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60)
- 2023(3493)
- 2022(2741)
- 2021(2328)
- 2020(1855)
- 2019(4333)
- 2018(4203)
- 2017(8391)
- 2016(4572)
- 2015(4292)
- 2014(4273)
- 2013(4209)
- 2012(4023)
- 2011(3641)
- 2010(3870)
- 2009(3489)
- 2008(3429)
- 2007(3234)
- 2006(2815)
- 2005(2464)
- 学科
- 济(18680)
- 经济(18659)
- 管理(13137)
- 中国(9436)
- 业(6922)
- 地方(6490)
- 家(6176)
- 国家(6047)
- 城市(5919)
- 财(5865)
- 企(4960)
- 企业(4960)
- 方法(4824)
- 农(4275)
- 数学(4266)
- 城市经济(4252)
- 数学方法(4237)
- 财政(4203)
- 政(3618)
- 国家机关(3615)
- 机关(3615)
- 制(3499)
- 环境(3453)
- 业经(3394)
- 工作(3381)
- 发(3304)
- 人事(2984)
- 人事管理(2984)
- 学(2938)
- 农业(2824)
- 机构
- 大学(59659)
- 学院(58973)
- 济(24850)
- 经济(24065)
- 研究(22911)
- 管理(22121)
- 理学(18712)
- 理学院(18445)
- 管理学(18256)
- 管理学院(18128)
- 中国(15747)
- 科学(13511)
- 京(13288)
- 财(13265)
- 所(10917)
- 中心(10086)
- 财经(9800)
- 研究所(9768)
- 经(9009)
- 江(8900)
- 范(8695)
- 师范(8652)
- 院(8649)
- 农(8610)
- 经济学(8312)
- 北京(8292)
- 业大(7643)
- 经济学院(7455)
- 财经大学(7299)
- 师范大学(7260)
- 基金
- 项目(41102)
- 科学(32968)
- 基金(30414)
- 研究(29947)
- 家(26797)
- 国家(26599)
- 科学基金(22929)
- 社会(20866)
- 社会科(19829)
- 社会科学(19823)
- 基金项目(16228)
- 省(14957)
- 自然(13765)
- 自然科(13460)
- 自然科学(13454)
- 划(13412)
- 自然科学基金(13169)
- 教育(12766)
- 编号(11261)
- 资助(11216)
- 成果(9370)
- 发(9341)
- 国家社会(9330)
- 重点(9310)
- 部(8995)
- 课题(8367)
- 创(8080)
- 制(7859)
- 创新(7693)
- 教育部(7688)
共检索到901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高健
为实现以基础设施为代表的城市公共品的有效供给,在对城市基础设施特征和分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实际情形,运用公共品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进行论证,指出政府与非政府的共同供给可有效解决我国现阶段城市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问题,并就共同供给的思路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城市基础设施 公共品 共同供给 有效供给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邓淑莲
基础设施由于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见效慢,具有较高的投资风险而使其融资成为发展的关键。由于政府财力已不堪重负,更由于政府融资的非效率问题严重,80年代以来基础设施的非政府融资在发展中国家发展迅速。我国近年来基础设施的非政府融资也已经出现,融资手段多样化。在众多融资手段中,长期债券融资因其独特的优点而应该成为基础设施融资的首选。因为基础设施项目通常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产生可预见的稳定收益,其收费水平又受到政府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静 郭伟
该文以公共政策价值取向为基础,分区域对中国农村基础设施政府供给在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社会公正、农民生活和谐等方面的价值取向进行评估。分析表明,由于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带来了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价值取向的区域差异。指出要统筹城乡、规划先行、产业带动,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互相促进,以基础设施供给加快实现东部地区城乡一体化、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西部地区扶贫解困的价值取向。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沈沛龙 苗居楠 张文龙
基础设施投资有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利用2003~2012年的31个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双对数模型估计了基础设施的投资乘数效应。全样本回归结果表明教育投资对国内总产出的促进作用最大,培育人才对促进经济的作用显著。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对中部地区总产出的促进作用最大,教育投资对西部地区总产出的促进作用最大,水利基础设施对东部地区总产出的促进作用最大,表明基础设施投资在各区域存在不均衡效应,各地区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进行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
关键词:
基础设施 投资效率 投资结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宋丽锋 孙钰 崔寅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我国七个超大城市2007~2016年公共基础设施的政府供给绩效进行分析,同时对2016年的无效DEA单元进行调整,并找出影响供给绩效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从区域上看,东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政府供给绩效明显高于中西部城市;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供给绩效与投入规模并不完全呈正相关关系;重庆市和武汉市均出现了供给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导致供给绩效并不理想,应采取扩大投入规模、优化供给结构以及注重协调发展等措施进行改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薛长深
为了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冲击,中央就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作出部署,各地密集推出了新一轮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尽快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供给问题,既是贯彻落实"六稳"、"六保"工作的具体举措,也是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地方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供给模式包括国家预算资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和地方政府债券四种类型,每种类型在融资规模和落地效率方面各有优劣。在当前形势下,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供给模式选择应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规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地方政府债券"是现实可行的最优策略。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徐曙娜
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具有混合产品的性质和自然垄断的特点 :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 ;再加上其在供给需求上的特性及收入分配的要求 ,政府应从消费方式、生产方式和资金筹集三方面进行干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还应该加强对有关干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具体政策的建设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夏秀梅
在城市基础设施多元投资新格局下,城市政府由传统的唯一投资者,演变为多元投资主体之一。要重新界定政府投资的合理性,有必要从城市政府投资地位、投资范围、投资方式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应当建立"一主多元"的投资格局;政府投资范围应界定在非经营性资产和未能得到合理回报的经营性资产;重视城市政府投融资方式在融合与分离上的创新。
关键词:
基础设施 政府投资 投资地位 投资范围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丽英 邱法宗
现阶段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在解决引资的同时,监管相对滞后,存在着系统性风险;科学定位城市基础设施行业,强化政府有效监管,主要涉及市场准入监管、成本价格监管、服务质量监管三个环节;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服务质量监管链;构建政府监管与社会监督双层监督体系。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吕伟
基础设施提供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物质基础。由于基础设施通常要求的投资数量大、建设周期长,而且不同类型基础设施的公共性程度也有差别,因此政府出于财政约束和增进效率等考虑,通过提供政策支持,鼓励私人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提供和运营。这些支持政策包括现金或实物补助、股权投资、债权投资、风险担保、税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温来成
基础设施在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需要在政府和其他市场主体之间明确划分职责。政府投资的重点是具有纯公共物品的基础设施,以及部分准公共物品性质的基础设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在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基础设施政府投资项目在风险管理中的问题包括政府基本建设投资范围过宽过大,存在过度投资风险;国有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领域仍处于垄断地位;基础设施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运营效率不高;在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存在较大的债务风险;基础设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制度不健全,主要以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为主,风险管控能力弱;等等。本文针对我国基础设施政府投资的现状,以及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根据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提出了进一步明确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投资的边界,降低政府过度投资的风险;在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处理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的关系,防范垄断经营风险;努力提高基础设施政府投资项目的运营效率,降低资源配置风险;治理政府基础设施投资领域的债务风险,促进地方财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基础设施 政府投资 风险管理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沈春苗 董梅生 陈东
该文把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偏向纳入三部门均衡的动态分析框架,证明了政府增加高级基础设施投资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当一般性基础设施投资的产出弹性处于上升通道时,政府增加对高级基础设施投资短期内会抑制经济增长,长期内却会促进经济增长。该文用省际面板数据对模型结论进行SYS-GMM检验,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和中部地区,高级基础设施投资和经济增长呈"U型"特征,在东部地区呈"倒U型"特征。说明当前继续增加高级基础设施投资将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有利,而对东部地区不利;如果东部地区希望通过增加高级基础设施投资的方式推动经济增长,应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一般性基础设施投资的产出弹性。以上结论既为"林毅夫命题"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侯惠荣
随着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绩效评价作为项目管理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和项目有效管理的工具,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政府投资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龙小燕 陈旭 黄亦炫
本文构建一般均衡理论模型,从融资约束角度分析政府债券、融资平台、税收收入、土地出让等因素与中国基础设施投资的正相关关系,并利用中国2006-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评估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为首的融资渠道对基建投资的拉动效应,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融资平台融资规模对基础设施投资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尤其是专项债券的政策引导和杠杆效应能够拉动更大规模的基建投资;(2)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财力较弱的西部地区,政府债券的投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