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68)
2023(16942)
2022(13528)
2021(12187)
2020(9703)
2019(21854)
2018(21469)
2017(40552)
2016(21769)
2015(24158)
2014(24058)
2013(23395)
2012(21662)
2011(19487)
2010(19512)
2009(17278)
2008(16814)
2007(14630)
2006(12997)
2005(11746)
作者
(62801)
(52406)
(52084)
(49381)
(33602)
(24922)
(23527)
(20437)
(20416)
(18394)
(18034)
(17778)
(16902)
(16372)
(16302)
(16032)
(15494)
(15261)
(15254)
(15092)
(13019)
(12791)
(12679)
(12203)
(11814)
(11753)
(11483)
(11405)
(10555)
(10378)
学科
(97505)
经济(97405)
管理(57924)
(55956)
(43320)
企业(43320)
方法(36024)
中国(32057)
数学(31456)
数学方法(31001)
(27691)
地方(26297)
业经(25235)
(20235)
农业(18977)
(18227)
(17434)
(16144)
贸易(16129)
(15939)
(15719)
银行(15690)
(15506)
(15392)
金融(15389)
(15119)
环境(15035)
产业(14972)
理论(14151)
技术(14098)
机构
大学(307771)
学院(306384)
(124972)
经济(122140)
管理(116012)
研究(109409)
理学(99430)
理学院(98186)
管理学(96333)
管理学院(95718)
中国(80630)
科学(66222)
(66205)
(56120)
(53486)
(51465)
中心(50311)
研究所(48733)
(47516)
业大(44871)
财经(44532)
(44041)
师范(43553)
北京(41288)
(40756)
(40612)
农业(39852)
经济学(38889)
(37812)
师范大学(35440)
基金
项目(212068)
科学(168421)
研究(156010)
基金(153926)
(134787)
国家(133652)
科学基金(115238)
社会(100743)
社会科(95553)
社会科学(95531)
(83099)
基金项目(80755)
自然(72939)
教育(71579)
自然科(71312)
自然科学(71290)
(70410)
自然科学基金(69958)
编号(62922)
资助(60866)
(50416)
成果(50407)
重点(48466)
(45901)
(44462)
课题(44121)
国家社会(42744)
创新(41630)
科研(40263)
发展(40146)
期刊
(141807)
经济(141807)
研究(93153)
中国(65502)
(47779)
学报(47292)
科学(44929)
管理(43622)
(41606)
教育(38449)
大学(36958)
学学(34505)
农业(32669)
(29544)
金融(29544)
技术(28327)
业经(24248)
经济研究(21932)
财经(21474)
问题(19797)
(18562)
(17026)
图书(16276)
(14872)
技术经济(14237)
(14233)
科技(14224)
资源(14202)
现代(14064)
商业(13609)
共检索到4638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春生  
数字平台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城市基层治理的各个领域。通过对C镇赋能城市基层治理的“智能码”平台案例研究发现,其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悬浮化的问题,具体包括平台数据悬浮于真实社会问题、平台规则悬浮于问题处置需求、平台知识悬浮于社会治理情境、平台运行悬浮于基层治理过程等。基于行动者及其行动结果的影响因素,从行动目标、知识、权力和规则等维度解释了城市基层数字平台悬浮化的发生逻辑,为规避潜在风险、推动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津  
数字治理具有“赋能”“赋权”“提低”的作用。为获取数字治理的红利,各地积极推动数字治理在基层落地,建设了基层数字治理平台。但目前,基层数字治理平台建设存在建设资金来源单一、缺乏专业人才、治理功能偏弱和服务类型偏少、制度建设滞后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做好省级规划,做好人才招录,探索平台建设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在平台建设中需要以基层群众的需求为导向,扩大基层群众的参与空间,突出平台的服务功能。此外,还需要推进包容性制度建设,汇集群众智慧,助力基层智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畅  黄巨臣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数字技术驱动下职业教育全方位、深层次的创新变革,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职业教育的跨界性和数字化转型的系统性赋予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以高度复杂性,需要从多重制度逻辑框架下多维、发展的立体视角审视和理解这一进程。以数字技术应用发展为指引,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依循三重逻辑:资源生成—回应需求的服务逻辑;场域拓展—虚实融合的空间逻辑;平台重塑—多元协同的治理逻辑。基于资源服务逻辑,精准识别和回应各类需求是资源服务配置低效困境的化解之道;基于场域空间逻辑,正确定位、系统建设、合理应用、适需调适数字化空间,才能改善虚实空间融合不佳问题,增强虚拟空间的现实功用;基于平台治理逻辑,破解部门整合及主体参与不足的困局,关键在于通过平台化组织变革实现多元协同治理。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尹瑶   叶敬忠  
作为消费领域新的商业范式,新零售正在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能。本文以新零售平台盒马的数字化实践为例,透视新零售的多维属性和发展逻辑,深入剖析新零售驱动消费革命的实践机理。研究发现,新零售在组织形态、场景、信息、消费者权力、技术网络等维度塑造了崭新的消费生态,并成为消费领域新的范式革命。新零售催生出大型帝国式组织与社会技术网络——新零售平台,其通过构建消费空间、确立消费参照系、制造消费话语、充实消费内容、重构消费追溯体系等方式驱动了新一轮消费革命,推动新型消费蓬勃发展。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勇  
面对激增的任务与职责,基层干部并非被动承压或是一味逃避,而是在有限资源约束下选择性地分配精力资源、应对负担。借鉴组织平衡理论,从“行为可见性”和“行动效能”维度建立基层干部负担差异性认知与应对的分类框架,可分出忠诚——自主加码、准退出——弱化参与、呼吁——避责加压和混合——自我调适四种理想类型。基于T镇的田野研究表明,行动效能和行为可见性越高,贡献越容易获得组织认可,基层干部越愿意提升努力水平以适配更高任务要求(忠诚);行动效能不变而行为可见性越低,贡献难以被组织识别和认可,干部可能会维持既有努力不变、消极应对(准退出)。行为可见性并非越高越好,当行动效能较低时,基层干部更容易暴露在问责风险中而采取自我加压和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宝建  薄香芳  陈劲  李娜娜  
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在价值生成过程中呈现出独特的价值逻辑。随着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向平台生态竞争优势转变,从数字化创新时代价值来源转向出发,明确价值生成的新逻辑范式,系统梳理价值界面延拓,并据此论证价值配置空间演变,分析数字平台生态系统连接经济带来的价值发现。基于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价值取向,阐释启动阶段用户价值共创、扩张阶段天棚战略扩容、维护阶段价值隔离机制,进而揭示平台生态系统价值生成规律。研究结论为审视数字创新背景下的价值创造规律及数字平台生态系统行动与治理提供了新理论依据。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勇坚   张彦红  
产业生态竞争不仅基于数字平台“看门人”地位创建产业生态,实现竞争优势传导,而且具有多元主体网络协同参与、多触点竞争、行业准入门槛不断提升等特征。数据要素作为数字平台产业生态竞争的核心驱动力,与算法相结合,最终形成“数据—算法—流量”产业生态竞争格局,其所表现的范围经济与协同效应、“数据—网络—活动”正反馈循环机制以及数字平台“先发制人”收购掌控竞争局面等较好地阐释了产业生态竞争的运行逻辑。数字平台产业生态竞争既有助于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又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产品与服务。然而,数字平台产业生态竞争对市场竞争秩序构成新的挑战,并产生诸多风险及隐患,需要从搭建产业生态协同治理体系、强化数字平台责任、加强消费者隐私保护与创新保护等方面来促进其良性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伟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领域,并对传统经济业态的组织模式和运作模式带来较大影响。为此,中国部分地区已开展政府数字化治理实践,其他国家也开始角逐于数字经济的立法领域。现有的数字经济规则体系存在碎片式立法、立法价值取向单一、产业覆盖疏而不密、调整内容窄而不全等问题,无法有效应对数字经济中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要想创制与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相匹配的立法,一方面要秉持包容共享开放的理念,采用"政府+平台"规则制定权共享的模式,明确政府与平台各自的权能;另一方面要注重数据权属、数据处理行为、数据跨境流动、数据开放共享、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制度设计。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谷留锋  
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是我国科技金融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符合创新过程和合作过程复杂性的本质。科技金融平台实质上是一个平台生态系统,它既具备多边市场的一般特征,又有科技金融产业的特殊性。作为系统中介,数据是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基础和核心,而数据的缺失也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服务效率低下的症结和生态化发展的瓶颈所在。平台应在多边市场中逐步沉淀业务数据,在此基础上运用前沿的金融科技手段,丰富数据化产品和服务,实现平台的生态化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韩京伟  逄宗玉  殷翔宇  
在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利用互联网思维,以去中心化和去边界化为特征的物流平台逐渐兴起。从多边市场视角看,物流平台用户之间的需求具有互补性,存在交叉网络外部性,物流平台的收费具有结构非中性,物流平台具有正反馈效应;从物流产业视角看,物流服务是非标准性的,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存在路径依赖性,物流平台应具备交易和支付功能。成功的物流平台必须从寻找行业痛点入手,在短时期内获得足够多的数据,完成业务数据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应用大数据技术为客户提供匹配服务,开发相关衍生业务,拓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力促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瑞峰  李爽  
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电商技术在“三农”领域的推广与应用,改变了传统乡村产业实践逻辑,激发了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活力。具体而言,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维度体现在实践主体、实践目的、实践过程和实践效果四个方面。进一步研究发现,电商技术通过激活乡村产业创新、拓展乡村产业边界、重构乡村产业分工、升级乡村产业组织、赋能乡村从业人员等五个方面影响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涉农电商平台助力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要以农民为实践主体、以数字化转型为实践途径、以高质量发展为实践效果、以农民效用最大化为实践目的,强化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导向。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易法敏   古飞婷  
本文基于商业模式创新和制度逻辑理论,从中国农村电商和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的现实情境出发,探讨本地平台如何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促进制度逻辑转换,最终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本文通过对清远市寻乡记智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展开研究,结合制度逻辑理论,建立起本地平台商业模式创新推动制度逻辑转换进而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框架。研究发现:首先,在制度逻辑视角下,数字平台商业模式创新可视为多重制度逻辑环境下数字平台采取混合策略的结果,数字平台商业模式创新通过数字化方案向农村电商生态系统参与者传导多样化制度逻辑,促进参与者的制度逻辑转换;其次,农村电商生态系统参与者的集体行动推动农业场域逻辑产生多样化转换,助力农业数字化转型。本文提出的本地平台商业模式创新拓展了现有文献中商业模式研究类型,深化了商业模式创新与制度逻辑理论的交叉研究,也为中国情境下农业农村数字化之路提供了新路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瑞峰  
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战略的重要内容,以涉农电商平台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在“三农”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带来了新契机。基于“涉农电商平台动态特征—数字化驱动过程—数字化转型效果”的逻辑思路,初步构建涉农电商平台驱动乡村产业数字转型的理论框架,进而借助基于SEM的多重中介效应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从创新和区域两个维度来看,涉农电商平台不仅能够直接驱动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而且可以通过激活乡村产业创新和重构乡村产业分工间接驱动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从平台和用户两个维度来看,尽管涉农电商平台能够直接驱动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但涉农电商平台发展与乡村产业组织、乡村从业人员的不适应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涉农电商平台驱动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积极作用;从基础维度来看,当前涉农电商平台存在竞争力不强、发展基础薄弱的劣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驱动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积极作用。基于此,应从涉农电商平台建设的硬件、软件、区域协调发展、主体四个方面入手,加快推进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涉农电商平台优势,降低涉农电商平台模式差异性的抑制性影响,提升乡村从业人员数字经济意识及数字技能。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吴健鹏  周启运  
新《预算法》于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要求地方政府剥离其下属的地方融资平台,通过直接发行政府债券等方式进行城市建设融资等,由此地方融资平台的去留与改制成为一大热点问题。旧预算体系下地方融资平台的实务核算主要存在固定资产核算问题、成本核算科目设置缺陷、建设资金结算问题、利润表无法用于业绩考核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地方融资平台的有关科目进行重置,并由收付实现制改为权益发生制,以适应新《预算法》的要求。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吴健鹏  周启运  
新《预算法》于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要求地方政府剥离其下属的地方融资平台,通过直接发行政府债券等方式进行城市建设融资等,由此地方融资平台的去留与改制成为一大热点问题。旧预算体系下地方融资平台的实务核算主要存在固定资产核算问题、成本核算科目设置缺陷、建设资金结算问题、利润表无法用于业绩考核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地方融资平台的有关科目进行重置,并由收付实现制改为权益发生制,以适应新《预算法》的要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