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19)
- 2023(11541)
- 2022(9508)
- 2021(8386)
- 2020(7160)
- 2019(15868)
- 2018(15498)
- 2017(29754)
- 2016(16203)
- 2015(17381)
- 2014(16806)
- 2013(16700)
- 2012(15113)
- 2011(13110)
- 2010(13153)
- 2009(12641)
- 2008(12716)
- 2007(11224)
- 2006(10031)
- 2005(9176)
- 学科
- 业(80002)
- 济(75474)
- 经济(75379)
- 企(74195)
- 企业(74195)
- 管理(66847)
- 方法(32144)
- 业经(27433)
- 财(25355)
- 数学(24288)
- 数学方法(24165)
- 农(23918)
- 务(19990)
- 财务(19987)
- 财务管理(19974)
- 企业财务(18986)
- 中国(18654)
- 农业(17853)
- 技术(16824)
- 划(16357)
- 环境(15276)
- 制(13824)
- 策(13740)
- 和(13219)
- 地方(12826)
- 理论(12589)
- 贸(12292)
- 贸易(12288)
- 企业经济(12069)
- 易(11928)
- 机构
- 学院(236548)
- 大学(230053)
- 济(102509)
- 经济(100724)
- 管理(97560)
- 理学(84680)
- 理学院(83854)
- 管理学(82878)
- 管理学院(82466)
- 研究(74319)
- 中国(58312)
- 京(47722)
- 农(46263)
- 科学(46237)
- 财(45711)
- 业大(38286)
- 所(37264)
- 财经(37130)
- 农业(36858)
- 江(35542)
- 经(33911)
- 中心(33882)
- 研究所(33866)
- 经济学(30888)
- 北京(28925)
- 商学(28353)
- 经济学院(28172)
- 商学院(28121)
- 州(27698)
- 财经大学(27419)
- 基金
- 项目(161012)
- 科学(129083)
- 基金(120683)
- 研究(111898)
- 家(106493)
- 国家(105550)
- 科学基金(92569)
- 社会(76029)
- 社会科(72293)
- 社会科学(72269)
- 基金项目(65452)
- 省(63908)
- 自然(61732)
- 自然科(60366)
- 自然科学(60345)
- 自然科学基金(59357)
- 划(52681)
- 教育(48671)
- 资助(47325)
- 编号(41738)
- 业(38605)
- 创(37029)
- 重点(35899)
- 发(34923)
- 部(34648)
- 创新(33802)
- 国家社会(32187)
- 科研(31059)
- 制(29944)
- 计划(29931)
- 期刊
- 济(112635)
- 经济(112635)
- 研究(64241)
- 农(41674)
- 中国(40159)
- 管理(39547)
- 财(38795)
- 学报(37128)
- 科学(35910)
- 农业(28433)
- 大学(28025)
- 学学(27500)
- 业经(20805)
- 技术(19593)
- 融(19304)
- 金融(19304)
- 财经(18954)
- 业(18021)
- 经济研究(17910)
- 问题(16445)
- 经(16422)
- 技术经济(14129)
- 现代(12888)
- 商业(12461)
- 教育(12192)
- 财会(12103)
- 科技(11507)
- 版(11404)
- 资源(11272)
- 世界(10921)
共检索到3395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海洋 孔祥贞 袁鹏
通过营造良好宏观环境来促进本地企业发展是我国各级政府追求的目标,但宏观环境通过什么途径影响企业发展却少有探讨。最近发展起来的"新"新经济地理将影响途径归结为产业集聚、人才归类和市场选择三大效应。本文运用中国286个城市120余万家企业的微观数据检验了上述结论,发现:①上述三大效应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生产效率;②传统的新经济地理过高估计了产业集聚的作用;③城市行政级别、社会管理人员比重过高会强烈降低企业效率;④与郊区企业相比,城市市区的企业效率受上述效应的影响更加显著。因而中国企业的集约式增长有赖于城市化运动、减少政府行政干预和市场充分竞争。
关键词:
新新经济地理 宏观环境 城市 生产效率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洪亮
本文从战略的高度对国有企业改革进行反思。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并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宏观上重新定位国有企业 ,调整国有经济布局 ,提高国有资本的集中度 ,增强国有资本的整体质量和控制力 ;微观上进行经营机制再造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 ,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然选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剑辉
公平与效率应区分层次性,与效率直接相联系的是市场,与公平直接相联系的是政府,要正确设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与效率的模式,就必须把微观与宏观的公平与效率分开,在微观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宏观以公平优先、兼顾效率,从而在全社会既保证了公平优先的原则,又保证了效率优先的原则。
关键词:
效率,市场,公平,政府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范从来 姜国华 陈冬华 徐巍 姚振晔
2019年11月2日,第八届"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交叉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商学院顺利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杂志社、北京大学财务分析与投资理财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商学院、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重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六方联合主办。本次研讨会共收到148篇投稿,经过匿名评审和专家委员会评审,最终确定30篇论文作为报告论文。在论文汇报环节,每篇报告论文由两名专家进行现场点评。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的600多名专家学者、青年教师、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林 安瑶 喻筱珺 方琳
四川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工业地区,一直致力于减排降污,其作为支撑“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的战略纽带,在全国经济发展大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响应“一带一路”区域建设绿色能源共同体、保障各国能源安全的要求,四川省积极推进能源转型,长期致力于天然气消费普及,在绿色能源发展方面领跑全国。本文选取四川省2009—2016年各地级市的宏观数据,构建不同工业污染物排放的成本函数并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估计工业环境效率。基于此,在燃气普及、产业合理化调整和污染物综合处理视角下,探究源头预防和末端治理对工业环境效率和微观企业生产效益的影响,进而估算其减排潜力,为中国西部地区环境治理提供政策启示。Tobit模型估计结果显示,以燃气普及为特征的能源结构调整会在源头上显著提高地区工业环境效率从而降低工业污染排放;而以合理化配置为目标的产业结构调整未能起到减排降污的源头预防作用;以污染物综合处理为代表的末端治理仅促进了工业SO2减排,并未对其他污染物排放产生减排效应。固定效应模型估计结果表明,企业效益对地区产业结构反应敏感,位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地区的企业将表现出更佳的当期综合盈利和未来成长潜力;而能源结构调整和末端治理由于未能积极影响到企业生产成本,从而没能对企业效益产生显著影响。“十三五”期间,四川省通过末端治理手段在控制工业SO2以及工业烟粉尘排放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实现了预估减排目标;但在源头预防方面,三种工业污染物均未能实现预期的最优减排目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国有企业的改革应分为两个层次来考虑和进行:(1)宏观的层次,这就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对国有经济的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确定在哪些部门国有企业需要继续保留和发展,在哪些部门国有企业需要退出,而在国有企业需要保留和发展的部门中,在哪些部门国有企业需要保持垄断...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周伊敏 周默涵 魏旭 周羿
当前国际环境动荡,外部冲击不断,中国在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面临较多挑战和较大不确定性。本文构建了一个引入创新能力异质性的企业决策模型,并内生化企业研发投入和生产率。在此基础上,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方面、长期和短期两个视角,考察了宏观冲击对企业研发及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供应链上游成本上升时,短期看,高创新能力的企业会增加研发投入和提高生产率,而低创新能力的企业会减少研发投入和降低生产率,且所有企业的利润均下降;长期看,成本冲击会导致低效率企业退出、高效率企业市场份额扩大,最终让高效率企业在增加企业研发及生产率的同时,实现利润增长,且整个行业的平均生产率会有所提升。这意味着,长期看,成本上升的压力可能会推动行业结构调整。当总需求下降时,短期看,所有企业的研发投入和生产率均受到负面影响;长期看,总需求下降不会对企业造成影响,也不会改变行业结构,但会使行业规模缩小。本文从微观视角为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中推动企业创新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关键词:
创新 上游成本冲击 企业异质性 产业升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周伊敏 周默涵 魏旭 周羿
当前国际环境动荡,外部冲击不断,中国在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面临较多挑战和较大不确定性。本文构建了一个引入创新能力异质性的企业决策模型,并内生化企业研发投入和生产率。在此基础上,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方面、长期和短期两个视角,考察了宏观冲击对企业研发及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供应链上游成本上升时,短期看,高创新能力的企业会增加研发投入和提高生产率,而低创新能力的企业会减少研发投入和降低生产率,且所有企业的利润均下降;长期看,成本冲击会导致低效率企业退出、高效率企业市场份额扩大,最终让高效率企业在增加企业研发及生产率的同时,实现利润增长,且整个行业的平均生产率会有所提升。这意味着,长期看,成本上升的压力可能会推动行业结构调整。当总需求下降时,短期看,所有企业的研发投入和生产率均受到负面影响;长期看,总需求下降不会对企业造成影响,也不会改变行业结构,但会使行业规模缩小。本文从微观视角为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中推动企业创新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关键词:
创新 上游成本冲击 企业异质性 产业升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范从来 陈冬华 王宇伟 沈永建 姜国华
2016年11月12日,"第五届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商学院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编辑部、南京大学商学院、北京大学财务分析与投资理财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旨在深化对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互动关系的理解,进一步推动"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研究领域的发展。会议开幕式由南京大学商学院副院长王跃堂教授主持,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忠教授、南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范从来 陈冬华 王宇伟 沈永建 姜国华
2016年11月12日,"第五届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商学院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编辑部、南京大学商学院、北京大学财务分析与投资理财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旨在深化对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互动关系的理解,进一步推动"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研究领域的发展。会议开幕式由南京大学商学院副院长王跃堂教授主持,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忠教授、南
关键词:
宏观经济政策 企业 企业管理 微观研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朱星文
要使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无疑需要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积极参与,并且促使企业加大R&D投资的力度。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完善的今天,企业的R&D投资水平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根据对现有文献的梳理,企业的R&D投资影响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在宏观上政府的R&D直接投入、税收政策优惠以及金融发展促进和影响了企业的R&D投资;二是在微观上企业的高层管理团队特征、公司对高管的激励机制以及资本结构等影响了公司的R&D投资行为。进一步提高我国企业的R&D投资水平,需要改进现行R&D投资的宏观管理政策,优化企业的治理机制和管理制度。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佟爱琴 马星洁
利用我国上市企业2007-2011年的全样本数据,就宏观环境、产权性质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总体上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并存于上市企业,投资过度的企业数量多于投资不足,而企业投资不足的程度甚于投资过度;企业的投资水平与宏观环境高度正相关,宏观环境向好时投资水平更高;在引入现金流与产权性质的交互项并划分不同宏观环境样本后,结果显示国有企业投资过度较为严重;民营企业投资不足较为严重,并且宏观环境趋紧会进一步加剧民营企业这一产权性质本身所导致的投资不足。本研究可为政府治理和企业投资提供有益的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宏观环境 产权性质 投资过度 投资不足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马勇 陈点点
本文分析了宏观审慎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宏观审慎政策通过限制银行信贷影响企业从事投资活动的资金来源,进而抑制企业的金融投资。这一过程可以概括为"宏观审慎政策—银行信贷—企业金融化"。本文以2000—2016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显著降低非金融企业的金融投资增长率,有利于抑制企业金融化趋势,回归主营业务,避免经济脱实向虚。考察不同的宏观审慎工具,本文发现,相比于准备金要求,贷款价值比工具对降低企业金融投资增长率的作用更显著。本文通过中介效应检验,验证了银行信贷是宏观审慎政策影响企业金融化的部分中介变量,其中介效应在总效应中占比约为20%。
关键词:
宏观审慎 金融化 银行信贷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福凯 舒展 郑晓琳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一直是学术界所争论的焦点之一 ,长期以来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普遍得到大家的推崇。本文基于经济环境的变化 ,在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基础之上兼顾宏观公平、微观效率 ,提出了一个新的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价值创造最大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宋德勇 陈梁 陈姚
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路径。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与企业污染排放的匹配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制度对企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探讨不同市场发展模式选择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排污权交易制度能够显著提升企业能源效率。机制检验发现,排污权交易主要通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阻碍污染企业进入有效促进企业能源效率提升,但没有观察到排污权交易产生偏向型技术进步与中性技术进步激励。基于不同的排污权交易市场发展模式发现,与“一级市场先行”模式相比,“二级市场先行”模式下排污权交易的能源效率提升效应更强;除了能源结构优化,“二级市场先行”模式下的能源效率提升效应还来自排污权交易产生的偏向型技术进步激励和污染企业进入壁垒。本文有助于揭示利用市场机制提升能源效率的微观机理,为通过排污权交易机制设计与模式创新,推动能源高效利用与双碳目标实现提供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