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75)
- 2023(11476)
- 2022(9843)
- 2021(8773)
- 2020(7587)
- 2019(17383)
- 2018(16703)
- 2017(31763)
- 2016(17807)
- 2015(19844)
- 2014(19843)
- 2013(19542)
- 2012(18356)
- 2011(16695)
- 2010(16975)
- 2009(15781)
- 2008(15965)
- 2007(14463)
- 2006(12570)
- 2005(10928)
- 学科
- 济(74567)
- 经济(74474)
- 管理(47957)
- 业(46714)
- 企(36679)
- 企业(36679)
- 方法(34961)
- 数学(31018)
- 数学方法(30717)
- 中国(21104)
- 农(20272)
- 学(18251)
- 财(18073)
- 业经(15018)
- 贸(14986)
- 贸易(14985)
- 地方(14955)
- 易(14530)
- 农业(13595)
- 制(12136)
- 环境(11957)
- 务(10872)
- 财务(10854)
- 财务管理(10822)
- 和(10810)
- 理论(10649)
- 技术(10542)
- 银(10488)
- 融(10483)
- 金融(10480)
- 机构
- 大学(270226)
- 学院(266296)
- 济(106756)
- 经济(104500)
- 管理(98345)
- 研究(95346)
- 理学(85902)
- 理学院(84758)
- 管理学(83093)
- 管理学院(82603)
- 中国(67676)
- 科学(63764)
- 京(57522)
- 农(57322)
- 所(50816)
- 业大(47501)
- 研究所(47094)
- 财(46461)
- 农业(46128)
- 中心(42716)
- 江(39670)
- 财经(38191)
- 范(35884)
- 北京(35373)
- 师范(35370)
- 经(34752)
- 院(33691)
- 经济学(33476)
- 州(31056)
- 农业大学(30823)
- 基金
- 项目(185931)
- 科学(144729)
- 基金(135855)
- 研究(125430)
- 家(123565)
- 国家(122251)
- 科学基金(101918)
- 社会(80343)
- 社会科(76105)
- 社会科学(76075)
- 基金项目(73028)
- 省(72435)
- 自然(68992)
- 自然科(67435)
- 自然科学(67403)
- 自然科学基金(66207)
- 划(62826)
- 教育(57496)
- 资助(54560)
- 编号(48044)
- 重点(42830)
- 部(40734)
- 发(40025)
- 成果(38539)
- 创(38340)
- 计划(37552)
- 科研(36693)
- 创新(35979)
- 教育部(33872)
- 国家社会(33769)
- 期刊
- 济(111007)
- 经济(111007)
- 研究(72674)
- 学报(54236)
- 农(50680)
- 科学(46621)
- 中国(46514)
- 大学(38863)
- 学学(37153)
- 财(35302)
- 农业(34105)
- 管理(31986)
- 教育(22866)
- 融(19541)
- 金融(19541)
- 技术(19462)
- 业(18813)
- 财经(18716)
- 经济研究(18100)
- 业经(17642)
- 问题(16764)
- 经(16080)
- 版(15668)
- 业大(14677)
- 科技(13441)
- 技术经济(13010)
- 资源(12602)
- 贸(12407)
- 农业大学(12385)
- 商业(12323)
共检索到3770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沈恬 陈远生 杨琪
城市居民家庭用水的能源消耗是水系统终端消费环节能源消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典型测试和问卷抽样调查,对全国9个城市的家庭用水能耗强度进行了估算,并分析了影响家庭用水能耗强度的环境因素、家庭自身因素和设备技术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各研究区域的用水能耗强度介于(11.04~20.78)k Wh/m3之间;大部分研究区域冬季能耗强度显著大于夏季。气温是影响家庭用水能耗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气温越高,室内温度和出水温度越高,家庭用水能耗强度越低。家庭自身因素方面,收入水平、水费支出占家庭收入比例、洗浴频率、家庭节水行为数量与家庭用水能耗强度呈负相关;人均日用水量、洗浴温度与用水能耗强度呈正相关;平房...
关键词:
水资源 城市家庭用水 能耗强度 影响因素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浦勇超 王祥 潘祺志
本文借助于面板模型工具,在省际样本维度上,实证分析技术进步、结构变迁、能源价格变化和资本深化等多种因素对能耗强度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以R&D投入衡量的技术进步与结构变化确实是主导能耗强度变化的最关键因素,同时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对能源效率改善的积极作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作为节能减排的核心因素,技术、结构和能源结构的变化主导了我国区域经济体能耗强度的波动。
关键词:
能耗强度 能源消费结构 能源效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艳 秦耀辰
家庭能源消费对环境的影响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领域热点研究课题之一。为了更好地开展家庭直接能耗的碳排放研究,对国际上近20年的研究进行总结分析,将国际上对家庭直接能耗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模型归纳为自上而下模型、自下而上模型及综合模型三大类,并对各种模型进行了评价;国际上对家庭直接能耗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集中于家庭外部环境、家庭特征及家庭成员3个方面。分析表明:家庭直接能耗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模型由简单走向综合;所用数据由历史统计数据到与微观住户调研数据相结合;研究的层面由国家(地区)、城市、社区向家庭内部全面展开;分析的视角由单一的宏观分析,到宏观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在基本反映家庭直接能耗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的最新态势的同时,提出了我国家庭直接能耗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献金 欧阳丹丹
能耗强度反映了国民经济在生产中对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是经济增长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文章利用回归的方法研究了影响我国能耗强度的因素,结果表明:产业结构、技术进步是影响中国能耗强度的主要因素,对能耗强度有很强的调节作用,出口贸易间接影响能耗强度,而能源价格和经济增长并未表现出明显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
能耗强度 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韩中合 祁超
日益严重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对降低能耗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能源消费结构、能源转化效率、能源价格和对外贸易结构对能耗强度的作用机理,并进行了因果关系检验。建立了基于灰色关联度的能耗强度影响因素模型,得出在这6个因素中,与能耗强度的关联度由大到小分别是能源价格、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转化效率、城镇化水平和对外贸易结构。根据模型结果,提出了合理制定能源价格,加快产业结构转变,改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转化效率和城镇化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
能耗强度 灰色关联度 影响因素 作用机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余华义
过去文献对于中国能耗强度的探讨大都基于宏观角度,缺乏对中国地区能耗强度地区差异和空间关联性的分析。本文首先利用空间统计学方法研究了中国地区能耗强度的分布,结果显示中国各地区能耗强度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且呈现东、西部分块集聚的特征;其次,利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对中国30个省级区域能耗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估计,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市场化程度和科技投入对能耗强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重工业比重和能源丰裕程度对能耗强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回归系数不显著;最后,对中国地区能耗强度的空间溢出和收敛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东、西部间有明显的溢出效应,控制空间效应后仍呈β收敛趋势,且交通基础设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治 李培 郭菊娥 曾先峰
我国城市化发展既提高了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同时又增加了碳排放。本文使用56个城市的微观家庭数据,在各个城市层面上建立不同类型能源消耗的行为方程,对包含固定收入、家庭规模和户主年龄的标准家庭居住碳排放进行有效的估算,同时对跨城市差异进行分析解释。结果表明,在以标准家庭居住碳排放为唯一衡量标准时,东川市和蚌埠市是碳排放最少的城市,而新乡市与郑州市则是碳排放最多的城市,很多低排放城市位于秦岭-淮河南北分界线的南侧,大城市排放要高于中小城市。通过对城市收入弹性的估算,发现相对富裕的家庭会增加消耗清洁燃料。一个家庭从低排放城市移动到高排放城市造成的环境成本占家庭年均收入的6.6%,同时低密度城市发展模式以及...
关键词:
居住碳排放 标准家庭 收入弹性 环境成本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闵海燕 许书杰 马明
幸福感是人们对日常生活质量的情感与评价,可以通过收入满足度来表现。文章分析总结了当前农村家庭收入现状及来源,详细分析了农村家庭收入满足度,提出要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教育水平、增加居民收入、完善公共服务等方面去提高农村家庭收入满足度等,从而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
关键词:
农村家庭收入 满足度 影响因素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何铭涛 文彩云 李扬
文章指出了家庭林场在林业经营体系中的位置,并结合理论和实践对家庭林场概念进行界定。从理论逻辑上分析了家庭林场经营效率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假说。利用集体林改监测数据建立DEA模型,测算出样本农户的经营效率,然后将其作为被解释变量建立DID模型,验证了"农户成立家庭林场能提高经营效率"的假设。通过建立Tobit模型,验证了"家庭林场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越高,其经营效率就越高""家庭林场的家庭劳动力占比越高,经营效率越高"及"家庭林场林地规模越集中,经营效率越高"3个假设。根据Tobit模型的结果,还发现了农户家庭收入越高,其家庭林场经营效率也越高。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柯福艳 张社梅
本文利用国家现代蜂产业体系蜂农固定观察点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我国家庭养蜂技术效率进行了测量,并对其影响因素及地区间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养蜂农户参加资本主导的养蜂专业合作社并不能提高蜂农的养蜂技术效率,非成熟蜜比重过高降低了蜂农的养蜂技术效率,蜂农的受教育程度、养蜂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及其在村中的相对收入地位均对养蜂技术效率产生同向影响,而且我国家庭养蜂业整体技术效率不高,地区之间差异较大。为此,应规范合作社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创造专职养蜂家庭发展的良好环境以及加强不同地区蜂农之间的养蜂经验交流等。
关键词:
家庭养蜂 生产技术效率 影响因素 差异性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何铭涛 文彩云 李扬
文章指出了家庭林场在林业经营体系中的位置,并结合理论和实践对家庭林场概念进行界定。从理论逻辑上分析了家庭林场经营效率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假说。利用集体林改监测数据建立DEA模型,测算出样本农户的经营效率,然后将其作为被解释变量建立DID模型,验证了"农户成立家庭林场能提高经营效率"的假设。通过建立Tobit模型,验证了"家庭林场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越高,其经营效率就越高""家庭林场的家庭劳动力占比越高,经营效率越高"及"家庭林场林地规模越集中,经营效率越高"3个假设。根据Tobit模型的结果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怡涵 牛叔文 沈义 胡莉莉
人口发展是影响家庭生活基本能耗及碳排放的重要因素,而生活用能作为终端能源消费对总能源的消费结构、供求关系和节能减排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STIRPAT模型,运用中国1997-2010年30个省份的动态及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不同地区人口发展与家庭生活基本能耗及碳排放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均消费水平成为导致家庭生活基本能耗和碳排放升高主要的影响因子,而提高电力使用百分比和城镇化率抑制其增长。老龄化率及家庭规模在城镇化过程中对家庭生活基本能耗及碳排放的影响有着不同的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杰 陈骁
从住区视角研究家庭非通勤出行能耗影响途径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石家庄、郑州和太原三个城市家庭的非通勤出行能耗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住区建成环境、家庭社会经济特征、生活方式和交通工具均对非通勤能耗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建成环境的总体影响略低于其他三个方面。住区建成环境对非通勤能耗的作用形式以间接影响为主,提高路网密度和均衡度,增加住区周边商业及公共服务设施混合度有助于减少私家车购买和使用频率,进而降低非通勤能耗。机动车补助和停车便捷程度也是影响家庭购车决策和出行模式的重要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艳 秦耀辰
家庭能源消费对环境的影响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领域热点研究课题之一。基于微观视角,采用多段抽取的方法从南阳市一商业居住区内选取128户家庭进行住户的调研,针对具有不同的家庭规模、家庭收入、房屋所有权、家庭成员节能意识及能源知识掌握程度的家庭,分别分析了其直接能耗CO2排放量和结构上的差异。用多元逐步回归的方法,得到了家庭成员节能意识强烈度、家庭人口、家庭成年人平均文化程度、能源知识掌握程度等是造成同一居住区内家庭CO2排放差异的显著性因子,家庭成员节能意识的强烈程度、能源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家庭直接能耗CO2排放量呈负相关,因此,加强对居民的能源知识的普及和节能意识的强化可以降低家庭直接能耗的CO2排...
关键词:
碳排放 家庭直接能耗 影响因素 居住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曲玥 都阳 贾朋
消费水平不仅仅是度量人民生活的主要方面,更是今后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理解消费行为及其变化,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2016年和2010年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调查数据(CULS4和CULS3),估算并刻画了城市本地家庭和外来流动家庭的消费模式,并分析两个群体消费模式差异的决定因素,进而分析了与户籍相关的养老保险状况对于家户消费决定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外来流动家庭的养老保险水平远低于城市本地家庭,而家庭预期从养老保险中获得的收益可以显著提高家庭当前的消费水平,尤其是对于较低收入群体。因此,进一步消除与户籍制度挂钩的社会保障水平的差异有助于实现流动人口和城市人口消费模式的趋同,拉动总体消费水平、扩大消费的潜力。
关键词:
消费模式 社会保险 外来流动家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