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85)
2023(9116)
2022(6974)
2021(6204)
2020(4922)
2019(10931)
2018(11004)
2017(20341)
2016(11499)
2015(12947)
2014(13285)
2013(12398)
2012(11169)
2011(10002)
2010(10164)
2009(9307)
2008(8957)
2007(7924)
2006(7200)
2005(6510)
作者
(35135)
(29426)
(28893)
(27680)
(18354)
(13812)
(13209)
(11459)
(11187)
(10238)
(9996)
(9977)
(9443)
(9142)
(9098)
(9012)
(8670)
(8572)
(8394)
(8295)
(7250)
(7208)
(7051)
(6703)
(6610)
(6455)
(6348)
(6341)
(5986)
(5925)
学科
(46958)
经济(46903)
管理(27885)
(24298)
中国(17419)
(17381)
企业(17381)
(15046)
方法(14669)
(12850)
数学(12499)
数学方法(12384)
地方(11522)
业经(11221)
农业(10017)
(9854)
土地(9305)
(8702)
(8674)
(8531)
理论(8061)
城市(7969)
环境(7613)
(7075)
银行(7038)
(6806)
(6662)
金融(6655)
产业(6643)
教育(6341)
机构
大学(162565)
学院(162559)
(61662)
研究(61142)
经济(59994)
管理(57576)
理学(49005)
理学院(48317)
管理学(47289)
管理学院(47010)
中国(44453)
科学(39851)
(36625)
(34967)
(31365)
研究所(28862)
业大(28440)
农业(27757)
中心(27423)
(27117)
(26106)
(24124)
师范(23821)
(22718)
北京(22392)
财经(21488)
(20240)
(19563)
(19392)
师范大学(19169)
基金
项目(113492)
科学(89017)
基金(81199)
研究(80854)
(72842)
国家(72248)
科学基金(60899)
社会(51641)
社会科(48868)
社会科学(48854)
(45174)
基金项目(43191)
自然(38943)
(38616)
自然科(38045)
自然科学(38033)
自然科学基金(37309)
教育(36794)
编号(32775)
资助(30885)
成果(26505)
重点(26122)
(25488)
(23944)
课题(23762)
(23114)
国家社会(22067)
创新(21726)
计划(21468)
科研(21178)
期刊
(71103)
经济(71103)
研究(47853)
中国(39281)
(32466)
学报(30542)
科学(27825)
大学(22423)
农业(21860)
学学(21055)
教育(20840)
(19911)
管理(19824)
技术(13245)
(12589)
金融(12589)
业经(12456)
问题(11344)
(11202)
经济研究(10928)
财经(10338)
资源(9287)
(9155)
(9105)
图书(8851)
业大(8559)
(8509)
科技(8066)
城市(8045)
现代(8041)
共检索到2461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罗婷文  徐志搏  罗平  姚尧  肖琳  
土地立体化利用是全球城市发展中一种典型的土地利用现象,褒贬不一。从历史演进的角度剖析城市土地立体化利用的产生及发展特征,并探讨其驱动因素,是科学引导城市立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前提。研究表明,全球城市土地立体化利用呈现空间扩散、数量增加、规模增长、类型多样的历史演进特征,地上空间的立体开发一般先于地下空间,逐渐发展为地上下空间的综合立体开发。土地、经济、人口、技术、规划、制度等要素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城市立体发展。客观认识城市发展阶段,进行城市立体化发展取舍决策,制定差异化的土地立体化利用规划政策,可促进城市土地立体化利用科学开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志搏  罗婷文  文楚君  姚尧  
土地立体化利用潜力评价对于引导土地科学管理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采用改进多边形面积法,构建基于社会经济现状、土地利用现状、综合发展机会和生态环境约束4个维度要素的土地立体化利用潜力评价指数,并以深圳市为示范区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多边形面积法能较好地反映各个维度要素的不完全替代关系并突出多种要素的协同作用效果;结合区域差异以权重矩阵代替单一权重系数,能更有针对性地评价土地立体化利用潜力;深圳市土地立体化利用潜力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递减,高潜力区域面积占全市建成区面积的26.46%,且呈现整体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振  欧名豪  姜仁荣  杜茎深  
基于地上和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特殊之处,利用比较研究法、法条解释法对土地立体化利用过程中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设立的管理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土地立体化利用过程中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设立的主体只能是国家;客体范围为地表建设用地使用权可利用土地空间以外的部分;设立方式采取有偿出让或无偿划拨等方式;管理审批程序要增加编制详细规划、"地质勘测"环节,同时前置"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程序;权属登记需要统一登记机关、引进三维地籍管理技术和扩大登记事项;在协调与既存建设用地权利人权益方面,可通过完善相关规划、赋予既存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优先权和鼓励设立"空间役权"等方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振  欧名豪  姜仁荣  杜茎深  
基于地上和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特殊之处,利用比较研究法、法条解释法对土地立体化利用过程中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设立的管理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土地立体化利用过程中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设立的主体只能是国家;客体范围为地表建设用地使用权可利用土地空间以外的部分;设立方式采取有偿出让或无偿划拨等方式;管理审批程序要增加编制详细规划、"地质勘测"环节,同时前置"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程序;权属登记需要统一登记机关、引进三维地籍管理技术和扩大登记事项;在协调与既存建设用地权利人权益方面,可通过完善相关规划、赋予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罗婷文  姚尧  罗平  肖琳  文楚君  
基于土地立体化利用趋势及管理技术需求等辨析土地评价向三维思维转变的必要性,解析土地立体化利用评价的三维思维,研究提出秉承三维思维的土地立体化利用评价对象、单元及指标,采用文献调研法、综合分析法,得到如下研究结果:(1)基于三维思维探索土地立体化利用评价技术方法符合土地利用管理实际需求;(2)土地立体化利用评价的对象为具有综合效益、多元结构、内部异质性的空间范围,评价单元为空间体;(3)基于土地立体化利用的主要效应,面向建筑立体利用、立体交通建设以及立体绿化三种主要的利用行为,从利用形态及效益两方面,提出9个蕴含三维思维的土地立体化利用评价指标;(4)该指标具备可拓展性,是体现了立体空间形态与综合质量内涵的数量化指标。总体而言,秉承三维思维的土地立体化利用评价技术的探索,是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一次技术转变与尝试,不仅将对土地立体化利用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也是土地科学理论方法在三维思维下的一次创新,从而支撑立体化发展模式下土地的科学合理利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罗婷文  姚尧  罗平  肖琳  文楚君  
基于土地立体化利用趋势及管理技术需求等辨析土地评价向三维思维转变的必要性,解析土地立体化利用评价的三维思维,研究提出秉承三维思维的土地立体化利用评价对象、单元及指标,采用文献调研法、综合分析法,得到如下研究结果:(1)基于三维思维探索土地立体化利用评价技术方法符合土地利用管理实际需求;(2)土地立体化利用评价的对象为具有综合效益、多元结构、内部异质性的空间范围,评价单元为空间体;(3)基于土地立体化利用的主要效应,面向建筑立体利用、立体交通建设以及立体绿化三种主要的利用行为,从利用形态及效益两方面,提出9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邓光耀  张忠杰  
文章利用核密度估计和马尔科夫链方法研究了1997-2014年中国各省投资率的动态演进过程,并利用静态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研究了城市化率等因素对投资率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1)中国各省投资率变化较为频繁,投资率核密度函数的单峰和双峰特征交替出现。(2)中国大多数省份的投资率维持在较高水平,现阶段中国各省经济的发展,依赖于投资促进,另外空间滞后项的引入,影响了投资率的状态转移概率矩阵。(3)城市化率与投资率之间存在倒U型的关系,投资率同时存在空间效应和时间效应,消费、货物和服务净流出与投资之间存在显著的互补关系。因此,需要避免政府对投资的过渡干预,发挥市场机制对投资的作用,实现高投资率的可持续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乔伟峰  孙在宏  邵繁荣  倪婷  冯松松  张果  
分析高度城市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演化以及驱动因素,可为优化区域未来的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资源的保护和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1998~2008年苏州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运用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程度变化和空间变化等指标测算模型分析土地利用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998~2008年,苏州市耕地面积显著减少,农业结构调整明显;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面积急剧增加,与耕地减少呈显著负相关;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逐年提升;苏州全域耕地、园地、城市用地相对变化率最大的均为昆山市,建制镇和独立工矿用地相对变化率最大的分别是张家港市和吴江市;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土地利用结构演化的人文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驱动因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雷广海  刘友兆  陆效平  
城市土地的高效集约化利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入手,依据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原则,从土地利用投入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率、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构建了一个具有三级层次结构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秩相关系数和聚类分析的方法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1997~2006年,江苏省13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都得到了提高,但是提高的幅度和方式不同;(2)不同城市,苏南、苏中和苏北之间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呈现出明显的城市和地域差异,其中,省会南京最高,苏北的宿迁最低。最后,对造成这种时空差异的现...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雷征  董捷  
采用武汉城市圈1997-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计算各城市及武汉城市圈整体的信息熵、均衡度,并进行对比分析,以揭示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结构演变的规律和驱动因素。研究结论:①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结构均质性较差,但趋向于合理方向发展;②影响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结构演变的驱动因素众多,其中土地内在的特性和规律及政策、产业结构、区位可达性等外部因素尤为重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期陈  张荣佳  刘永健  
为了促进“上楼并居”,可基于资格权赋予农民充分自主建房的权能。这既符合历史上中国式城乡地权运行的理论逻辑,也符合农村宅基地运行的现实逻辑。以集体组织分类规划宅基地为前提,细化资格权“选择性行使”的三种权能(自由选择、按规划选择和按指定选择),构建资格权“牺牲补偿”机制,以激励农民共享宅基地,支持农民“自主建房”和“共享建房”,稳慎引导农民“上楼并居”,促进宅基地的空间立体化有效利用以及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和使用权的充分实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易顺  李超  韩江波  
1.在正确认识城市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高城市化质量。应充分认识城市化对于中国未来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及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在科学、清晰、具体的城市化发展战略、方针、政策的引导下,全面把握城市化发展的内在逻辑、运行规律及未来趋势,以提高城市化的人文性、效率性及可持续性。中国城市化的推进必须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及和谐社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向晓微  郑婷婷  
现阶段,城市空间立体化建设已经从独栋建筑向地上地下开发转向利用其他不动产连接开发,权属关系在多个不动产权主体之间发生。从而,建筑物所有权主体与土地使用权主体错位利用的产权归属问题,成为现代产权制度面临的复杂问题。基于此,笔者提出以地役权方式促进土地多维度开发的观点,并分析了这一情形下地役权的适用要件,以期为当前城市创新空间利用提供解决思路。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群  王万茂  
研究目的:从区域层次上和时空尺度上研究中国省区土地利用差异的成因及其驱动因素,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应用SPSS软件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揭示了中国省区土地利用差异的驱动因素及其影响规律。研究结论:土地利用差异的实质是土地利用结构差异,在生态环境质量的刚性约束下,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实行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实现低占地经济增长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潮洛濛  翟继武  韩倩倩  
以呼和浩特市绕城高速公路内为研究区域,利用1987年和1997年的TM,2006年的UTM遥感数据,对呼和浩特市城市扩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城市建设用地1987—2006年间逐年增加,而耕地是城市扩展的主要来源;其间部分牧草地、弃置地、水域主要转化为耕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剧烈,土地利用正处于发展期。呼和浩特市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城市人口增加、开发区建设是城市扩展的主要驱动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