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52)
2023(5311)
2022(4431)
2021(4184)
2020(3298)
2019(7748)
2018(7625)
2017(14431)
2016(7914)
2015(8735)
2014(8469)
2013(8354)
2012(8044)
2011(7132)
2010(6977)
2009(6326)
2008(6050)
2007(5330)
2006(4880)
2005(4199)
作者
(20517)
(17325)
(16903)
(16319)
(11271)
(8371)
(7835)
(6865)
(6669)
(6091)
(6058)
(5710)
(5592)
(5520)
(5287)
(5162)
(5124)
(5120)
(4981)
(4844)
(4187)
(4112)
(4107)
(4102)
(3819)
(3810)
(3784)
(3723)
(3499)
(3482)
学科
(31064)
经济(31028)
管理(20031)
(16300)
(12498)
企业(12498)
地方(11648)
中国(11375)
(9804)
方法(9531)
数学(8249)
数学方法(8153)
城市(7032)
(6717)
业经(6609)
(6586)
农业(6131)
(6007)
环境(5886)
城市经济(5041)
(4692)
理论(4669)
(4509)
地方经济(4481)
工作(4428)
(4300)
(4070)
(3887)
贸易(3881)
(3622)
机构
大学(101193)
学院(101162)
管理(37949)
(37004)
研究(35997)
经济(35787)
理学(32306)
理学院(31787)
管理学(31248)
管理学院(31026)
中国(27469)
(23374)
科学(22389)
中心(18245)
(17420)
(16578)
(16423)
师范(16334)
(16231)
(15385)
研究所(14951)
北京(14615)
业大(14234)
(13758)
(13642)
师范大学(13570)
财经(13517)
(12215)
农业(11742)
(11018)
基金
项目(71006)
科学(56391)
研究(52986)
基金(50928)
(44068)
国家(43656)
科学基金(38065)
社会(34333)
社会科(32075)
社会科学(32058)
基金项目(28209)
(27303)
自然(24471)
(23918)
自然科(23859)
自然科学(23854)
教育(23723)
自然科学基金(23374)
编号(21963)
资助(18932)
成果(17714)
重点(15721)
(15644)
课题(15559)
(14989)
(14201)
国家社会(13755)
创新(13296)
规划(13114)
大学(13068)
期刊
(46829)
经济(46829)
研究(32068)
中国(23354)
科学(14867)
(14250)
学报(14044)
(13968)
管理(12576)
教育(12409)
大学(11113)
学学(10256)
农业(9476)
(8623)
金融(8623)
城市(8555)
技术(7908)
(7830)
问题(7740)
资源(7204)
业经(7191)
经济研究(6600)
财经(6287)
现代(5576)
(5534)
图书(5450)
(5359)
(5084)
理论(4636)
发展(4496)
共检索到1585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陈鹏  
通过对一个商品房社区19年来物业费调价实践过程的深度解析,力图探究和揭示一种城市基层社区的保守主义协商治理之道。物业费问题是物业管理服务中的一个敏感问题,也是当前商品房社区治理的难点问题。从表面上看,物业费调价是一种市场交易行为的经济问题,背后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治理问题,牵涉到多元主体之间的协商博弈,其间蕴含着多重动力机制。社区权力的筛选机制、制衡机制和旋转机制共同为保守主义协商治理之道奠定了坚实基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红梅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是联系政府和群众的基础组织,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关系城市高速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之命脉。传统的治理模式、治理主体、治理体系已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城市要发展必须要进行基层社会治理改革;政府已意识到多重治理主体介入城市基层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中城市公民参与程度对城市基层社治理改革的影响毋庸置疑。以贵州省贵阳市为例,从公民参与视角对城市基层社会治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电子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治理时代,重视引导公民参与,才能形成有效治理体制与机制,形成政府、社会、公民共同承担的"协同治理"的新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方拥军  
社区教育的评价和督导是社区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乡镇(街道)、村(居)基层社区教育的良性发展有赖于督导评价机制的建设,这是由社区教育所属的事业特征、当下的阶段特征、特有的价值特征以及它的工作特征决定的。近几年来,江苏省苏州市在基层社区教育督导评价机制建设中进行了诸多有益的尝试,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区域内社区教育的蓬勃发展。但是同时也要看到,社区教育的督导评价机制普遍存在着督导力度不够、法理基础缺乏、问责机制不明的问题。展望我国未来社区教育的督导评价,它必将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纳入国家教育督导体系,它的法理依据将会进一步明确和具体,它的评价将进一步专业和多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成良  
当前城市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困境是自上而下的行政动员能力与自下而上的社会组织动员能力发展不均衡,从而造成政府压力过大、责任过重,不仅行政效果得不到群众认可和理解,还滋生了群众在公共事务中的等靠要思想。通过对南京市社区治理创新的调查发现,官僚系统内通过行政动员的方式,依靠行政命令、体制机制调整、资源投入等手段提供公共服务,满足群众需求,提升社区自治能力的改革能够显效一时,但是没有激起群众的参与热情和社会活力,基层民主和自治的发育空间仍然不足,行政与社会两者不均衡的动员能力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在社区治理中,政府应当做到进退有度,当社会、市场失灵时,择机进入,同时,应该避免部门利益对基层自治过多干预,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涛  韩清颖  
在中国,社区网格化管理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管理实践,历经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诸多城市的"常用工具"。虽然各地跟风推进网格化管理实践,但却未洞察它的本质与运行逻辑。从广州市越秀区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案例来看,社区"网格化管理"在技术系统、管理流程、业务下网格、监督控制等环节较之于传统社区管理有着明显的优势,但目标的复制性和动力的被动性、资源配置中资源的依赖性和技术的非相宜性以及效果评估中效率的狭义性和不佳的自治性又彰显了某种程度的行政管理"回归"。这反映了社区网格化管理推进过程中存在的管理手段现代化必须与治理生态多样性有机结合起来,不能犯急躁冒进的"形而上学错误"。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陈俊  祝凤梧  王相宇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中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社区是我国重要的基层管理单位,是我国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基层单元。社区公共财政作为社区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代表着国家行政权力介入基层社会的重要工具,是政府组织与社区自治组织实现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关键力量。近年来,武汉市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工作,将社区治理作为社会基层治理的前沿阵地,社区治理模式探索走在全国前面。文章对2017年-2018年武汉市级财政支持社区建设资金投入情况进行分析,挖掘和剖析基层治理下财政投入的表象及微观问题和原因,并就如何把握政府与社区之间"指导与服务、协作与监督"的关系,如何建立社区公共财政制度实现对社区建设的有效承接,如何调动居民自觉投入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的积极性,提出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财政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何问陶  王金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石天琼   徐晓新  
高模糊—高冲突型政策在我国一定范围内存在。文章将时间引入模糊—冲突政策执行模型,探讨基层高模糊—高冲突型政策执行模式的转换路径和机制。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如果没有掌握资源的优势联盟的推动,高模糊—高冲突型政策容易在基层出现执行阻滞。当政策被高位推动时,政策目标、程序性规则的模糊性和执行者间的冲突会降低,使高模糊—高冲突型政策转换为中模糊—中冲突型政策;相应地,执行阻滞被突破,出现政策的悬浮性执行。目标群体的广泛参与有利于降低政策的实质性规则模糊,还有利于缓解政策执行者与目标群体之间以及目标群体内部的冲突,使中模糊—中冲突型政策进一步转换为低模糊—低冲突型政策;相应地,悬浮性执行的政策又进一步转换为以资源为关键要素的行政性执行。基于此,文章尝试建立一个契合中国政策实践的基层政策执行解释框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延军  
协同治理是以政府为主导,由多个参与主体积极配合,充分整合、利用资源和发挥优势,以达到社会公共事务治理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我国基层社区教育存在着治理体系不健全、多元主体治理的协同度不高、参与主体力量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整合协同度较弱、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在对策与路径上,要党建引领,政府统筹;多部门协同,多元参与;培育社会组织,探索市场化机制;搭建平台,资源共享;拓展内容,服务民生。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运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迈入新时代,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乡之间的公共承载关系发生了变化。由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存在差异性,城市、城镇社区治理从传统意义的人口管理向综合性服务型管理发生了转变。目前,由于旧的思维模式还没有彻底转变,社区化公共管理与服务之间还没有形成一个整体,临时化以及边缘化、模糊化等现象制约了城市社区化综合服务的发展。因此,应完善社区管理服务模式,建立多方参与的管理机制,这已经成为打造新时代下社区管理服务模块的新方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琦  田鹏  
提升城乡基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补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短板弱项,是"十四五"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我国城乡基层社区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供给、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困境依然十分突出。本研究从治理动力、治理主体、治理规则以及治理目标等维度提出理论框架;基于苏北地区的实证调查分析基层社区文化治理转型的动因及文化秩序重建的实践逻辑。研究发现,城乡社区结构转型和秩序演化过程中文化主体的多元性、文化治理规则的复杂性以及文化治理目标的引领性等多重社会逻辑共时性运作,使得基层社区文化治理体系转型和治理秩序重建呈现出更加复杂、动态的实践特征。基层社区文化治理转型主要是由"农民上楼"后的"文化饥饿"、居民文化自治乏力以及社区文化引领不足等问题引起;同时,在具体文化治理实践过程中必须突破"官办文化"与"送文化"思维模式,并基于"民办文化"与"种文化"的新思维营造标准化公共文化空间、重塑主体化治理规则及社会化协同机制,实现多元文化融合下的共建、共治、共享。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琦  田鹏  
提升城乡基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补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短板弱项,是"十四五"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我国城乡基层社区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供给、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困境依然十分突出。本研究从治理动力、治理主体、治理规则以及治理目标等维度提出理论框架;基于苏北地区的实证调查分析基层社区文化治理转型的动因及文化秩序重建的实践逻辑。研究发现,城乡社区结构转型和秩序演化过程中文化主体的多元性、文化治理规则的复杂性以及文化治理目标的引领性等多重社会逻辑共时性运作,使得基层社区文化治理体系转型和治理秩序重建呈现出更加复杂、动态的实践特征。基层社区文化治理转型主要是由"农民上楼"后的"文化饥饿"、居民文化自治乏力以及社区文化引领不足等问题引起;同时,在具体文化治理实践过程中必须突破"官办文化"与"送文化"思维模式,并基于"民办文化"与"种文化"的新思维营造标准化公共文化空间、重塑主体化治理规则及社会化协同机制,实现多元文化融合下的共建、共治、共享。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浦劬  汤彬  
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性环节,准确把握和分析基层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权威,是深刻理解新时代国家治理的基点。本文以T市B区"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实践探索为案例,以基层党组织的治理权威塑造机制为着眼点,致力于呈现"基层党组织领导"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之间的过程机制。研究发现,B区各社区党组织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权力结构的一体化运作"、"党建元素的标识性感召"和"党群动员的人格化示范"三重权威塑造机制,并以此为路径,巩固和强化了党组织与居民的血肉联系。这种"嵌入式自主"的扎根状态,不仅有效提升了其治理权能,也触发了居民的心理反应机制,促生了情感性的政治认同。这种治理权能与政治认同的有机统一,使得基层党组织治理权威超越了西方权威类型学的传统认知,丰富了党的领导权威的实践意涵。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牛艳秋  
中华民族孕育了历史悠远的灿烂文化,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中国文化的基因图谱。不同的区域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自身发展历程,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深刻地影响着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芜湖作为“皖江明珠、创新之城”,区域文化多元交融、特色鲜明,一直迸发着强大的活力。挖掘本土区域文化中的精神内核,可以有效地培养公共意识、维系社会稳定、强化价值引领,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意义,使其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助推器,进一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朱潇俏  
以长沙市为个案,对社会组织嵌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随着长沙市社会组织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在扶弱助残、关爱儿童、社区治理等社会服务领域的作用日益显著,尤其是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中,通过整合社会优势资源,积极发挥自身主体性作用,长沙市社会组织已然成为长沙市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重要力量。长沙市社会组织嵌入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了基层党建模式,激发了社会组织参与的积极性,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效能,满足了市民美好生活的需求。当然,部分社会组织嵌入基层社会治理仍然存在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的政治嵌入困境、社会组织之间联动合作不够强的结构嵌入困境、未能真正融入服务对象的关系嵌入困境、与受众认同观念存在差异性和服务理念不足的文化嵌入困境。要推动社会组织有效嵌入基层社会治理,必须做到以下“四个注重”:一是注重健全社会组织参与制度,二是注重强化政府支持力度,三是注重加强多元主体协同合作,四是注重提升社会组织公信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