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96)
2023(4851)
2022(3872)
2021(3580)
2020(2650)
2019(6231)
2018(5893)
2017(11462)
2016(5664)
2015(6172)
2014(6172)
2013(5922)
2012(5259)
2011(4697)
2010(4689)
2009(4291)
2008(4280)
2007(3490)
2006(3061)
2005(2625)
作者
(15046)
(12710)
(12488)
(11929)
(8239)
(5958)
(5653)
(4928)
(4899)
(4245)
(4209)
(4189)
(3930)
(3927)
(3777)
(3706)
(3693)
(3634)
(3574)
(3536)
(2947)
(2927)
(2916)
(2797)
(2742)
(2661)
(2610)
(2532)
(2473)
(2414)
学科
(27221)
经济(27182)
管理(18920)
(15410)
(13668)
企业(13668)
中国(10443)
方法(9455)
数学(7018)
数学方法(6939)
城市(6432)
业经(6395)
地方(6299)
(6248)
理论(6211)
(5545)
(5070)
城市经济(4647)
环境(4614)
(4144)
(3962)
(3852)
(3821)
(3730)
财务(3728)
财务管理(3724)
技术(3640)
农业(3584)
(3567)
贸易(3566)
机构
大学(86044)
学院(84810)
(36974)
经济(36111)
管理(34854)
理学(30833)
理学院(30444)
管理学(30095)
管理学院(29919)
研究(26544)
中国(19077)
(17716)
(17093)
科学(14899)
财经(14320)
(13161)
经济学(12610)
(12170)
师范(12127)
中心(11850)
经济学院(11332)
(11276)
财经大学(10987)
(10892)
北京(10599)
研究所(10226)
(10166)
师范大学(10153)
商学(9780)
商学院(9686)
基金
项目(59877)
科学(49779)
基金(46200)
研究(45054)
(39308)
国家(38985)
科学基金(35349)
社会(32247)
社会科(30610)
社会科学(30604)
基金项目(25054)
(21724)
自然(21663)
自然科(21228)
自然科学(21225)
自然科学基金(20841)
教育(20135)
(18827)
编号(17095)
资助(16629)
国家社会(14050)
(13542)
成果(13298)
重点(13242)
(12936)
(12881)
教育部(12364)
人文(12269)
(12183)
创新(11969)
期刊
(39559)
经济(39559)
研究(27036)
(12694)
管理(12243)
中国(12185)
科学(10475)
学报(9157)
教育(7650)
大学(7558)
财经(7264)
学学(7167)
问题(7052)
城市(6744)
(6484)
(6401)
经济研究(6380)
业经(6108)
(5819)
(5604)
金融(5604)
技术(5529)
现代(4929)
商业(4260)
农业(4183)
发展(3716)
(3716)
技术经济(3671)
资源(3641)
科技(3560)
共检索到1154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约翰内斯·耶格  谢富胜  汪家腾  
20世纪80年代前后,人们曾一度认为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是分析城市现象的有力工具,然而之后发展却陷入了停滞。从理论流派来看,存在两个主要的理论分支,但两个理论分支均存在各自的理论缺陷。将地租纳入"投影工嵌入"这一调节学派的核心观点,考察其对地租水平以及对空间隔离等城市现象的影响,在回顾最富有争议的地租类别问题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一个新的一致的地租类型学。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约翰内斯·耶格  谢富胜  汪家腾  
20世纪80年代前后,人们曾一度认为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是分析城市现象的有力工具,然而之后发展却陷入了停滞。从理论流派来看,存在两个主要的理论分支,但两个理论分支均存在各自的理论缺陷。将地租纳入"投影工嵌入"这一调节学派的核心观点,考察其对地租水平以及对空间隔离等城市现象的影响,在回顾最富有争议的地租类别问题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一个新的一致的地租类型学。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宋晓舒  
级差地租理论不仅适用于农业土地,对于城市建筑用地也同样适用。本文运用级差地租理论解释了城市级差地租,对土地资本投入引起地租增值进行分析,进而从增加城市土地的有效供给、增加城市土地资本投入、城市地段的选择与利用等角度对提高城市地段价值提出了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段江涛  
土地是国家的宝贵资源,是城市建设和发展之本。城市土地有偿使用是理所当然,城市土地地价如何确定是关键,而级差地租的确定是其中的难题。段江涛的《试论城市地租(价)确定的理论与方法》,介绍了国外的理论与方法,并归纳了建立我国土地市场的思路。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智强  
农业地租嬗变为城市地租,推动土地要素由农村流入城市,是城市化必然的内在演化逻辑。城市的平均土地地租收益与农村平均土地地租收益之间的差距不断地扩大;在农地转非过程中,地方政府的强势介入,使得农村应得到补偿的农业地租收益与实际地价的偏离程度进一步加大。农业地租嬗变、农业地租收益与实际地价的偏离导致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而人口要素和土地要素的错配,是"城市病"以及"农村病"产生的根源。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叶盛  胡若南  
20世纪7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调节学派,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形态做了一个新的理论阐述。调节学派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流派,其理论和经验研究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本文就是对其危机理论的一个详细介绍,并说明其理论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立群  张红星  
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是农地转用的核心。大量文献讨论了土地增值收益在农民、政府及其他相关主体之间如何分割的问题。然而,土地增值的性质及来源却鲜有文献涉及。土地增值的性质是讨论土地增值分配问题的逻辑起点。显然,地租理论是分析土地增值问题的理论基础。古典经济学家分析了地租的来源,并根据这一标准将地租分为级差地租Ⅰ(区位租)和级差地租Ⅱ(投资租)。新古典经济学家将地租量的决定视为主要任务,基础来自于边际生产力理论。基于城市化的背景,现代经济学讨论了农地与非农用地之间的价格关系,尤其关注了因管制而产生的管制租的分配。本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区位租、投资租和管制租的来源及演变,并对几种土地非农化机制下的地租分配...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松  
大卫·哈维的城市地租理论为理解房地产金融化的内生性及其背后的地租与土地所有权作用,提供了一种供给侧的分析视角。该理论系统诠释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城市地租的基本判断,指明房地产金融化积累是通过营造建成环境、刺激需求竞争、加强供给阶级垄断,从而创造并占有更多城市地租,并将其转化为利润。哈维区分了带来城市地租的资本循环与收入循环,揭示出房地产金融化积累的实质是对社会价值的再分配。这种价值转移是对劳动者财富的掠夺,加重了剥削;不仅可能引发金融危机,甚至还会进一步演变为经济社会危机。从中汲取理论启示,应当结合需求侧状况,着力推进房地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防止我国房地产过度金融化,促进房地产业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蔡继明  
"非农业地租是由农业地租调节的",这是自亚当·斯密以来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中一直都普遍流行的观点。然而在全面分析和阐明包括工业、农业、商业、采掘业、银行业以及建筑业地租在内的各种地租理论之后就会发现,非农业地租与农业地租,在其价值来源、数量规定和实现机制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很难说到底是由哪一个起决定作用和调节作用。"非农业地租是由农业地租调节的"实际上是古典地租理论的一个教条,它没有任何理论上的和事实上的根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罗珉  
奥地利学派的租金理论是经济学租金理论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在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重新认识和评价这一理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奥地利学派租金理论的表现形式和内核,介绍了该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并说明了它的理论意义。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戴双兴  朱立宇  
当前我国城市土地市场区域分化明显,一二三四线城市级差地租差异明显,但传统城市地租理论研究的是同一城市内不同地块的级差地租,难以对这一状况进行解释。本文以马克思地租理论为指导,提出城市宏观级差地租概念,反映不同层级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差异。在此基础上,构建城市宏观级差地租数理模型,测算20个城市宏观级差地租量,分析我国城市宏观级差地租的演变规律,阐述城市宏观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戴双兴  朱立宇  
当前我国城市土地市场区域分化明显,一二三四线城市级差地租差异明显,但传统城市地租理论研究的是同一城市内不同地块的级差地租,难以对这一状况进行解释。本文以马克思地租理论为指导,提出城市宏观级差地租概念,反映不同层级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差异。在此基础上,构建城市宏观级差地租数理模型,测算20个城市宏观级差地租量,分析我国城市宏观级差地租的演变规律,阐述城市宏观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其庆  
本文系统介绍法国调节学派的产生原因及其代表人物,并对其基本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进行了梳理和评析,综述性地评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各种看法和观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