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30)
2023(2932)
2022(2503)
2021(2209)
2020(1769)
2019(4327)
2018(4178)
2017(7957)
2016(4467)
2015(5053)
2014(5112)
2013(5357)
2012(5367)
2011(4831)
2010(5019)
2009(4637)
2008(4429)
2007(3938)
2006(3731)
2005(3594)
作者
(14168)
(11942)
(11226)
(11210)
(7948)
(5702)
(5416)
(4740)
(4510)
(4350)
(4261)
(4146)
(4004)
(3805)
(3786)
(3745)
(3637)
(3432)
(3427)
(3366)
(2920)
(2869)
(2783)
(2761)
(2660)
(2657)
(2583)
(2540)
(2369)
(2364)
学科
(22561)
经济(22531)
管理(10213)
中国(9620)
土地(9051)
地方(8117)
(7787)
(7251)
城市(6674)
(5308)
(5143)
企业(5143)
方法(4989)
城市经济(4710)
经济学(4565)
(4146)
数学(4056)
数学方法(4015)
(3889)
问题(3772)
环境(3716)
(3662)
农业(3658)
业经(3407)
地方经济(2976)
资源(2940)
理论(2905)
(2634)
银行(2631)
方城(2624)
机构
大学(64528)
学院(63419)
研究(26812)
(23518)
经济(22582)
管理(22508)
中国(21470)
理学(17865)
理学院(17496)
科学(17227)
管理学(17180)
管理学院(17043)
(16574)
(13826)
中心(12931)
(12724)
(12532)
(12237)
研究所(12223)
(12219)
(11328)
师范(11245)
北京(10431)
(10231)
(10154)
业大(9976)
农业(9927)
师范大学(9177)
财经(8716)
资源(8393)
基金
项目(41017)
科学(32222)
基金(29498)
研究(28774)
(26476)
国家(26285)
科学基金(22178)
社会(18556)
社会科(17462)
社会科学(17452)
基金项目(16228)
(15552)
自然(14794)
自然科(14399)
自然科学(14396)
自然科学基金(14071)
(14005)
教育(12229)
编号(11324)
资助(11098)
重点(9313)
成果(9292)
(9249)
(8808)
课题(8628)
计划(7728)
国家社会(7642)
(7501)
科研(7361)
发展(7240)
期刊
(31794)
经济(31794)
研究(23931)
中国(19983)
(11391)
科学(10987)
学报(10075)
(9263)
城市(7203)
农业(7158)
(7130)
金融(7130)
管理(7108)
大学(6805)
教育(6689)
问题(6180)
学学(6161)
资源(6102)
国土(6036)
(5606)
土地(5576)
业经(4614)
图书(4489)
技术(4455)
财经(4217)
经济研究(3947)
现代(3806)
(3622)
(3582)
发展(3552)
共检索到1132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曹彤  江源  宋阳  和克俭  
本文在论述农业投入与种植业格局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基础上,以近50年的农业种植及其投入数据为依托,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分析陕北种植业格局的空间差异,以及延安地区种植业格局的时间演变,并分析不同时段、不同空间范围内农业投入与各类作物之间以及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得出如下初步结论:研究区北部种植条件较差,农业生产相对落后,表现为完全种植粮食作物,整体农业投入极少;研究区南部种植条件好,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种植量较大,农业生产发达,农业投入主要倾斜经济作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区种植业格局有待改进,经济水平高、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地区,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同时增加对经济作物的投入。在经济水平相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忠振  宫之光  董夏丹  
针对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新区开发问题,基于劳瑞模型的思想,以勤务者生活质量(QOL)和服务设施效率最优为目标,优化新区的土地利用格局。首先,分析勤务者对生活基础设施的需求,研究各种因素对其选择居住地点的影响。其次,基于QOL指标研究勤务者的居住选址行为,建立勤务者居住选址模型。第三,以勤务者QOL最大和新区单位生活设施所服务的人口最多为目标,构建土地利用格局优化模型,通过合理布置土地利用来控制居民的出行距离。最后,以大连机场新区建设为例实施计算,为控制新区开发所诱发的交通需求提供合理的土地利用布局方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小曙,杨帆,阎小培  
本文从广州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现状入手 ,分析了广州市城市交通的发展及运输结构。在对城市总体土地利用状况描述的基础上 ,探讨城市交通土地利用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广州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 ,及目前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一为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一体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汪冬冬  施展  杨凯  白义琴  
在阐述城市河流滨岸带的界定、结构、功能以及滨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效应的基础上,选择以上海市苏州河为研究对象,运用土地利用解译、有机污染综合指数、野外调查评分等方法处理数据,将河流与河段两个尺度上的滨岸带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与河流水质和调查河段的景观适宜性进行相关比较研究,进一步结合上海市不同历史时期和现状背景揭示了苏州河滨岸带土地利用变化所带来的自然环境效应和社会环境效应,同时提出城市河流滨岸带的适应性管理策略。研究结果表明:①工业用地及农业用地的减少和居住用地、城市绿地与道路用地的增加、不透水面积的整体微减是苏州河滨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②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和城市绿地的变化趋势最为显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乔伟峰  孙在宏  邵繁荣  倪婷  冯松松  张果  
分析高度城市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演化以及驱动因素,可为优化区域未来的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资源的保护和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1998~2008年苏州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运用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程度变化和空间变化等指标测算模型分析土地利用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998~2008年,苏州市耕地面积显著减少,农业结构调整明显;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面积急剧增加,与耕地减少呈显著负相关;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逐年提升;苏州全域耕地、园地、城市用地相对变化率最大的均为昆山市,建制镇和独立工矿用地相对变化率最大的分别是张家港市和吴江市;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土地利用结构演化的人文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驱动因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孔祥丽  王克林  陈洪松  张继光  张明阳  
论文以河池地区为例,采用CCA排序方法,研究了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CCA排序结果清晰展现了河池地区11个县(市、区)的土地利用格局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约束下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和人口的急剧增加,10多年来,河池地区不同县(市、区)发生变化的主导土地利用类型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约束下,经济快速发展的宜州市和金城江区以城乡建设用地的迅猛增加为主要特征,说明城市化的发展是以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为后盾的;而水域面积近10年来的大量增加主要表现在大化、巴马和东兰3县,体现了政府决策对于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重要指导作用,岩...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叶浩  濮励杰  
研究目的:分析苏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影响,为新一轮规划修编提供技术支撑。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统计分析法。研究结果:上轮规划实施以来,苏州市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急剧下降。其中,耕地固碳量急剧下降,林地、园地、城市绿地以及其他地类的固碳量略有增加。研究结论:耕地面积减少与复种指数下降是苏州市生态系统固碳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晶  濮励杰  朱明  许艳  李鹏  
分形理论对处理土地利用结构之类的非线性对象具有较强实用价值,分维值作为该理论的重要测度指标,其计算常基于栅格数据,由此导致了土地结构边界信息的损失,也减弱了分维值对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特性的揭示作用。本文以苏州市1:10万土地利用数据为例,对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分形分析,通过分析不同栅格大小的土地利用分维值,建立分维值与栅格粒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并通过栅格数据推算矢量分维值,分析推算误差及其原因。结果表明,苏州市土地利用格局符合分形理论的一般规律;苏州市整体土地利用程度较高,耕地、建设用地结构较为简单,而未利用地、林草地结构较复杂,水域斑块结构复杂性较低;随着栅格粒度的增加,土地利用分维值呈现增加趋势,且粒度与分维值之间存在二次函数的定量关系,可以通过此关系式在一定误差范围内推求矢量数据的土地结构分维值,斑块数量与整体规模是影响推求精度的重要原因。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逸  黄贤金  陈志刚  吴晓洁  郭燕浩  
研究目的: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其影响因素或原因,为开发区土地利用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因果分析法和AHP方法。研究结果:(1)工业用地比重小、居住用地比重大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是影响苏州高新区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原因;(2)工业用地建设强度相对较低。研究结论:苏州高新区应该在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规划布局;提高工业用地使用效率的同时进行产业升级,进一步优化区内土地利用结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吕晓  赵雲泰  张晓玲  
开发建设城市新区是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城市格局、完善综合功能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新区规划脱离实际、片面推进土地城镇化的问题屡有发生。本文从概念内涵出发,对我国城市新区的建设用地扩张、土地利用和管理问题等进行总结,认为应系统梳理、总结我国城市新区的土地利用和管理问题;提炼我国城市新区的土地利用理论模式、演化规律与动力机制;加强新区土地政策与相关政策的协同研究;促进新区的整体功能提升,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官宝红  李君  曾爱斌  邓劲松  张军  
以杭州城区五条典型河流为研究对象,利用与水质监测数据相同年份的SPOT-5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采用非监督分类与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方法获取河流两岸土地利用信息;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景观生态学的原理,计算了河道两岸不同距离缓冲范围区内的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指数;从小尺度上研究和分析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与河道水质的关系,及其空间变化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河道两岸土地利用结构中典型城市用地(商业及工矿用地和居民住宅用地)占主导地位,而耕地数量极少;河流两岸的土地利用类型与河流水质污染指标有强烈的相关性。当缓冲区距离为100m时,土地利用结构和格局与水质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其中典型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洁如  
土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其利用情况如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影响土地利用的众多因素中,城市化作为当今世界一种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是对土地利用目标能否实现构成关键性影响的因素之一。因此,拟从城市化发展角度出发,研究梅州市的城市化发展情况与城市土地利用之间的一些内在联系,以期能把握内在的规律性,在实现梅州城市化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使土地更高效地利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侠,张卓冰,彭补拙  
以广西梧州市为例 ,运用城市土地利用的相关理论 ,在分析了梧州市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了梧州市城市土地利用的合理规模和布局调整。对合理利用土地 ,控制城市用地规模 ,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步雄  
福建省莆田市的城市"生态绿心"规划是一个集城市布局、土地利用、生态和谐、文化保护为一体的规划。该规划区域位于市主城区中部,向西通过延寿溪与绶溪公园、泗华陂和九华山脉相连,向东联接兴化湾,从而构成山、水、海相呼应的生态廊道,用地总面积约61平方公里。包含4个镇(街道办事处)、62个行政村。村庄居民点面积约13.21平方公里,占城市"生态绿心"总面积的23.1%。城市"生态绿心"的土地利用现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