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50)
- 2023(12956)
- 2022(10649)
- 2021(10122)
- 2020(8167)
- 2019(18908)
- 2018(18458)
- 2017(33742)
- 2016(18996)
- 2015(20951)
- 2014(20246)
- 2013(19256)
- 2012(17978)
- 2011(16433)
- 2010(16279)
- 2009(14398)
- 2008(13945)
- 2007(11856)
- 2006(10556)
- 2005(9353)
- 学科
- 济(70032)
- 经济(69948)
- 管理(42100)
- 业(38966)
- 中国(29973)
- 企(28444)
- 企业(28444)
- 方法(28326)
- 数学(25734)
- 数学方法(25514)
- 农(20477)
- 教育(20101)
- 学(15713)
- 贸(15504)
- 贸易(15493)
- 易(15125)
- 财(15069)
- 地方(14425)
- 业经(13618)
- 农业(13569)
- 制(12389)
- 理论(11972)
- 环境(11524)
- 发(11355)
- 技术(10736)
- 银(9875)
- 银行(9838)
- 融(9743)
- 金融(9741)
- 行(9468)
- 机构
- 大学(257934)
- 学院(250010)
- 济(104349)
- 经济(102293)
- 研究(98143)
- 管理(88117)
- 理学(76711)
- 理学院(75625)
- 管理学(74388)
- 管理学院(73890)
- 中国(67368)
- 科学(58547)
- 京(57090)
- 所(48811)
- 研究所(45037)
- 农(44476)
- 财(44311)
- 范(42879)
- 师范(42501)
- 中心(42446)
- 业大(37791)
- 北京(36812)
- 财经(36120)
- 江(35990)
- 师范大学(35530)
- 院(35190)
- 农业(35099)
- 教育(34090)
- 经济学(33566)
- 经(33289)
- 基金
- 项目(174440)
- 科学(139461)
- 研究(128778)
- 基金(127532)
- 家(114281)
- 国家(112951)
- 科学基金(94716)
- 社会(84022)
- 社会科(79411)
- 社会科学(79393)
- 基金项目(67202)
- 省(65550)
- 教育(64706)
- 自然(60027)
- 划(59299)
- 自然科(58660)
- 自然科学(58638)
- 自然科学基金(57607)
- 编号(50634)
- 资助(50584)
- 成果(42101)
- 重点(41111)
- 部(41012)
- 发(39235)
- 课题(38119)
- 创(36823)
- 教育部(35647)
- 国家社会(35624)
- 创新(34299)
- 大学(33322)
共检索到3769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晓锋
使用流动人口比重较高的50个城市2005-2017年的城市特征数据及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了城市基础教育供给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流动人口集聚的城市的基础教育供给,对人口出生率增长有显著的正效应;中、西部城市基础教育供给对人口出生率的提振作用较东部城市更显著,且就业质量越高、房价越低的城市,其基础教育供给对人口出生率的提升作用越大。据此认为,政府应根据城市异质性在增加城市基础教育供给、提升基础教育资源可及性的过程中,兼顾基础教育总量扩容与质量提升,以缓解城市家庭基于基础教育供给不足而产生的"生育焦虑"的问题,并通过提升就业质量、稳定房价等联动政策来降低城市家庭的孩子生养成本,以提升家庭生育意愿。
关键词:
城市基础教育供给 生育焦虑 人口出生率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黄小瑞 占盛丽
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考试中,上海学生和芬兰学生的成绩都是名列前茅,但各自付出的代价却存在很大差异。特别是从数学焦虑这一微观视角出发,可以从一个侧面更为准确地刻画不同教育体制下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质量。使用多组结构方程模型对2012年PISA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上海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越长,数学焦虑越高;但芬兰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长短对数学焦虑没有显著影响。数学成绩对于数学焦虑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特别是在上海学生中,高数学焦虑对男生的负面影响更大。在芬兰和上海的学生中都发现,数学成绩较低的学生,课外补习时间长更有利于降低数学焦虑;成绩较好的学生,课外补习时间短更有利于降低数学焦虑。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墨涵 梁晶晶 张冉 季诚钧
纾解家长的教育焦虑是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关切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应有之义。本研究采用二阶聚类分析法和链式中介模型探究家庭教育资本对中小学家长教育焦虑的影响机制,通过对50533名中小学家长的调查研究发现:(1)家庭教育资本负向影响家长教育焦虑,家庭教育资本越丰富的家长教育焦虑程度较低,家庭教育资本越匮乏的家长教育焦虑程度较高;(2)参照家庭教育资本弱势组,教育资本中等偏上的家长可通过家庭氛围转化教育焦虑;(3)参照家庭教育资本弱势组,教育资本中等偏上的家长可通过家校沟通影响教育焦虑;(4)家庭氛围和家校沟通在家庭教育资本和家长教育焦虑之间起到链式中介作用。建议中小学家长通过增加家庭书籍、学习资源等教育拥有物,营造和谐、进取的家庭氛围;落实“双减”政策,建立“家庭-学校-社区”合作育人网络,提升沟通质量,合力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建立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合理的教育资源分配机制,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从根本上缓解教育焦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巩阅瑄 陈涛 薛海平
家庭教育焦虑已在我国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这与课外补习投入存在一定关联,也是当前"双减"政策出台的重要原因之一。罗洛·梅把家庭教育焦虑分为正常焦虑和过度焦虑。本文围绕"家庭教育焦虑是否会增加课外补习投入"这一核心问题,通过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两种家庭教育焦虑对课外补习投入均有正向影响,其中正常焦虑型家庭注重子女"学科类"和"艺体类"双重补习,而过度焦虑型家庭只注重"学科类"补习;(2)经济、文化资本高的家庭更易有正常焦虑,经济、文化资本低的家庭更可能过度焦虑;(3)经济、文化资本高的家庭可通过课外补习投入转化教育过度焦虑,经济、文化资本低的家庭则由于资本的有限性使其陷入过度焦虑的恶性循环;(4)过度焦虑型家庭的教育常会逾越父母爱子的边界。基于以上结论以及对"中国特征"的分析提出完善政府作为外部治理主体的政策引导、强化学校作为中介治理主体的质量保障、提高家庭作为内部治理主体的能力建设等建议,旨在促进教育公平,引导过度焦虑型家庭谨守爱的边界。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张珂 张立新 朱道林
学区制度下,通过支付更高价格购买学区房来获取优质教育资源已经成为最常见且有效的途径。通过构建特征价格模型的定量化结果表明,北京市海淀区基础教育资源对住宅价格的影响显著,住宅所在学区的质量水平每下降一个等级,住宅价格平均降低2.33%;每增加一所重点学校的入学资格,住宅价格平均升高6.07%;住宅与学区内重点学校的最近距离每增加1%,住宅价格平均降低5.80%。学区间差异形成了住宅价格的初次增值,就近入学政策与户籍制度限制是教育资源资本化到住宅价格中的前提,学校间教学资源配置不均衡是学区房价格差异的根本原因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秀平
依据教育阶段,就地升学包含幼升小、小升初、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四类。基础教育阶段的就地升学是随迁子女就地升学问题的主要方面。随着年级的升高,随迁子女的就地升学率不断下降,这不利于保障、推进教育公平。研究发现,家庭生计框架下的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随迁子女就地升学教育选择均有决定性影响。为此,保障随迁子女教育权利的政策设计必须基于其所在的流动家庭,在推进依法治教、优化随迁子女教育政策内部运行机制的同时,统筹制定和完善收入增长、就业和社会保障、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完善社区服务等教育外的相关政策,以达成教育融合与社会融合的良性互动,保障国家的持久和谐稳定。
关键词:
随迁子女 基础教育 就地升学 家庭生计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全磊 陈玉萍 丁士军 吴海涛
本文利用2016年鄂粤两省农民工家庭生计调查数据,从家庭总收入和结构性收入双重视角,探讨基础教育和就业行业对未完全汇合农民工家庭收入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基础教育和非农就业行业均有利于农民工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但二者仅通过打工经商收入提高家庭总收入水平,接受过基础教育的家庭更易于脱离农业生产,虽然损失了转移性收入,但总体上有利于家庭资源配置的改进。政府应适时将农村义务教育年限从9年延长至12年,并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契机,因地制宜地发展本地产业,改革涉农补贴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农民工家庭的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创造新的增长点。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骆婧雅 朱新卓
家长教育焦虑已经成为当前的普遍现象,中产阶层家长尤为甚。本文基于2022年在全国8省市开展的初中生家庭教育状况调查,采用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究了中产阶层家长教育焦虑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中产阶层家长普遍存在教育焦虑,整体呈现“高焦虑情绪,低教育参与”的特点。学业和身心健康是家长最为焦虑的内容,学业监管是家长最主要的教育参与行为;(2)家长的教育成层认知正向影响其教育焦虑;(3)教育期望在家长的教育成层认知与教育焦虑之间发挥中介作用,且直接效应远高于间接效应;(4)家长对教育竞争的感知在教育期望与教育焦虑之间起调节作用。可见,在中产阶层家长教育焦虑的形成机制中,家长的教育成层认知是逻辑起点,教育期望是直接原因,教育竞争感知是关键环节。要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应从降低社会分化、完善社会建设;建构低筛选、弱竞争的基础教育结构;弱化文凭的等级性和教育竞争性;引导家长建立合理的教育期望等方面进行系统性改革。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徐新扩 韩立岩
节能减排影响就业,反过来,就业影响节能减排吗?本文基于STIRPAT模型,采用中国城市家庭的调查数据,分析就业状态及其变动对家庭消费隐含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受雇、失业和退休对家庭消费隐含碳排放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0927、-0.233和-0.157,就学的影响不显著;就业状态影响的差异说明就业状态变动会导致家庭消费隐含碳排放的变动;具体而言,受雇通过衣着、家用设备、家居、通讯、交通和文教娱乐等多类消费增加家庭的隐含碳排放,退休增加家庭医疗保健消费的隐含碳排放,就学人员食品消费的隐含碳排放较高。研究结果能够为家庭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田宏杰 张庆伟 邹盛濠 李勇
多年来,我国家庭以过度校外培训和过量作业练习为路径构筑起了密集型教养的“内卷化”竞争赛道,而“双减”政策使得家庭所依赖的这两条密集型教养路径受阻。分别对2037位和12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发现密集型教养路径受阻时家长的当前学业焦虑和未来地位焦虑被激发。在当前学业焦虑方面表现为校外培训路径受阻激发的资源焦虑和课后作业路径受阻激发的缺失焦虑;在未来地位焦虑方面表现为担忧子女学业优势不足而感到博弈竞争焦虑,担忧未来教育竞争力提升路径受阻而感到应试焦虑,担忧社会阶层向上流动路径受阻而感到分层焦虑。对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群体比较发现,高、中SES组家长感受到的教育资源主观剥夺感更强,而低SES组家长在密集型教养实际路径方面受阻更多。对在密集型教养路径受阻的情境下,“密集型教养—当前学业优势—未来学业竞争力—社会阶层向上流动”的动力路径和文化资本对该路径的差异性作用进行了验证。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吕洋 高子茗
本文利用夜间灯光数据测算城市空间紧凑度,并匹配201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城市空间形态对城市家庭消费储蓄的影响。研究显示,城市空间形态不紧凑对家庭储蓄率存在负向影响,且上述影响在经济活动中心数更多、规模更大城市以及相对贫困、职住距离更远的家庭中更加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城市空间形态对家庭收入不存在显著影响,但是不紧凑的城市空间形态通过推动居民通勤成本上升,进而提高家庭交通和服务消费支出,降低了家庭储蓄率。此外,不紧凑空间形态城市较低的家庭储蓄率和交通便利性,会扭曲个体的消费储蓄路径,居民自身福利的主观感知变差,由此构成了城市不紧凑发展的隐性损害,而完善良好的城市交通设施能够有效减弱上述损害影响。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楚红丽 赵树贤
从国内外相关研究看,在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因素的选取上,多以家庭收入状况或家庭基本情况作为考虑的主要内容,这些家庭情况包括家庭收入或支出情况、家庭类型(如,双亲家庭或单亲家庭)、家庭的社会阶层、父母受教育程度、所在地区及宗教信仰、孩子的数量、在读的年级(教育等级)、孩子的性别等等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实际上,社会制度、社会文化和个人的偏好也是需要考察的影响因素。在选取可操作性的定义描述社会制度、文化和个人偏好时可能需要依据各国国情展开具体的探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锦华 陈博欧
本文利用上海财经大学2019年"千村调查"数据,分析了在义务教育及高中教育阶段,子女随迁对农村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运用工具变量估计、倾向得分匹配法以处理子女随迁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及样本自选择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地区、家庭特征、父母特征及子女个体特征后,子女随迁使得农村家庭对该子女的教育总支出增加了50.50%,教育负担率提高了5.82%。其中,校内教育支出负担率增加了1.54%、校外教育支出负担率增加1.20%,学校生活费负担率增加1.48%,择校或借读费负担率增加1.59%。在影响机制方面,城镇地区更高的生活成本和教育成本以及异地就学政策的限制,造成了校内教育支出、择校或借读费支出的被动增加。同时,子女随迁一定程度提高了父母的教育期望,进而促进了对子女校外教育支出的增加。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魏易 薛海平
基于2017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CIEFR-HS 2017)的数据对我国中小学生校外培训的选择和支出进行刻画,采用两阶段Hurdle模型和边际消费倾向模型分析家庭结构、家庭经济文化资源与家庭校外培训的选择和支出之间的关系。证实独生子女家庭和双亲家庭对子女的校外教育投入更多,其中独生子女家庭的女孩能够获得更多的校外教育机会和投入,尤其是校外兴趣班。流动人口对子女课外补习投入要高于本地家庭。而边际消费倾向分析显示,相对于本地家庭和城镇户籍家庭,流动人口和农村户籍家庭都不倾向于将增加的收入用于校外兴趣班。家庭收入水平和父母教育程度与是否选择校外培训以及支出水平显著正相关。边际消费倾向分析显示,随着母亲教育程度提高,家庭对子女综合素质的培养越加重视,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家庭已经开始将投入的重点从学科类的课外补习转换成了兴趣拓展类的校外培训。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杨靖
中国国家图书馆是具有公共图书馆性质的中央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大众阅览服务。图书馆焦虑的产生对其有效利用图书馆资源产生不利影响,对焦虑总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馆员了解读者到馆阅读体验、提高读者服务质量。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在国家图书馆提供大众阅览服务的阅览室内开展实证研究,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自编调查问卷,从制度、馆员、舒适性、便捷性、资源质量、知识和情感7个维度及一般人口学特征、到馆频次、到馆目的对图书馆焦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研究表明,大众阅览读者的焦虑情绪处于中等水平,其在各维度的焦虑程度与年龄、受教育程度有关,并受到馆频次、到馆目的影响。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关建议,为缓解读者的图书馆焦虑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图书馆焦虑 实证研究 国家图书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