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45)
2023(11146)
2022(9890)
2021(9361)
2020(7736)
2019(18256)
2018(18147)
2017(35404)
2016(19343)
2015(21721)
2014(21700)
2013(21346)
2012(19610)
2011(17349)
2010(17193)
2009(15417)
2008(14605)
2007(12403)
2006(10785)
2005(9072)
作者
(53891)
(44597)
(44229)
(42252)
(28561)
(21547)
(20145)
(17612)
(17125)
(15772)
(15544)
(14864)
(14121)
(13872)
(13843)
(13504)
(13343)
(13254)
(12744)
(12529)
(11006)
(10705)
(10607)
(10173)
(9976)
(9911)
(9793)
(9787)
(8927)
(8869)
学科
(75878)
经济(75795)
管理(51514)
(47479)
(38128)
企业(38128)
方法(34335)
数学(29992)
数学方法(29670)
中国(22897)
(20479)
地方(20337)
(16412)
业经(16241)
(16061)
农业(14090)
环境(12953)
理论(12461)
(12046)
(11800)
贸易(11793)
(11301)
(11115)
技术(11081)
(10254)
(10057)
财务(9998)
财务管理(9983)
教育(9790)
地方经济(9657)
机构
大学(263272)
学院(261361)
管理(107168)
(98857)
经济(96395)
理学(93678)
理学院(92531)
管理学(90908)
管理学院(90435)
研究(86090)
中国(61645)
(58749)
科学(55903)
(42577)
(41977)
业大(40414)
(39981)
中心(39541)
研究所(38679)
北京(37309)
(37158)
师范(36885)
(36803)
财经(35116)
(32065)
(31976)
农业(31212)
(30850)
师范大学(30208)
经济学(28526)
基金
项目(189327)
科学(148885)
研究(138401)
基金(136694)
(118309)
国家(117328)
科学基金(101922)
社会(86154)
社会科(81500)
社会科学(81478)
基金项目(75108)
(73689)
自然(67442)
自然科(65848)
自然科学(65833)
自然科学基金(64599)
教育(62654)
(62561)
编号(57485)
资助(54872)
成果(45236)
重点(41488)
(40600)
(40258)
(38995)
课题(38968)
创新(36245)
科研(35793)
大学(35183)
教育部(34760)
期刊
(106069)
经济(106069)
研究(75769)
中国(47442)
学报(40446)
科学(38435)
管理(36375)
(35509)
大学(30418)
教育(30151)
(30093)
学学(28246)
农业(25223)
技术(22447)
(17842)
金融(17842)
业经(17660)
图书(16166)
经济研究(15712)
问题(15698)
财经(15473)
资源(14227)
理论(13348)
科技(13312)
(13063)
(12897)
(12536)
实践(12525)
(12525)
现代(12451)
共检索到3696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孟繁瑜  房文斌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很多地区都经历着快速的城市化,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了普遍的非自然性产业演替过程,这个过程中又伴随着城市人口的迅速膨胀和城市面积的急剧扩张,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中国一些大城市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人口空间失配问题。论文通过对北京市不同区域内3个社区进行实地调研,在考察了各个社区内部居民通勤方式和工作可通达度之后得出关于北京市空间失配情况的结论,建议规划部门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对新出现的空间失配现象给予足够重视,调整按照旧有城市发展进程设定的规划或开发选址思路。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曲嘉瑶  
利用北京市老年人居住环境调查数据,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了老年人的居住环境特征,以及老年人对居住环境的感知评价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提高老年人对服务环境的评价水平对于生活质量的促进作用最大;社区建有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增加人均住房面积,可显著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据此认为,改善居住条件、建设老年友好环境,一可提高老年人对居住环境评价的水平,二可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伟力  
以兴趣点数据为切入点研究中、微观尺度下城市空间结构,包括城市空间功能构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聚散规律。中观尺度下,研究兴趣点点密度分布、城市功能聚合和扩散的演化行为以及区县中心的定位方法,并通过兴趣点分类聚集识别行业聚集子区。微观尺度下,地理位置优势使得街角具有较强的局部聚集效应和中心引力,街角的兴趣点分类分布体现出了明显的行业空间分布特征,优势街角的定位也为识别核心街区提供了可行的方法。以北京为例,不同层面的城市兴趣点结构空间分析证实,兴趣点有良好的城市形态表征能力,是探索城市功能结构的聚散规律和空间特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徐静  陈秀万  
信息时代的到来赋予了城市空间虚拟含义。基于系统科学原理,从信息视角研究城市系统的信息要素、信息流和信息空间,认为城市信息空间是以城市地域空间为基础,以城市信息要素为载体,借由信息流实现城市信息纵向贯通、横向互联的虚拟空间。进而以北京市为例,对其信息空间及演进情况进行实例分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晋璟瑶  林坚  杨春志  高志强  周琴丹  
妥善处理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至关重要。论文通过对北京市的实证分析,研究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提出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改革方式,供给基本思路和供给机制:即"渐进式"的改革方式——在经济属性分析的基础上,调整设施分类和相应供给方式,逐步摆脱路径依赖的"锁定"作用影响;供给基本思路——"责‘钱’挂钩,规划先行,统一建设,分类管理";供给机制——根据经济属性将公共服务设施分为纯公共产品、纯私人产品、不计入价格的公共产品、拥挤的公共产品4大类,分类供给。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安然  
电影院作为一种文化设施,存在着空间分配不均衡的状况。通过对电影院进行分类赋值,结合GIS缓冲区分析法,得出了北京市电影院的空间分布和街道供给能力情况,旨在为电影院空间布局的相关政策制定和学术研究提供参考性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西君  何燕  
以北京市为研究对象,对郊区大型居住区居民就业地点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引入SMI指数对研究区的空间错位程度进行量化,在此基础上提出北京市居住与就业的空间错位模式。并对北京市空间错位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经济驱动力、基础设施的改善、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以及过快的城市化速度是导致空间错位最根本的原因。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倩  盛逖  
本文在对产业生态化原理和北京市产业生态化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产业布局优化等方面,对北京市实现产业生态化的途径提出有效建议,并利用熵值法对北京2003~2007年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尝试性进行了北京市5年间产业生态化效率评价。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加那提古丽·卡德尔  王星  孟晓晨  
中国城市内部就业—居住空间结构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北京市和深圳市为研究对象,利用经济普查和人口普查数据,对城市就业居住空间分布与特征以及就业—居住空间结构(匹配)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发现就业与居住空间分离是基本态势,总量上的就业—居住匹配度在27%和53%,而划分第二和第三产业后的就业—居住匹配度下降到22%~36%之间。将就业和居住分别来看,两个城市在总体上均呈现出就业的空间集聚度高而居住的空间集聚度相对较低的特点。从不同产业空间的集聚程度分析,则呈现出第三产业集聚度高于第二产业的特点。这些共性规律对于认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一般规律具有重要的启示。而两个城市空间结构的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郑国  邱士可  
1992年以来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空间重构,开发区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这一时期我国城市空间重构的主要动力和重要内容。文章以北京为例,首先简要介绍了我国的转型与发展、开发区发展和城市的空间重构,然后重点论述了开发区的发展对城市空间重构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了4点原则性措施以促进中国城市与开发区空间的整合发展。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纪韶  王珊娜  
北京市每年都在吸纳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2005~2012年,北京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平均每年达到40.5万人,而对于北京市服务业带动就业能力的实证研究则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对1979~2012年北京市服务业就业弹性分析发现,北京市服务业的增长以及服务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有波动中下降的趋势;从服务业内部就业效应的分析可以看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是未来北京市拉动就业能力最强、潜力最大的行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有坤  樊杰  
在生产生活活动对国土空间的旺盛需求背景下,人们却忽略了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的脆弱性。因此,必须明确区域城市空间相对合理的增长上限。以区域人居环境的相对最优化为目标,从城市化角度进行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分析,研究生态景观单元是否适宜于人类的开发利用活动。以北京市为例,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地形坡度、生态功能、生态价值等4个方面建立景观过程阻力评价体系;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得到北京区域城市空间增长最小累积阻力分布;同时借鉴国外城市空间结构发展规律,尝试对处于一定经济发展阶段和生产技术要素投入水平下的城市空间增长上限及阈值区间进行确定。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婷婷  张凤荣  姜广辉  罗政  关小克  杜素芹  王锐  
本文首先从改革开放至今顺义区粮食产量变化入手,分析在快速城市化进程里,其由首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转变为新兴卫星城过程中粮食生产数量规模变化的特征。进而,构建"顺义区粮食产量空间集聚-扩散度"与"不同产量水平区域空间重心"两个模型定量研究12年粮食产量的空间变化,并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应用灰色综合关联度法探索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996年各水平空间单元均较为分散,空间重心集中于全区中部;而12年之后,高水平和无粮食生产区域出现显著集聚,空间重心分别向东北和西南位移8.06km和5.17km;粮食播种面积、农民人均纯收入和财政收入与粮食产量变化呈强相关,是顺义区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晓梦  王锦  朱青  
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实体和虚拟商业空间在不同程度上发生变更与重构,以传统零售业为主的商业区空心化已有端倪。以北京市城六区为例,基于20122015年微博签到数据,辅以问卷调查、实地测量进行纠偏,使用核密度分析提取商业热点地区,使用因子分析计算城六区30个典型商业区的"规模—热度"得分,结合K-means聚类衡量其"空心化"程度并分类。结果显示:(1)商业热度整体呈现老城区缩减、郊区扩展的"扁平化"趋势,并导致若干大型商业空间的"空心化";(2)规模等级高的商业热点地区整体离散分布,规划的若干市级商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蒋承  范皑皑  张恬  
利用"2012年首都高校学生发展调查"数据,从毕业去向、就业地点和行业三个方面定量分析大学生就业预期与实际情况的匹配程度,研究发现:目前大学生就业预期匹配程度并不高;女大学生和曾在重点高中就读学生的匹配度相对较低;学生干部的经历与行业匹配正相关;有着较好在校表现的学生实现三种匹配的可能性反而较低,但同时具备较好在校成绩和具有实习经历的大学生在这三个方面均最有可能实现就业预期的匹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