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55)
2023(9764)
2022(8333)
2021(7755)
2020(6474)
2019(15198)
2018(14729)
2017(28933)
2016(14873)
2015(16342)
2014(15836)
2013(15503)
2012(13960)
2011(12498)
2010(12176)
2009(10812)
2008(10148)
2007(8203)
2006(7049)
2005(5958)
作者
(39492)
(33517)
(32866)
(31568)
(21260)
(15877)
(14859)
(12940)
(12911)
(11457)
(11272)
(11246)
(10467)
(10402)
(10128)
(10046)
(9771)
(9658)
(9447)
(9376)
(7961)
(7894)
(7777)
(7751)
(7491)
(7376)
(7063)
(6809)
(6585)
(6434)
学科
(68575)
经济(68512)
管理(41325)
(38474)
方法(32123)
(31289)
企业(31289)
数学(28283)
数学方法(27882)
中国(18042)
(15816)
(14866)
(14228)
业经(12973)
地方(12572)
理论(11027)
农业(10667)
(9871)
贸易(9866)
环境(9758)
土地(9560)
(9532)
(9084)
(9054)
财务(9043)
(9026)
财务管理(9026)
技术(8718)
企业财务(8613)
(8118)
机构
大学(205753)
学院(202818)
(87955)
经济(86284)
管理(83058)
理学(72858)
理学院(72079)
管理学(70786)
管理学院(70402)
研究(66133)
中国(49041)
(43000)
科学(39018)
(38355)
财经(31813)
中心(31057)
(30816)
(30531)
业大(29926)
(29316)
经济学(28460)
(28449)
研究所(28032)
(26484)
师范(26256)
北京(25840)
经济学院(25726)
(24859)
财经大学(24195)
农业(24151)
基金
项目(147986)
科学(119341)
基金(111728)
研究(106589)
(97761)
国家(97059)
科学基金(85188)
社会(71616)
社会科(68143)
社会科学(68125)
基金项目(59380)
(55535)
自然(55332)
自然科(54112)
自然科学(54100)
自然科学基金(53082)
教育(48932)
(47677)
资助(44401)
编号(41356)
(33563)
重点(33355)
(31491)
(31180)
国家社会(31172)
成果(31089)
教育部(29323)
创新(29217)
人文(28564)
科研(28531)
期刊
(87301)
经济(87301)
研究(57329)
中国(36840)
管理(30024)
(29532)
科学(29430)
学报(29144)
(26558)
大学(23272)
学学(21941)
技术(18652)
农业(18171)
教育(17861)
财经(15696)
经济研究(14135)
问题(13619)
(13611)
(13594)
金融(13594)
业经(13338)
资源(10514)
技术经济(10121)
(10053)
统计(9638)
(9229)
(9221)
现代(9176)
理论(9062)
(8765)
共检索到2848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遴杰  陈祁晖  
部分学者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列入经济学研究范畴,试图运用经济学概念以及建立在这些概念之上的指标来评价一个城市或一组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回顾全国已经开展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研究报告和期刊文章,可以看出,单位面积城市土地上的投入(如资本和劳动)和产出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被普遍选为关键指标。基于基本的经济学理论,从投入产出关系的角度进一步深入阐释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并指出现行评价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现实中的土地利用集约水平,不管是单独使用地均产出指标或是采用综合评分法,均可能会起严重的误导作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国峰  
本文在汲取了其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系统思维对农地可持续利用、经营模式和农地产权的内在关系及其创新机理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构建了一个有别于大多数研究者自上而下或者将政府、农地产权视作前提的全新理论框架,并对农地可持续利用、经营模式、农地产权及其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尝试做出变量解释。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孙少勤  邱斌  唐保庆  赵伟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对接后的2006年企业贸易数据,检验了加工贸易的"生产率悖论"。研究结果发现,加工贸易的"生产率悖论"只得到了部分的数据支持。而生产率对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额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企业生产率水平越高,企业的出口额越高。同时,内资加工贸易企业的生产率提升对企业出口额的促进作用高于外资企业。非参数匹配检验结果证实,在相同的生产率水平下,加工贸易企业与一般贸易企业相比,其出口贸易额更高。我们认为,加工贸易较低的进入固定成本使得企业能够以较低的生产率参与国际贸易。国际生产分工体系所带来的贸易模式有别于传统的一般贸易。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朱力  
空间生产理论通过将空间对象化以及揭示空间的多重属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视角来解释中国的发展。基于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和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发展出一个解释当代中国空间的"结构化"的理论框架。将中国的空间生产解释为"中央政府(权力结构)—地方政府—工具性空间(革命性空间)"三元辩证的结构化的过程。一般资本通过这一"空间结构化"的过程作用于既有的空间上,它叠加、修改着既有的空间,从而构成了当代中国空间演进的一般过程。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姜忠辉  冯宗宪  
以Lucas内生增长模型为基础,通过建立一个新的内生增长模型,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分析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解释。模型提出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为有关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雪松  许惠龙  
企业理论研究往往关注三个基本问题:“企业为什么存在、企业和市场的边界是什么”;“为什么企业会有所不同,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不同”;以及这些理论如何被应用于企业以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本文力图在这三个方面作出理论探索:一是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回答企业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二是建立一个基于知识传输的模型,并基于这个模型提出了四个可以检验的命题;三是讨论该模型对战略管理实践的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红玉  陆智强  姚海鑫  
通过对Wood模型的扩展,从契约关系、利益一致性两个维度对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分类,指出企业对利益相关者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搭建社会关系网络、产生社会信任、生成社会资本,而获得社会资本有助于企业提高财务绩效。最后从社会资本的结构性和认知性出发,给出了企业针对各类利益相关者履行社会责任来获得社会资本的行动策略。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袁方  史清华  卓建伟  
基于Sen的可行能力理论,本文结合因子分析模型、Logit模型和夏普里分解方法,从功能性活动视角出发,构建了农民工回流决策行为的分解框架。在此基础上,运用2009年至2012年上海实地调研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农民工的回流比例较高。2009年选择回流的农民工占43.79%,到2012年则增加到52.42%;(2)随着时间推移,拥有高等教育、或25-34岁、或入沪时间1-3年的农民工回流比例增加最多;(3)对农民工回流率贡献最大的三个可行能力指标分别是经济状况、生活状况和精神感受;(4)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农民工回流大幅降低;随着年龄的增加,农民工回流逐步增加;随着进城时间的加长,...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志刚  
本文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和博弈论对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中的客户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模型的结论是,相对重视长期收益,不断进行协调的客户关系,是规避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降低交易费用,追求共同利润最大化的一种理性选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徐德云  
配第一克拉克定理阐述了产业收入和劳动力结构的演进趋势,虽然各国的统计数据都能验证,但产业理论没有给与具体的证明。国内很多学者据此定理对产业结构升级进行定义(刘志彪,2000),就方向来说。无疑是正确的,但具体到产业结构以何变量结构表示,指标各有不同,不能使理论界普遍接受。原因是产业结构是一个大口袋,所有变量结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张明喜  
世界大多数国家的中央政府会对落后地区进行补贴,作为再分配的重要手段,但是这些补贴通常被认为会损失效率。相关研究也指出,财政政策在协调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方面应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建立两地区模型和博弈分析,企图给出中央财政区域统筹事权的理论新解释。如果地方政府有足够的补贴权,在没有中央政府的干预下,落后地区的地方政府对其投资进行补贴仍然会导致该地的投资不足,此时就要求中央财政有所作为。对于我国而言,中央政府应尽快清理不合理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落后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同时,落后地方政府应尽量保持中性立场,避免地方财政政策冲抵中央财政政策的效应。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延均  
在市场经济中构建公益服务体系,因其混合性和高度复杂性,已成为挑战市场与政府范式的前沿课题。文章通过对公权事务、人权事务与共生事务的划分定义了公益概念,将公益划分为三个层次,提出并分析了付费性公益概念;借鉴社会学"场域"概念和康芒斯交易理论,划分了三个资源配置场域,对物品进行了新的分类,并以此建立了三类供求关系构型,以解释付费性公益与市场和政府之间的职能分工;从三个层面梳理出付费性公益运行的三重机制体系。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振霞   闫冰倩   王朝阳   张昊  
近年来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的走势出现了明显、持续的分化,加大了宏观调控难度。本文基于多生产阶段的一般均衡模型框架,为CPI和PPI走势分化提供了结构性的理论解释,即在制造业生产率明显高于服务业的情况下,人口红利消失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由此带来的CPI上涨的幅度高于PPI上涨幅度。这能够更好地解释中国CPI与PPI分化的时点。CPI中服务业占比不断上升,进一步推动了二者之间的分化甚至背离。CPI与PPI走势的分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规律性特征,也得到国际数据的初步验证。宏观价格调控的思路和政策应作出调整,以适应CPI与PPI走势分化的常态。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彪华  
国家审计准则可以规范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行为,并且与审计事业开创、探索和发展过程紧密相连,在推动审计事业发展,提高审计机关行政能力以及提升审计形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审计准则发展演变的过程,根据一定特殊事件可以分为萌芽、探索、发展和完善四个阶段。本文从经济学基本理论中的供求理论出发,从供给、需求和均衡三个角度分析推动准则变迁的动因,并且影响变迁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主体能动性和审计目标演变,二是审计实践发展、技术进步和财政体制改革,三是其他准则规范化和国际交流推进。从国家审计准则变迁产生的积极效果来看,国家审计准则不断修改完善,为构建并完善审计规范体系提供基础要素,满足了提高审计质量评价标准的要求,有助于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和被审计单位内部管理,充分反映了我国国家审计准则在修订过程中保持自身发展特色,并且与其他准则体系和国际准则相接轨与协同的特点。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唐雪梅   林善浪   黎德福  
针对现实中大量高效率企业留在中小城市这一与异质性区位理论预测明显矛盾的现象,本文提出位置效应假说,即高效率企业之所以留在中小城市是因为其在当地的经济地位排序更靠前,而靠前的位置排序在信号机制的作用下,使其能在融资、用工、上下游供应链中获得优势。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检验结果表明,以企业销售额为指标对城市内企业进行位置排序,排序靠前能显著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在控制企业规模、行业和城市自身特征等诸多因素,并通过构造复合工具变量控制内生性之后,结论仍然成立。本文结论为地区差别化优惠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即在相对落后地区重点补贴位置排序靠前的企业,可以进一步增强该“位置”对高效率企业的吸引力,比均等补贴所有企业更有利于促进该地区的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