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41)
- 2023(19014)
- 2022(16643)
- 2021(15649)
- 2020(13278)
- 2019(31042)
- 2018(30978)
- 2017(59561)
- 2016(32793)
- 2015(37298)
- 2014(37821)
- 2013(37286)
- 2012(34331)
- 2011(31047)
- 2010(31210)
- 2009(28776)
- 2008(28493)
- 2007(25687)
- 2006(22077)
- 2005(19433)
- 学科
- 济(130739)
- 经济(130587)
- 管理(93915)
- 业(88748)
- 企(74163)
- 企业(74163)
- 方法(64352)
- 数学(56051)
- 数学方法(55134)
- 农(34372)
- 财(34147)
- 中国(33768)
- 学(31378)
- 业经(27783)
- 地方(26107)
- 理论(24028)
- 制(23495)
- 农业(22923)
- 贸(22848)
- 贸易(22837)
- 务(22427)
- 财务(22325)
- 财务管理(22264)
- 易(22118)
- 企业财务(21057)
- 和(20686)
- 技术(19724)
- 环境(19591)
- 银(19055)
- 银行(18980)
- 机构
- 大学(473345)
- 学院(473120)
- 管理(181925)
- 济(179501)
- 经济(175186)
- 理学(157572)
- 研究(156979)
- 理学院(155726)
- 管理学(152260)
- 管理学院(151437)
- 中国(115714)
- 科学(103517)
- 京(101901)
- 农(84270)
- 财(82575)
- 所(81560)
- 业大(76010)
- 研究所(74555)
- 中心(72185)
- 江(71010)
- 农业(66653)
- 财经(66452)
- 北京(64166)
- 范(62817)
- 师范(62072)
- 经(60182)
- 州(57716)
- 院(57275)
- 经济学(53501)
- 技术(53352)
- 基金
- 项目(322783)
- 科学(250577)
- 基金(231088)
- 研究(228223)
- 家(203948)
- 国家(202295)
- 科学基金(171958)
- 社会(139284)
- 社会科(131785)
- 社会科学(131745)
- 省(128184)
- 基金项目(121982)
- 自然(116178)
- 自然科(113464)
- 自然科学(113426)
- 自然科学基金(111331)
- 划(108144)
- 教育(107088)
- 资助(98211)
- 编号(93450)
- 成果(75633)
- 重点(72916)
- 部(69878)
- 发(67811)
- 创(65747)
- 课题(65540)
- 科研(62848)
- 创新(61453)
- 计划(60841)
- 大学(59553)
- 期刊
- 济(192648)
- 经济(192648)
- 研究(132480)
- 中国(89085)
- 学报(82602)
- 农(74578)
- 科学(73076)
- 财(64939)
- 管理(64555)
- 大学(61235)
- 学学(57641)
- 教育(54012)
- 农业(51098)
- 技术(43861)
- 融(36141)
- 金融(36141)
- 业经(32255)
- 财经(31633)
- 经济研究(30814)
- 业(27095)
- 经(27030)
- 问题(26238)
- 图书(25367)
- 统计(25141)
- 版(24134)
- 技术经济(23603)
- 科技(22494)
- 策(22419)
- 理论(21333)
- 资源(21243)
共检索到6815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企业 沈开艳 王红霞 张续垚
本文立足普通城市居民的视角,从经济活力和竞争力、环保与可持续性、国内安全与稳定、社会文化状况和城市治理五个维度研究和探讨了城市宜居性。通过构建创新性的城市宜居指数和"What-if"假设模拟分析,发现:(1)经济竞争力并不是决定城市宜居性的唯一因素,比较而言,在环保与可持续性、国内安全与稳定、社会文化包容性和城市治理等方面整体发展良好的城市在整体宜居性排名中较高;(2)对于城市的总体宜居性来讲,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平衡具有很强的必要性;(3)"What-if"假设模拟分析显示,改变城市发展弱项和短板,城市宜居性将可以得到极大改善。
关键词:
城市宜居性 城市宜居指数 排名 模拟分析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企业 沈开艳 王红霞 张续垚
本文基于普通城市居民的视角,从经济活力和竞争力、环保与可持续性、国内安全与稳定、社会文化状况和城市治理五个角度研究和考察了城市宜居性。利用城市宜居性客观性指标和来自100座城市问卷调查的主观评价指标,构建了城市宜居指数并进行了测算、排名和模拟分析。研究主要发现如下:(1)100座城市宜居指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陆排名最高的城市主要来自山东和浙江;除广州外,中国大陆的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在整体宜居性方面均位居最佳城市之列;在整体宜居性方面,港澳台相比,澳门排名高于香港和台湾的三个城市。(2)经济竞争力并不是决定城市宜居性的唯一因素,比较而言,在环保与可持续性、国内安全与稳定、社会文化包容性和城市治理等其他方面整体发展良好的城市在整体宜居性排名中较高。(3)“What-if”假设模拟分析显示,改变城市发展弱项和短板,城市宜居性将可以得到极大改善。
关键词:
城市宜居性 城市宜居指数 排名 模拟分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贾占华 谷国锋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宜居性成为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基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生活、安全6个方面构建了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Arc GIS空间分析法和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法,对2007-2014年东北地区37个城市的宜居性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城市宜居水平整体偏低,提高速度较慢,但城市间的差异在缩小。(2)城市宜居水平在空间上形成以沈阳、大连为核心的"双核"分布模式,以及以长春、哈尔滨和大庆为核心"扇叶"分布格局。(3)各城市间宜居水平存在较弱的空间相关性,但这种相关性逐年增强。(4)各单项指标的地域分异与综合水平的地域分异存在差异,不同城市在不同指标下有其优势与不足。(5)在研究社会经济的影响时,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发现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市政设施建设投资、人均住宅房地产开发投资、社区服务设施、人口密度与城市宜居性呈正相关,而SO2排放量则呈负相关。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贾占华 谷国锋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宜居性成为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基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生活、安全6个方面构建了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Arc GIS空间分析法和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法,对2007-2014年东北地区37个城市的宜居性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城市宜居水平整体偏低,提高速度较慢,但城市间的差异在缩小。(2)城市宜居水平在空间上形成以沈阳、大连为核心的"双核"分布模式,以及以长春、哈尔滨和大庆为核心"扇叶"分布格局。(3)各城市间宜居水平存在较弱的空间相关性,但这种相关性逐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赵华平 张所地
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技术,以城市宜居性特征体系的27个指标为解释变量,以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为被解释变量,通过构建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静态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考察了城市宜居性特征对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探索城市间房价差异的原因。研究表明,静态和动态模型均显示商品住宅价格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且这种相关性呈现逐渐增强的态势,但静态模型对空间相关性产生过高估计的偏误,动态空间滞后面板模型由于分离了人们的预期对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使得空间相关性对房价的影响偏误得以部分矫正;城市的经济环境质量、生态环境质量、自然区位条件和基础设施状况等宜居性特征是形成城市间商品住宅价格差异的主要因素,尤其是文化、交通、通...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萍
本文通过从经济、人文、安全、生活、交通及环境6个方面中选取38项具体指标,建构形成了评价深圳是否符合宜居性标准的指标体系,引入熵值法、ArcGIS空间分析法,对2017年深圳城市10个辖区的宜居性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第一,深圳城市宜居性综合水平整体较高,呈现“由中心城区向两翼降低”的空间格局,即以福田区、南山区、罗湖区为中心,向东西两翼降低的分布格局。第二,各单项指标的地域分异与综合水平的地域分异存在差异,不同辖区在不同准则层指标下的宜居水平具有明显差异,有其各自的优势与不足。第三,深圳城市宜居性空间特征与地区历史发展惯性、区位条件、发展政策、规划力量以及市场等因素紧密相关。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一欧 黄静 许璞
以往计算投资乘数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或是建立计量模型并根据乘数的定义来计算从而得到总量的结果,或是利用改进后的投入产出分析法得到结构化的结果。本文尝试利用CGE模型的新算法计算了我国分类居民的投资乘数,得到的结果是城镇居民的投资乘数为2.83,而农村居民的投资乘数为1.35。
关键词:
投资乘数 可计算一般均衡 政策模拟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文宇
对我国26个省会城市规模与宜居程度关系的分析表明,随着城市人口、面积和经济总量的增长,其气候适宜度及绿化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而消费潜力、劳动力需求、城市集中度及城市污染呈上升趋势。可见,我国中心城市的规模扩张是以宜居程度下降为代价的,同时也产生了拥挤效应。应采取更科学的规划和设计,走宜居型城市发展道路,使中国城市在适宜的人口与面积规模下实现集约化的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家鹏 苏涛
信用评级是风险管理模型的基础,因此评级的可靠性非常重要,但实际的信用级别又无法观察,只能观察到破产违约这种信用企业的极端情况。文章提出了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评级系统的评估方法,给出了四个评估评级系统的度量指标,并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评价系统 评估 蒙特卡洛方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蒋含明 李非
本文采用GTAP全球贸易分析模型,深入分析了两岸签署ECFA的背景框架,并基于GTAP模型从宏观经济和产业层面模拟预测了ECFA的建立对于两岸经济贸易等方面所可能造成的影响。GTAP模型的模拟结果显示,ECFA的签订推动了两岸贸易的成长,提高了两岸实际GDP的增长速度与福利水平。从产业层面看,ECFA的签订一方面对台湾的农产品出口与生产较为有利,另一方面有助于大陆更好地发挥在石油及煤炭制品、化学橡胶制品等工业品的生产与出口方面的潜力。此外,ECFA的签订通过构建自由贸易区所产生的贸易创造效应还将有效地调整与优化大陆的产业结构。大陆的工业品生产会得到拉动,而农产品生产则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关键词:
ECFA GTAP 两岸 经济贸易 影响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邵薇薇 刘家宏 王开博 苏鑫 邵蕊 梅超 李泽锦
为分析城市洪涝对于交通路网的间接影响,采用一二维耦合的水动力模型对极端降雨情景下的城市洪涝进行模拟。以广东省前山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开放街道地图(OSM)与百度地图应用程序接口(API)获取交通路网及实时车速数据,通过通行速度衰减模型分析了城市洪涝对道路交通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各个等级道路的通行速度在工作日均存在明显的“交通潮汐”现象,且晚高峰交通拥堵现象更为严重;在设计暴雨条件下,高等级道路在不同降雨情景下通行速度降低的绝对值大于低等级道路,三级路受影响路段的长度最长,快速路受影响道路长度占比最大,三级路单位距离通行时间最长。暴雨重现期由20 a一遇增加到50 a一遇时,受影响路段增加的数量最多。该研究评估了极端暴雨和洪涝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可为城市洪涝治理与灾损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湛东升 张文忠 余建辉 谌丽 党云晓
以北京市宜居要素空间数据库为基础,构建了城市宜居性客观评价的分析框架,运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北京城市宜居性空间特征进行综合评价,并探讨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北京城市宜居性由服务设施因子、环境健康因子和城市安全因子3个维度构成,且对城市宜居性的贡献度依次递减;(2)各宜居主因子空间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服务设施因子呈明显的内高外低特征,环境健康因子呈东部、北部高和西部、南部低特点,城市安全因子呈多中心分布格局;(3)北京城市宜居性总体格局呈现出典型的"中心-边缘"结构,且北城要明显优于南城,非参数计量方法进一步揭示出城市宜居性的距离衰减特征和人口密度分布特征具有相似性;(4)北...
关键词:
城市宜居性 空间格局 形成机制 北京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甘昶春 聂春霞
梳理城市宜居性研究现状,引入可拓学评价方法,构建城市宜居性的可拓学评价模型,对新疆15城市2005—2009年的宜居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新疆15城市宜居性不断提高,其中,城市的非农人口比重、经济、设施水平提高较快,而城市环境的改善较为缓慢;15城市中,仅有5城市宜居性较好,其余11城市宜居性较差。因此,新疆主要城市的宜居性不理想,要提高城市的宜居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
可拓学评价 城市宜居性 可拓学 新疆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欧阳进良 张俊清 李有平
运用评估手段为政府管理决策服务,是实现政府管理决策科学化的一项重要措施,几十年来已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在发达国家已形成制度。分析我国科技评估与评价的发展与实践,将有助于我国科技评估制度和科技评估体系的建立。
关键词:
科技评估与评价 项目评估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渊博 冯娴慧
宜居城市是我国城市未来发展建设的目标。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居住单元,也是城市宜居建设的基础单元。2009年,广东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进行社区"宜居"改造(粤办发[2009]24号);2013年,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结归纳宜居改造的建设经验,制定并发布《广东省宜居社区评定标准》(粤建房函[2013]1052号),使用该标准对改造后的社区进行后期评价。为研究居民对宜居改造后社区的满意度感知,借鉴《广东省宜居社区评定标准》中的评价因子,制定居民满意度调查问卷,选取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三地经过2009年社区宜居改
关键词:
宜居 社区 满意度 评价指标 广东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