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04)
- 2023(6444)
- 2022(5444)
- 2021(4869)
- 2020(4023)
- 2019(8940)
- 2018(8855)
- 2017(16547)
- 2016(9167)
- 2015(10136)
- 2014(10180)
- 2013(10047)
- 2012(9173)
- 2011(8250)
- 2010(8673)
- 2009(8148)
- 2008(8287)
- 2007(7599)
- 2006(6779)
- 2005(6386)
- 学科
- 济(36371)
- 经济(36298)
- 管理(33579)
- 业(25981)
- 企(22683)
- 企业(22683)
- 中国(13382)
- 制(12792)
- 财(12653)
- 方法(11394)
- 数学(9669)
- 数学方法(9566)
- 体(8569)
- 业经(8563)
- 农(8350)
- 地方(7973)
- 务(7504)
- 财务(7483)
- 财务管理(7462)
- 体制(7380)
- 环境(7130)
- 企业财务(7095)
- 银(6840)
- 银行(6827)
- 城市(6545)
- 划(6544)
- 行(6480)
- 融(6290)
- 金融(6288)
- 学(6062)
- 机构
- 大学(131950)
- 学院(130653)
- 济(54643)
- 经济(53156)
- 管理(49792)
- 研究(46004)
- 理学(41558)
- 理学院(41063)
- 管理学(40551)
- 管理学院(40292)
- 中国(35287)
- 财(29485)
- 京(28633)
- 科学(26024)
- 所(22499)
- 财经(21990)
- 江(21077)
- 中心(20924)
- 经(19819)
- 研究所(19807)
- 农(18936)
- 北京(18030)
- 业大(17312)
- 经济学(17201)
- 院(17115)
- 范(16518)
- 州(16445)
- 师范(16372)
- 财经大学(16216)
- 经济学院(15260)
- 基金
- 项目(85257)
- 科学(68195)
- 基金(62955)
- 研究(62903)
- 家(54585)
- 国家(54161)
- 科学基金(47187)
- 社会(41895)
- 社会科(39737)
- 社会科学(39730)
- 基金项目(33454)
- 省(32343)
- 自然(29705)
- 自然科(29036)
- 自然科学(29026)
- 教育(28636)
- 自然科学基金(28484)
- 划(27890)
- 资助(24451)
- 编号(24254)
- 制(22077)
- 成果(20466)
- 部(19406)
- 重点(19397)
- 发(18018)
- 课题(17897)
- 国家社会(17832)
- 创(17662)
- 教育部(16822)
- 创新(16745)
共检索到2082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程鸿群 后倩
应用系统动力学理论确定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进度系统的边界,在项目生命周期内从进度形成机制的角度对进度风险事件进行了识别,并结合问卷调查建立了项目进度仿真模型,分析了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进度的变化趋势及风险事件影响下的进度偏差行为模式。结果显示: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实施时间及成本是计划的1. 278倍和1. 284倍,影响项目实施时间及成本的关键风险分别为中期变更风险、建设成本超支风险、群体事件风险。在此基础上,结合阶段风险事件影响下的进度偏差行为模式提出了应对策略。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娆
基于《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结合基础设施PPP项目特点,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监控和信息沟通等五个方面搭建内部控制体系框架并设计运作机制,以期在理论上拓展现有的多侧重于项目合约签订阶段的机制设计,为基础设施PPP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实践参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立力 刘怡 谭德庆
在无法把握BOT项目的不可控制风险的情况下,如何减小或避免可控制风险就显得犹为重要。为增强对可控制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在对可控制风险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提出了按风险发生的时间阶段进行重点管理的方法和风险分解的管理方法,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BOT 可控制风险 项目公司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博
美国的绿色基础设施是保护土地资源和控制城市蔓延的开放空间网络,代表着一种较新的精明保护思想。在系统论述其概念原理、研究方法和实施管理途径的基础上,探讨了绿色基础设施理论对我国相关研究和保护规划的借鉴价值。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刘国亮 刘萍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空间、时间以及规模上都具有特殊属性,项目建设资金来源多渠道、筹资模式多样化、项目资金回收期长且具有沉淀性,正是这些特征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产生了资金管理问题。本文引入耗散结构的理论思想,结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特征,强化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财务控制,探讨建立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财务控制的原则。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丽华
西部基础设施领域民营资本BOT项目在我国处于探求阶段,风险较大。此类BOT项目的风险主要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经营管理风险、不可抗力风险等,对BOT项目风险进行控制,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从源头抓起,对BOT项目的评估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研究,是项目成功的关键环节。因此,BOT项目评估应该从评估的内容、方法和模型等方面进行研究和选择。
关键词:
BOT 评估 方法和模型 风险控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云华 丰景春 薛松
PPP模式下,公私双方控制权的合理配置与合作效率密切相关。针对PPP合作过程中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能力差异性、目标差异性以及水利基础设施不确定性大的特点,结合不完全契约理论建立激励约束视角下水利PPP项目剩余控制权的优化配置模型;基于该模型,分析私人部门的投资额度、股权比例、技术水平、管理能力,以及公共部门的协调、监管、社会收益期望值等因素与剩余控制权配置比例的关系,进而提出一系列基于剩余控制权优化配置的激励约束方案。为PPP模式下公私双方的剩余控制权优化配置提供理论和应用依据,完善和补充PPP模式契约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滕明君 周志翔 王鹏程 郑忠明 谢启姣
城市化及其所带来的生态影响成为全球化的重要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也深受影响,其景观结构和生态功能受到影响.该文目的是通过对城市生态设施景观结构特征与形成机制的分析,研究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调控方法,为城市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该文主要分析了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快速城市化区域生态基础设施的空间破碎化、景观粒度、人工影响与景观不稳定性、系统生态服务功能格局和景观连通性等结构特征,并分析了快速城市化下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景观结构特征的形成机制.结果显示快速城市化地区基础生态设施表现出高度破碎化、高度人工化和生态不稳定性、低生态服务功能、低景观连通度等特征,并从城市中心向郊...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基础设施 景观结构 调控机制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石莎莎 常志兵
基于内外治理机制的双重视角,运用进化博弈理论分析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中政府部门和私人投资者的进化稳定策略,并分析稳定解的区间范围和影响因素,最后结合我国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的运营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在单纯外部监管机制下,通过强化对机会主义行为的惩罚力度可以使系统朝着私人投资者机会主义行为概率尽可能小(y_1~*=0)的方向演化,完善政府监管治理机制;在引入显性实物期权的契约治理机制下,通过强化约束条件的惩罚力度可以使系统朝着y_1~*=0的方向演化,且相对于单纯外部治理,契约治理机制扩大了y_1~*=0的稳定解空间,节约了政府部门的监管成本。
[期刊] 改革
[作者]
柳学信
基础设施产业市场化改革可能带来的公共风险包括体制与政策风险、公共安全风险、国家经济安全风险、社会安全风险、规制风险。可以考虑从改革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完善改革的配套经济政策和加强公共监督三个方面予以控制;同时,为顺利推进我国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必须由相对独立的综合机构制定、实施改革方案,要坚持"总体同步配套,渐进分步实施"原则,构建基础设施产业改革的利益均衡博弈机制。
关键词:
基础设施 改革 公共风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邓小鹏 李启明 熊伟 袁竞峰
文章着重分析了我国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项目的风险识别问题。文章通过对PPP模式相关的专家进行的问卷调查得到了我国PPP项目的20个关键风险。在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运用多元统计因子分析方法,将20个关键风险归纳为五个主因子,针对这五个主因子所包含的信息,提出了我国PPP项目风险管理的五个重要目标。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孙荣霞 王松江
目前,许多城市政府采取BOT、TOT、PPP模式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在建设中发现,运用单一的BOT、TOT、PPP模式进行建设时,由于环境的变化,往往会打破项目相关群体原有的收益与风险的平衡,激化项目利益相关群体之间的矛盾,导致项目出现危机。本文提出了城市基础设施集成融资结构框架,即把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分解为若干个子项目,根据各个子项目的特点分别采取不同的融资方式,并在项目运行过程中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变更或组合为其他的模式,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保证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赵国富 王守清
BOT项目融资模式自诞生以来,引起了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模式,BOT/PPP模式对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解决政府财政压力、引进外资、促进民间资本投入和提高效率等方面有很大优势。目前对于BOT/PPP项目的研究还主要限于财务评价、风险分析方面,有关BOT/PPP项目的社会评价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原有项目社会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BOT/PPP项目的特点引入了发展相对成熟的层次分析法,建立适应BOT/PPP项目社会效益评价的方法,以期清楚地认识BOT/PPP项目的社会效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