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09)
- 2023(12093)
- 2022(10738)
- 2021(10222)
- 2020(8364)
- 2019(19784)
- 2018(19769)
- 2017(37753)
- 2016(20771)
- 2015(23354)
- 2014(23290)
- 2013(23085)
- 2012(21107)
- 2011(18943)
- 2010(18754)
- 2009(16908)
- 2008(16188)
- 2007(13796)
- 2006(12169)
- 2005(10366)
- 学科
- 济(82084)
- 经济(81998)
- 管理(57441)
- 业(51528)
- 企(41827)
- 企业(41827)
- 方法(35773)
- 数学(30867)
- 数学方法(30448)
- 地方(23604)
- 农(22370)
- 中国(22261)
- 学(19450)
- 业经(17983)
- 财(17533)
- 环境(16343)
- 农业(15417)
- 和(13966)
- 贸(13906)
- 贸易(13896)
- 理论(13761)
- 易(13372)
- 制(12320)
- 划(12230)
- 技术(12193)
- 地方经济(11515)
- 务(10972)
- 财务(10910)
- 财务管理(10895)
- 教育(10509)
- 机构
- 大学(286174)
- 学院(284850)
- 管理(114899)
- 济(105758)
- 经济(103083)
- 理学(100003)
- 理学院(98740)
- 管理学(96962)
- 管理学院(96434)
- 研究(96193)
- 中国(68869)
- 科学(63462)
- 京(62427)
- 所(47809)
- 农(45945)
- 财(45597)
- 业大(44575)
- 研究所(44141)
- 中心(43956)
- 江(40958)
- 范(40719)
- 师范(40389)
- 北京(39469)
- 财经(37349)
- 州(36255)
- 院(35987)
- 农业(35851)
- 经(33821)
- 师范大学(32897)
- 经济学(30188)
- 基金
- 项目(205381)
- 科学(160655)
- 研究(148829)
- 基金(147551)
- 家(129199)
- 国家(128156)
- 科学基金(109947)
- 社会(91788)
- 社会科(86713)
- 社会科学(86688)
- 基金项目(80450)
- 省(80333)
- 自然(73436)
- 自然科(71579)
- 自然科学(71563)
- 自然科学基金(70203)
- 划(68481)
- 教育(67035)
- 编号(61386)
- 资助(59759)
- 成果(48664)
- 重点(45726)
- 发(44308)
- 部(43801)
- 创(42161)
- 课题(41784)
- 创新(39274)
- 科研(38970)
- 大学(37565)
- 计划(37257)
共检索到4065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吴婕 李晓晖 龙闹 萧敬豪
城市密集地区的生态空间管控对于城市生态健康的维护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城市密集区经济与人口聚集、土地价值高,其生态用地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之间的矛盾也尤其尖锐。本研究以广州都会区为例,基于对城市热岛缓解、生态连接度提升、水系功能完善、道路绿带预控等多重目标构建生态廊道网络体系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管控与实施思路,以期为城市密集地区的生态空间规划控制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吴婕 李晓晖 龙闹 萧敬豪
城市密集地区的生态空间管控对于城市生态健康的维护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城市密集区经济与人口聚集、土地价值高,其生态用地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之间的矛盾也尤其尖锐。本研究以广州都会区为例,基于对城市热岛缓解、生态连接度提升、水系功能完善、道路绿带预控等多重目标构建生态廊道网络体系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管控与实施思路,以期为城市密集地区的生态空间规划控制提供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艳 刘传龙
城市边缘区处于城乡之间,区域内的廊道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起到重要的作用,并能够给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景观空间。基于这个主题,以滁州市城市边缘区为例,分析了廊道的形态,探讨了廊道的网络结构,阐述了廊道的形成因素,指出了廊道连通作用的重要性。进而提出廊道的三种规划与发展模式:绿色生态模式、多节点沿轴线分布模式和有机生长模式。欲使城市边缘区廊道成为连接城市建成区与乡村的桥梁,让城市融入广阔的乡村自然环境之中。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廊道 景观 网络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翁毅 张灵 周永章
以广州环城高速包括的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1966、1979、1988、1999、2002、2005年中心城区地图数据和GIS技术,研究人工廊道效应与城市建成区景观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人工廊道与建成区景观在数量上呈二次曲线关系;②人工廊道与建成区景观的变化具有非同步性和一致性;③人工廊道效应明显影响着建成区景观的梯度分异,且常常呈定向扩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舒沐晖
本文是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研究城市密集建设区内的绿色空间网络规划所涉及的相关理论基础和实践中的规划布局要点。在理论上认为连接性、服务覆盖面和多功能复合性是规划布局的要素,并认为景观生态学的景观安全格局和网络效应原理可以用来指导规划布局。在重庆市主城区的实践探索中,提出了体现"梳理——评价——辨析——成果"思路的工作程序和布局重点,并得出重庆市主城区适宜的"临山、临水、临路"三种廊道类型和相应的规划布局成果。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苏钠 周典 孙宏生
随着快速的城镇化发展、城市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和人口集聚,产生了城市热平衡失调、通风不畅、空气污染和热岛效应加剧等问题。城市新区规划中布局城市通风廊道,优化空间布局,既能够有效提高居住环境品质,同时也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实现。结合城市风的空气流动运动规律和城市下垫面特点,从空间形态中观层面,以西成新区为例,针对寒冷地区的气候环境,对城市通风系统进行分析,运用CFD模拟方法,确定城市通风廊道的位置、数量等主要控制要素,提出廊道周边地块建设控制要求和建筑迎风面密度控制要求,为今后规划建设具有良好气候环境的城市新区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城市新区 通风廊道 规划方法 西咸新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巍 侯晓蕾
城市绿色廊道的生态规划是当今国际上重要的城市可持续发展途径之一。本文界定了绿色廊道的概念、特征、类型与作用;然后概述了城市绿色廊道在中西方的发展历程,重点分析了西方绿色廊道各发展阶段的表现形式和规划思想;最后,在此基础上探讨性地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适用于当前我国城市绿色廊道的生态规划方法。绿色廊道的生态规划将利于构筑城市绿色生态网络,有效改善城市环境并引导城市健康发展,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王鸣 刘吉平 王纪武
只有统筹城乡的城镇生态廊道规划才能真正起到保护城镇生态环境,降低城镇生态风险的作用。针对目前我国城镇生态廊道规划实践中保护目标空泛、定量控制欠缺等问题,论文提出了生态廊道识别与定量化设计的技术方法。并以浙江湖州市埭溪镇为例,根据当地生态状况与潜在生态风险,确定生态廊道的数目、构成、宽度、连续性等各要素,实现优化城乡生态格局的预定技术目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学龙 叶秀英 赵小敏 聂兵兵 饶继发
以南昌市新建区为例,总体按照“源地识别—廊道构建—生态网络优化”的主线展开,综合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景观连通指数模型分析、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重力模型等方法进行廊道构建,并对生态网络格局进行布局优化。结果表明:(1)核心区、岛状斑块、孔隙、边缘区、环岛区、桥接区、支线七类景观空间用地中核心区面积最大,为880.62 km~2,占自然景观面积的73.99%;(2)生态源地共18处,总面积为750.60 km~2,占核心区的85.24%,主要分布为北部鄱阳湖区域、中西部梅岭国家森林公园及其周边区域,源地类别上主要分为水域和林岭,生态源地之间连通性较好、生境质量较好;(3)阻力呈现由中部向北部、南部减少的趋势,中部阻力最大,由于城市开发建设人类活动以及山体高程影响,对于生物物种的流动产生一定的阻力作用;(4)构建153条生态廊道,总体分布于中部、西南以及北部区域,其中重要生态廊道为52条,基本串联各重要生态源地;(5)构建“2+7”生态核以及“蓝绿”双带,实现山水环抱、山水共融的生态网络格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谭敏 徐会夫 何昕
城镇密集区城镇空间的紧凑发展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梳理了成渝城镇密集区空间拓展面临的若干问题后,从空间"集中与分散"的视角出发,提出了以"适度集中"为基本内涵的城镇空间紧凑发展状态。结合"适度集中"状态在空间规模、空间结构、空间建设方式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探讨了成渝城镇密集区空间紧凑发展的路径选择及规划对策。
关键词:
集中 分散 城镇密集区 空间紧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侍昊 鲜明睿 徐雁南 薛建辉 刘海娟
在RS和GIS的支持下,利用遥感影像分类、斑块连通性分析和耗费距离模拟等方法形成一套完整的城市潜在绿色廊道构建体系。首先采用最优指数(OIF)和决策树(QUEST算法)获取城市绿地斑块空间布局,分析绿地斑块间的连通性;然后利用Spearman秩相关等统计方法确定不同连通指数对连通阈值的敏感程度,优选最稳定的连通指数划分绿地斑块的重要性等级,将具有较高重要性值的斑块作为绿地"源"和"目标";最后选用频率比方法改进耗费距离模型的成本表面,在不同空间尺度下,情景模拟城市潜在绿色廊道的空间布局,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最优指数结合决策树方法的分类总精度为90.35%,Kappa系数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健生 马洪坤 彭建
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是综合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合理配置有限的生态资源并最大限度发挥其生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深圳市为例,在生态功能节点识别的基础上,结合景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根据耗费距离模型,生成生态功能耗费表面,并进行最短路径网络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取核心斑块、关键生态廊道。结果表明:各景观类型的生态阻力值,林地阻力最小,且远小于其他景观类型生态阻力值;生态功能耗费梯度表面的分布呈现围绕生态功能节点向周围辐散递减的趋势,东部地区较西部西南部建成区低;核心斑块的大小和形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较大的斑块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且对应的节点级别较高;所识别的关键廊道共有4条,空间位置大体上落在基本生态控制线内,羊台山向塘朗山的廊道外缘与基本生态控制线存在冲突,需要对该区域加以管控。建议一方面适时调整生态控制线范围并将冲突部分纳入生态控制线之内,另一方面对该地区进行必要的监管和保护,防止受到进一步破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赵晨洋 李卫正 仲启铖
生态廊道是指连接斑块的带状空间,能确保生态过程的连续性,有利于维持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减少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的不利影响,可兼顾环生态、景观和人文等层面,极大增强新城的吸引力。本文以南京仙林新城为研究对象,首先调查分析仙林新城绿色基础设施状况,总结仙林绿地发展现状与问题,基于GIS平台,采用最小路径(LCP)方法,确定潜在生态廊道;并通过重力模型的计算,提取重要生态廊道,构建新城的生态廊道网络,并对廊道网络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再结合各片区的具体绿地规划的要求与特点,构建新城绿地多层级、多元功能要求的综合绿地生态网络;最终总结并提出新城绿地生态网络的优化策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鄢涛 李芬 彭锐
研究以攀枝花市盐边县红格镇为例,应用Fragstats软件对景观格局指数进行计算,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景观特征进行度量和分析,利用景观破碎度和景观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分布值提取城市绿心。结果表明,红格镇不同的用地类型其景观指数特征具有较大差异,而土地利用开发多元化活动逐渐改变和影响当地的景观格局特征。当地绿色带状廊道主要由绿色河流廊道构成,绿带具有长度短,间断多,连接度低等特点。采用城市生态建设的微循环理论中的微绿地措施,提出了社区住宅立体绿化;调整乔灌木的配比,提升林木郁闭度;建立街区公园,公共开放空间遮荫;道路低冲击设计措施;斑块之间的廊道连接与网络化等具体建议,为城市绿色廊道的规划建设提供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生态位适宜度评价的道路生态廊道景观格局优化研究——以353省道(仪征段)两侧生态廊道为例
基于生态修复理念的城市河流生态廊道设计研究
南京市景观格局演变与廊道网络构建研究
基于多元数据分析的城市通风廊道规划策略研究——以北京副中心为例
运用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规划城市绿地系统斑块和廊道
沿黄荒漠绿洲区生态廊道与生态节点识别及景观格局优化——以磴口县为例
城市现代物流规划中的目标体系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文化遗产廊道中的风景林营造策略探索——以大同市古长城文化遗产廊道风景林专项规划为例
生态城市规划思想对广州城市发展的影响分析——以广州珠江新城为例
城市河流绿色廊道的空间可达性分析——以上海市苏州河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