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21)
- 2023(6884)
- 2022(6001)
- 2021(5612)
- 2020(4901)
- 2019(11631)
- 2018(11458)
- 2017(22601)
- 2016(12075)
- 2015(13480)
- 2014(13108)
- 2013(13160)
- 2012(11739)
- 2011(10652)
- 2010(11204)
- 2009(10296)
- 2008(10285)
- 2007(9013)
- 2006(8240)
- 2005(7327)
- 学科
- 济(51013)
- 经济(50968)
- 管理(32146)
- 业(28296)
- 企(23547)
- 企业(23547)
- 方法(22743)
- 税(21715)
- 数学(20518)
- 税收(20268)
- 收(20104)
- 数学方法(19959)
- 中国(15632)
- 财(15321)
- 农(11432)
- 地方(11022)
- 理论(9506)
- 学(9225)
- 业经(9093)
- 制(7818)
- 贸(7656)
- 贸易(7647)
- 易(7369)
- 农业(7345)
- 城市(7035)
- 和(6953)
- 环境(6865)
- 务(6852)
- 财务(6815)
- 财务管理(6804)
- 机构
- 学院(163775)
- 大学(163218)
- 济(65115)
- 经济(63509)
- 管理(61526)
- 研究(56094)
- 理学(52451)
- 理学院(51849)
- 管理学(50482)
- 管理学院(50188)
- 中国(41685)
- 财(36249)
- 京(35727)
- 科学(34698)
- 所(28566)
- 财经(26719)
- 江(26029)
- 农(25369)
- 研究所(25365)
- 中心(24647)
- 经(24154)
- 业大(23484)
- 北京(22966)
- 范(20996)
- 师范(20811)
- 州(20624)
- 院(20460)
- 经济学(20047)
- 农业(19730)
- 财经大学(19580)
- 基金
- 项目(107924)
- 科学(84649)
- 基金(77993)
- 研究(76971)
- 家(68985)
- 国家(68507)
- 科学基金(58755)
- 社会(48391)
- 社会科(46021)
- 社会科学(46004)
- 省(41846)
- 基金项目(40363)
- 自然(38777)
- 自然科(38012)
- 自然科学(38000)
- 自然科学基金(37240)
- 划(36055)
- 教育(36048)
- 资助(33274)
- 编号(31275)
- 成果(25597)
- 重点(24552)
- 部(23119)
- 发(22847)
- 创(22245)
- 课题(22230)
- 创新(20847)
- 国家社会(20243)
- 科研(20221)
- 计划(19958)
共检索到2563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庄序莹
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规模究竟是否恰当已日益成为关注焦点。而采用何种科学的经济学方法来评价公共品最优规模在现实中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通过引入MDP税收分配机制,我们能较好地促使经济主体显示其对公共品的真实偏好,从而达到公共品的最优配置规模。根据MDP机制,我们还可以对城市各项公共设施规模进行检验,以促进公共品的有效配置。
关键词:
城市基础设施 最优规模 MDP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韩传峰 王增光
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应与经济—社会—生态复杂系统相互耦合,以实现系统间相互匹配和相互促进,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功能安全,促使其在不断演化中实现长效。城市基础设施系统长效能力是衡量城市基础设施系统长效性的重要指标,表征了基础设施复杂系统在全寿命周期与经济、社会、生态等相关联系统动态适应和主动寻优的能力。在界定城市基础设施系统长效能力内涵的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定量描述,并采用灰色GM(1,N)模型以实现对小样本、贫信息且具有不确定性的城市基础设施系统长效能力的预测。根据该预测模型可以有效判断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当前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趋势,以确定城市基础设施系统是否处于长效发展态势,...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仲常 姜建慧 龚锐
对城市现代化的评价,存在一个比较公认的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其中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指标是最基础的指标。从城市技术性基础设施,既包括交通、给排水、能源、信息、环境五大系统为主体的狭义城市基础设施出发,在国内外研究基础上,选择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评价模型;选用1998~2007年全国30个省市数据分别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最后得出相关结论和建议。
关键词:
城市现代化 基础设施 指标体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沈洁 张可云
从单中心城市模型出发构建开放的城市体系增长模型,阐明城市特征如何影响规模变化率。在此基础上通过夜间灯光数据反映城市规模变化率,构建实证模型考察工资收入、基础设施及其协同效应对城市规模扩张速度的影响。结合我国2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工资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有助于城市规模加速扩张,且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协同作用;(2)城市规模的扩张速度一定程度上受到周边城市相关属性的影响,收入水平较高的城市能够显著带动周边城市发展,但毗邻规模较大或便利设施更为完善的城市可能不利于本市的规模增长;(3)不同地区、不同规模城市的增长模式存在差异。建议结合城市实际条件制定规划目标,区分不同类型城市选择发展路径,着力加强城际联系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奇 童纪新
以一带一路17个省市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DEA及MAlMquist指数模型将一带一路分为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四大板块,分析发现,东南地区综合效率最高,但tFP增长一般,主要为纯技术效率增长较慢;东北地区综合效率偏低,主要由于纯技术效率和增长率偏低;西南地区综合效率偏低的原因为纯技术效率偏低,但其增长率保持较高水平,技术进步慢是导致tFP增长缓慢的原因;西北地区由于规模效率过低导致综合效率偏低,且规模效率增长速度不够,加上技术进步速度偏低,tFP进步较慢。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皮亚彬 李超
本文将市政基础设施与区际基础设施同时纳入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分析了两类基础设施对城市体系规模格局的差异化作用机制。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当区际基础设施水平较高时,各城市加大市政基础设施投入的政策效果更明显;而在区际基础设施处于中低水平时,小城市投资市政基础设施以吸引产业和人口的政策可能无效,大城市通过市场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城市拥堵的努力可能适得其反。研究对如何通过选择合理的基础设施投入组合优化城市体系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基础设施 运输成本 集聚经济 城市体系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危恒昌 王军武 程康 李政
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由于其复杂性往往具有较多的参与方,而各参与方风险分担的合理与否是PPP项目成败的关键所在。运用基于风险偏好的讨价还价博弈模型进行风险在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方之间的分担,并确定各风险在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方之间的分担比例。对于社会资本方承担的风险往往是通过多个参与方联合组建的项目公司来分摊,选取社会资本投资方、总承建方及运营方作为风险分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讨价还价博弈的基础上,运用三方博弈模型确定出社会资本方初步承担的风险中社会资本投资方、总承建方及运营方最后各自承担的比例。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唐晓灵 张青
公共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载体,是支撑经济社会运行和保障民生的重要物质基础。文章在梳理国内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践的基础上,以陕西省为例探究城市基础设施空间配置合理性以及效率评价,结果表明陕西省10个地级市基础设施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整体呈中心向外围扩散的模式,即关中城市呈现较好发展态势,其中西安市占据"一家独大"的核心地位,城市压力巨大;陕北次之,陕南城市群应加大基础设施力度,以满足城市空间需求。省域层面应合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引导各市经济资源、产业结构优势互补,实现区域与城市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基础设施配置 城市空间 效率 空间耦合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危恒昌 王军武 程康 李政
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由于其复杂性往往具有较多的参与方,而各参与方风险分担的合理与否是PPP项目成败的关键所在。运用基于风险偏好的讨价还价博弈模型进行风险在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方之间的分担,并确定各风险在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方之间的分担比例。对于社会资本方承担的风险往往是通过多个参与方联合组建的项目公司来分摊,选取社会资本投资方、总承建方及运营方作为风险分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讨价还价博弈的基础上,运用三方博弈模型确定出社会资本方初步承担的风险中社会资本投资方、总承建方及运营方最后各自承担的比例。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刘强
在我国的税收实践中,虽然纳税人是导致税收流失最主要的方面,但由于征税人方面的原因而导致的税收流失也不容忽视。运用预期效用理论,对税务人员的违规行为进行建模分析的结果表明,应加强对税务人员的管理,以防止和减少因税务人员的违规所导致的税收流失。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袁东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点,也是亚洲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一建设是一个大规模资本动员过程。中国在这方面积累起了丰富的经验,可供分享。融合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建立起开发性金融撬动与引领的先导机制,推进相关政府机构与项目主体具备进入中长期资本市场融资的能力,是中国经验的核心内涵。亚投行的创建,是中国经验共享的尝试。亚投行应当积极连同其他多边开发银行,以及各国相关机构,共同起到组织动员商业资本和推动建立发展亚洲债券市场的作用。这是亚投行预期功能的应有之义。为此,需要具体经营管理者具有必备的前瞻性宏观认识、专业素养、统筹把握和大胆探索创新的能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国兴 郭菊娥 龚利
政府与投资商签订政府购买协议被广泛的应用于在电力、城市供水等基础设施BOT项目融资中,政府购买协议的存在对BOT项目特许权期决策有着深刻的影响。遗憾的是现有计算BOT项目特许权期的文献没能考虑这一事实。针对这一不足,本文提出了基于政府购买协议的BOT项目特许权期决策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蔡晓琰 周国光
文章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和神经网络模型,在分析影响交通基础设施PPP项目运营的主要风险并建立其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交通基础设施PPP项目的智能风险评价模型。针对交通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评价的常用方法对主观经验依赖较强、不同项目间评价结果的可借鉴性不强的现状,本研究的评价模型能通过自主学习模糊综合评价的评价结果而实现风险评价智能化。通过实证分析,证实交通基础设施PPP项目智能风险评价模型具有可行性,并建议根据项目运营情况完善风险评价体系、统一不同项目间的模糊综合评价的评分标准、建立和完善智能风险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PPP项目 智能风险评价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郭广珍 刘瑞国 黄宗晔
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现有文献多认为交通基础设施通过影响生产行为而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通过观察日益普遍的私家车购买现象,本文发现,交通基础设施不仅影响生产行为,同时也直接影响居民的消费行为。据此,本文构造了一个交通基础设施同时影响生产和消费的增长模型,揭示了道路基础设施通过促进私家车消费,进而改变居民消费结构,最终推动经济增长的机制。为了验证理论命题,本文还构建了中国2000—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并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道路和道路基础设施投资不仅可以直接通过乘数效应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以通过提高居民消费中私家车数量及其所占比例(消费效应)间接推动经济增长。
关键词:
道路基础设施 经济发展 私家车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咏梅 陈美华
起源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REITs已经形成多种结构模式并拓展到了众多领域。随着2020年证监会相关文件的发布,拉开了我国基础设施公募REITs的帷幕。综观国际成熟市场,REITs的分类复杂、模式多样。通过归类整理美国、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REITs的结构模式与税收制度,对我国类REITs和基础设施公募REITs的结构模式与税收政策进行研究分析,认为我国基础设施公募REITs存在结构层次复杂、税收负担过重、缺乏配套税收优惠政策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
基础设施 REITs 结构模式 税收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