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08)
2023(7024)
2022(5812)
2021(5370)
2020(4457)
2019(10062)
2018(9970)
2017(18660)
2016(10563)
2015(11635)
2014(12166)
2013(11550)
2012(10619)
2011(9634)
2010(9762)
2009(8850)
2008(8723)
2007(7992)
2006(6854)
2005(6036)
作者
(32652)
(27197)
(26819)
(25691)
(17230)
(13177)
(12324)
(10643)
(10361)
(9727)
(9297)
(9215)
(8916)
(8700)
(8503)
(8337)
(8239)
(7929)
(7929)
(7562)
(6800)
(6798)
(6655)
(6253)
(6197)
(6083)
(6046)
(5805)
(5789)
(5665)
学科
(39885)
经济(39828)
管理(28301)
(23734)
(19373)
企业(19373)
方法(16238)
中国(14232)
数学(14130)
数学方法(13906)
(11116)
(10107)
地方(10071)
(9288)
(9232)
理论(7859)
(7564)
业经(7455)
(6976)
银行(6951)
城市(6675)
(6672)
金融(6665)
(6660)
环境(6433)
(6071)
财务(6044)
财务管理(6023)
(5973)
农业(5890)
机构
学院(147348)
大学(147141)
研究(54881)
(53232)
管理(52591)
经济(51671)
理学(44795)
理学院(44152)
管理学(43195)
管理学院(42911)
中国(39156)
科学(37134)
(32622)
(29662)
(28779)
研究所(26522)
(25695)
业大(25102)
中心(24554)
农业(23609)
(23031)
(20848)
(20721)
师范(20416)
财经(20216)
北京(20005)
(18665)
(18372)
技术(18130)
(18078)
基金
项目(104444)
科学(80993)
基金(73844)
研究(72259)
(66810)
国家(66271)
科学基金(55517)
社会(44750)
社会科(42370)
社会科学(42354)
(42221)
基金项目(39133)
自然(37005)
自然科(36191)
自然科学(36172)
(36160)
自然科学基金(35476)
教育(33288)
资助(30041)
编号(28394)
重点(24061)
成果(23489)
(22177)
(21962)
课题(21316)
计划(21153)
(21070)
科研(19847)
创新(19837)
(18849)
期刊
(58419)
经济(58419)
研究(42620)
中国(31919)
学报(29108)
(26069)
科学(24743)
大学(20830)
(20414)
学学(19842)
管理(18237)
教育(18071)
农业(17411)
技术(12659)
(11975)
金融(11975)
财经(9737)
经济研究(9453)
(9442)
业经(9328)
问题(9163)
(8465)
(8154)
统计(7815)
业大(7801)
科技(7742)
(7663)
城市(7320)
(7222)
资源(7112)
共检索到2189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伏湘  胡希军  
从国内外研究成果入手,通过对宜居城市评价方法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城市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设计了覆盖面更全、操作性更强的城市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7个准则层指标、24个领域层指标和81个指标层指标,对科学评价城市宜居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江松  鹿春江  徐唯燊  
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与现代大城市生活结合起来,提高特大城市宜居水平应从5个层次需求的满足出发。为满足人的生理需求,要提高城市环境的健康性;满足人的安全需求,提高城市的安全性;满足人的社交需求,提高城市空间的开放性;满足人的尊重需求,提高城市社会的包容性;满足人的自我实现需求,提高城市的活力。构建了包括城市环境的健康性、城市的安全性、空间的开放性、社会的包容性和文化活力5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的宜居城市指标体系。并以北京为例,将北京与世界城市纽约、伦敦、东京的宜居水平进行比较,发现北京仅相当于这三个城市的67%,北京在城市空间的开放性、社会的包容性、环境的健康性三个方面与世界城市存在很大差距。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叶青  鄢涛  李芬  余涵  
当生态环境共建意识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的共识,全市场经济进一步扩张,人类生存的核心问题——城市生态宜居性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核心内容之一。基于此,研究提出并构建了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目的是提供一个全新的城市生态宜居发展的评估方法,采用向量结构评价方式,对城市的生态建设从软(行为过程)、硬(结果成效)两方面进行全过程、动态的考核。为了全面了解城市生态宜居建设的发展现状,对全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评估,同时对结果—过程类的向量结构的区域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大多数城市207个(72%)的城市位于第三象限,处于粗放发展阶段的起步型城市,19%的城市属于发展型城市,5%的城市属于提升...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孙金颖  焦燕  王岩  
在对比分析国内外宜居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村镇宜居社区应具备经济持续度、环境友好度、资源节约度、生活便利度、社会和谐度五个方面的特征;建立了村镇宜居社区三级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包括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56个三级指标,以及5个加分项指标。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军红  
农村的宜居水平关系到农村的整体发展理念、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农村投资环境、农村的生态建设状况等方面。因此,农村宜居水平的高低影响到农村建设发展的综合竞争力,体现了农村规划和建设的基本精髓,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农民的生活质量。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形势下,加强农村的宜居水平建设,营造适宜于农民居住的环境对中原经济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实际的意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戴俊骋  周尚意  赵宝华  刘昕  
城市宜居环境综合评价本质上是城市内部包括物质空间、社会文化空间等众多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研究。城市系统结构可以分为不同的亚系统,亚系统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数量方法确定。以中国老年人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为例,介绍和比较了各种宜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赋权的方法,应用关联矩阵法确定老年人城市宜居环境各亚系统之间,以及亚系统内部各个指标的重要性。旨在说明关联矩阵法在确定城市结构中各亚系统关联度上具有合理、简便的特点,尤其是具有将客观性与主观性评价相结合的优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树华  杨高翔  秦嘉黎  
文章从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生产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五个方面提出了城市安全评价体系;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城市安全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获得最终的评价结果,从而建立起城市安全评价模型;最后结合某城市食品安全状况进行实例评价,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崔璐  杨凯瑞  
文章以智慧城市建设效率作为对象,综合考虑智慧城市建设的要素投入和产出成果,构建一个新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其中,高技能的人力资本、信息流通更加流畅的基础设施、政府部门及社会的资本投入是三项重要的智慧城市建设投入要素,而智慧政务、智慧经济、智慧生活、智慧人文素养等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产出。分别对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投入要素和产出要素进行研究,构建出由7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175个三级指标构成的智慧城市建设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沈忻昕  
为实现2020年辽宁宜居乡村建设的宏伟目标,辽宁省宜居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我们开展了"辽宁省宜居乡村建设工作评价体系研究"工作,其中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查,为指标体系的最终建立奠定了基础。通过调查逐渐明确了宜居乡村建设考核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从而制定了宜居乡村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实施的路径。这一研究成果为其他省市农村生态宜居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也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聂继凯  
以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和生活政治理论为理论基础,借助问卷调查结合定量、定性分析技术,在解析宜居社区相关科研文献、政策文本、实践经验和融合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包括6项一级指标、19项二级指标和70项三级指标的宜居社区评估指标体系。借助AHP法计量指标权重后发现,务实和潜在变动性构成了评估指标体系的基调和特征,安全、智慧与自组织分别是当下社区居民的主导性需求、宜居社区的构成性要件及宜居社区建设的基础性方式,据此提出了双导向、系统设计、动态调整3个评估指标体系优化原则,及多元共治、智慧社区与社区安全3个日后宜居社区重点实践方向,最后指出了扩充指标建构方法、丰富分析数据、开展居民满意度调查3个后续研究进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谢鹏飞  周兰兰  刘琰  张爱华  庞涛  宋芳晓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与生态城市示范评价是生态城市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介绍了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与程序,并对生态城市示范案例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针对新建项目和既有项目生态化改造分别进行总结,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素萍  
在综述国内外学习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观点的基础上,可以建立一级指标为资源指标、科技指标、经费指标、文化指标、信息指标、交流指标、人口素质、绩效指标;二级指标为学校、师资、图书、报纸、档案、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科技机构、科技人员、科技活动、教育经费、科技经费、文化机构、从业人数、群众文化活动、信息化、媒体、网站、网络教育、国际交流、国内交流、高等教育普及率、平均学习年限、年学习时间、出版图书、课题、论文的二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该评价体系可以算出每个学习型城市评分,以便于进行横向比较和趋势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昱钧  刘佩  屈小娥  
文章构建涵盖5个二级指标、34个具体指标的城市品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评价了我国30个城市的城市品质。结果发现:我国城市品质稳定提升,从五大子品质看,生态环境品质位居第一,其余依次为居民生活品质、社会文化品质、公共服务品质、经济发展品质;从城市差异看,北京、广州、上海、杭州和南京等城市品质较高;从变动趋势看,上海、武汉和乌鲁木齐等城市品质提升幅度较大;从子系统的均衡性看,大部分城市子系统发展并不均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珺  王健  
文章构建了由精致发展、精致环境、精致创新及精致生活4个一级指标及38个二级指标所组成的精致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选取12个样本城市进行指标完成度和发展协调度两方面的实证研究。用AHP-熵值法相结合的主客观赋权法判定精致城市建设的指标完成情况,用协调发展系数来定量分析精致城市建设中的系统协调现状。实证结果表明,精致城市建设中依然存在“东高西低”的发展特征,且中部城市整体在精致城市建设中发展差异较为显著,其中合肥在指标体系的综合得分中排名最高但系统协调程度有待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