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64)
2023(10025)
2022(8345)
2021(7334)
2020(6067)
2019(13631)
2018(12992)
2017(25560)
2016(12860)
2015(14428)
2014(14259)
2013(14116)
2012(13577)
2011(12545)
2010(13165)
2009(12667)
2008(11093)
2007(10065)
2006(9337)
2005(8770)
作者
(37210)
(31371)
(30752)
(29644)
(20170)
(14727)
(13999)
(12150)
(11730)
(11048)
(10697)
(10398)
(10061)
(9733)
(9703)
(9692)
(9024)
(8959)
(8940)
(8447)
(7871)
(7445)
(7375)
(7317)
(7020)
(7004)
(6608)
(6454)
(6178)
(6127)
学科
(79634)
经济(79546)
管理(36924)
(35120)
(27409)
企业(27409)
中国(27240)
(26276)
金融(26275)
方法(24909)
(23343)
银行(23336)
地方(22844)
(22715)
数学(22196)
数学方法(22086)
(16516)
(15683)
(14700)
业经(14618)
地方经济(13101)
(12404)
农业(12019)
中国金融(11168)
(10387)
环境(10065)
(9758)
贸易(9747)
(9328)
(9174)
机构
大学(192604)
学院(192139)
(97819)
经济(95979)
管理(72775)
研究(70774)
理学(61922)
理学院(61223)
管理学(60447)
中国(60222)
管理学院(60078)
(43876)
(39924)
科学(36898)
财经(35064)
中心(34031)
(33962)
经济学(32939)
(31874)
研究所(30404)
经济学院(29449)
(28609)
(27030)
财经大学(26205)
北京(25486)
(24946)
(24149)
师范(23987)
(23187)
业大(22950)
基金
项目(123272)
科学(99228)
基金(93338)
研究(91439)
(80724)
国家(79643)
科学基金(69239)
社会(64168)
社会科(61022)
社会科学(61005)
基金项目(48991)
(45509)
自然(41693)
自然科(40780)
自然科学(40771)
教育(40089)
自然科学基金(40061)
(37946)
资助(37761)
编号(34832)
成果(28135)
(28066)
国家社会(28008)
(27994)
重点(27348)
(25340)
教育部(25121)
人文(24560)
课题(23940)
创新(23779)
期刊
(115952)
经济(115952)
研究(68233)
中国(37836)
(35211)
金融(35211)
(32397)
管理(28076)
科学(24555)
(24484)
学报(23854)
经济研究(20265)
大学(19356)
财经(18917)
学学(18592)
(16474)
业经(15849)
问题(15772)
技术(14964)
农业(14842)
教育(12833)
世界(11122)
技术经济(10737)
(10363)
统计(10186)
商业(9936)
国际(9572)
现代(9279)
理论(9195)
经济问题(9089)
共检索到3108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金宝  
2011年清华大学中国金融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第三次消费金融调研工作。本文就城市居民家庭经济条件和储蓄行为、家庭拥有住房和养老金账户状况,择要介绍了调研所获得的一些成果。调查表明:家庭储蓄的动机主要为应对突发事件和医疗支出、子女教育和养老,家庭储蓄多少和储蓄的稳定性显著地受到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低收入家庭的储蓄较少,养老金账户的额度和拥有率都很低,没有住房且缺少金融知识。这使得这部分家庭容易受不利因素影响而陷入经济困境。如何向低收入家庭提供金融教育和服务,改善他们的经济和金融条件,恐怕是今后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廖理  张金宝  
消费金融调研是获得消费金融研究数据的一个重要途径。清华大学在2010年开展了面向全国城市居民家庭的消费金融调研。本文择要介绍了本次调研的一些成果,包括居民家庭的资产负债情况、家庭的收支状况、家庭的投资和借贷行为,以及家庭其他方面的理财意识和行为等。最后,根据调研结果对我国城市居民家庭金融的几个特点进行了总结。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金宝  
旅游者的旅游消费支出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是旅游者的经济条件、人口特征和行为特征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国内现有的研究由于多采用宏观数据,缺少描述旅游者人口和行为特征的微观数据,对旅游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分析有失偏颇。文章采用2010年对中国24个城市的居民家庭进行调查收集到的旅游消费数据,综合考虑家庭的经济条件、人口特征和行为特征,以家庭为单位,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定量研究了影响家庭旅游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除家庭资产和收入外,家庭对收入的预期显著影响家庭的旅游消费,这解释了旅游产业对宏观经济的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周绍杰  张俊森  李宏彬  
近年来,中国的高储蓄率越来越引起关注。本文利用中国城镇居民住户调查数据对城市家庭的收入、消费以及储蓄率进行基于组群分析的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家庭的储蓄行为具有独特性,家庭储蓄率不断提高。本文从两个方面对此做出解释:其一,各个组群的家庭消费增长慢于收入增长;其二,年轻组群的高储蓄倾向及其在样本中随时间的比重不断提高。此外,本文也分析了养老金收入对于年老组群家庭收入和储蓄的影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吕洋   高子茗  
本文利用夜间灯光数据测算城市空间紧凑度,并匹配201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城市空间形态对城市家庭消费储蓄的影响。研究显示,城市空间形态不紧凑对家庭储蓄率存在负向影响,且上述影响在经济活动中心数更多、规模更大城市以及相对贫困、职住距离更远的家庭中更加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城市空间形态对家庭收入不存在显著影响,但是不紧凑的城市空间形态通过推动居民通勤成本上升,进而提高家庭交通和服务消费支出,降低了家庭储蓄率。此外,不紧凑空间形态城市较低的家庭储蓄率和交通便利性,会扭曲个体的消费储蓄路径,居民自身福利的主观感知变差,由此构成了城市不紧凑发展的隐性损害,而完善良好的城市交通设施能够有效减弱上述损害影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梅立兴  游子榕  许焕  
本文从情绪因素的角度,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微观数据,研究幸福感对居民储蓄行为的影响及内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居民幸福感对其参与储蓄和储蓄率有显著负向影响,以城市幸福感指数作为居民幸福感的工具变量,利用2SLS回归方法检验,这一结果具有稳健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居民对未来经济和利率的乐观预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幸福感对居民储蓄行为的影响,而不确定性和遗赠储蓄动机不能解释幸福感的影响。本文的政策意义在于,通过增强居民的幸福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高储蓄率的问题。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汝银  
中国城乡居民的个人存款或家庭储蓄已达8000亿左右人民币~1。不少人将这种巨额个人存款看作“笼中虎”,对它明显地抱有一种恐惧心理,将其视为我国未来宏观经济稳定的潜在威胁之一。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瑞琴  肖忠意  
基于2015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的微观数据,从城市归属感视角切入,聚焦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家庭消费与储蓄行为的决策机制。研究发现,提升农民工城市归属感可增加其家庭消费支出并降低其家庭储蓄规模,但农民工家庭的消费储蓄决策却存在明显性别、年龄和教育程度差异性。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发现,消费不确定性会与城市归属感形成显著的交互作用,并对进城农民工家庭储蓄决策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通过提高农民工城市归属感释放消费潜力的思路,应该充分降低其所面临的不确定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海荣  
随着中央支农、扶农力度的加大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农村居民储蓄得到迅猛发展。如何进入农村市场,分享农村储蓄市场这一快速成长的蛋糕,是摆在城市金融机构面前的重大课题。而对于劳务输出大省来说,打工储蓄是城市金融机构进军农村市场的重中之重。本文试图从江西外出务工农民的调查入手,探索城市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储蓄市场的途径与方法。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张伟强  周从意  
基于我国城市居民金融知识的量化测度数据,本文指出,尽管财务收支、经济决策等金融行为贯穿于家庭生活方方面面,但总体看,城市家庭的平均金融知识水平较低。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董志勇  韩旭  黄迈  
基于"2009花旗-北大中国农村金融调查"数据,本文利用GMM估计法,分析了我国农户储蓄行为的特征与成因。实证发现:第一,农户储蓄与储蓄率均随家庭收入增加而上升。第二,家庭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儿童数及儿童-劳动力比对农户储蓄和储蓄率均有正向影响;家庭成员数对农户储蓄率有显著负影响,但对农户储蓄无显著影响;病人和老年人两个维度对农户储蓄和储蓄率均无显著影响,即没有很强的证据支持生命周期假说。第三,生产活动对农户储蓄有显著影响,但对农户储蓄率没有显著影响,体现在参与养殖业的农户更倾向于储蓄。第四,离最近金融机构的距离与农户储蓄负相关,对农户储蓄率没有显著影响;农户储蓄及储蓄率的相当一部分波动可由县...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阳  虞省银  
本文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和2017年两期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从微观层面研究了家庭参与商业保险对其储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购买商业保险对家庭储蓄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家庭参与商业保险程度越深,抑制效应越强。进一步研究表明,商业人寿保险的边际效用大于总的商业保险,而商业健康保险对家庭储蓄的影响并不显著。研究结果还显示,家庭幸福感在商业保险对家庭储蓄的抑制作用中发挥中介作用。异质性研究表明,商业保险对于家庭储蓄的抑制效应在东中部地区、农村地区、户主拥有中高等教育、偏好风险的家庭中作用更大。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谭小芬  张明  孙晶晶  
为检验实际利率对家庭储蓄行为的影响,本文运用2000-2010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发现实际利率和城镇居民储蓄率之间显著负相关,而且,2004-2010年这一子样本时期,相对2000-2003年这一子样本时期,储蓄与利率的负相关性在统计上更为显著。这表明,中国家庭存在一个目标储蓄水平。当实际利率下降时,会降低储蓄的回报,人们会被迫减少当前消费、增加储蓄来实现目标财富水平。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姚东旻  许艺煊  张鹏远  
一直以来,学术界就灾难经历对个体时间偏好的影响争议不断。本文从时间偏好的心理实质出发,在理清认知判断、自我控制、时间偏好和家庭储蓄行为关系的基础上,提出灾难冲击对个体跨期选择行为影响的一般分析框架。我们认为灾难冲击至少使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认知判断能力中的一种得到提升,引起时间偏好增强并最终致使储蓄增加。本文以汶川地震为例,综合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广义分位数回归法和合成控制法研究发现:地震后,灾区城镇家庭户主做事情更加集中精力,更加主动积极(暗示了认知判断能力提升),二者均对自我控制能力产生影响,但方向相反,最终结果不确定。另外,灾后户主做事更加有主见,认知判断能力提升。以上自我控制能力与认知判断能力的综合变化最终使得时间偏好增强,储蓄增加。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庞进舟  
储蓄来自家庭。储蓄与家庭紧密相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数亿个家庭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我国的家庭发生了哪些变化,对储蓄有什么影响,应采取什么对策?本文作以浅谈。 一、我国家庭的变化 (一)家庭观念开放化。我国传统的家庭观念是封闭式的。改革开放,家庭门户打开,男人们走南闯北,女人们也不示弱。电视普及,报刊进家,“秀才不出门,也知天下事”,家庭与大千世界紧密相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