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97)
- 2023(8963)
- 2022(7617)
- 2021(6963)
- 2020(5906)
- 2019(13699)
- 2018(13353)
- 2017(25939)
- 2016(13671)
- 2015(15204)
- 2014(14956)
- 2013(14656)
- 2012(13123)
- 2011(11299)
- 2010(10886)
- 2009(9728)
- 2008(9031)
- 2007(7422)
- 2006(6043)
- 2005(4837)
- 学科
- 济(59417)
- 经济(59356)
- 管理(38657)
- 业(37800)
- 方法(32124)
- 数学(29243)
- 企(28941)
- 企业(28941)
- 数学方法(28787)
- 中国(17620)
- 财(16963)
- 农(15402)
- 农业(11451)
- 地方(11333)
- 业经(10689)
- 学(9773)
- 务(9226)
- 收入(9199)
- 财务(9187)
- 财务管理(9166)
- 贸(8803)
- 贸易(8801)
- 企业财务(8721)
- 环境(8616)
- 易(8524)
- 理论(8363)
- 技术(8058)
- 制(7689)
- 和(7560)
- 城市(7401)
- 机构
- 大学(187671)
- 学院(186257)
- 济(80821)
- 经济(79320)
- 管理(77746)
- 理学(69121)
- 理学院(68395)
- 管理学(67008)
- 管理学院(66648)
- 研究(57054)
- 中国(41684)
- 京(37790)
- 财(34819)
- 科学(34098)
- 财经(29377)
- 中心(27305)
- 经(27112)
- 业大(27008)
- 经济学(26475)
- 所(25825)
- 农(25567)
- 江(24742)
- 经济学院(24148)
- 研究所(23795)
- 范(23620)
- 师范(23404)
- 北京(22616)
- 财经大学(22356)
- 院(21561)
- 经济管理(20775)
- 基金
- 项目(139237)
- 科学(112906)
- 基金(106042)
- 研究(99061)
- 家(92055)
- 国家(91363)
- 科学基金(81301)
- 社会(67282)
- 社会科(64058)
- 社会科学(64042)
- 基金项目(56432)
- 自然(53472)
- 自然科(52374)
- 自然科学(52360)
- 省(52086)
- 自然科学基金(51393)
- 教育(46027)
- 划(44680)
- 资助(43340)
- 编号(37964)
- 部(31550)
- 重点(30749)
- 国家社会(29227)
- 创(28985)
- 发(28783)
- 成果(28186)
- 教育部(27868)
- 人文(27310)
- 科研(27290)
- 创新(27217)
共检索到2494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芳 周兴
文章利用非条件分位数回归的分解方法对2011年城市外来劳动力群体的性别工资差距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城市外来劳动力群体中,性别间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已经变得不太显著,但在职业方面针对女性外来劳动力的"粘性地板"现象仍然十分突出。(2)人力资本禀赋和就业职业特征对男性与女性外来劳动力工资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不同收入分位数上的影响系数也有明显的差异。(3)性别歧视是造成外来劳动力性别间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而男性与女性劳动者工作经验的差距以及工作经验收益率的差异已经取代教育因素成为了性别收入差距中的突出问题。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孟凡强 邓保国
本文基于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与分解方法分析了中国城乡工资差异及其中户籍歧视的影响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从全国层面来看,城乡工资差异在工资分布的不同位置上存在不对称现象,城乡工资差异随工资分布由低分位数向高分位数上升而趋于缩小,并且这一变化趋势是由户籍歧视造成的工资差异的缩小导致的,这一结论也适用于东部和中部地区。第二,从分地区的城乡工资差异来看,在中分位数和低分位数上,东部地区城乡工资差异最大;在较高分位数上,西部地区城乡工-资差异最大;中部地区在整体工资分布上城乡工资差异是三大地区中最低的。第三,从分地区由户籍歧视造成的工资差异来看,在工资分布的末端,西部地区由...
关键词:
城乡工资差异 户籍歧视 分位数分解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世伟 郭凤鸣
文章依据东北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微观数据,分别对男性和女性工资方程进行分位数回归,并对分位数回归结果进行性别工资差异分解。研究结果表明,在工资分布的所有分位数上,东北城市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工资差异;在工资分布的底部,性别工资差异一部分是由个人特征差异造成的,一部分是由性别歧视造成的;在工资分布的中部以上,性别工资差异完全是由性别歧视造成的;随着分位数的提高,性别工资差异不断缩小,但性别工资歧视程度却不断扩大。因此,政府在提升低收入女性人力资本的同时,应设计和实施公平的工资制度以逐渐消除针对女性的工资歧视。
关键词:
性别歧视 工资 工资分布 分位数回归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周兴 王芳
本文基于CHNS历次调查的数据资料,运用非条件分位数回归模型和分解方法对1989-2009年间我国国有与非国有部门工资差距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和分解。实证结果表明:在1989-2009年的三个时期内,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的工资差距经历了先缩小再扩大的V型趋势,人力资本禀赋、就业和职业等影响因素在国有与非国有部门的工资方程中所起的作用有较大的差异。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有与非国有部门间收入差距主要是由于国有部门的工资溢价造成;然而新世纪以来,虽然国有部门的工资溢价仍然存在,但已不是造成当前部门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非条件分位数回归 国有部门 工资差距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马超 顾海 李佳佳
本文运用2期面板数据对性别工资差异进行了分解研究。研究表明,从截面的角度来看,2009年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歧视状况明显好于2006年;从动态的角度来看,通过固定效应模型消除不可观测的性别异质性后再进行分解,不同性别劳动力工资变化的差异,几乎完全由个体特征的变化来解释,而非歧视。
关键词:
性别工资差异 面板数据 固定效应 歧视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杨锦英 马良 方峥 何翠香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1995年和2008年的数据,运用重新赋权的无条件分位数回归的分解方法以及无条件分位数"再次分解方法"(Double-decomposition)对城镇地区性别工资差异进行实证研究发现:(1)性别工资差异由1995年的"粘地板"现象逐渐呈现出2008年的"玻璃天花板"现象的趋势;(2)系数效应是造成性别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工作经验是影响性别工资差异的显著因素;(3)从再次分解结果看,在时间维度上性别工资差异逐渐拉大,在横截面数据上低收入群体的女性情况得到改善,而高收入群体女性情况恶化了。因此,政府应出台针对性的政策来缩小性别工资差异。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震
本文使用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分解方法研究了农民工的性别工资差异。结果发现,农民工的性别工资差异表现为"天花板效应";但在工资分布的最高端,性别工资差异又开始缩小。对此,本文给出了基于统计歧视和社会保护政策的解释。而城镇职工的性别工资差异则表现为"粘地板效应"。在农民工工资分布的高端,性别差异表现出与城镇职工工资分布低端相似的趋势。这一点表明在工资分布高端的女性农民工已经开始突破二元分割体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社会保护。
关键词:
分位数回归分解 农民工 性别工资差异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席艳乐 张相文 曹亮
采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库2004~2009年的数据,运用IV方法和基于控制函数的分位数回归方法,测算了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劳动力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扩大了男女性别工资差距。更为重要的是,分位数回归显示,贸易自由化对同一样本内部不同工资水平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差异,高工资劳动力尤其是高工资的男性劳动力从贸易自由化中获益最多,而低工资劳动力尤其是低工资的女性劳动力最容易受到贸易自由化带来的工资损害。因此,通过发展教育提升女性的人力资本水平意义重大,这也是缩小性别工资差异,最终实现两性平等的关键所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学军
基于CHNS历次调查的数据资料,利用非条件分位数回归与分解方法,实证研究1989—2011年三个时期中国城镇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差异问题。研究表明:(1)两个就业群体间的工资差距在不断扩大,正规就业的个体禀赋优势在工资决定中发挥了关键作用;(2)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差距存在不对称性现象,且在工资分布的末端表现明显,符合"黏地板效应",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低收入群体存在较为严重的市场分割和就业歧视;(3)由个体禀赋所解释的特征差异呈现上升趋势,而由非市场因素解释的参数差异则在不断下降,反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学军
基于CHNS历次调查的数据资料,利用非条件分位数回归与分解方法,实证研究1989—2011年三个时期中国城镇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差异问题。研究表明:(1)两个就业群体间的工资差距在不断扩大,正规就业的个体禀赋优势在工资决定中发挥了关键作用;(2)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差距存在不对称性现象,且在工资分布的末端表现明显,符合"黏地板效应",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低收入群体存在较为严重的市场分割和就业歧视;(3)由个体禀赋所解释的特征差异呈现上升趋势,而由非市场因素解释的参数差异则在不断下降,反映出我国劳动力市场在整体上趋于公平和完善,工资的决定机制更加以市场为导向。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学军
基于CHNS历次调查的数据资料,利用非条件分位数回归与分解方法,实证研究1989—2011年三个时期中国城镇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差异问题。研究表明:(1)两个就业群体间的工资差距在不断扩大,正规就业的个体禀赋优势在工资决定中发挥了关键作用;(2)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差距存在不对称性现象,且在工资分布的末端表现明显,符合“黏地板效应”,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低收入群体存在较为严重的市场分割和就业歧视;(3)由个体禀赋所解释的特征差异呈现上升趋势,而由非市场因素解释的参数差异则在不断下降,反映出我国劳动力市场在整体上趋于公平和完善,工资的决定机制更加以市场为导向。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建
文章使用“社会网络与职业经历”(JSNET2021)调查数据,考察了职业流动对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职业流动通过“机会差异”和“回报差异”两个关键渠道导致了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收入差距。在机会差异方面,由于体制分割形成的流动机会不均衡分布以及传统家庭性别分工模式,女性跨体制流动的几率明显低于男性,这限制了女性进入市场体系并获得高收入的机会;在回报差异方面,职业流动所带来的收入增长对女性效果甚微,但对男性大有裨益。这一过程主要涉及两种差异化机制:一是收入溢价机制,即部门内部流动以及由体制内向体制外的跨部门流动大大增加了男性收入,但这些流动对女性收入增长的效果十分有限;二是收入惩罚机制,体制外向体制内的跨部门流动增加了男性收入,却降低了女性收入。职业流动过程所引发的性别收入差距及其分异效应,加剧了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收入不平等。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家龙 黄乾
基于均值分析的经典OLS回归掩盖了身份变量对于不同收入点的作用大小和显著性,本研究引入分位数回归,重点分析身份差别对于收入分布的影响及影响的规律性。利用2013年家庭住户收入调查(CHIP)数据,研究发现:(1)户籍身份对收入的条件分布具有呈"U"形的显著影响。(2)党员身份对中高端收入人群具有扩大收入差距的效应。(3)就业身份的影响差异明显,固定职工、长期合同人员相对于临时合同、没有合同人员在收入分布的中高端具有显著且更大的影响;在任一收入分位数水平上,固定职工、长期合同、临时或短期合同、没有合同的收入回报依次降低。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家龙 黄乾
基于均值分析的经典OLS回归掩盖了身份变量对于不同收入点的作用大小和显著性,本研究引入分位数回归,重点分析身份差别对于收入分布的影响及影响的规律性。利用2013年家庭住户收入调查(CHIP)数据,研究发现:(1)户籍身份对收入的条件分布具有呈"U"形的显著影响。(2)党员身份对中高端收入人群具有扩大收入差距的效应。(3)就业身份的影响差异明显,固定职工、长期合同人员相对于临时合同、没有合同人员在收入分布的中高端具有显著且更大的影响;在任一收入分位数水平上,固定职工、长期合同、临时或短期合同、没有合同的收入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钱文荣 姜励卿
本文利用浙江省农民工调查的微观数据,通过分位数回归和分位数分解的方法,研究了男性和女性农民工在整个工资分布上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民工群体间的性别工资差异呈逐步扩大的趋势,但性别工资歧视程度在不断降低。在收入分布的低分位数上,歧视是造成农民工性别工资差距的主要原因;而在高分位数上,个人资源禀赋造成的差异则成为性别工资差距的主要来源。
关键词:
农民工 性别工资 分位数回归 分位数分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