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61)
- 2023(13523)
- 2022(11761)
- 2021(11240)
- 2020(9041)
- 2019(21031)
- 2018(20675)
- 2017(39881)
- 2016(21876)
- 2015(24392)
- 2014(24129)
- 2013(23537)
- 2012(21608)
- 2011(19308)
- 2010(19039)
- 2009(17241)
- 2008(16324)
- 2007(14113)
- 2006(12355)
- 2005(10514)
- 学科
- 济(82747)
- 经济(82651)
- 管理(61384)
- 业(55104)
- 企(44595)
- 企业(44595)
- 方法(35688)
- 数学(30759)
- 数学方法(30412)
- 农(24861)
- 中国(24081)
- 地方(21609)
- 财(21270)
- 业经(19144)
- 学(17773)
- 农业(16876)
- 环境(15011)
- 制(14623)
- 理论(13842)
- 贸(13476)
- 贸易(13469)
- 和(13209)
- 易(12980)
- 技术(12466)
- 划(12245)
- 务(12099)
- 财务(12038)
- 财务管理(12011)
- 教育(11501)
- 企业财务(11348)
- 机构
- 大学(294589)
- 学院(294508)
- 管理(118607)
- 济(110430)
- 经济(107680)
- 理学(103258)
- 理学院(102051)
- 管理学(100382)
- 管理学院(99827)
- 研究(96923)
- 中国(70129)
- 京(63379)
- 科学(61570)
- 财(51184)
- 所(46928)
- 农(44944)
- 中心(44780)
- 业大(43738)
- 研究所(42966)
- 江(42210)
- 范(41523)
- 师范(41211)
- 财经(41125)
- 北京(39808)
- 经(37367)
- 州(36836)
- 院(36280)
- 农业(34803)
- 师范大学(33469)
- 经济学(32311)
- 基金
- 项目(210198)
- 科学(165072)
- 研究(156755)
- 基金(150877)
- 家(130198)
- 国家(129061)
- 科学基金(111523)
- 社会(97828)
- 社会科(92405)
- 社会科学(92379)
- 省(82452)
- 基金项目(81597)
- 自然(71825)
- 教育(71417)
- 自然科(70087)
- 自然科学(70073)
- 划(69422)
- 自然科学基金(68753)
- 编号(65611)
- 资助(60197)
- 成果(52886)
- 重点(46487)
- 部(45511)
- 发(45108)
- 课题(44879)
- 创(43514)
- 创新(40505)
- 项目编号(40042)
- 科研(39537)
- 国家社会(39419)
共检索到4211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春玲 付雨鑫
公共性、外部性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城市大气环境保护中出现市场失灵的现象,从而对地方政府提出了制度要求。但现实情况表明,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弱化了地方政府治理城市大气污染的能力。因此,建立政府为主体、市场补充、社会参与的多中心制度供给,破解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瓶颈。
关键词:
大气污染 治理困境 政府治理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周一虹 周畅
我国政府环境履责审计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体系,大部分研究停留于理论层面,结合实际环境治理问题、采用适当的环境审计方法对政府环境履责审计进行研究的成果较少。在目前的会计、审计框架下,采用环境重置成本法对环境治理的价值进行计量,进而评价政府环境治理投入的绩效,是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根据环境重置成本法的计量模型和方法,得出兰州市2013年至2015年规划的大气治理的环境价值为2 123.5亿元。根据2014年兰州市实际发生的大气污染治理成本与环境价值比较,取得兰州市2014年大气三项主要污染物治理审计绩效分析:SO2实际治理效果高于应有效果;NO2治理并未达到应有效果;PM10治理达到应有效果。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高新才 岳立 张钦智
兰州市是我国大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利用国际上较为成熟的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对兰州市城区居民的大气环境支付意愿进行了评估,得出居民对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平均支付意愿是140.97元/户/年,进一步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证明只有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支付意愿的显著因素;利用虚拟变量回归模型估计了不同收入群体的平均最大支付意愿差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邓少福 杨太保
通过对近十年来兰州市噪声监测资料的系统分析研究,得出了近十年来兰州市噪声源构成、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噪声、功能区噪声和城区各区噪声的污染变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原因。依据数据分析结果,分别从基础设施建设、监管、城市规划、技术、声环境网络化建设和宣传教育等方面探讨了针对噪声污染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
兰州市 噪声污染 分析 对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高云虹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城市贫困现象迅速突显并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文章以兰州市为例,利用课题组2005年8月对该市的入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其城市贫困的现状及成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贫困 西部地区 兰州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学伟 张志斌 陈龙 冯斌 马晓敏 吴志祥 柴姣 董建红
老工业城市污染企业空间格局优化与多元有效管治是促进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环节。文章以兰州市为例,基于1990—2020年微观企业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了老工业城市污染企业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从整体来看,兰州市污染企业呈现出“中心—近郊—远郊—开发区/新区”的郊区化过程;热点区域以河谷内部为主、河谷外部为辅,表现为“分散式外围郊区迁移、远离核心敏感区迁移、集中式功能区迁移”的演变特征。(2)从类型异质性看,废气污染型企业逐步向城市下风向迁移且呈现河谷内外分异的特征;废水污染型企业远离边界地区的集聚趋势更加明显且具有靠近河流分布的特征;固废污染型企业围绕人口集中地、独立工矿区等聚集。(3)从规模异质性看,较大规模污染企业始终以中心城区为主核心并在兰州新区孕育了次核心;中等规模污染企业由以城关组团和红古组团为主体逐渐向各区县中心城区迁移;较小规模污染企业在以城关组团、安宁组团和永登组团为中心的基础上,陆续向交通干道、产业园区以及各区县中心城区集聚。(4)从影响机制看,整体、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污染企业在区位选择过程中,对传统区位、地域特征、环境外部性、设施多样性等维度的变量存在空间异质性和尺度差异性特征,多元因素交织形成了老工业城市污染企业区位选择的复杂性机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国璋 方向明
80年代以来,兰州市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影响了兰州市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文章认为:工业生产大量用煤、某些企业布局不合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象因素是造成兰州市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的主要原因,并探讨了兰州市大气污染的治理对策,指出清洁生产是解决大气污染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兰州市,大气污染,治理对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新峰 袁宗威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大背景下,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治理体制、机制和政策工具层面所暴露的问题,亟需掌握着区域内主要资源和权力的政府组织调整策略,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束缚,协同治理区域公共问题。从政府层面破题,以大气污染问题最为突出的京津冀区域为例,基于协同治理的理论框架,在系统分析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路径:在体制层面,实现由"属地管理"到"区域协同治理"的转变;在机制层面,实现由"运动式"协同治理到"常态化"协同治理的转变;在政策工具层面,实现由"单一型"工具到"复合型"政策工具的转变。
关键词:
京津冀 大气污染治理 区域政府 协同创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高云虹 王娟娟
不论是东部发达地区还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贫困居民在收入、消费、住房、教育和医疗等各方面都表现出与平均水平的明显差距。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城市居民收入差距越大,城市贫困居民入不敷出的经济窘境较之欠发达地区表现得更为突出,相对贫困也表现得更为严重,城市主观贫困线和实际救助线也越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秋妹
城市交通是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领域,是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着力点。虽然我国已出台多项政策法规控制城市交通大气污染,但城市大气污染状况仍然严峻。考察了我国城市交通大气污染现状;从政府环境责任、大气污染立法、经济激励机制及城市交通结构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导致我国城市交通大气污染严重的制度性原因;建议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解决城市交通大气污染难题:强化政府在城市交通大气污染防治中的环境责任,完善大气污染防治立法,建立健全排污权交易等节能减排的经济激励机制以及打造城市绿色出行系统。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文鑫 杨永春 马交国 毛利伟
由于人口和产业向城区的快速聚集所引致的用地紧缺、地价过高和人居环境恶化等因素,中国部分城市已逐步进入了人口和产业的扩散过程,甚至还出现了居住用地的郊区化过程,推动了我国部分城市新城(区)的规划和建设。兰州市中心城区地处黄河河谷盆地,目前也出现了地价过高、后备用地有限、人居环境欠佳、城市人口和产业聚集快等问题;提出了在榆中盆地建设新城(区)的设想,以兰州榆中新城(区)的规划为例,分析了我国新城(区)建设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
新城(区) 兰州市 榆中新区 河谷型城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录仓 史凯文 梁珍
城市脆弱性是城市地理学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研究城市体系脆弱性不仅能够加深对城市社会的认识,更对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及解决城市化带来的系列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参考意义。文章以西北内陆城市兰州市为例,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方法,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四个方面构建该城市脆弱性综合测度指标评价体系。结果显示:2006—2015年,兰州市域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与自然资源脆弱性指数变化呈波状起伏,但总体趋于下降趋势;城市经济脆弱性指数下降趋势较为明显,但对城市整体脆弱性的贡献度逐年上升;城市社会脆弱性呈缓降趋势;
关键词:
城市脆弱性 评价指标体系 兰州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滕丽,杨永春
狭义河谷型城市由于地形条件的约束 ,如果规划不合理 ,与同等规模的平原型城市相比 ,交通问题就会出现得更早 ,交通矛盾也更突出。但是随着河谷型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 ,功能的持续强化 ,城市空间的连续拓展 ,日益要求城市拥有一个能保证社会经济活动有效运行和满足城市居民出行要求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本文以兰州市为例 ,通过研究狭义河谷型城市的交通发展演变及其问题与原因 ,提出了建设狭义河谷型城市现代化交通体系的策略
关键词:
狭义河谷型城市 现代交通体系 兰州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录仓 史凯文 梁珍
城市脆弱性是城市地理学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研究城市体系脆弱性不仅能够加深对城市社会的认识,更对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及解决城市化带来的系列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参考意义。文章以西北内陆城市兰州市为例,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方法,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四个方面构建该城市脆弱性综合测度指标评价体系。结果显示:2006—2015年,兰州市域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与自然资源脆弱性指数变化呈波状起伏,但总体趋于下降趋势;城市经济脆弱性指数下降趋势较为明显,但对城市整体脆弱性的贡献度逐年上升;城市社会脆弱性呈缓降趋势;综合脆弱性指数不断下降,抗脆弱性能力不断增强。当前城市脆弱性正从生态环境主导型脆弱性向经济主导型脆弱性转变。较低的经济水平制约着交通、人口、资源开发、人居环境等的健康发展,使城市社会发展受到掣肘。因此在追求经济发展、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模式的同时,必须重视社会民生,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
城市脆弱性 评价指标体系 兰州市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惠 石培基 李巍
本文针对兰州市城市居民以城市周边为目的地近距离旅游日益增长的现象,从资源结构、空间结构和市场结构三方面进行分析;利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兰州市环城游憩带的结构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兰州市环城游憩带的优化思路。
关键词:
环城游憩带 结构特征 优化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