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29)
- 2023(19008)
- 2022(16477)
- 2021(15711)
- 2020(13193)
- 2019(31070)
- 2018(30793)
- 2017(59001)
- 2016(31979)
- 2015(36414)
- 2014(36609)
- 2013(36231)
- 2012(33352)
- 2011(30181)
- 2010(30164)
- 2009(27883)
- 2008(27443)
- 2007(24133)
- 2006(20634)
- 2005(18175)
- 学科
- 济(132025)
- 经济(131883)
- 管理(89797)
- 业(85693)
- 企(70526)
- 企业(70526)
- 方法(63663)
- 数学(56114)
- 数学方法(55257)
- 中国(36284)
- 农(34194)
- 财(32435)
- 学(28797)
- 业经(27440)
- 地方(25907)
- 贸(25552)
- 贸易(25541)
- 易(24775)
- 制(23048)
- 农业(22624)
- 理论(21905)
- 务(20844)
- 财务(20749)
- 财务管理(20702)
- 和(20082)
- 企业财务(19593)
- 银(19457)
- 银行(19400)
- 环境(19289)
- 技术(19258)
- 机构
- 大学(461537)
- 学院(459177)
- 济(184691)
- 经济(180704)
- 管理(179336)
- 理学(155986)
- 研究(155366)
- 理学院(154181)
- 管理学(151105)
- 管理学院(150269)
- 中国(115601)
- 京(98639)
- 科学(98021)
- 财(82159)
- 所(78716)
- 农(76310)
- 研究所(72215)
- 中心(70544)
- 业大(70048)
- 财经(66817)
- 江(65267)
- 北京(62530)
- 经(60824)
- 范(60563)
- 农业(60246)
- 师范(59940)
- 院(56441)
- 经济学(56285)
- 州(53393)
- 经济学院(50845)
- 基金
- 项目(315170)
- 科学(247124)
- 基金(229181)
- 研究(225681)
- 家(200871)
- 国家(199287)
- 科学基金(170701)
- 社会(141306)
- 社会科(133931)
- 社会科学(133895)
- 省(121833)
- 基金项目(120923)
- 自然(113166)
- 自然科(110583)
- 自然科学(110551)
- 自然科学基金(108545)
- 教育(104762)
- 划(103353)
- 资助(96366)
- 编号(91257)
- 成果(73743)
- 重点(70667)
- 部(69572)
- 发(66283)
- 创(64609)
- 课题(62995)
- 科研(60828)
- 创新(60406)
- 教育部(59380)
- 大学(58924)
- 期刊
- 济(193853)
- 经济(193853)
- 研究(131083)
- 中国(83203)
- 学报(75197)
- 科学(68654)
- 农(68079)
- 管理(63821)
- 财(62639)
- 大学(56634)
- 学学(53316)
- 教育(49025)
- 农业(47213)
- 技术(41084)
- 融(36295)
- 金融(36295)
- 经济研究(32407)
- 财经(32058)
- 业经(31085)
- 经(27494)
- 问题(26447)
- 业(25617)
- 图书(23160)
- 统计(23126)
- 技术经济(22446)
- 版(22072)
- 科技(21216)
- 理论(21001)
- 贸(20822)
- 策(20734)
共检索到6588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企业 沈开艳 王红霞 张续垚
本文基于普通城市居民的视角,从经济活力和竞争力、环保与可持续性、国内安全与稳定、社会文化状况和城市治理五个角度研究和考察了城市宜居性。利用城市宜居性客观性指标和来自100座城市问卷调查的主观评价指标,构建了城市宜居指数并进行了测算、排名和模拟分析。研究主要发现如下:(1)100座城市宜居指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陆排名最高的城市主要来自山东和浙江;除广州外,中国大陆的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在整体宜居性方面均位居最佳城市之列;在整体宜居性方面,港澳台相比,澳门排名高于香港和台湾的三个城市。(2)经济竞争力并不是决定城市宜居性的唯一因素,比较而言,在环保与可持续性、国内安全与稳定、社会文化包容性和城市治理等其他方面整体发展良好的城市在整体宜居性排名中较高。(3)“What-if”假设模拟分析显示,改变城市发展弱项和短板,城市宜居性将可以得到极大改善。
关键词:
城市宜居性 城市宜居指数 排名 模拟分析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企业 沈开艳 王红霞 张续垚
本文立足普通城市居民的视角,从经济活力和竞争力、环保与可持续性、国内安全与稳定、社会文化状况和城市治理五个维度研究和探讨了城市宜居性。通过构建创新性的城市宜居指数和"What-if"假设模拟分析,发现:(1)经济竞争力并不是决定城市宜居性的唯一因素,比较而言,在环保与可持续性、国内安全与稳定、社会文化包容性和城市治理等方面整体发展良好的城市在整体宜居性排名中较高;(2)对于城市的总体宜居性来讲,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平衡具有很强的必要性;(3)"What-if"假设模拟分析显示,改变城市发展弱项和短板,城市宜居性将可以得到极大改善。
关键词:
城市宜居性 城市宜居指数 排名 模拟分析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聂春霞 孙慧 唐飞
通过构建城市宜居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糊物元评价模型,用熵赋权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分析了2003~2010年中国30个城市的宜居性及其差异。结果表明:城市宜居性在不断提高,城市经济、环境和设施发展较快,而城市文化发展较慢;30个城市之间的宜居水平虽有差异,但总体上差异在缩小;东部城市的宜居性水平高于中西部城市,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的经济差异明显缩小,环境差异却在增大,而设施、文化和宜居性差异正在缩小。
关键词:
模糊物元 城市宜居性 模糊物元评价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勇明 杨晗 向蓉美 谢海英
一、引言2005年1月12日,经国务院原则通过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明确指出了北京的发展目标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由此宜居城市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宜居城市的提出,在民众中和学术上都引起了强烈反响。《商务周刊》、零点公司和诚毅投资股份(厦门)有限公司联合实施的一项关于宜居城市的调查,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得到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公众看来,交通的方便性、城市是否干净整洁无污染和空气质量是衡量一个城市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华晓红
根据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定,香港与澳门已分别以单独关税区名义,使用“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 的名称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台湾以“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单独关税区”名义申请加入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也已进入第九个年头,基本结束与主要谈判方的谈判。根据“中先台后”的原则,一旦中国“入世”,台湾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将指日可待。届时,在世界最大的国际贸易组织——世贸组织中,将出现中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共存,一国四席的局面。中国四方将接受统一国际贸易规则的管辖,并在国际贸易多边体系下处理相互间的经贸关系。在世贸组织框架下,四方经贸关系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前景如何,成为许多人关心的重要问题。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赵华平 张所地
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技术,以城市宜居性特征体系的27个指标为解释变量,以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为被解释变量,通过构建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静态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考察了城市宜居性特征对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探索城市间房价差异的原因。研究表明,静态和动态模型均显示商品住宅价格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且这种相关性呈现逐渐增强的态势,但静态模型对空间相关性产生过高估计的偏误,动态空间滞后面板模型由于分离了人们的预期对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使得空间相关性对房价的影响偏误得以部分矫正;城市的经济环境质量、生态环境质量、自然区位条件和基础设施状况等宜居性特征是形成城市间商品住宅价格差异的主要因素,尤其是文化、交通、通...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萍
本文通过从经济、人文、安全、生活、交通及环境6个方面中选取38项具体指标,建构形成了评价深圳是否符合宜居性标准的指标体系,引入熵值法、ArcGIS空间分析法,对2017年深圳城市10个辖区的宜居性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第一,深圳城市宜居性综合水平整体较高,呈现“由中心城区向两翼降低”的空间格局,即以福田区、南山区、罗湖区为中心,向东西两翼降低的分布格局。第二,各单项指标的地域分异与综合水平的地域分异存在差异,不同辖区在不同准则层指标下的宜居水平具有明显差异,有其各自的优势与不足。第三,深圳城市宜居性空间特征与地区历史发展惯性、区位条件、发展政策、规划力量以及市场等因素紧密相关。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文宇
对我国26个省会城市规模与宜居程度关系的分析表明,随着城市人口、面积和经济总量的增长,其气候适宜度及绿化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而消费潜力、劳动力需求、城市集中度及城市污染呈上升趋势。可见,我国中心城市的规模扩张是以宜居程度下降为代价的,同时也产生了拥挤效应。应采取更科学的规划和设计,走宜居型城市发展道路,使中国城市在适宜的人口与面积规模下实现集约化的经济增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浦阳 武力超
在城市发展经历了高速期后,随着城市发展规模的迅速膨胀,会产生诸如城市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劳动力资源配置不均,城市能源的瓶颈效应,城市环境污染加剧等一系列备受关注的问题,以上可以统称为"城市居民的宜居性问题"。本文首先在理论上使用比较简明的数学模型对古典的最优城市发展规模进行研究,阐述其分析的基本原理,然后建立较为全面及新颖的实证计量模型,在模型中我们结合了传统意义上的"城市规模最优化"和现实意义上的"城市宜居最优化",组建了一个以中国省级数据库为主的面板计量模型,提出中国最优城市规模的新标准,并且对这个以城市发展宜居性为基准的城市最优发展规模进行实证检验。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全新的分析视角,在考量...
关键词:
城市化 最优规模 宜居性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贾占华 谷国锋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宜居性成为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基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生活、安全6个方面构建了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Arc GIS空间分析法和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法,对2007-2014年东北地区37个城市的宜居性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城市宜居水平整体偏低,提高速度较慢,但城市间的差异在缩小。(2)城市宜居水平在空间上形成以沈阳、大连为核心的"双核"分布模式,以及以长春、哈尔滨和大庆为核心"扇叶"分布格局。(3)各城市间宜居水平存在较弱的空间相关性,但这种相关性逐年增强。(4)各单项指标的地域分异与综合水平的地域分异存在差异,不同城市在不同指标下有其优势与不足。(5)在研究社会经济的影响时,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发现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市政设施建设投资、人均住宅房地产开发投资、社区服务设施、人口密度与城市宜居性呈正相关,而SO2排放量则呈负相关。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贾占华 谷国锋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宜居性成为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基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生活、安全6个方面构建了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Arc GIS空间分析法和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法,对2007-2014年东北地区37个城市的宜居性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城市宜居水平整体偏低,提高速度较慢,但城市间的差异在缩小。(2)城市宜居水平在空间上形成以沈阳、大连为核心的"双核"分布模式,以及以长春、哈尔滨和大庆为核心"扇叶"分布格局。(3)各城市间宜居水平存在较弱的空间相关性,但这种相关性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单丹
我国的北方地区有许多具有典型寒地气候特征的城市,在城市建设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空间环境上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应该受到规划设计者和城市建设管理者更多的关注。基于寒地城市特征分析、国内外相关城市建设方法经验借鉴以及规划实践中的不断探索,就如何营造寒地城市的宜居空间进行了初步归纳,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寒地城市宜居空间营造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
寒地城市 宜居空间 营造对策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栋浩 樊此君
文章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环境统计年报,利用非限制性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环境规制对外企规模的影响,并通过区分不同资金来源地,进一步分析了环境规制对港澳台企业规模和非港澳台企业规模的异质性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外企规模不仅存在负向的本地效应,还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即本省加强环境规制会降低本省外企规模,而外省加强环境规制则会提高本省外企规模。研究还发现环境规制只是对港澳台企业规模存在本地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对非港澳台企业规模的影响并不显著。最后,通过分析行业间分布和行业内差异发现,港澳台企业由于主要分布在高污染行业、且同一行业内港澳台企业生产技术和生产率更低等原因,导致环境规制只是对港澳台企业规模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武永祥 黄丽平 张园
基于交通资源、商服资源、小区品质、自然环境等四个维度的宜居型特征构建区位选择集,从居住基本需求和居住实现能力两个维度个体自身属性特征阐述区位选择驱动因素,提出假设,建立了居住区位选择结构方程模型。最后结合哈尔滨实例,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找出居民不同区位选择的主要驱动因素,并对哈尔滨市的城市规划和住宅开发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居住区位选择 宜居性特征 结构方程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唐洁
通过从经济发展性、社会稳定性、生活便利性、环境适宜性四个维度构建城市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测算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宜居水平,并且基于变异系数、基尼系数,以及莫兰指数和LISA聚类分析,探讨江苏省宜居度的空间差异和空间依赖性,同时还分析了江苏省宜居城市建设的联动程度。结果表明:(1)江苏省各地级市宜居度表现为“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且宜居水平差异呈现“M”型波动下降;(2)宜居度在空间上存在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表现为“增强-减弱-增强”的集聚变化趋势,而局部空间依赖性则相对稳定;(3)江苏省及苏南、苏北宜居城市联动度均呈“N”型结构,苏中地区联动度波动下降趋势明显,而三大区域之间的宜居联动水平持续上升。因此可以通过都市圈宜居水平的整体提升推动内部城市的发展,同时保持苏南地区宜居水平较高的优势,并发挥徐州市对苏北地区其他城市的带动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