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23)
2023(16804)
2022(14664)
2021(13383)
2020(11163)
2019(25881)
2018(25317)
2017(49414)
2016(26693)
2015(29767)
2014(29342)
2013(28848)
2012(26640)
2011(23864)
2010(23658)
2009(21454)
2008(20752)
2007(17589)
2006(15376)
2005(12960)
作者
(77049)
(64440)
(63891)
(60961)
(41100)
(30922)
(28879)
(25270)
(24709)
(22673)
(22244)
(21875)
(20385)
(20041)
(19986)
(19775)
(19089)
(19018)
(18503)
(18447)
(15962)
(15619)
(15602)
(14752)
(14343)
(14196)
(14165)
(13882)
(12837)
(12731)
学科
(110320)
经济(110197)
管理(75912)
(70622)
(58342)
企业(58342)
方法(54245)
数学(47982)
数学方法(47349)
中国(28131)
(27936)
(27060)
(26612)
业经(22917)
地方(22079)
农业(18918)
环境(18667)
(17845)
贸易(17838)
理论(17475)
(17318)
财务(17245)
财务管理(17211)
(17201)
(16971)
(16709)
技术(16530)
企业财务(16385)
(15073)
(14549)
机构
大学(380822)
学院(377016)
管理(150932)
(148110)
经济(144913)
理学(132484)
理学院(130958)
管理学(128334)
管理学院(127674)
研究(124999)
中国(90261)
科学(80327)
(80263)
(66557)
(62435)
(61774)
业大(59255)
研究所(57122)
中心(56964)
财经(55284)
(53402)
(50735)
(50607)
师范(50215)
北京(49600)
农业(49266)
(46433)
经济学(45514)
(43148)
财经大学(41664)
基金
项目(272549)
科学(215725)
基金(200703)
研究(193158)
(176643)
国家(175306)
科学基金(151333)
社会(123226)
社会科(116941)
社会科学(116908)
基金项目(107247)
(105151)
自然(101078)
自然科(98781)
自然科学(98757)
自然科学基金(96957)
(89888)
教育(88597)
资助(82465)
编号(76564)
重点(61469)
成果(60296)
(59976)
(57158)
(56192)
科研(52864)
创新(52583)
课题(52436)
国家社会(51400)
教育部(51183)
期刊
(149982)
经济(149982)
研究(105265)
中国(64571)
学报(63249)
科学(58607)
(54723)
管理(51762)
(48605)
大学(47485)
学学(44978)
农业(37966)
教育(36515)
技术(31429)
(26938)
金融(26938)
财经(26093)
业经(24565)
经济研究(24076)
(22193)
问题(21430)
(19390)
图书(18887)
资源(18836)
科技(18255)
(18063)
统计(18007)
技术经济(17556)
理论(17115)
(16519)
共检索到5244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梁流涛  雍雅君  袁晨光  
研究目的:探寻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内涵,揭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值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方法:SBM模型、泰尔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结果:2016年全国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整体偏低,优化提升空间较大;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值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由东部沿海地区向西北内陆地区递减,其差异主要由省内差异引起;城市土地绿色利用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空间集聚状态可以分为4种:高值集聚区(东部沿海地区)、高值异质区域(晋蒙、京津冀和东北地区)、低值异质区域(湘鄂以及两广地区)、低值集聚区(陕甘云川贵和中部地区)。研究结论:应将绿色发展理念贯彻到土地利用当中,实现城市土地利用的"经济—生态—社会"的耦合,并因地制宜的采取差别化的管理措施,促进不同区域的城市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梁流涛  赵庆良  陈聪  
研究目的:揭示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空间分异特征,探寻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优化路径。研究方法:DEA模型,分组比较法。研究结果:测度了地级以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并将之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析了效率变化的源泉。研究结论:(1)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总体不高,具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在空间分布上,各城市效率值大小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对应关系。(2)纯技术效率对总效率的影响及制约能力强于规模效率。(3)大部分城市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不同等级和不同区域的城市所处的规模报酬阶段存在明显的差异。(4)城市土地利用中要素投入冗余现象严重,可以通过合理配置投入要素方式优化土地利用效率。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丁玉龙  
以2003—2018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双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城市规模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及空间效应。结果显示:城市规模、城市规模的平方以及绿色经济效率均具有正空间自相关性。城市规模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特征,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城市的人口规模位于倒"U"型曲线左侧。异质性分析发现,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规模与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均呈倒"U"型关系,东部地区倒"U"型曲线顶点处的城市规模水平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空间效应分解表明,城市规模与相邻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之间也存在倒"U"型关系,并且在现阶段,城市规模对相邻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会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边志强  
研究目的:利用2006—2021年全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系统考察经济增长目标管理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经济增长目标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呈现明显的负向影响效应,且这一结论通过了克服内生性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2)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均能够减缓经济增长目标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负向影响,且后者的调节效应更强。(3)经济增长目标存在明显的自上而下逐级加码现象,且目标加码行为会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产生抑制作用。(4)当目标约束程度为一般约束和硬约束,以及目标完成情况从未完成、正常完成到超额完成时,经济增长目标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负向影响显著且逐渐增强。研究结论:进一步淡化GDP增速在官员绩效考核中的重要性,尽量采用“留有余地”的软约束方式设定经济增长目标,重视环境规制的约束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曲艺  龙花楼  
以全国289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以市辖区地均第三产业产值表征城市土地利用隐性形态,采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城市土地利用隐性形态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不同城市土地利用隐性形态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性,据关联特点不同将其划分为高值集聚区、低值集聚区、高值异质区和低值异质区,这主要源于不同区域内城市在产业发展和资源流动上协同状态的差异;城市土地利用隐性形态受多种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其中以投资强度因素的影响为最大。研究指出,为从整体上提升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应注重不同城市、不同区域间在产业发展和资源利用上的协同作用,加强对经济落后区域的投入和扶持。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施本植  许宁  刘明  邓铭  
利用2004—2015年中国249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和面板门槛模型,研究了金融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金融集聚能够提升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具体体现在增强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和实现节能减排三种渠道;当金融集聚水平跨越不同门槛时,金融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作用会发生变化,从全国以及中、西部地区的情况来看,金融集聚与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存在U形非线性关系,而在东部地区两者之间存在提升作用逐步递减的非线性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方杏村  田淑英  王晓玲  
以2005-2016年中国2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DEA-Malmquist模型测度了中国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同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财政分权、产业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2005-2016年中国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相对较低,年均下降5. 1%,其中,技术进步变化指数下降是其下降的主要原因。财政分权、专业化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均是显著为负,但财政分权可通过专业化产业集聚促增绿色经济效率;多样化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显著为正,但多样化产业集聚可通过财政分权促减绿色经济效率。从影响绿色经济效率的因素来看,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第二产业比重、固定资产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有显著促减作用;对外投资对绿色经济效率有负影响,科技投入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为正,但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最后本文针对相关分析提出了相应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凯  任建兰  穆学英  陈延斌  
通过建立绿色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测度了2015年中国289个地级以上城市绿色化水平,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揭示了绿色化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地级以上城市绿色化水平可以划分为五种类型,整体呈现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的趋势,从高到低的衰减速度呈现由快减慢再加快的趋势;绿色化呈现弱水平正向全局空间自相关关系,并且呈现出自东向西由热点逐步过渡为冷点的空间格局,H-H型城市主要分布在热点区,H-L型城市以西部地区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居多,L-H型城市数量只有三个,L-L型城市集中分布在冷点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凯  任建兰  穆学英  陈延斌  
通过建立绿色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测度了2015年中国289个地级以上城市绿色化水平,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揭示了绿色化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地级以上城市绿色化水平可以划分为五种类型,整体呈现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的趋势,从高到低的衰减速度呈现由快减慢再加快的趋势;绿色化呈现弱水平正向全局空间自相关关系,并且呈现出自东向西由热点逐步过渡为冷点的空间格局,H-H型城市主要分布在热点区,H-L型城市以西部地区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居多,L-H型城市数量只有三个,L-L型城市集中分布在冷点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将伟   黄燕芬  
选取2011—2021年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实证分析碳排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排放强度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碳排放强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区碳排放强度也会影响邻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技术创新在碳排放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调节效应,显著抑制了碳排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此,应深度解析碳排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统筹推进碳减排目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技术、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发挥碳排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空间协同效应;持续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充分发挥其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玉娟  江成涛  蒋长流  
利用2007—2017年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借助空间联立方程和广义空间三阶段最小二乘法(GS3SLS),检验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发展的互促关系,并通过面板空间计量模型对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发展协调推进的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的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发展之间存在着彼此强化的内生互动性,且这种交互作用模式受制于一定的地理毗邻关系;整体来看,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发展协调性在地区间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城市的协调发展状况不仅受制于本地因素,也会受其他城市协调发展水平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积累等内生驱动因素和以政府能力为代表的外在驱动因素对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发展的协调推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外开放程度则会阻碍二者间的协调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将伟   黄燕芬  
选取2011—2021年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实证分析碳排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排放强度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碳排放强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区碳排放强度也会影响邻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技术创新在碳排放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调节效应,显著抑制了碳排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此,应深度解析碳排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统筹推进碳减排目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技术、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发挥碳排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空间协同效应;持续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充分发挥其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胡博伟  周亮  王中辉  车磊  张梦瑶  
绿色经济效率评价对干旱区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质量提升和经济转型意义重大。通过构建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SBM-Undesirable和Malmquist-Luenberger模型,对中国北方干旱区20个资源型城市2006—2016年静态效率、动态效率进行测度。并借助城市发展周期、主导资源类型分类特征以及动态变化视角对干旱区资源型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和特征规律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①干旱区资源型城市绿色经济静态效率总体水平较低(0.932),且城市间效率值表现出较大差异性,其中吕梁、延安和庆阳等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②按照主导资源类型划分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呈现石油类(0.995)>综合类(0.958)>金属类(0.908)>煤炭类(0.904)规律特征,金属类城市和煤炭类城市变化趋势相似且都处于较低状态;依据城市发展周期划分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呈现成长型(0.978)>再生型(0.945)>成熟型(0.920)>衰退型(0.882)的规律特征,衰退型城市绿色发展明显滞后。③干旱区资源型城市绿色经济动态效率总体处于增长状态,在2006-2016年整个时期呈现出"逐步上升—快速上升—缓慢上升"的变化规律。④根据ML指数将城市划分为4种类型,其中增长型和波动增长型城市占比为65%。大同、包头和白银等城市动态效率值较高,绿色经济的增长速度较快。整体上干旱区资源型城市在国家政策引导和统筹管理下,绿色发展水平正逐步得到改善提升。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段瑞君  
文章结合新经济地理学、二元经济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提出了城市规模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并基于分位数回归方法,采用2011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截面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市场规模的影响逐渐降低;公共财政支出对高分位数城市规模的影响最大;在中等城市规模附近,知识溢出的影响最为显著;城乡收入差距对中等及中等偏上城市的影响较为显著。另外,文章分区域研究了城市规模影响因素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不同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彬  周彩  
土地财政和房地产业的繁荣会吸引原本应当投入工业制造业的资源要素,尤其是会损害企业的融资环境。这样工业的发展受到限制,从而峰值提前到来,土地财政就会有去工业化效应。土地财政表面上看通过招商引资、发展房地产业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是因为提前去工业化损害了干中学的人力资本积累,损害了市场自发的匹配和集聚效应,缩短了生产性服务业充分发育的阶段,也使得供需结构提前发生变化。尽管有初期较高的经济增速,但是长期内损害了经济增长潜力。我们使用地级以上城市数据验证了这些假说,证明了土地财政具有提前去工业化的效果,从而损害了长期的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