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97)
2023(14436)
2022(12205)
2021(11182)
2020(9744)
2019(22064)
2018(22038)
2017(42634)
2016(23640)
2015(26810)
2014(27141)
2013(27003)
2012(25208)
2011(22680)
2010(23266)
2009(22315)
2008(22912)
2007(21031)
2006(18646)
2005(17329)
作者
(71249)
(59808)
(59803)
(57000)
(38328)
(28598)
(27090)
(23216)
(22586)
(21517)
(20467)
(20312)
(19327)
(19127)
(18877)
(18472)
(18176)
(17686)
(17436)
(17384)
(14914)
(14913)
(14611)
(13683)
(13605)
(13419)
(13382)
(13350)
(12100)
(12095)
学科
(105870)
经济(105715)
(93508)
管理(85874)
(83792)
企业(83792)
方法(45150)
数学(35759)
数学方法(35373)
(34778)
(32479)
业经(31237)
中国(26884)
(25336)
(24355)
财务(24312)
财务管理(24269)
企业财务(22989)
农业(22290)
(19872)
技术(19272)
地方(18731)
理论(18299)
(18278)
(18185)
(17590)
(17515)
贸易(17507)
(16944)
(16853)
机构
学院(354636)
大学(352381)
(145404)
经济(142118)
管理(136790)
研究(118027)
理学(116119)
理学院(114809)
管理学(112867)
管理学院(112201)
中国(93095)
(76004)
科学(72449)
(72117)
(65443)
(61542)
(57053)
财经(56255)
研究所(55030)
中心(54817)
业大(53499)
农业(51731)
(50764)
北京(47788)
(44610)
经济学(44132)
(43792)
师范(43351)
(42451)
财经大学(41161)
基金
项目(224641)
科学(176823)
基金(163122)
研究(162790)
(142014)
国家(140744)
科学基金(120933)
社会(103379)
社会科(97826)
社会科学(97795)
(88311)
基金项目(86313)
自然(78842)
自然科(76984)
自然科学(76961)
自然科学基金(75605)
教育(74116)
(73938)
资助(66938)
编号(65627)
成果(53382)
重点(50458)
(50010)
(48299)
(47816)
课题(45574)
(45057)
创新(44577)
(44489)
科研(43164)
期刊
(170681)
经济(170681)
研究(104915)
中国(73963)
(61069)
(60913)
学报(54900)
管理(53889)
科学(51681)
大学(41395)
农业(40965)
学学(39225)
(33443)
金融(33443)
教育(32944)
技术(31480)
财经(28842)
业经(28674)
经济研究(25329)
(24837)
问题(23944)
(23902)
技术经济(19689)
(17792)
现代(17617)
财会(17473)
(17467)
统计(16986)
世界(16516)
商业(15953)
共检索到5436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洪亚敏  
将土地现状利用条件视同于土地的利用现状,在改制企业的土地估价中颇为常见,由此可能导致估价结果出现系统偏离。究其原因,在于估价师误读了两者的主属关系。本文认为,土地现状利用条件是基于土地规划利用而给定的各种约束条件的集合,是由现实的利用环境、限定的利用方式和允许的利用强度所构成的一个可供选择的空间,土地的现状利用只是其中之一,并不必然等于土地的最佳利用。为此估价师应正确把握土地现状利用条件,进而对土地的市场价值作出合乎理性的专业判断。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谈树成  薛传东  秦德先  易琦  赵筱青  范柱国  
本文主要分析了GIS技术的功能、概念、发展及基于该技术的土地估价信息系统的组成、功能和优越性。为土地估价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洪亚敏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为我国土地估价业的兴起提供了契机。目前已初步形成包括评估资格认证、评估工作技术规范、评估行业协会管理等一套土地估价管理制度,为活跃土地市场、规范各市场主体行为并保护其合法权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新旧体制交替期间尚未完全解决的部门垄断和地方保护、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估价师的作用。同时,土地估价人员和机构的整体水平亦有待提高、可以预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行业管理下的独立化加社会化将成为我国土地估价业的发展方向。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雪  
无形资产的作用日益为人们接受,但无形资产的管理、计量、评估远远落后于人们对无形资产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对无形资产评估指标体系的认识,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无形资产评估准则》对于评估方法的使用及其理由,没有具体考核指标。缺乏可操作性。而评估方法对企业改制中无形资产价值的影响,则是评估方法选择不当和评估方法本身存在的风险。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蔡悦  
在企业并购中,并购企业的价值评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企业价值评估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如何选择恰当的价值评估方法与模型来有效评估目标公司的价值。本文从正确理解我国企业在外资并购过程中的地位出发,探讨企业并购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引入现金流量估价技术为估价方法,为我国企业的并购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方法和启示。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郭俊胜  
土地抵押中的地价评估问题郭俊胜随着《担保法》的出台实施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化,以一定年限的土地使用权作为贷款的担保物,已越来越频繁。这是因为,对债权人来说,由于土地属于不动产,不能随意转移和隐藏,具有长期使用性、保值性和增值性,提高了金融机构放贷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蔡继祥  王玲  
近年来,随着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实行,全国各省市的土地定级估价工作也由试点开始走向全面铺开。从1987年第一次拍买国有土地使用权开始,地产市场即已形成,并从起步阶段转入培育完善阶段,发展相当迅速。据不完全统计,1992年全国共出让土地3000幅,收取出让金500亿元。与此形势比照,土地定级估价工作相对“滞后”。为此,各级土地管理部门正在紧锣密鼓行动:举办定级估价学习班,抓点带面,开展技术咨询,成立各种地价事务管理机构等;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模式,从乡镇到城市,全面铺开定级估价工作。如湖南省衡阳市的土地定级估价就是严格遵照国家土地定级规程进行的,先定级,后估价;而郴州市的地价评估则是以建成区商业服务业路线价评估为重点,以房地租金剥离法为主线,再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贾汛  
小议加强军用土地开发经营中的土地估价工作贾汛近几年,一些用地单位利用空余军用土地搞开发经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改善了部队条件。但是,空余军用土地的开发经营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缺少科学的评估手段,存在着多头管理的现象。本文对规范军用土地的开发经营...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宋秋霞  钟晓红  刘俊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陆长平  
城市土地路线估价新探陆长平一、引子:路线估价法的关键问题路线估价法是对面临特定街道而接近性相等的城市土地,设定标准深度,求取在该深度上标准宗地的单位地价(这种单价称为路线价),然后据此路线价,再配合深度指数,用数学方法算出临接同一街道各宗土地价格的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梅良勇  
在并购的过程中,关于目标企业的定价问题,通常是决定并购是否成功的关键。本文主要是对企业并购过程中,目标企业应用经济增加值(EVA)法定价问题作一些探讨。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赖永添  李炜  
中国某集团公司2008年整体重组改制,拟以持有的35家子公司股权出资发起设立新的股份有限公司。在重组改制日,需要按照子公司股权的评估值来折算集团在新的股份公司持有的权益。子公司已于2000年前后引入非国有股东进行了公司制改建,按照国家有关国有企业改制的政策保留了国有划拔土地,并在子公司章程、投资协议等约定为原国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素梅  
随着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资产评估社会中介机构同其它类型社会中介机构一样,也在不断发展,他们在分解政府部分职能,配置社会资源,推进企业改制发挥了一定作用,但问题也不少,其要害是因部分资产评估结论报告失真失实导致国有、集体资产流失。现分析如下: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文政  
协同效应是购并后的企业之合理预期价值的净现值大于企业未合并而单独运行时的预期价值净现值之和的部分。协同效应估价研究分为事后计量研究和事前预测研究。在企业购并活动中,事前的协同效应预测研究比事后的协同效应实证研究更为重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