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13)
- 2023(14696)
- 2022(12304)
- 2021(11416)
- 2020(9615)
- 2019(22232)
- 2018(21584)
- 2017(41589)
- 2016(22530)
- 2015(25431)
- 2014(25005)
- 2013(25208)
- 2012(23708)
- 2011(21640)
- 2010(21669)
- 2009(20409)
- 2008(20345)
- 2007(18204)
- 2006(15949)
- 2005(14103)
- 学科
- 济(103978)
- 经济(103864)
- 业(65880)
- 管理(59766)
- 农(47786)
- 方法(46283)
- 企(43321)
- 企业(43321)
- 数学(42101)
- 数学方法(41847)
- 农业(31344)
- 中国(29787)
- 财(24078)
- 业经(23370)
- 贸(21738)
- 贸易(21731)
- 易(21177)
- 地方(19667)
- 制(19291)
- 学(19160)
- 银(15472)
- 银行(15420)
- 环境(14951)
- 融(14888)
- 金融(14886)
- 行(14744)
- 发(14482)
- 务(13900)
- 财务(13883)
- 财务管理(13849)
- 机构
- 学院(335887)
- 大学(335662)
- 济(148472)
- 经济(145793)
- 管理(127584)
- 研究(118569)
- 理学(111393)
- 理学院(110122)
- 管理学(108536)
- 管理学院(107931)
- 中国(90897)
- 农(77726)
- 科学(72722)
- 京(69747)
- 财(63687)
- 所(61004)
- 农业(60812)
- 业大(57120)
- 研究所(55750)
- 中心(54567)
- 财经(52065)
- 江(48266)
- 经(47719)
- 经济学(46773)
- 北京(43504)
- 经济学院(42540)
- 范(41900)
- 师范(41399)
- 院(41151)
- 财经大学(38568)
- 基金
- 项目(227977)
- 科学(179794)
- 基金(169654)
- 研究(160304)
- 家(150251)
- 国家(148989)
- 科学基金(126549)
- 社会(106364)
- 社会科(100705)
- 社会科学(100673)
- 基金项目(90345)
- 省(86987)
- 自然(82092)
- 自然科(80289)
- 自然科学(80260)
- 自然科学基金(78887)
- 划(73995)
- 教育(71428)
- 资助(68333)
- 编号(62100)
- 部(51905)
- 重点(51354)
- 发(49804)
- 成果(48923)
- 创(47043)
- 国家社会(45447)
- 科研(44180)
- 创新(44152)
- 教育部(43931)
- 人文(42358)
- 期刊
- 济(161720)
- 经济(161720)
- 研究(96126)
- 农(76998)
- 中国(60415)
- 学报(58672)
- 科学(52933)
- 农业(51894)
- 财(46485)
- 大学(43723)
- 学学(42022)
- 管理(40436)
- 融(33489)
- 金融(33489)
- 业经(30618)
- 业(26147)
- 经济研究(26059)
- 财经(25864)
- 问题(24165)
- 技术(23871)
- 教育(23379)
- 经(22186)
- 世界(18555)
- 贸(18145)
- 版(18143)
- 技术经济(16737)
- 商业(15792)
- 统计(15625)
- 资源(15453)
- 业大(15328)
共检索到4871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秦晓娟
依据2236份农民工消费现状调查问卷数据的计量实证检验,从全国层面看,城镇化、自我市民身份认同对农民工消费水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市民消费具有显著示范作用;而城市社会保障制度则没有显著影响。提出如下建议:应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增加农民工收入;凸显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的核心,提高市民身份认同度;发挥市民的正向"示范"作用,提升农民工消费层次;稳步推进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有步骤、分阶段的全覆盖,并"解套"农民工储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马树才 刘兆博
本文运用现代消费理论和经济计量模型,对中国转型期的农民消费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当前影响农民消费行为的因素主要来自包括自然、市场和制度在内的不确定性、对当期收入的过度敏感性,以及农民消费行为所表现出的生命周期特征三个方面,上述影响农民消费的因素实际上反映出了我国农村市场化进程的滞后。因此,要提高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必须积极推动以市场化为核心的农村制度改革。对此,本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王敏 梁利
本文运用适用预期的消费函数模型,对中国农民的消费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村居民消费的变动呈现出对收入变动的过度敏感,并且农民存在消费习惯,收入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抑制了农民的消费。本文又做了进一步研究,发现受灾面积,农业支出对收入的影响不大,而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是造成收入不确定性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过度敏感性 习惯形成 不确定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劲松
利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农民工数量、农民收入、城乡收入差距以及农民工工资的历年统计数据,建立4个计量经济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会导致农民工数量的增加,农民工数量的增加会使农民工工资增加,农民工工资增加会使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农民收入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政府的城乡、工农政策。4个统计模型的结果显示出了与一般发展经济学原理相悖的4个问题,且其中3个模型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因果积累循环。通过挖掘其深层次的原因,总结出问题的根源在于长期以来中国的二元经济发展战略使得农民群体的地位被边缘化并不断加强的结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原贺贺
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市场是我国扩大消费的重要驱动之一。本文在总结新生代农民工消费特征的基础上,以制度分析为维度,认为新生代农民工消费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制度的偏差。建议不断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参与和政治参与制度、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农村产权制度。研究认为,只有真正实现"人"的城镇融入,才能从根本上释放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张力,使其成为拉动我国内需的重要牵引力。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城镇消费 制度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仪凤 吴梦然 潘建伟
农民工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出现的特殊群体,占我国将近五分之一的人口,他们从事城市基础建设、制造行业以及部分服务业,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本文以消费这一普遍经济活动为切入点,对北京市农民工展开实地问卷调查,从影响农民工消费行为的个体、经济、社会、心理四方面因素出发,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影响农民工消费支出、医疗消费态度、消费意愿的具体因素,为保障农民工消费、引导农民工合理消费提供相关建议。
关键词:
农民工 消费行为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罗小兰
论文以FGT指数为媒介对中国最低工资与农村贫困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理论研究显示,最低工资可以减少农村贫困,也可以增加农村贫困。其能否减贫及减贫幅度主要取决于最低工资农民工就业弹性。实证分析表明,在当前农民工就业弹性下,在1067元/年官方贫困线、每天人均1.25美元、每天人均2美元三条不同贫困线下,中国最低工资对农村贫困率、贫困深度、贫困强度都具有减少作用。分地区的检验进一步表明,东、中、西部地区最低工资对农村贫困具有减少作用,且减幅随着地区就业弹性变化而变化。
关键词:
最低工资 农村贫困 就业弹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涛生
在大量收集整理相关统计数据和连续追踪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对农民工供求总量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中国持续存在农民工总供给减少和总需求增加的趋势;供给减少的驱力和需求增加的拉力正在导致中国农民工总供给的短缺,2004年,供求曲线首次相交,这预示着农民工的供给剩余正在转向供给短缺。对中国农民工供求未来走势的回归分析和预测结果显示:到2008年,中国农民工的供求缺口将突破3000万人,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其供求缺口将有持续扩大的趋势。
关键词:
农民工 供给 需求 短缺 趋势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卢海阳 郑逸芳
本文通过OLS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城市融入对农民工家庭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城市融入能够显著提高农民工家庭消费,且有助于提升消费结构。城市融入对外来农民工或新生代农民工家庭消费的影响显著大于本地农民工或老一代农民工。本文的重要启示在于,在增加农民工收入水平的同时,更应注重医疗、教育、住房等相关社会福利的保障,积极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从而挖掘消费的城市融入效应。
关键词:
城市融入 人力资本 家庭消费 社会政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占绍文 杜晓芬
农民工是城镇化进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与市民处于同样的地理空间,消费水平却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文化消费水平,一直以来却很少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相结合以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将农民工文化消费需求与其影响因素(文化认同、收入、出生阶段、受教育程度、日均工作时间)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进行相关数理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并给出对策。解决农民工文化消费水平普遍偏低的问题,必须加强农民工自身的城市文化认同、提高其收入、减轻其劳动强度等。
关键词:
农民工 文化消费 文化认同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冉 盛来运
本文利用2006年国家统计局城市农民工专项调查数据对中国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2006年,全国城市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的比例分别达到26.63%、26.23%和32.54%,虽然比例仍然偏低,但是,相比前几年有了明显改善;(2)除了行业、所有制类型和区域等企业或社会因素对城市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有着重要影响之外,个人特征特别是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培训等对城市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影响也很大,这说明,当前城市农民工在是否参加社会保险的问题上并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并且在社会保险的获取上有一定主动权。因此,在政策层面上除了继续加大与农民工社会保障相关的法律...
关键词:
农民工 社会保障 劳动者福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冯虹 汪昕宇 陈雄鹰
本文利用北京外来农民工的调查数据,研究农民工就业待遇与其行为失范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农民工对就业待遇的不满直接影响到其行为的规范性,尤其是农民工在收入及收入保障、获得培训或受教育机会方面的待遇对农民工行为失范的影响最大。因此,需要正视当前农民工就业待遇的诉求,尽快改善与农民工行为失范关系密切的就业待遇需求,促进农民工行为的规范化和城市融合。
关键词:
农民工 就业待遇 行为失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纪韶
近10年来,农民工跨区域流动就业已经发展到了1亿人左右,涉及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已经成为我国“十一五”期间及21世纪经济发展取得突破的重要因素,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初期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2004-2005年,我们承担了国家发改委“十一五”重点规划项目《中国农民工现状的实证研究》,在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农民工合理流动的长效机制,实现我国以吸纳农民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化战略和节约型农业的战略转型。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明娟 曾湘泉
本文利用2008年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调查数据探讨了农民工家庭与城镇住户消费行为差异,在控制了生命周期、持久性收入、预防性储蓄及所在城市后,估计结果显示:农民工家庭消费与城镇住户消费存在显著差异,农民工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要显著低于城镇住户。Oaxaca-Blinder分解进一步揭示,农民工家庭与城镇住户的消费差异大部分是不可解释的,这些不可解释因素可能是由户籍制度引起的。Standard Fractional Logit Model分析结果显示,农民工家庭的食品、医疗保健、教育文化支出比例要显著低于城镇住户,家庭设备用品和交通通信支出比例要显著高于城镇住户,而在衣着支出上两者的差异并不显著。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守玉
本文通过对广东省广州市230名农民工的调查访谈,以调查问卷数据为基础,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广州市在城农民工的个体基本情况、经济层面因素、社会层面因素、心理层面因素四大方面,以及这些因素和留城倾向的关系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与配偶是否在一起、在城市朋友的多少等因素对农民工留城倾向具有显著影响;户籍政策、社会保障等制度性障碍是阻碍农民工留城定居的主要外部因素。
关键词:
农民工 城市化 生活现状 留城倾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