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77)
2023(9127)
2022(7907)
2021(7216)
2020(6219)
2019(14457)
2018(14124)
2017(27952)
2016(15493)
2015(17242)
2014(17443)
2013(17561)
2012(16673)
2011(15174)
2010(15417)
2009(14094)
2008(14264)
2007(12845)
2006(10919)
2005(9793)
作者
(47752)
(40417)
(39836)
(38536)
(25551)
(19661)
(18275)
(15720)
(15050)
(14182)
(13779)
(13624)
(12931)
(12724)
(12658)
(12632)
(12462)
(11763)
(11726)
(11614)
(10115)
(9898)
(9848)
(9178)
(9132)
(8977)
(8968)
(8769)
(8121)
(8099)
学科
(68268)
经济(68204)
管理(38986)
(37729)
方法(31769)
(28916)
企业(28916)
数学(28599)
数学方法(28319)
中国(18658)
(18052)
(17182)
(16476)
地方(14693)
(11545)
业经(11537)
农业(11369)
(11188)
贸易(11187)
(10781)
土地(10026)
(9869)
财务(9851)
财务管理(9826)
环境(9788)
(9492)
银行(9461)
(9449)
企业财务(9357)
(9139)
机构
大学(229934)
学院(227236)
(91592)
经济(89347)
管理(83565)
研究(82259)
理学(72110)
理学院(71087)
管理学(69659)
管理学院(69229)
中国(60625)
科学(54282)
(49912)
(45254)
(43362)
(41647)
研究所(39911)
中心(38004)
业大(37951)
农业(36202)
(34692)
财经(33826)
(31322)
师范(30989)
北京(30865)
(30780)
(29958)
经济学(29129)
(27354)
经济学院(26589)
基金
项目(156275)
科学(122789)
基金(115204)
研究(106891)
(103219)
国家(102477)
科学基金(86215)
社会(68237)
社会科(64747)
社会科学(64723)
基金项目(61991)
(59891)
自然(58192)
自然科(56817)
自然科学(56797)
自然科学基金(55761)
(52320)
教育(48660)
资助(46776)
编号(41504)
重点(36155)
(34824)
(33655)
成果(33489)
(31214)
科研(30735)
计划(30626)
创新(29423)
课题(29095)
国家社会(28816)
期刊
(95925)
经济(95925)
研究(64275)
中国(42930)
学报(41233)
(39392)
科学(38105)
(32112)
大学(29486)
学学(28123)
农业(26269)
管理(26149)
教育(18250)
(18055)
金融(18055)
技术(16839)
财经(16606)
经济研究(15488)
问题(15068)
业经(14736)
(14477)
(14250)
资源(13064)
(11911)
统计(11336)
技术经济(10970)
现代(10254)
(10248)
(10197)
科技(10186)
共检索到3268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志远  苗建军  
文章引入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收敛性假说思想对2004—2015年中国省际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呈现均衡化的发展趋势,区域之间的差异趋于缩小,全国范围土地利用的总体差异主要来自组间差异;空间极化分析表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极化特征显著,并且极化程度不断增强;省际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趋势与条件β收敛趋势,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趋同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则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趋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许淑娜  
以河南省126个县域为研究对象,选取人口数量、GDP总量等指标,采用传统统计分析和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年河南省人口-经济空间分布的整体不均衡性、局部不均衡性以及不均衡性的空间关联模式进行研究。30年来,河南省人口-经济分布的整体匹配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呈波动式缓慢变化;局部不均衡在1980—1995年持续加强,表现在人口-经济协调型县域数量持续减少而经济极化型、经济超前型、人口超前型、人口极化型县域数量持续增加;1995年之后呈波动式变化。人口-经济不均衡性的全局空间关联模式为聚集模式,且聚集程度呈波动式增强的趋势;经济极化聚集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平  彭妮娅  
我国文化产业处在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且呈现空间不均衡现状。文化产业产能的空间不均衡,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呈现东多西少;城乡文化产品消费不均衡,在经济不发达省份表现更为明显;一般文化消费品与高端文化消费品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东部沿海省份人均高端文化产品丰富,而普适文化产品匮乏;现阶段各地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植力度和重视程度不一。文化产业产能与供给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主要符合我国产业等级分布的一般特征,是马斯洛需求理论的生动体现,主要由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扶植力度差异和受重视程度差异所造成。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马林静  王雅鹏  吴娟  
本文采用2001—2012年的全国30个省份有关粮食生产的面板数据,运用DEA模型,对我国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和平衡区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与分解,从平均技术效率水平、技术效率变化源泉和变化趋势3个方面比较分析了不同区域技术效率的空间差异和时间维度变化,并借助经典收敛回归模型对全国范围及各区域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收敛性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期限内,粮食主产区平均技术效率最高,主要得益于较高的规模效率水平;全国粮食技术效率水平变化幅度较平缓,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全国和粮食主产区、平衡区粮食生产效率存在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省份之间的技术效率差距会慢慢缩小同时各省份自身的效率...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沈世铭  许睿  陈非儿  
基于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利用核密度估计法和达古姆(Dagum)基尼系数研究低碳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的动态演化趋势、地区差异及来源,使用变异系数法等方法检验其σ收敛与β收敛特征。研究显示,2010—2020年我国整体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四个地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差异明显,且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区间差异;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空间分布呈现显著非均衡特征和渐进式演化形态,空间集聚性显著;除东北地区外,全国及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三个地区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偏离平均水平幅度并未随时间推移有所降低;在控制其他因素前提下,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明显收敛为同等水平;在考虑多因素差异化条件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较低地区增速明显超过较高地区。鉴于此,我国应激活各地发展动能,加速形成绿色生产方式;优化相关政策体系,助力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推行全面集约战略,促进资源循环高效利用,以期为制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转型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谭术魁  刘琦  李雅楠  
研究目的:探究中国土地利用空间均衡度时空分异格局和动态变化,为深入理解土地利用空间均衡发展规律,加强土地利用科学管控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指数模型,马尔科夫链。研究结果:(1)中国土地利用空间均衡度总体呈平稳波动,省份间土地利用空间均衡度差异逐渐缩小,阶段性变化以土地利用空间均衡度下降为主要特征;(2)中国土地利用空间均衡度空间分布不平衡,且地区差异显著,具有东、中部地区高,西部地区低的特征,土地利用空间均衡度在空间上整体表现出从集中到"分散化集中"的演变过程;(3)土地利用空间均衡度的4种状态中,优质均衡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敏  
本文立足于商品流通效率视角展开分析,发掘影响我国区域商品流通效率的内在原因,从理论层面来看,居民消费差距、市场基础设施和信息不对称是引发商品流通效率异质化的重要原因,2009年是我国商品流通效率的关键波动节点。进一步通过Durbin空间模型分析发现:东部地区的商品流通效率影响因素排序依次是市场、消费和信息,而中西部地区的商品流通效率影响因素排序依次是消费、市场和信息。解决我国商品流通效率的非均衡问题,需要针对不同地区的流通市场特征进行对应的政策激励和战略引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忠杰  
文章基于Dagum基尼系数和马尔科夫链方法,研究了中国30个省份(不含西藏及港、澳、台地区,下同)2005—2015年碳生产率的空间非均衡性和动态演进过程。结果发现:(1)中国碳生产率的Dagum基尼系数有增加的趋势。(2)三大区域碳生产率基尼系数均小于中国整体的碳生产率基尼系数,但是东部和中部之间、东部和西部之间的碳生产率基尼系数大于中国整体的碳生产率基尼系数。(3)各省碳生产率存在较大的惯性。(4)初始状态碳生产率较低的省份邻近省份的碳生产率也较低,而初始状态碳生产率较高的省份邻近省份的碳生产率也较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边振兴  程雪峰  于淼  崔伟  石水莲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发展,国土空间利用类型之间的竞争关系逐步增强,空间问题日益突显。自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生"空间以来,以生产、生活、生态划分的土地空间类型越来越被关注。该研究以沈抚连接带为研究区域,从土地空间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出发,构建"三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进行"三生"功能评价,利用GIS技术分析"三生"功能的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三生"功能均较强的街道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如五三街道、李石街道,分值为64.96、54.59;生活功能较强的街道一般相邻城市,如五三街道、白塔街道、李石街道,分值为23.15、15.82、11.14,人均道路面积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备度是主...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骞  秦文晋  
研究目标:揭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空间非均衡、地区差距及收敛性特征。研究方法:利用空间趋势面分析和标准差椭圆技术刻画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空间非均衡格局,运用Dagum基尼系数揭示其地区差距及其来源,并通过多种收敛方法对其收敛性进行经验检验。研究发现:中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呈现显著的空间非均衡性,地区间差距是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产业结构合理化存在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产业结构高度化存在σ收敛、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研究创新:从合理化和高度化两个维度考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并将空间效应纳入其收敛性研究中。研究价值:为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协同优化升级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平军  修春亮  丁四保  魏冶  
基于对空间极化概念界定的基础上,首先从要素流的视角构建区域发展衡量指标——城镇集聚能力,并从整体上评价1995-2008年东北三省区域发展演变格局;其次利用差异指数和极化指数,从不同集聚层次对东北三省区域发展非均衡性和极化程度进行测度。研究发现:①从区域发展衡量指标的动态演变格局来看:1995-2008年间东北三省区域发展是一个波浪起伏的过程,整体水平稍有下降;集聚能力得分排序及其演变趋势表明,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城市和资源城市主宰着东北三省区域发展格局的演变;四中心城市呈现出由北往南递增的发展趋势,且由四城市形成的经济区实体功能开始显化,并沿哈大铁路形成一条不连续的"极化轴",区域发展中心逐步南移;区域发展的地域差异性非常明显。②从区域发展的非均衡性和极化指数来看:整体上呈增长趋势,其中市区极化程度明显高于县(县级市),且发展演进方向互异;空间分布上非均衡性指数表现出辽宁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而崔-王指数为黑龙江省>辽宁省>吉林省;城市类型(资源城市与非资源城市)表现出异向发展趋势,其中资源城市呈绝对的下降趋势,且资源城市的极化程度明显低于非资源城市。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雪  何广文  
基于2010-2015年中国1733个县(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趋势面和泰尔指数刻画2006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后县域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其来源,并运用空间收敛模型检验县域普惠金融发展的演进态势。研究发现:中国县域普惠金融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但呈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非均衡状态;全国县域普惠金融发展的总体差距在缩小,相比省际差距,省内县级区域间的普惠金融发展差距始终是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且在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落后的西部地带和低-低集聚区内实现了最快的收敛速度。上述发现为认识中国县域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进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差异化的区域普惠金融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依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昊  车国庆  
文章利用共同前沿方向距离函数和Bootstrap-DEA纠偏方法测算中国省级行政辖区生态效率,并利用空间自相关检验方法对省级行政辖区生态效率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和判断,最后利用动态空间计量方法对其收敛性特征进行检验。研究结果发现:近年来中国生态效率水平依然较低,许多省份的生态效率低至0.50以下,还有一些省份的生态效率甚至低至0.20以下。中国各省份的整体生态效率水平不仅较低而且还存在着严重的地区差异性。从全国数据的估计结果看,中国地区生态效率呈β条件收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段九利  郭志刚  
针对企业中存在的现金流量不均衡问题,揭示出现金流量不均衡性的具体表现,分析了企业内部及外部影响现金流量不均衡性的具体因素,并提出企业应围绕现金流量不均衡性这一中心问题,重点建立包括现金流量的信息战略、风险战略、均衡战略以及控制战略等在内的战略体系,从而化解因现金流量不均衡而给企业带来的各种风险。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富君   万相昱  
本文基于2003-2022年省级平衡面板数据,分别使用σ和β收敛模型测算出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收敛系数、稳态值与收敛速度,并分析其非均衡性特征。得到以下结论:第一,我国区域间商贸流通业发展差距在不断缩小、非均衡性特征逐渐减弱。第二,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显著的β收敛性,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增长速度相对更快,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域非均衡性特征会不断减弱。第三,不同地区商贸流通业的收敛速度存在异质性。最后,提出推动落后地区更快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商贸流通业相对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