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88)
- 2023(11064)
- 2022(9906)
- 2021(9387)
- 2020(7661)
- 2019(17761)
- 2018(17676)
- 2017(33662)
- 2016(18532)
- 2015(20813)
- 2014(21040)
- 2013(20845)
- 2012(18887)
- 2011(16938)
- 2010(17031)
- 2009(15370)
- 2008(14811)
- 2007(12787)
- 2006(11235)
- 2005(9654)
- 学科
- 济(71265)
- 经济(71189)
- 管理(53747)
- 业(47721)
- 企(40392)
- 企业(40392)
- 方法(33302)
- 数学(28491)
- 数学方法(28098)
- 中国(20723)
- 农(17557)
- 财(16833)
- 学(16782)
- 地方(16202)
- 业经(15511)
- 理论(13756)
- 环境(12346)
- 和(12104)
- 农业(11858)
- 制(11671)
- 贸(11246)
- 贸易(11238)
- 技术(11039)
- 务(10953)
- 财务(10884)
- 财务管理(10867)
- 易(10834)
- 划(10645)
- 企业财务(10268)
- 教育(10211)
- 机构
- 大学(262430)
- 学院(259866)
- 管理(105328)
- 济(95639)
- 经济(93071)
- 理学(91546)
- 理学院(90476)
- 管理学(88788)
- 管理学院(88332)
- 研究(85983)
- 中国(61559)
- 京(57553)
- 科学(55964)
- 所(42746)
- 财(42484)
- 业大(40624)
- 农(40448)
- 研究所(39237)
- 中心(38713)
- 江(36789)
- 北京(36630)
- 范(35989)
- 师范(35630)
- 财经(34631)
- 院(31994)
- 农业(31874)
- 经(31494)
- 州(30643)
- 师范大学(29111)
- 技术(28362)
- 基金
- 项目(183632)
- 科学(143328)
- 研究(132544)
- 基金(131898)
- 家(115374)
- 国家(114452)
- 科学基金(98360)
- 社会(80956)
- 社会科(76621)
- 社会科学(76600)
- 省(71561)
- 基金项目(71328)
- 自然(66026)
- 自然科(64457)
- 自然科学(64439)
- 自然科学基金(63234)
- 划(61334)
- 教育(60974)
- 编号(54414)
- 资助(54069)
- 成果(43615)
- 重点(40742)
- 部(39485)
- 发(38412)
- 创(37580)
- 课题(37568)
- 创新(34992)
- 科研(34911)
- 大学(34185)
- 计划(33594)
共检索到3703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戈娃 杨淼
工业革命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给城市带来巨大压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城市功能的增加和完善。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速度也随之加快,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原先的城市功能分区也发生了改变。为适应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应该发挥城市规划的作用,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城市基础设施分布在城市各处,是人们基础生活的必要设施,离开这些基础设施,城市居民生活就会直接受到影响,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对城市基础设施系统的构成与规划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由王峤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19年9月出版的《城市规划设计》一书较为详细地对当前城市规划领域的热点和重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也提出了有效的设计策略,对于研究城市基础设施系统的构成与规划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戴菲 王可 殷利华
近些年快速城镇化导致我国很多城市旱内涝频发,与"速排"相反,一些国内学者提出城市雨水资源化。随着"海绵城市"的推行,城市雨洪基础设施规划尤显重要,但目前我国相关研究仍较缺乏。从城市规划层面探讨了雨洪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的规划方法途径,首先综合分析城市水文、地形、土地利用现状及其他专项规划,把控多层次"灰色"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耦合关系:其次依据不同层次需求归纳"雨水促渗截留型"、"雨水调蓄;争化型"、"综合功能型"三大类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应用途径,以期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铌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类招生,贯彻通识教育背景下,科学建构城市规划专业基础教学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建立良好认知结构、知识框架;随着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用于教学;通过教、学互动,开拓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探讨培养城市规划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综合性人材的教育模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俞孔坚 李海龙 李迪华
以人口为基础、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的传统城市发展规划模式,不能应对中国城市快速发展和环境可持续的问题。"反规划"提出城市的建设规划必须以生态基础设施(EI)为依据,而不是建立在人口预测和市政基础设施之上。"反规划"与当代的景观都市主义和前科学时代城市建设中的"风水"有相同理念,并源于19世纪的以绿道作为游憩基础设施的思想、20世纪初的城市绿带作为城市形态控制的思想和20世纪后期关于生态基础设施作为生物保护基础的思想。生态基础设施由关键性的景观结构构成,它们对景观中的各种自然过程、生物过程、遗产保护及游憩过程具有战略性的意义,维护对人类社会所不可或缺的自然资产和自然服务。在快速的城市发展过程中,EI...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戴达民
城市规划要依靠信息。城市信息系统的作用是建立所有必要的数据,掌握城市发展的梗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婷婷 戴慎志
在当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开发建设中,存在以下四大主要矛盾:城市总体规划与基础设施专项规划错位;重复建设与供给不足并存;用地浪费与土地空间不足并存;过度超前与滞后建设并存。要解决这些矛盾,应从我国基础设施规划体系的调整入手,构建新的城市规划编制建设体系:"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建设实施",并对这一体系的每个层面都要不断调整编制方法、完善编制内容来适应供给环境的变化。
关键词:
基础设施 城市规划 矛盾 对策 规划编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毛其智
“双碳”目标是中国政府向世界的庄严承诺,城乡建设是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本文拟从城市规划的视角,以“双碳”目标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为主题,探讨未来城市规划研究的问题。一引言2022年是肆虐全球三年之久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走向结束的一年。如同人类历史上每次历经劫难的过程那样,世界在这一刻都会重新燃起发展的希望,在痛定思痛之后憧憬美好的未来。2022年6月,联合国在波兰卡托维兹召开第11届世界城市论坛,论坛主题是“推动城市转型,铸就美好未来”。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波 赵锋
作为北京林业大学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园林学院规划教研室从1995~1998年进行了风景园林专业规划系列课程的研究与实践。这一项目的主要内容是以"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景观设计"三门课程为主建立系列课程,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程安排衔接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通过四年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已通过校方的验收,在教学中受到学生的欢迎,取得较为突出的效果。同时,参与项目研究的教师也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邓清华
本文借用系统论、控制论、社会控制论的思想阐述了城市系统、城市规划。提出城市系统是一个控制论系统,城市规划实质上是它的一种自为控制方式,转型期处于失范状态的城市系统也可以用规划来控制其健康、有序地发展,并着重论及城市规划对自为控制的硬、软两种控制的利用,提出要完善法律、建立公众参与和社会调查制度、普及规划教育、善用舆论和社会评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魏心镇
远在三十年代,英国A·G·Tansley提出生态系统概念;到五十年代美国E·P·Odum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生态理论体系;七十年代以来,关于生态乎衡的理论得到迅速发展;迄今又出现了许多学科生态化和生态科学社会化的倾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修春亮
城市规划的社会科学理论基础修春亮现代城市从面貌、结构到功能都非常复杂,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地理学和美学从各自不同的角度研究城市的本质性问题,为城市功能组织和城市设计提供原则和依据,是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城市规划人员应具有综合思想,全面理解城市的多...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付喜娥
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概念起源于欧美,是一个确保城乡生态系统精明保护与精明增长的网络体系,是城乡实现生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指导框架。基于大量规划案例的研究,总结了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原则、方法、具体步骤与实施管理,并辅以英国剑桥亚区域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案例详细介绍了绿色基础设施的构建过程,将其分为准备与规划目标确定、景观资源特征识别(数据查证),识别并评估网络中心和连接廊道、确定绿色基础设施格局与规划、综合评估、规划实施与管理六步骤。最后,针对我国目前城市化与生态文明建设背景指出我国借鉴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与难点,并针对我国实际城乡生态环境问题,指出进行...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艳妮 尹海伟
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产生于欧美国家,是一个有关城市自然生态和绿色空间的术语,旨在通过绿色基础设施框架的构建来突破传统生态保护的局限性,最终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国外绿色基础设施内涵的辨识出发,简要介绍了国外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的发展历程,并基于大量规划研究案例,总结了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切入点和一般步骤,系统评述了国外绿色基础设施的规划要点,希望能对解决我国目前城市化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所面临的困境提供一些启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龙瀛 韩昊英 谷一桢 沈振江 毛其智
规划实施评价是近年来中国城市规划领域的研究热点。已有研究主要侧重于以整个规划范围为研究对象,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对比规划实施结果和发展现状的一致性,属于时空静态的针对规划实施结果的评价方法。但城市规划的实施效果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都具有异质性,而且城市扩展同时受到市场力量和政府因素的影响,城市规划作为一种政府主导的制度性因素,并不是制约城市扩展的唯一因素。本文提出了基于Logistic回归和GIS的时空动态的规划实施评价方法,其在考虑实施结果的同时更侧重对规划实施过程的评估,考虑了城市扩展的框架下城市规划对空间控制的实施效果,并以北京市域1958、1973、1982、1992和2004年编制的五版城市总体规划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根据规划执行的时间跨度,将1947年至2008年分为5个时间阶段,分析各个阶段城市扩展的驱动因素,识别各版城市规划在不同阶段所起到的城市扩展促进作用。并以2004-2008年为例,以各个区(县)为子区域,探讨2004版总规在中心城市、近郊区和远郊区实施效果的空间变化,识别总规在城市扩展中的空间异质性,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含义。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建国后北京市城市规划的控制作用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远郊区县的规划作用效果明显高于近郊和中心地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段成荣,谭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