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25)
- 2023(10243)
- 2022(8458)
- 2021(7662)
- 2020(5861)
- 2019(13714)
- 2018(13339)
- 2017(24700)
- 2016(13326)
- 2015(14805)
- 2014(14598)
- 2013(14434)
- 2012(13888)
- 2011(12781)
- 2010(12948)
- 2009(11683)
- 2008(11391)
- 2007(10038)
- 2006(9351)
- 2005(8581)
- 学科
- 济(61895)
- 经济(61836)
- 管理(31488)
- 业(29070)
- 地方(24285)
- 中国(22918)
- 企(20093)
- 企业(20093)
- 农(18647)
- 方法(15930)
- 业经(15270)
- 农业(13377)
- 环境(13212)
- 学(13091)
- 发(12450)
- 数学(12340)
- 数学方法(12175)
- 地方经济(12076)
- 融(10426)
- 金融(10424)
- 银(9783)
- 银行(9768)
- 理论(9594)
- 制(9580)
- 行(9568)
- 贸(9095)
- 贸易(9082)
- 和(9024)
- 技术(8868)
- 财(8847)
- 机构
- 学院(189073)
- 大学(184883)
- 研究(73107)
- 济(72575)
- 经济(70594)
- 管理(67263)
- 理学(56101)
- 理学院(55224)
- 中国(54651)
- 管理学(54235)
- 管理学院(53850)
- 科学(47138)
- 京(42569)
- 所(37256)
- 农(34314)
- 研究所(33747)
- 中心(32965)
- 财(32133)
- 范(31150)
- 师范(30842)
- 江(30576)
- 业大(28242)
- 北京(27535)
- 院(27280)
- 农业(26559)
- 州(25276)
- 师范大学(25064)
- 财经(24504)
- 省(23299)
- 科学院(22621)
- 基金
- 项目(124350)
- 科学(97582)
- 研究(92320)
- 基金(86642)
- 家(76260)
- 国家(75530)
- 科学基金(64157)
- 社会(57639)
- 社会科(54488)
- 社会科学(54474)
- 省(51028)
- 基金项目(47103)
- 划(43010)
- 自然(40589)
- 教育(40226)
- 自然科(39484)
- 自然科学(39477)
- 自然科学基金(38708)
- 编号(37727)
- 发(34326)
- 资助(33627)
- 成果(29783)
- 重点(28607)
- 课题(27904)
- 发展(27471)
- 展(27004)
- 创(25739)
- 部(25039)
- 创新(24098)
- 国家社会(23405)
共检索到3034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田逢军
大型公园绿地因其特殊的功能和作用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分析了大型公园绿地的功能及特点,结合上海大型公园绿地的建设现状,提出城市大型公园绿地游憩功能综合开发的原则,并从分类开发、复合开发和内容设计三个方面提出了开发举措。
关键词:
大型公园绿地 游憩功能 开发 上海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田逢军
公园绿地是一类重要的城市游憩资源,城市游憩对公园绿地开发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本文首先通过比较游憩和旅游在设施、目的地等方面选择上的差异,来说明城市游憩对于公园绿地功能开发的意义;其次通过分析政府导向型公园绿地开发存在的问题,引出城市游憩导向的概念;再次通过比较城市游憩导向的公园绿地开发与传统园林绿化的不同特点,构建城市游憩导向的概念框架;第四,通过对城市游憩导向概念框架中深度开发的内涵解析,探讨公园绿地发展的新方向;最后,以上海市为例,从综合开发、整体开发、开发内容的深化以及管理模式的更新等4个方面对城市游
关键词:
公园绿地 城市游憩 深度开发 上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田逢军 沙润 王芳 刘佳雪
城市游憩绿道复合设计可以将单个公园绿地、历史街区、风景名胜区、居住社区等建设依托一些线性要素(如城市河流、道路系统、文化线路等)纳入到绿道系统和城市游憩的整体框架中,形成网络化的绿色游憩开放空间系统;又可融景观、生态、游憩和文化遗产保护、社区建设等于一体,实现开发效益的最大化,对于完善现代城市功能、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文明与城市国际化等有重要作用。以上海市为例,探讨了城市游憩绿道复合设计的理念与原则,并对不同类型的游憩绿道分别进行了设计。
关键词:
绿道 游憩功能 设计 上海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田逢军 沙润
探讨了基于城市本质的休闲理念、城市休闲开发的目的和内涵。通过对上海市公园绿地休闲者的休闲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城市休闲理念提出对公园绿地开发的启示,并从休闲设施综合体建设、项目体验设计和空间环境整合三个方面提出了公园绿地休闲开发的途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国清 李天娟 李文苗
城市森林公园建设不仅使森林游憩迅速走向大众化,而且拓宽了城市居民户外游憩空间。基于城市居民职业分异视角,通过市场抽样与数据统计,以上海市为例,揭示城市森林游憩者在消费动机、信息渠道、交通方式、出游伴侣、游憩产品及体验满意度等方面存在的需求差异与规律,旨在为城市森林游憩地的适度开发和有效保护提供参考。研究表明,上海市森林游憩者消费需求的职业分异既存在趋同性也存在差异性,城市森林游憩地的活动项目和服务配置应以游憩者的需求为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雁斌 钱欣 蔡蒙蒙 赵正
新时代特大城市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绿地生态系统的文化服务功能是实现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人与城市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具体体现之一。现有研究缺乏以市民视角的功能价值量化评价,难以客观分析当前特大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文化服务功能的现状与需求。以上海市为例,构建了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文化服务功能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人居环境、文化遗产、教育和美学共4个方面,利用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项功能的价值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采用重要性和绩效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就功能价值的差异性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与探讨,并就提升特大城市绿色生态系统的文化服务功能提出具体建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雁斌 钱欣 蔡蒙蒙 赵正
新时代特大城市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绿地生态系统的文化服务功能是实现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人与城市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具体体现之一。现有研究缺乏以市民视角的功能价值量化评价,难以客观分析当前特大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文化服务功能的现状与需求。以上海市为例,构建了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文化服务功能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人居环境、文化遗产、教育和美学共4个方面,利用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项功能的价值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采用重要性和绩效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就功能价值的差异性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与探讨,并就提升特大城市绿色生态系统的文化服务功能提出具体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杰 张浪 季益文 张青萍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态特征及布局结构遵循规律性机制进行演替。基于上海市1983年、1994年和2002年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背景、政策推进及建设成效等,结合形态维模型和聚集维模型,对中心城区绿地进化的多维特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规划引导是影响城市绿地时空进化的关键因素,且具有系统性、阶段性及动态性特征;(2)在发展阶段上,上海市的绿地建设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和质量跃升阶段,趋于"量"到"质"的优化;(3)在绿地空间形态结构上,自组织及演化未达到最优化状态,但形态维数随时间的变化而逐渐降低,绿地空间形态整体趋于整合,系统性增强;(4)在绿地分布格局上,聚集维数先增强后减弱,绿地斑块由分散、割裂状态趋向环廊结合、通达性较好的网络系统结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晨琛 王晓鸣
利用改进熵权的TOPSIS方法,以上海市为样本,从经济效益、社会稳定、城市发展、土地低碳四方面对城市土地储备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0~2011年上海市土地储备绩效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与土地低碳绩效发展不均衡。且政府的土地、经济以及区域发展规划均会对土地储备绩效造成一定影响。对此,政府应在城市规划基础上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土地低碳可持续发展,合理规划促进土地的集约利用,并通过监管及委托代理机制规避地方政府寻求土地财政的行为。
关键词:
土地储备 绩效评价 熵权 TOPSIS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耀龙 王军 叶明武 许世远 胡蓓蓓 赵庆良
公众防灾意识的减灾效应是城市减灾的基础,是减少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公众综合防灾意识水平的测算是评价、衡量公众参与救灾、减灾程度与能力的基础。基于系统观念,建立了一套综合评估公民防灾意识水平指标体系,针对上海市民开展实证调查研究。抽样结果显示:上海市民综合防灾意识水平一般;对于城市灾害的关心程度较高,对居住区灾害危险性认识一般,应对突发灾害时,应急避难逃生能力较低;不同特征人群综合防灾意识水平存在差异,且空间分布不均匀。
关键词:
公众 防灾意识 综合 测评 上海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易浪 柏智勇
采取问卷调查和样本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长沙市7个城市公园的游憩者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对受访者性别、年龄、职业等基本属性进行综合研究,旨在通过分析不同年龄游憩者对城市公园的使用需求、利用效率和行为特征,了解城市居民对于公园的游憩需求,以为城市公园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意见。研究结果表明长沙城市公园游憩利用的人群以在公园附近居住的居民为主,55岁以上的退休老人所占总人群比例最大,男女性别比例整体基本持平,且游憩者的公园利用率明显受到居住地到公园距离的影响,选择步行方式到达公园的人数占总研究人数的72.0%,来园目的以选择健身的游憩者比例最高,逗留时间在1h左右的人数最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游憩 行为特征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吴承照 马林志 詹立
本文探讨了户外游憩体验质量、游憩者、游憩地之间的内在关系,初步构建了户外游憩体验质量评价模型;以上海城市公园自行车活动为例,通过现场问卷调查和访谈获取基础数据,探讨自行车活动核心游憩体验因子构成及核心影响因素,初步形成了户外游憩体验质量量化评价的方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孟桐 杨令宾 魏冶
合理的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对城市的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空间可达性是度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是否合理的方法之一。在诸多的研究方法中,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由于直观且运算简便,因而得到广泛应用。但该方法也有不足之处,本文运用格网GIS方法,以上海市的绿地空间可达性为例,对两步移动搜索法进行模型方法的改进研究,并对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和格网化的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后者可降低空间可达性的误差,提高可达性精度,对上海市绿地空间可达性反映更加真实、客观。如果选择合理的数据将其格网化,该方法也可以用于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可达性研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浪 曹福亮 张冬梅
城市棕地绿化是对城市棕地再利用的最佳方式之一,是对其生态系统整体恢复和全面优化的一个过程。作为棕地绿化的主体,植物种类的选择尤为关键。论文以上海市5个试验样地为例,针对其棕地类型及受污染程度,阐述了棕地绿化植物物种的优选方法,以期为不同棕地类型和同型不同区位棕地的植物物种优选提供借鉴。
关键词:
城市棕地 绿化 植物物种 优选方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浪 曹福亮 张冬梅
城市棕地绿化是对城市棕地再利用的最佳方式之一,是对其生态系统整体恢复和全面优化的一个过程。作为棕地绿化的主体,植物种类的选择尤为关键。论文以上海市5个试验样地为例,针对其棕地类型及受污染程度,阐述了棕地绿化植物物种的优选方法,以期为不同棕地类型和同型不同区位棕地的植物物种优选提供借鉴。
关键词:
城市棕地 绿化 植物物种 优选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