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27)
2023(14236)
2022(12410)
2021(11371)
2020(9574)
2019(21740)
2018(21419)
2017(41142)
2016(22737)
2015(25242)
2014(24924)
2013(24772)
2012(22493)
2011(20339)
2010(20100)
2009(18166)
2008(17528)
2007(14905)
2006(13041)
2005(11168)
作者
(69068)
(57534)
(57031)
(54225)
(36491)
(27662)
(25711)
(22694)
(21907)
(20204)
(19620)
(19496)
(18281)
(17980)
(17615)
(17592)
(17545)
(17047)
(16497)
(16306)
(14648)
(13902)
(13744)
(13020)
(12897)
(12669)
(12623)
(12504)
(11559)
(11459)
学科
(89095)
经济(88995)
管理(61249)
(57903)
(46795)
企业(46795)
方法(41033)
数学(35828)
数学方法(35449)
(24271)
(23969)
中国(23949)
(20432)
业经(19171)
地方(18806)
农业(16381)
(15819)
贸易(15814)
环境(15637)
(15312)
理论(14106)
(13835)
技术(13769)
(13577)
(12854)
财务(12795)
财务管理(12779)
企业财务(12124)
(12045)
(11528)
机构
大学(323329)
学院(320592)
管理(126401)
(120943)
经济(118141)
研究(110982)
理学(110804)
理学院(109456)
管理学(107370)
管理学院(106831)
中国(79200)
科学(75602)
(69642)
(62836)
(57287)
业大(56724)
研究所(53301)
(51700)
农业(50154)
中心(49780)
(45425)
北京(43233)
(43040)
财经(42977)
师范(42490)
(40622)
(39304)
(36906)
经济学(35503)
师范大学(34742)
基金
项目(234128)
科学(182637)
基金(170044)
研究(161103)
(152532)
国家(151334)
科学基金(128383)
社会(100719)
社会科(95418)
社会科学(95386)
基金项目(92075)
(91658)
自然(87943)
自然科(85893)
自然科学(85868)
自然科学基金(84310)
(78742)
教育(72859)
资助(68777)
编号(64152)
重点(53076)
(49991)
(49762)
成果(49636)
(48255)
计划(45947)
科研(45713)
创新(45110)
课题(44079)
大学(42021)
期刊
(124677)
经济(124677)
研究(87782)
学报(61829)
中国(57959)
(55542)
科学(54785)
大学(44623)
学学(42505)
管理(42200)
农业(38545)
(36079)
教育(30597)
技术(24270)
业经(21254)
(20888)
金融(20888)
经济研究(19859)
(19836)
财经(19600)
问题(18068)
资源(17701)
科技(17558)
业大(17092)
(16687)
图书(16490)
(16450)
技术经济(14581)
理论(14504)
林业(14263)
共检索到4458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马贤磊  周琳  赵爱栋  
研究目的:从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出发,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研究不同主体功能区地级及以上城市土地可持续集约利用水平的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方法:DPCSIR模型、熵权法、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研究结果:(1)2003—2011年中国城市土地可持续集约利用水平远低于仅考虑经济效益的传统土地集约利用水平;(2)城市土地可持续集约利用水平在不同主体功能区间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其他区最高,优化开发区次之,重点开发区最低;(3)城市土地可持续集约利用对前期依赖性较强,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地均环境治理投资额、人均绿地面积等对城市土地可持续集约利用具有明显激励作用,而地均能源消耗有显著的滞后...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范辉  冯德显  余国忠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该省在1996年和2006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格局与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全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现明显的上升态势。(2)与1996年相比,2006年全省各城市之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差异有所扩大。(3)在不同的研究年份,土地投入水平、土地产出水平、土地利用水平和土地生态环境质量等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中发挥的作用有较大差异。(4)在研究期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及其4个影响因素各自变化幅度差异显著,且同一地区各自的变化幅度也不完全一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耿冰  付梅臣  
目前,既集约又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是解决人地矛盾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以北京市为例,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土地可持续集约利用模型(Sustainable L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Model,SLIUM),模拟和分析了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以及不同情景下的集约度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的集约度变化遵循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基于现状北京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将在2020-2060年达到最优状态;通过人口、经济、土地利用等不同情境的政策调整,可以实现土地集约度周期性持续提升;本模型通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耿冰  付梅臣  
目前,既集约又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是解决人地矛盾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以北京市为例,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土地可持续集约利用模型(Sustainable L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Model,SLIUM),模拟和分析了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以及不同情景下的集约度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的集约度变化遵循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基于现状北京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将在2020-2060年达到最优状态;通过人口、经济、土地利用等不同情境的政策调整,可以实现土地集约度周期性持续提升;本模型通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耿冰  付梅臣  
目前,既集约又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是解决人地矛盾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以北京市为例,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土地可持续集约利用模型(Sustainable L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Model,SLIUM),模拟和分析了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以及不同情景下的集约度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的集约度变化遵循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基于现状北京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将在2020-2060年达到最优状态;通过人口、经济、土地利用等不同情境的政策调整,可以实现土地集约度周期性持续提升;本模型通过精度验证,相对误差控制在±5%,有很好的稳定性和还原性。这一结果为土地管理提供了合理依据,也为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的决策支持,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渠丽萍  张丽琴  胡伟艳  
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满足城市建设用地供给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包括供给因素、需求因素以及制度与规划因素;然后利用武汉市1993年-2005年的相关数据,应用主成分回归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产出增长、城市非农化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土地增量供给是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研究结论认为,选择土地产出率较高的工业用地模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相互促进,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增量供给和构建土地集约利用长效机制是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方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小风  黄贤金  陈逸  陈志刚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了解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机理、过程和效应,有助于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带给城市发展的压力以及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文章从3个方面对国内外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①研究尺度,包括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②研究内容,包括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和相关理论、集约利用评价、集约利用驱动机制、集约利用效应、集约利用途径;③研究方法,包括统计分析和计量分析方法、基于过程的动态模型方法、G IS空间分析方法和其他研究方法。最后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认为在研究尺度上,应加强多尺度、多层次、时间序列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周璟茹  赵华甫  吴金华  
研究目的:探究关中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与碳排放关系,梳理二者演化特征。研究方法:脱钩分析,面板数据模型构建。研究结果:(1)2000—2014年关中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碳排放水平均呈上升趋势,城市间差异明显;(2)关中城市群整体土地集约利用与碳排放尚未脱钩;(3)关中城市群土地利用集约度与碳排放强度曲线呈现倒N型。当土地利用集约度达到临界值后,碳排放强度将会逐步递减,并趋于平稳。研究结论:关中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与碳排放尚未脱钩且土地利用集约度未达到临界值,土地低碳集约利用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中亚  陈卫东  张广平  
构建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我国典型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并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偏低;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与城市规模、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呈正相关。最后,提出提高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对策建议。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林雄斌  马学广  
基于珠三角城市-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投入强度和产出效用时间序列的指标,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采用均方差决策法确定权重,进而分析区域和城市尺度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间特征,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珠三角城市-区域土地集约利用随时间变异的程度较小,大体呈现"U"型变化特征;2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由"广州-深圳"等核心城市向"肇庆-惠州-中山"等外围城市不断降低,存在空间圈层结构;3土地利用结构、投入强度是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重要因素,城市空间规模和人口规模的分散化发展降低土地利用集约水平,而经济增长、环境绩效和科技投入有利于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鹏军  
土地集约利用是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经济增长"新常态"和资源存量优化背景下中国城市发展的新方向之一,同时,土地的集约利用也为从根本上、长远上塑造可持续城市交通格局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会,如何把握土地集约利用的新机遇,是中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政策所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从居民出行效应视角入手,深入剖析了土地集约利用对于交通可持续性的积极作用和可能的负面影响,讨论了土地集约利用对于交通可持续政策的新需求和新挑战,为进一步探讨新形势下可持续城市交通规划理论提供了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林雄斌  马学广  李贵才  
基于珠三角城市群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数据,研究城市-区域尺度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现状和特征等问题。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整体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提升,但集约利用程度存在显著的时间、空间差异。从时间的角度看,珠三角土地利用集约水平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区域内部差异逐渐降低。从空间的角度看,珠三角土地利用可以分为高度集约城市、中度集约城市和低度集约城市三种类型,集约水平呈现从核心区向外围区、边缘区不断衰减的空间特征。珠三角未来发展应该转变土地管理机制,创新土地市场,提高建设用地的配置效率,从而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蒋正云   周杰文  
集约化和提效率对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土地集约利用与绿色经济效率耦合协调机制的理论梳理,采用全局主成分、超效率SBM、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长江经济带两系统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化特征和驱动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长江经济带土地集约利用与绿色经济效率呈现较高强度的时空耦合关联,区域整体目前仍处于向耦合协调发展的过渡时期,空间上耦合协调度大体自下游向中上游地区梯度递减,处于协调发展状态的地区以上海为核心向江苏、安徽等内陆地区持续拓展。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具有多元驱动的复杂性特征,宏观层面的综合解释力呈经济发展>自然禀赋>社会文明的总体格局,产业结构和人口密度是驱动二者高质量协调发展的主导因素,社会文明进步则是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当前,要因地制宜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区际间协调联动,共同促进区域整体的均衡高质量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卞兴云  冉瑞平  贾燕兵  
结合山东省区域发展实际,从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投入和土地利用效益等方面出发构建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体系,以山东省地级城市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省内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其时间和区域变化情况,为宏观指导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05年山东省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不断提高,而2006年比2005年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稍有下降;(2)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从沿海城市向内地递减,尤其以山东省西南部边缘城市集约度水平最低;(3)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土地集约利用重要的外部因素,济南和青岛等经济发达地区集约利用水平相对较高。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郑斌  黄丽娜  卢新海  
研究目的:探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中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观点。研究方法:文献法,比较法,归纳法。研究结果:国内外关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认识存在差距,也有内在的本质区别。研究结论:对国外的研究成果和理念可理性借鉴:(1)就根源而言,国外的土地集约利用是由于土地的"弹性匮乏",国内是由于"刚性匮乏",因此不能盲目照搬;(2)国外以社会、经济、生态兼顾为标志的、全面发展的广义集约思想值得借鉴;(3)国内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和实践在系统性及针对性方面存在不足,以城市的结构优化和整体优化为目标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需深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