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83)
2023(4889)
2022(3983)
2021(3717)
2020(2952)
2019(6780)
2018(6696)
2017(12468)
2016(6881)
2015(7775)
2014(7890)
2013(7542)
2012(7205)
2011(6557)
2010(6983)
2009(6667)
2008(7199)
2007(6511)
2006(5785)
2005(5303)
作者
(21082)
(17435)
(17312)
(16566)
(11427)
(8380)
(7966)
(6832)
(6682)
(6401)
(6014)
(5855)
(5499)
(5469)
(5421)
(5353)
(5179)
(5116)
(5104)
(5002)
(4381)
(4291)
(4158)
(4015)
(3901)
(3843)
(3819)
(3791)
(3545)
(3495)
学科
(32172)
经济(32129)
管理(21920)
(17505)
(16207)
企业(16207)
方法(12626)
中国(11133)
数学(9499)
数学方法(9244)
(8713)
理论(8540)
(7329)
业经(6759)
地方(6488)
城市(6402)
(5259)
(5174)
(5161)
(5003)
财务(4992)
财务管理(4981)
环境(4727)
企业财务(4696)
城市经济(4591)
教育(4552)
(4278)
(4269)
(4206)
贸易(4203)
机构
大学(108498)
学院(106621)
(39792)
经济(38606)
管理(38594)
研究(36031)
理学(32960)
理学院(32498)
管理学(31719)
管理学院(31513)
中国(26839)
(24756)
科学(23039)
(19367)
(18080)
研究所(16263)
(16254)
(16200)
师范(16127)
中心(16091)
北京(15611)
财经(15415)
(14266)
业大(13981)
(13904)
(13505)
(13331)
师范大学(13174)
经济学(12773)
财经大学(11378)
基金
项目(66547)
科学(52519)
基金(48371)
研究(47871)
(42070)
国家(41697)
科学基金(36174)
社会(30924)
社会科(29149)
社会科学(29141)
基金项目(25244)
(25008)
自然(23466)
自然科(22953)
自然科学(22947)
教育(22540)
自然科学基金(22500)
(21566)
资助(19801)
编号(19127)
成果(16374)
重点(15013)
(14392)
(13643)
课题(13600)
(13085)
国家社会(12793)
大学(12454)
教育部(12454)
创新(12148)
期刊
(47759)
经济(47759)
研究(33462)
中国(21198)
(16570)
学报(16521)
科学(15579)
管理(14959)
教育(14462)
大学(12594)
(12357)
学学(11739)
技术(9246)
财经(8273)
农业(8208)
问题(7736)
(7269)
金融(7269)
(7258)
经济研究(7068)
城市(6799)
(6330)
业经(6227)
图书(5779)
(5400)
现代(5396)
统计(5210)
技术经济(5132)
资源(4807)
(4615)
共检索到1623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宋晓舒  
级差地租理论不仅适用于农业土地,对于城市建筑用地也同样适用。本文运用级差地租理论解释了城市级差地租,对土地资本投入引起地租增值进行分析,进而从增加城市土地的有效供给、增加城市土地资本投入、城市地段的选择与利用等角度对提高城市地段价值提出了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约翰内斯·耶格  谢富胜  汪家腾  
20世纪80年代前后,人们曾一度认为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是分析城市现象的有力工具,然而之后发展却陷入了停滞。从理论流派来看,存在两个主要的理论分支,但两个理论分支均存在各自的理论缺陷。将地租纳入"投影工嵌入"这一调节学派的核心观点,考察其对地租水平以及对空间隔离等城市现象的影响,在回顾最富有争议的地租类别问题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一个新的一致的地租类型学。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约翰内斯·耶格  谢富胜  汪家腾  
20世纪80年代前后,人们曾一度认为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是分析城市现象的有力工具,然而之后发展却陷入了停滞。从理论流派来看,存在两个主要的理论分支,但两个理论分支均存在各自的理论缺陷。将地租纳入"投影工嵌入"这一调节学派的核心观点,考察其对地租水平以及对空间隔离等城市现象的影响,在回顾最富有争议的地租类别问题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一个新的一致的地租类型学。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段江涛  
土地是国家的宝贵资源,是城市建设和发展之本。城市土地有偿使用是理所当然,城市土地地价如何确定是关键,而级差地租的确定是其中的难题。段江涛的《试论城市地租(价)确定的理论与方法》,介绍了国外的理论与方法,并归纳了建立我国土地市场的思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卫民  
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深刻地影响到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过去那种在单一计划经济体制下,规划控制城市主要靠行政手段的方式已不适用当今时代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控制和影响城市规划和管理有了“两只手”,一只“有形的手”——行政、法规,和一只“无形的手”——经济、市场。现从级差地租理论出发,就城市规划工作中如何运用经济、市场的手段来控制和影响城市进行探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杜丽娟  赵艳霞  任伟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借鉴马克思地租理论,合理确定土地流转价格,解决土地流转实际操作中缺乏尺度的难题。分析了我国农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基本制度安排仍将保持长期不变的客观必然性;研究了马克思地租理论在中国土地流转实践中的应用与修正问题,认为农户土地经营权是获取土地流转报酬的前提,提出土地流转价格应在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基础之上,以社会保障系数予以修正;探索了土地流转价格调节机制的建设措施。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龚剑  
沿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地租理论的基本思路,可从制度基础、价值源泉与经济效应三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地租展开分析。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地租的制度基础,其在经济上的实现经历了长期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地租经历了从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的转变,这一转变的根本动力并非众多研究提及的地方政府,而是中央政府。在厘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地租的经济效应时,应当注意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地租理论所界定的地租作为土地所有者的收入,是阻碍资本积累的因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地租不仅促进了经济增长,而且是社会主义经济优越性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物质基础。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立群  张红星  
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是农地转用的核心。大量文献讨论了土地增值收益在农民、政府及其他相关主体之间如何分割的问题。然而,土地增值的性质及来源却鲜有文献涉及。土地增值的性质是讨论土地增值分配问题的逻辑起点。显然,地租理论是分析土地增值问题的理论基础。古典经济学家分析了地租的来源,并根据这一标准将地租分为级差地租Ⅰ(区位租)和级差地租Ⅱ(投资租)。新古典经济学家将地租量的决定视为主要任务,基础来自于边际生产力理论。基于城市化的背景,现代经济学讨论了农地与非农用地之间的价格关系,尤其关注了因管制而产生的管制租的分配。本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区位租、投资租和管制租的来源及演变,并对几种土地非农化机制下的地租分配...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松  
大卫·哈维的城市地租理论为理解房地产金融化的内生性及其背后的地租与土地所有权作用,提供了一种供给侧的分析视角。该理论系统诠释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城市地租的基本判断,指明房地产金融化积累是通过营造建成环境、刺激需求竞争、加强供给阶级垄断,从而创造并占有更多城市地租,并将其转化为利润。哈维区分了带来城市地租的资本循环与收入循环,揭示出房地产金融化积累的实质是对社会价值的再分配。这种价值转移是对劳动者财富的掠夺,加重了剥削;不仅可能引发金融危机,甚至还会进一步演变为经济社会危机。从中汲取理论启示,应当结合需求侧状况,着力推进房地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防止我国房地产过度金融化,促进房地产业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智强  
农业地租嬗变为城市地租,推动土地要素由农村流入城市,是城市化必然的内在演化逻辑。城市的平均土地地租收益与农村平均土地地租收益之间的差距不断地扩大;在农地转非过程中,地方政府的强势介入,使得农村应得到补偿的农业地租收益与实际地价的偏离程度进一步加大。农业地租嬗变、农业地租收益与实际地价的偏离导致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而人口要素和土地要素的错配,是"城市病"以及"农村病"产生的根源。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戴双兴  朱立宇  
当前我国城市土地市场区域分化明显,一二三四线城市级差地租差异明显,但传统城市地租理论研究的是同一城市内不同地块的级差地租,难以对这一状况进行解释。本文以马克思地租理论为指导,提出城市宏观级差地租概念,反映不同层级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差异。在此基础上,构建城市宏观级差地租数理模型,测算20个城市宏观级差地租量,分析我国城市宏观级差地租的演变规律,阐述城市宏观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戴双兴  朱立宇  
当前我国城市土地市场区域分化明显,一二三四线城市级差地租差异明显,但传统城市地租理论研究的是同一城市内不同地块的级差地租,难以对这一状况进行解释。本文以马克思地租理论为指导,提出城市宏观级差地租概念,反映不同层级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差异。在此基础上,构建城市宏观级差地租数理模型,测算20个城市宏观级差地租量,分析我国城市宏观级差地租的演变规律,阐述城市宏观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晓华,陆华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方志  李海海  
房地产业的发展有很强的带动效应。房地产市场价格"居高不下"从短期看可能跟需求有关,但长期而言实际上是由其租金决定的。通过对马克思地租理论的研究可以得出结论,即转轨经济背景下的城市化和土地供给以及隐藏在背后的"土地财政"是房地产市场非理性繁荣的深层次原因。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徐熙泽  马艳  
文章在依据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假定条件构建地租理论基本模型的基础上,根据现时代经济发展变化的实际拓展了这一理论的基本假定条件,即将劳动主观条件的变化引入地租理论模型,考察了技术进步对劳动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同时发生作用这一内涵资本有机构成变化对地租理论模型的影响。文章还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引入虚拟价值的范畴,并在新假定条件下重新构建了地租理论模型,从而进一步发展了地租理论。最后,文章根据这一新的理论模型,对人类有效使用土地自然资源和维持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为我国房地产经济有序健康发展、以及政府有效调控房地产市场提供了理论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