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78)
2023(9835)
2022(8534)
2021(7821)
2020(6840)
2019(16237)
2018(15949)
2017(32131)
2016(17563)
2015(20163)
2014(20348)
2013(20553)
2012(19406)
2011(17481)
2010(17406)
2009(16258)
2008(16434)
2007(14666)
2006(12546)
2005(11173)
作者
(50851)
(42642)
(42485)
(40582)
(27473)
(20760)
(19635)
(16577)
(16328)
(15357)
(14730)
(14345)
(13528)
(13427)
(13297)
(13277)
(13080)
(12536)
(12401)
(12357)
(10457)
(10399)
(10329)
(9877)
(9642)
(9612)
(9488)
(9413)
(8510)
(8409)
学科
(82489)
经济(82411)
管理(50758)
(48534)
方法(39987)
(38705)
企业(38705)
数学(36491)
数学方法(36237)
(22134)
中国(21004)
(20714)
地方(18500)
(15480)
(14876)
财务(14857)
财务管理(14819)
(14656)
业经(14288)
企业财务(14064)
(14046)
贸易(14038)
农业(13568)
(13475)
(11791)
金融(11787)
(11533)
银行(11512)
环境(11119)
(10811)
机构
大学(255984)
学院(253681)
(106994)
经济(104564)
管理(99142)
理学(85070)
理学院(84038)
研究(83841)
管理学(82775)
管理学院(82273)
中国(66397)
(55017)
(50651)
科学(50029)
(42662)
(41819)
中心(40966)
财经(40690)
(38957)
研究所(37500)
业大(37362)
(36963)
北京(34450)
经济学(33976)
农业(33674)
(32791)
师范(32491)
(31030)
经济学院(31017)
财经大学(30335)
基金
项目(167836)
科学(132414)
基金(123376)
研究(120958)
(106611)
国家(105743)
科学基金(91494)
社会(77793)
社会科(73773)
社会科学(73747)
基金项目(66582)
(64371)
自然(59988)
自然科(58599)
自然科学(58583)
自然科学基金(57525)
教育(55758)
(54798)
资助(50930)
编号(48667)
成果(38961)
(38326)
重点(37356)
(35677)
(33997)
课题(33262)
教育部(33007)
科研(32477)
大学(32061)
国家社会(32035)
期刊
(116505)
经济(116505)
研究(74787)
中国(49359)
(41795)
学报(37310)
(36908)
科学(35626)
管理(32702)
大学(28044)
(26772)
金融(26772)
学学(26456)
农业(24310)
财经(20896)
技术(20694)
教育(20494)
业经(18286)
经济研究(18126)
(17883)
问题(17796)
(13410)
理论(12990)
技术经济(12823)
资源(12795)
(12788)
统计(12395)
(11952)
商业(11764)
实践(11675)
共检索到3770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谭术魁  张红霞  
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我国武汉市土地市场的调控进行实证分析,以"供给控制""、需求引导"和"价格调节"为外生潜变量,"城市土地市场调控"为内生潜变量,分别采用不同的指标(观测变量)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供给控制与需求引导之间的相互影响显著,需求引导与价格调节之间的相互影响次之,供给控制与价格调节之间的相互影响相对较弱;三者对城市土地市场调控作出不同解释,其中供给控制的解释力最强。进而得出结论:2000年-2008年,武汉市通过对城市土地市场的供给控制、需求引导和价格调节,使供需基本平衡、供给结构趋于合理、地价和房价稳步上升,保证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市场的良好运行,其中供给控制的刚性效果明显,需...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红霞  谭术魁  
研究目的:分析城市土地市场调控政策工具时滞的类型及其产生,研究土地供给控制政策工具对商品房上市的时滞效应。研究方法: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发现土地供给控制政策工具的时滞:(1)效应显著;(2)持续长;(3)影响市场运行;(4)具有正负向作用。研究结论:调控政策工具的时滞与传导机制和市场主体的预期等因素密切相关,应当进行相应调整。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涂放  亢德芝  
20世纪90年代,我国出现了土地储备供应制度,成为政府和市场有效结合、配置土地资源的制度创新。武汉市在近20年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土地储备制度和交易许可制度相结合"、"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土地市场运作模式,形成了多元化的土地储备制度。武汉市土地市场概况2009年~2013年的5年内,武汉市土地市场基本在较高水平上平稳运行。出让用地总面积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双  童心  
城中村改造作为城市化升级的重要步骤正在我国各大中城市如火如荼地展开,已经并必将继续对城市房地产市场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以武汉市汉阳区城中村改造为例,从供给、需求和价格的角度分析了城中村改造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就现有的改造方式而言,其增加了土地与商品房的供应量,拉高了市区内部分市场的房价,改变了供给结构,但对需求影响甚微。因此城中村改造宜从改造主体、方式和进度上加以调控。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齐振宏  周慧  
本文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辅之以面谈式访问,对武汉市消费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然后采用有序分类的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程度偏低,虽然接受程度较高却并未形成有效的购买意愿,消费者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个人特征,以及食品安全意识、获取信息来源和消费偏好与信心等显著地影响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和选择。因此,需要通过加强转基因科普工作、畅通信息渠道、完善转基因食品监管等举措来提高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和信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敬宣  李湘梅  陈雷  李勇  
自然生态环境是城市生态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生态足迹作为生态环境承载状态测度的指标,受到社会、经济、人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表现出时空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特征。鉴于集对分析(SPA)在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优势,以武汉市为研究对象,将城市总生态足迹与其相关影响因子联系起来考虑,融合集对分析中的同异反模式识别的“择近原则”和聚类分析思想构造集对分析动态模型,模型精度较高,验证误差均小于0.3%。并对武汉市2005年~2020年总生态足迹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2020年总生态足迹将由1 784.662×104hm2增长到2 781.388×104hm2,呈现出低于GDP、...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何雄  
本文基于武汉市1990年、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和各乡镇、街道1949~2002年户籍人口统计资料,对武汉市城市化历史进程、现状、市内城市化差异进行综合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从1949~2002年,武汉市城市化进程曲折缓慢,武汉市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化水平明显落后于工业化和非农就业水平,城区与郊区之间城市化进程差异明显。变"在控制中发展"为"发展中控制"是武汉市城市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渠丽萍  张丽琴  胡伟艳  
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满足城市建设用地供给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包括供给因素、需求因素以及制度与规划因素;然后利用武汉市1993年-2005年的相关数据,应用主成分回归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产出增长、城市非农化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土地增量供给是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研究结论认为,选择土地产出率较高的工业用地模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相互促进,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增量供给和构建土地集约利用长效机制是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方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婕  邹游  
围绕空间生产理论的三个核心论题——空间的资本化属性、空间的同质化导向及空间的政治性,以武汉市三处典型的城市更新项目为例,利用城市开放数据进行问题识别,从核心论题视角对空间生产中的现象进行了分析与讨论。认为在当代中国城市空间建设过程中,存在空间资本化导致的非均衡博弈、空间同质化导致的人文性缺失、空间政治性导致的大拆大建等问题;在城市空间再开发过程中,应健全公众参与机制,重视空间的文化属性,多系统、多层次综合论证空间设计的合理性,以削减空间生产进程中的负面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云彦,田艳平,易成栋,何雄  
本文运用 2 0 0 0年人口普查资料 ,对武汉市城市内部迁移的问题展开初步的分析。在武汉市总人口稳定增长和城市不断扩展的过程中 ,内部迁移频繁 ,其中以“拆迁搬家”为主要类型 ,流向呈离心态势 ,并形成大量的“人—户分离”群体 ;而外来“务工经商”的移民则向市中心城区填充 ,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本地居民外流而引起的空心化格局 ,形成相互作用、互相整合的格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曾晨  刘艳芳  周鹏  崔家兴  
城市蔓延是城市边界向外扩张、城市用地更为分散的现象,往往是人口增长、经济收入提高、交通便捷、土地利用变化等引起的。采用集成3S技术综合测度城市蔓延的程度,将城市蔓延的综合指数分解为人口指数(Ips)、社会经济指数(Ies)、交通指数(Its)和土地利用指数(Ils),并融合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分析技术进行多因素多因子评价,对武汉市1984—2013年城市蔓延程度进行度量。研究结果表明:Ips总体呈直线上升,Ies、Its和Ils总体呈指数型上升,Ils和Its近5年的增幅较大;路网密度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s I值最低,分布最为分散,Its权重值最高,建设用地比例权重值最低;城市蔓延度...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黄经南  陈舒怡  王国恩  
选取武汉市沌口东风阳光城及青山区108街坊两个社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家庭出行冷热点分析,对其土地利用、路网密度以及社会经济属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两个社区在家庭出行碳排放量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居住小区的土地混合度越低,家庭碳排放量越高;路网密度越大,公共交通站点越密集,家庭出行碳排放量越小;家庭社会经济水平越高,家庭出行碳排放量越大。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这种差异与二者不同的开发历史、空间布局以及社会经济等因素有关。最后,从微观层面提出了低碳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策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谢小青  黄晶晶  
论文基于PSR(压力—状态—反应)模型构建城市创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城市创业环境进行综合评价,以武汉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并进一步预测城市创业环境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优化创业环境的政策措施具备有效性、时滞性和积累效应,其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平台期,其正面效果逐步显现,政策红利逐步释放,预计城市创业环境将持续改善。最后指出优化城市创业环境应该从创新引领、聚集人才优势、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行政审批服务机制创新、完善创业教育指导以及突出区域产业特色形成创业型经济方面着手。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梅昀  邓胜华  
研究目的:定量分析各驱动因素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直接与间接效应。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通径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研究结果:(1)经济发展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直接与间接效应分别为0.4638、0.0251、0.0511,人口增长分别为0.3149、0.1535、0.5317,城市化进程分别为0.4400、0.0365、0.5236;(2)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城市化、人口城市化)及两者的耦合作用是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力;(3)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主要驱动商住工用地扩张,城市化则侧重公共用地。研究结论:本研究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人口、城市化之间的和谐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