)居民出行地点多样性与居民出行范围大小是反映居民出行活动特征的主要成分;(2)移动范围越小、移动地点多样性越低的居民类别,其平均工资水平越高;(3)不同移动性特征的类别平均收入水平差异与各类别居民工作地的产业发展有关。研究结论可为城市规划及相关经济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郭思慧 文聪聪 何云 裴韬
居民出行活动与居民的收入水平关系是公共交通、城市地理研究的重要问题。传统获取居民出行活动信息主要基于问卷调查的方式,不仅成本高、样本量有限,且研究局限于定性讨论,研究结果易因受访者的主观意识而产生偏颇。随着信息技术的革新,传感器记录的大规模人类活动信息为研究居民出行活动特征与居民收入水平关系提供了可能性。本文利用上海市居民时空轨迹数据,从居民出行活动的角度出发,首先构建居民出行活动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居民出行活动特征的主要成分;然后对主成分进行K-Means聚类,并针对不同出行活动特征的类别,分析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石灵云 谢孝忍
基于上海市退休老年人再就业调查数据,对再就业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前提下,年龄、教育程度、健康状况、是否有退休工资、其他老人工作影响等对老年人再就业意愿有显著影响。同时发现,在年龄、健康状况以及其他老人工作影响方面存在性别差异。本文的政策建议:鉴于上海市老年人再就业意愿比例较高,政府应该积极引导,使其"老有所为"。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制定有关就业政策时应当加以考虑。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上海市 再就业意愿 影响因素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涛
近两年来,上海土地市场的溢价率出现大幅反弹,高溢价地块的相继入市开启了新一轮房价上涨的通道。本文采集了上海市2013-2014年公开出让的住、商、办土地成交数据,运用特征价格模型实证研究了上海出让土地溢价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单宗土地出让面积、土地用途、区位和摘牌人性质是影响土地溢价率的显著因素。基于研究结论,本文对通过优化出让手段来控制土地溢价水平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上海房价 土地溢价 微观因素 溢价调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尹昌应 石忆邵 王贺封 吴婕
基于遥感与GIS技术,利用Landsat7-ETM+影像反演地表温度,用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道路交通网络数据计算城市景观形态参数以表征地表特征,从行政区(县)、5km间距同心环带和局部区块3个水平上划分空间单元建立数据样本,分析城市地表形态对热环境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景观混合度和景观分裂度对地表温度有恒定的负向影响,区块连通性与地表温度负相关;(2)景观分裂度对热环境的影响取决于地类属性:分裂度大的增温地类,地表增温效应弱;分裂度大的降温地类,地表降温效应强;(3)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可对地表温度产生恒定正向影响;(4)人口密度、建设用地比例和房屋建筑比例是分布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飞 沈世芳 李永贺 徐鹤
基于生态效益中自然资源投入最小化与获得价值最大化的观点,通过多项式函数关系及偏最小二乘法综合回归模型,分析城市密度对空间碳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空间碳绩效的S型变化与城市密度一元线性趋势呈现动态平衡;碳排放、空间碳绩效及城市密度变化与距中心城区距离成反比。空间碳绩效与人口、建筑及经济密度分别呈"N"型、倒"U"型及倒"N"型曲线关系。人口密度较之于建筑和经济密度对空间碳绩效的影响更大,城市密度提高可以抑制空间碳绩效的增高。
关键词:
空间碳绩效 城市密度 关联性 上海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红军 彭屹
与现有研究中的区位对二手房价格影响因素的文献相比,利用爬虫技术在链家网上抓取了1577条上海市二手房的挂牌数据,通过横截面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了区位对二手房价格的非线性影响,并验证了该影响的可靠性。结果显示:到市中心的距离和二手房价格之间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关系;建造时间、房间朝向、装修程度、房屋面积等因素均显著影响二手房价格。
关键词:
区位 二手房价格 非线性影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红军 彭屹
与现有研究中的区位对二手房价格影响因素的文献相比,利用爬虫技术在链家网上抓取了1577条上海市二手房的挂牌数据,通过横截面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了区位对二手房价格的非线性影响,并验证了该影响的可靠性。结果显示:到市中心的距离和二手房价格之间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关系;建造时间、房间朝向、装修程度、房屋面积等因素均显著影响二手房价格。
关键词:
区位 二手房价格 非线性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