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53)
2023(8792)
2022(7086)
2021(6680)
2020(5131)
2019(11962)
2018(11613)
2017(21940)
2016(12082)
2015(13321)
2014(13303)
2013(12901)
2012(11927)
2011(10647)
2010(10483)
2009(9346)
2008(9341)
2007(8212)
2006(7224)
2005(5936)
作者
(33635)
(28311)
(27878)
(26771)
(17968)
(13690)
(12808)
(10870)
(10751)
(10202)
(9677)
(9563)
(9101)
(8673)
(8630)
(8623)
(8516)
(8201)
(8051)
(8027)
(6931)
(6884)
(6794)
(6430)
(6351)
(6340)
(6289)
(6154)
(5800)
(5663)
学科
(46925)
经济(46884)
管理(31259)
(26619)
(20533)
企业(20533)
方法(17239)
中国(16193)
地方(15665)
数学(15108)
数学方法(14855)
(14306)
业经(10830)
(10462)
农业(9905)
(9477)
环境(8562)
(8142)
理论(7653)
城市(7547)
(7150)
(7062)
技术(6817)
(6518)
地方经济(6483)
(6303)
财务(6277)
财务管理(6261)
(6232)
银行(6225)
机构
学院(160216)
大学(157678)
管理(58678)
(58057)
研究(56365)
经济(56292)
理学(49932)
理学院(49208)
管理学(48272)
管理学院(47943)
中国(41029)
科学(36941)
(35015)
(27648)
(27599)
(26939)
中心(26621)
(25212)
研究所(25199)
业大(25130)
(24123)
师范(23904)
(22012)
北京(21630)
农业(21617)
(21339)
财经(21154)
师范大学(19171)
(19112)
技术(19072)
基金
项目(113620)
科学(88818)
研究(84087)
基金(78797)
(69093)
国家(68468)
科学基金(58589)
社会(51856)
社会科(48944)
社会科学(48926)
(47117)
基金项目(42577)
(39671)
教育(38450)
自然(37815)
自然科(36882)
自然科学(36872)
自然科学基金(36128)
编号(34710)
资助(30876)
成果(27669)
重点(25924)
(25857)
课题(25638)
(23618)
(23387)
创新(21867)
(21593)
科研(21225)
(21168)
期刊
(66556)
经济(66556)
研究(46824)
中国(35659)
(25221)
学报(24796)
科学(23541)
教育(22301)
(21305)
管理(19571)
大学(18699)
农业(17427)
学学(17251)
技术(15164)
(12716)
金融(12716)
业经(11743)
问题(10165)
资源(9850)
(9641)
经济研究(9525)
图书(9371)
财经(9365)
(9265)
城市(9059)
科技(8181)
(8178)
(8100)
现代(7698)
职业(7473)
共检索到239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甄峰  郑俊  罗绍荣  
在评述国内外宜居城市相关研究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应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2007年验收通过的《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对广东清远市的城市宜居性进行了评价,从规划的角度,对今后清远宜居城市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最后提出了宜居清远建设的具体行动措施,包括城市中心空间强化与重建、舒适的居住环境、建构绿色经济体系、城区水系整治工程、城市文化复兴计划、促进公众参与建设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姜煜华  甄峰  
提出出行质量的概念并对其进行系统研究,试图从居民的角度提出一套评价城市居民交通出行质量的指标体系。通过抽样评价、定量评价及定性评价相互综合的方法评价城市居民交通出行质量,并以广东清远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同时通过实证研究来检验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操作性,根据研究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此进行调整与完善。希望能为今后城市交通的政策制定及建设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伍学进  曾菊新  
在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等社会思潮的推动下,宜居性城市已逐渐成为新的城市发展观。我国的城市绿地建设也由过去的点缀性工作上升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内容。但从城市的宜居性角度分析,我国城市绿地的规划与建设主要存在定位比较模糊,重综合公园和专类公园绿地、轻社区绿地,重绿地美化亮化效果、轻绿地生态效益,重整体性评价指标、轻宜居性指标等问题。立足于城市绿地规划的宜居性导向,提出了合理定位、绿地工程与主体工程"四同时",按自然规律进行城市绿地的建设与管理,突出社区性绿地,推行"绿径+缀块"的绿地网络布局,强调绿地的"可达性+开放性+复合性",以及适度兼顾绿地规模等宜居性城市绿地规划与建设的策略。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渊博  冯娴慧  
宜居城市是我国城市未来发展建设的目标。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居住单元,也是城市宜居建设的基础单元。2009年,广东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进行社区"宜居"改造(粤办发[2009]24号);2013年,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结归纳宜居改造的建设经验,制定并发布《广东省宜居社区评定标准》(粤建房函[2013]1052号),使用该标准对改造后的社区进行后期评价。为研究居民对宜居改造后社区的满意度感知,借鉴《广东省宜居社区评定标准》中的评价因子,制定居民满意度调查问卷,选取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三地经过2009年社区宜居改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江云  石榴花  朱青  张小茅  王宏杰  胡彦  
近年来资源型城市的矿工棚户区改造已被列为走可持续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发展策略内容之一。而异地安置的工矿棚户区居民是否"住得稳、住得好",能否真正融合到城市发展当中,是考验改造工程乃至城市建设规划的重要问题;安居之后能否乐业,也是后棚户区改造中仍需持续追踪观察和不断研究的重要课题。结合西部资源型城市乌海市乌达城区的控规项目实践,通过对棚改安置新区居民的问卷访谈,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新区宜居宜业进行了评价,归纳出"后棚户区改造"中呈现的突出问题,结合实践提出了棚户区改造中的关键点及规划对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徐溯源  沈清基  
城市生物多样性对城市生态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探讨了城市规划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关系,认为城市规划应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重要作用,分析了城市规划中生物多样性保护所面临的挑战,分别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生物多样性信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规划途径,并提出了城市规划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技术框架。最后得出城市规划中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个综合的长期的过程,需要从规划理念、规划方法、规划技术等多方面入手,各方协调,共同实现。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姬晓娜  
景观规划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有着重要意义。在回顾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发展的基础上,从城市物种保护角度和景观要素规划设计方面,提出了有利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规划途径与方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马长青  李倩  
本文根据贵阳市作为西部欠发达山地城市的实际情况,探索性提出建设北部生态宜居新城,以解决城市发展瓶颈,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跨越式发展。在探讨贵阳市建设北部生态宜居新城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对修文新城的选址基础条件、发展战略和功能地位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修文新城建设的规划构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晓晓  张鸣洲  
我国的绿道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借鉴了国外的优秀经验与成果。国外绿道的研究和实践已经成功开展多年,功能也早已从单纯的视觉审美发展成了一种具有深刻意义的基础设施。绿道对于人们的生活而言不再可有可无,而是成为了一项必要的建设项目。文章从绿道的概念和发展历史出发,介绍了现代绿道发展的趋势,并以南京为例,详细描述了南京市绿道系统建设的现状,描述了南京市建设绿道的机遇与挑战,并根据现状提出了适合其发展的绿道系统和功能,展望了未来南京绿道发展的趋势和动态。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赵广英  李晨  刘淑娟  
随着极端天气情况频发,国内很多城市连续遭遇强暴雨袭击,引发了严重的城市内涝。然而,伴随着内涝的不断发生,城市建设过程中对排水工程重视不够、设施建设标准偏低、防涝观念薄弱等问题逐步凸显。本文试图从内涝问题的形成原因出发,结合湖南地区的一些项目实践,尝试在城市蓄水湖面、河道的水量平衡、水体布局等方面提出一些规划改善途径,以期对类似项目有所裨益。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何虹  
城市规划意味着多方利益的再分配,由于利益主体力量的悬殊,其中处于弱势一方的私人利益的保护显得极其重要。目前应通过健全城市规划的程序、确立城市规划的损失补偿制度和完善城市规划救济制度来加强对私益的保护。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成  赵万民  谭少华  
城市绿色空间不仅是链接城市聚居体各阶层的融合纽带,还是构建宜居城市的重要指标,为创建和谐社会贡献重要力量。本文以城市绿色空间为桥梁,从城市绿色空间的内涵理解入手,剖析城市绿色空间的生态服务功能,针对重庆市区域特点,提出了将"城市绿色空间(空间)-城市环境艺术(视角)-地域文化(人间)"为一体的"宜居重庆"规划理念。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思宁  李清  陈锦清  朱涵冰  
梳理和总结珠海经济特区成立四十年来在生态宜居规划建设方面的探索和经验,以为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来自实践的借鉴和启发。研究显示:(1)珠海探索经历了以政府法规主导守护生态底线、以规划政策引导生态环境建设、以宜居项目系统提升生态水平、以信息化精细化和面向治理支撑生态迈进等四个阶段;(2)珠海有五个做法坚持不变,即生态优先理念、组团式空间结构、"中低密度"形成宜人城市空间、"显山露水"塑造滨海城市特色、法治化手段;(3)珠海探索有三个特点值得思考:一以贯之的价值取向、多方位兜底的制度体系及核心价值的深入民心。其中,生态优先理念深入民心,升华为城市规划建设核心价值,可以认为是珠海最为根本的经验。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肖华斌  盛硕  刘嘉  
城市化作为全球性事件,对地球支持系统和生态服务功能会带来长久的影响,低碳模式和生态理念成为可持续城市化进程中重要的发展方向。在厘清低碳生态城市概念的基础上,从城市空间结构组织与形态、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交通系统规划与管理和城乡绿地评估与规划四个方面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低碳导向的空间规划理论和技术。并指出当前低碳生态城市空间规划研究在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理论体系和研究框架尚未建立。未来应根据不同的城市低碳发展模式,主要从降低碳来源、削减碳排放和加强碳捕捉三个方面构建整合的低碳生态城市空间规划途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戴菲  王可  殷利华  
近些年快速城镇化导致我国很多城市旱内涝频发,与"速排"相反,一些国内学者提出城市雨水资源化。随着"海绵城市"的推行,城市雨洪基础设施规划尤显重要,但目前我国相关研究仍较缺乏。从城市规划层面探讨了雨洪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的规划方法途径,首先综合分析城市水文、地形、土地利用现状及其他专项规划,把控多层次"灰色"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耦合关系:其次依据不同层次需求归纳"雨水促渗截留型"、"雨水调蓄;争化型"、"综合功能型"三大类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应用途径,以期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