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01)
- 2023(13687)
- 2022(12120)
- 2021(11554)
- 2020(9551)
- 2019(22275)
- 2018(22108)
- 2017(43513)
- 2016(23847)
- 2015(26618)
- 2014(26903)
- 2013(26452)
- 2012(24548)
- 2011(21987)
- 2010(21947)
- 2009(20062)
- 2008(19634)
- 2007(17240)
- 2006(15229)
- 2005(13395)
- 学科
- 济(94020)
- 经济(93917)
- 管理(69838)
- 业(64941)
- 企(53595)
- 企业(53595)
- 方法(40375)
- 数学(35195)
- 数学方法(34745)
- 中国(26476)
- 农(26242)
- 财(25440)
- 地方(21866)
- 学(20460)
- 业经(19936)
- 制(17943)
- 农业(17068)
- 务(16552)
- 财务(16485)
- 财务管理(16456)
- 贸(16350)
- 贸易(16338)
- 易(15767)
- 企业财务(15565)
- 理论(15284)
- 环境(14847)
- 银(14417)
- 银行(14384)
- 和(14229)
- 策(14054)
- 机构
- 大学(329785)
- 学院(328781)
- 管理(133583)
- 济(130058)
- 经济(126888)
- 理学(114780)
- 理学院(113478)
- 管理学(111607)
- 管理学院(111004)
- 研究(110196)
- 中国(84860)
- 京(71983)
- 科学(67199)
- 财(61823)
- 所(54315)
- 中心(51381)
- 农(50736)
- 江(49113)
- 研究所(48987)
- 财经(48870)
- 业大(47725)
- 北京(45831)
- 范(44466)
- 经(44390)
- 师范(44138)
- 院(40555)
- 州(40276)
- 农业(39485)
- 经济学(37927)
- 财经大学(36208)
- 基金
- 项目(223102)
- 科学(175769)
- 研究(165245)
- 基金(161554)
- 家(139223)
- 国家(138017)
- 科学基金(119723)
- 社会(102867)
- 社会科(97359)
- 社会科学(97333)
- 基金项目(86742)
- 省(86007)
- 自然(78869)
- 自然科(77000)
- 自然科学(76984)
- 自然科学基金(75561)
- 教育(75406)
- 划(72851)
- 编号(68966)
- 资助(66469)
- 成果(55971)
- 部(49230)
- 重点(49126)
- 发(47154)
- 课题(46804)
- 创(45646)
- 创新(42487)
- 教育部(42302)
- 科研(41961)
- 项目编号(41792)
- 期刊
- 济(146848)
- 经济(146848)
- 研究(100717)
- 中国(64824)
- 管理(48061)
- 学报(47373)
- 财(47362)
- 科学(46013)
- 农(45748)
- 教育(36208)
- 大学(36146)
- 学学(33784)
- 融(32750)
- 金融(32750)
- 农业(31512)
- 技术(27864)
- 业经(24208)
- 财经(23327)
- 经济研究(22116)
- 问题(20546)
- 经(19811)
- 图书(18155)
- 理论(17350)
- 实践(15979)
- 践(15979)
- 现代(15762)
- 业(15683)
- 资源(15677)
- 技术经济(15318)
- 科技(15046)
共检索到4929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红霞 谭术魁
研究目的:分析城市土地市场调控政策工具时滞的类型及其产生,研究土地供给控制政策工具对商品房上市的时滞效应。研究方法: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发现土地供给控制政策工具的时滞:(1)效应显著;(2)持续长;(3)影响市场运行;(4)具有正负向作用。研究结论:调控政策工具的时滞与传导机制和市场主体的预期等因素密切相关,应当进行相应调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谭术魁 张红霞
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我国武汉市土地市场的调控进行实证分析,以"供给控制""、需求引导"和"价格调节"为外生潜变量,"城市土地市场调控"为内生潜变量,分别采用不同的指标(观测变量)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供给控制与需求引导之间的相互影响显著,需求引导与价格调节之间的相互影响次之,供给控制与价格调节之间的相互影响相对较弱;三者对城市土地市场调控作出不同解释,其中供给控制的解释力最强。进而得出结论:2000年-2008年,武汉市通过对城市土地市场的供给控制、需求引导和价格调节,使供需基本平衡、供给结构趋于合理、地价和房价稳步上升,保证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市场的良好运行,其中供给控制的刚性效果明显,需...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涂放 亢德芝
20世纪90年代,我国出现了土地储备供应制度,成为政府和市场有效结合、配置土地资源的制度创新。武汉市在近20年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土地储备制度和交易许可制度相结合"、"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土地市场运作模式,形成了多元化的土地储备制度。武汉市土地市场概况2009年~2013年的5年内,武汉市土地市场基本在较高水平上平稳运行。出让用地总面积约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徐宏毅 李娟
针对武汉市孵化器政策有效性问题,从基本政策工具和孵化器建设全过程两个角度构建二维分析模型,并对2006—2015年之间的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处理,分析武汉市孵化器政策运用的过溢、不足和缺失,并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1)强化需求型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2)重视孵化器发展阶段的核心内容建设;(3)营造良好的孵化环境。
关键词:
孵化器政策 政策工具 全过程核心模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渠丽萍 张丽琴 胡伟艳
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满足城市建设用地供给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包括供给因素、需求因素以及制度与规划因素;然后利用武汉市1993年-2005年的相关数据,应用主成分回归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产出增长、城市非农化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土地增量供给是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研究结论认为,选择土地产出率较高的工业用地模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相互促进,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增量供给和构建土地集约利用长效机制是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方向。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吴小路
武汉市作为湖北省省会城市,在政治、经济、人口各方面相较于其他省内城市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拥有的红色文化资源也非常丰富,但作为一个核心城市并没有将红色文化的影响力优势完全的发挥出来。本文通过研究武汉市的红色文化发展现状,分析武汉市发展红色文化中面临的困境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发挥红色文化在文化认同中的优势作用,增强武汉市的文化软实力,将红色文化影响力辐射到整个中部六省,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部崛起。
关键词:
红色文化 文化软实力 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公共政策课题组
适度控制货币信贷增长、切实加强土地管理、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坚决遏制某些行业中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的举措,表明了中央政府清理整顿违规使用土地、遏制地方政府投资饥渴症,探索维护土地市场秩序“长效机制”的决心。但是上收地方政府土地审批权限,把土地政策与财政、货币政策同样作为宏观经济调控手段,是否能有效遏制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盲目冲动,仍有待实践检验;如何通过政策规范来引导土地市场实现制度创新,依然存在许多深层次问题需要研究。为此,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最近在京举办了“土地市场治理与宏观调控”研讨会,本文是对有关专家学者的观点所进行的整理和综合。本刊认为有一定参考价值,特予以刊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莉 张文秀 郑华伟
城市土地供应是调控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手段,土地市场在整个市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是整个土地市场的基础。开展城市土地市场发育程度评价,分析城市土地市场化水平,可以完善土地市场建设,进一步发挥其在社会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对简阳市城市土地市场化程度进行了定量化评价,探讨提高土地市场化程度的途径与措施。
关键词:
土地市场化程度 城市土地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丽芬 陈华飞 曾启华
为进一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武汉市自2008年获批城市圈"两型社会"以来,开展了一系列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工作,制定了《武汉市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要点(试行)》,13个区中有7个开展了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对区级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武汉市节约集约利用指标体系的建立武汉市全市行政区域面积为8569.14平方公里,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萌 任立 陈银蓉
研究目的:从系统角度分析土地、人口、社会、经济、能源对碳排放的影响作用,并对武汉市2017—2030年不同政策情景下的土地利用碳排放进行模拟,为其低碳发展战略和低碳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结果:(1)建立的城市土地利用碳排放系统动力学模型是有效的;(2)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武汉市的碳排放总量将保持逐年攀升的趋势;(3)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武汉市土地利用碳排放量的增加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4)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以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都能够有效的减少武汉市土地利用碳排放量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排放 系统动力学 仿真 低碳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莹 张安录
城市的发展不仅是城市人口的增长,产业的聚集,经济的增长过程,而且还是城市空间的拓展和用地结构的调整过程。因此,推行城市的更新改造,推进城市用地结构的调整,实现城市用地的集约化,提高城市土地的使用效益意义重大。本文以城市化发展较快的武汉市为例,分析了城市更新与土地利用变化的互动过程,探讨武汉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的措施。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萌 任立 陈银蓉
研究目的:从系统角度分析土地、人口、社会、经济、能源对碳排放的影响作用,并对武汉市2017—2030年不同政策情景下的土地利用碳排放进行模拟,为其低碳发展战略和低碳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结果:(1)建立的城市土地利用碳排放系统动力学模型是有效的;(2)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武汉市的碳排放总量将保持逐年攀升的趋势;(3)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武汉市土地利用碳排放量的增加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4)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以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都能够有效的减少武汉市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其中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调整产业结构的作用效果相对来说更加明显。研究结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积极研发先进的低碳科学技术是武汉市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排放 系统动力学 仿真 低碳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蓓蓓 周舟 晏学丽
从城市发展阶段来看,由于中心城区土地资源稀缺且存量用地挖潜成本较高,通过多中心、多组团式的空间发展格局来实现人口疏导与区域的均质化发展,是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发展的必经阶段。但从现状来看,城市中心城区与新区间基础设施尚未实现完全联通,两者间公共服务水平尚有差距。同时,为达到均质化发展的目标,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由于发展的滞后性,新区地方性财政收入的重要依托仍为房地产,进而导致了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蓓蓓 周舟 晏学丽
从城市发展阶段来看,由于中心城区土地资源稀缺且存量用地挖潜成本较高,通过多中心、多组团式的空间发展格局来实现人口疏导与区域的均质化发展,是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发展的必经阶段。但从现状来看,城市中心城区与新区间基础设施尚未实现完全联通,两者间公共服务水平尚有差距。同时,为达到均质化发展的目标,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由于发展的滞后性,新区地方性财政收入的重要依托仍为房地产,进而导致了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彩霞 翁磊
储备土地临时管护是土地储备业务全流程管理的重要环节,新修订的《土地储备管理办法》明晰了其具体要求。笔者结合湖北省武汉市储备土地临时管护情况,提出当前管护工作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探寻行之有效的解决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