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09)
- 2023(7295)
- 2022(6120)
- 2021(5327)
- 2020(4065)
- 2019(9346)
- 2018(9160)
- 2017(17293)
- 2016(9228)
- 2015(10181)
- 2014(10320)
- 2013(10342)
- 2012(9970)
- 2011(9284)
- 2010(9502)
- 2009(8703)
- 2008(8505)
- 2007(7498)
- 2006(6969)
- 2005(6628)
- 学科
- 济(50145)
- 经济(50103)
- 管理(22070)
- 业(20658)
- 中国(20300)
- 地方(20077)
- 农(13803)
- 企(13363)
- 企业(13363)
- 业经(11108)
- 方法(10769)
- 发(10714)
- 地方经济(10625)
- 学(9811)
- 农业(9758)
- 数学(9161)
- 数学方法(9092)
- 环境(8899)
- 融(8448)
- 金融(8447)
- 土地(8289)
- 银(8238)
- 银行(8230)
- 行(8132)
- 发展(7512)
- 展(7491)
- 城市(7471)
- 贸(7425)
- 贸易(7415)
- 制(7321)
- 机构
- 学院(133718)
- 大学(130962)
- 济(56585)
- 经济(55156)
- 研究(53535)
- 管理(48069)
- 中国(41113)
- 理学(39570)
- 理学院(38962)
- 管理学(38365)
- 管理学院(38099)
- 科学(32390)
- 京(30812)
- 所(27182)
- 财(24555)
- 研究所(24258)
- 中心(23988)
- 农(23340)
- 江(22112)
- 范(20899)
- 师范(20731)
- 院(20067)
- 北京(19989)
- 业大(18682)
- 财经(18544)
- 州(18260)
- 农业(17895)
- 省(17412)
- 经济学(17052)
- 师范大学(16727)
- 基金
- 项目(85621)
- 科学(67984)
- 研究(64212)
- 基金(60272)
- 家(52239)
- 国家(51764)
- 科学基金(44400)
- 社会(41811)
- 社会科(39675)
- 社会科学(39666)
- 省(34722)
- 基金项目(32008)
- 划(29146)
- 教育(27633)
- 自然(26858)
- 自然科(26200)
- 自然科学(26196)
- 编号(26020)
- 自然科学基金(25665)
- 发(25661)
- 资助(23236)
- 发展(21091)
- 成果(20826)
- 展(20725)
- 课题(19573)
- 重点(19492)
- 部(17776)
- 创(17689)
- 国家社会(17214)
- 创新(16692)
共检索到2246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郑猛
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和人类劳动分工的产物现代城市的迅猛发展是伴随着工业化浪潮及私人机动车的普及而引发的。分析城市的"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活动,城市土地为这些活动提供了实现的物理空间,而交通则既是城市的一项基本活动同时又是其他活动之间重要的联系纽带。因此,"城市土地使用与交通协调发展"课题的缘起在于两者之间的密切相关性,内容核心是在物理层面为城市健康发展提供"硬件"基础。在简述城市土地使用与交通互动理论的基础上,主要针对城市土地使用与交通协调发展的内涵与特征以及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如何才能达到该目标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
城市 土地使用 交通 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胜仁 马书红
大城市—卫星城间的交通联系在实现大城市与卫星城市的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在对大城市—卫星城间交通协调发展基本概念和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政策科学、现代行政管理学和博弈论的角度,研究了大城市—卫星城间交通协调发展政策设计基础和政策设计目标,同时,针对当前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利益相关者的矛盾和体制问题)提出了政策设计的方法和城间交通协调发展政策设计的基点和关键。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卫星城 政策设计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唐常春 樊杰 黄梅
长株潭城市群是长江中游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新时期公路交通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的理想区域。从区域协调发展与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视角,系统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公路交通发展的理论基础与现状特征,发现目前公路交通在路网结构、职能分工、产业统筹、公共交通、资源环境等方面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以人为本、区域一体为核心内涵的公路交通发展新模式,并从主体功能区划、空间拓展、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体制与机制创新等维度提出公路交通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马强
土地利用和交通系统的相关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城市内部空间这种孤立和中观的空间尺度。在区域层面,城市间与城际交通的协调发展未引起过多关注,这一问题在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镇体系结构中表现更为明显。目前我国城际交通主要特征是公路交通方式为主,同时公路交通与城市发展也存在相当大的冲突。促进区域和城际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关键在于以客运交通系统优先的城际多模式综合交通系统的构建,而不只是单一的公路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城际客运交通和货运交通的有机分离,鼓励城际客运交通与区域内部各城市土地利用的功能整合,同时尽量减少货运交通对城市的干扰。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晓 李悦铮
城市交通和城市旅游之间互相拉动同时也互相限制,二者相互影响。实现二者高质量协调是实现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城市交通和旅游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研究对二者共同发展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文章以大连市为例,首次通过模糊数学建立评价体系,探究两系统间发展模式及其演变关系,为妥善处理交通和旅游的发展关系提供借鉴性参考。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城市旅游 协调度 大连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徐利民 胡思继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贸易往来及经济互补性的增强,国际经济更趋一体化。新世纪将是综合运输的时代,将形成物流系统综合化,交通运输面临新的革命性变化,这种新的运输模式将打破传统的各种运输方式各自为政的局面,强调运输方式之间的集成、协同。综合运输系统由此成为各种运输方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叶茂 于淼 过秀成 窦雪萍 胡启洲
协调历史城区遗产保护与交通发展的关系已经成为国内外城市保护研究与实践共同关注的课题。通过统计分析历史城区空间发展与土地利用特征,对比剖析了历史城区与非历史城区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交通系统与历史文化遗产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基于保护优先的历史城区交通发展方向与对策建议,为历史城区的交通运输服务体系构建提供指导。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晓庆 姜博 初楠臣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是当前土地管理学的核心问题。运用主成分分析与熵权的综合确权法,基于协调发展度、相对发展度模型探讨2011—2014年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1)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关系呈逐步优化趋势。(2)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关系片状分区特征明显,鲁东地区协调发展水平最高,形成以济南、青岛、烟台、威海为核心的协调发展度"高峰区";鲁中地区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不高,但优化趋势显著;鲁西南地区协调发展水平较低,协调发展优化速度相对缓慢,属于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双低"区域。(3)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之间往往并非同步变化,新型城镇化发展程度总体上超前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吕利娜 王璐瑶 叶欣
以资源衰退型城市——双鸭山市为例,基于1995—2020年土地利用及社会经济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度模型验证土地、人口对产业的影响及其阶段差异性,采用土地基尼系数方法从人口、产业单指标角度定量分析城市用地效率,进一步构建评价“人口-土地-产业”系统耦合协调程度的指标体系,探究资源型城市整体及各区(县)在发展进程中人口、土地与产业三者之间协调程度时空变化特征及转型效果。结果表明,双鸭山市人口-土地-产业之间的推进关系表现为产业发展影响土地布局,土地布局影响从业人员结构;从人口、产业单指标而言,研究区的城市用地效率在空间与质量结构层面整体趋于均匀状态,仍处于较低利用效率状态;人口-土地-产业的耦合协调度在三产之间及不同区(县)也迥然有异。第一产业系统耦合协调度经历了协调-失调-协调变化规律,其中市区和友谊县协调状态提升明显;第二产业受资源限制与煤炭行业市场的影响,经历了由协调到失调的状态变化,2010年后集贤县呈断崖式下降;第三产业发展整体处于失调状态,后期城市转型升级初见成效,耦合协调程度稳步提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晓庆 姜博 初楠臣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是当前土地管理学的核心问题。运用主成分分析与熵权的综合确权法,基于协调发展度、相对发展度模型探讨2011—2014年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1)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关系呈逐步优化趋势。(2)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关系片状分区特征明显,鲁东地区协调发展水平最高,形成以济南、青岛、烟台、威海为核心的协调发展度"高峰区";鲁中地区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不高,但优化趋势显著;鲁西南地区协调发展水平较低,协调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辉宇
近年来,以北京为代表的国内各大城市高密度功能区(CBD、金融街等)发展蓬勃,社会经济活动进一步繁荣,使得城市交通总量以数倍于人口增长的速度集聚式增长。机动化在给人们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交通问题。本文主要研究高密度功能区对城市形态和功能布局,尤其是交通系统的影响和要求。针对其产业结构与经济现状、容积率、就业密度、交通配套和社会政策文化支持等多个维度进行横向比较研究,最后总结出北京和东京在以上几个方面的异同,并对国内城市建设未来发展相关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
高密度功能区 城市交通 比较研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娟 刘赛
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是缓解区域旅游经济粘性、实现旅游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以引力模型为依托的旅游经济联系测度基础上,研究借助图论理论中邻接矩阵的概念构建模型,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基于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路客运的综合交通联系水平进行测度,并结合腾讯位置大数据,对2016年度29个节假日期间的游客空间对流水平进行分析对比。研究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经济联系和综合交通网络的空间极化效应和"俱乐部收敛"特征并存,局部呈现匀质化、网络化发展态势;旅游经济和交通网络整体协调水平不足,从全域至单个城市多数处于非协调状态;次中心、走廊和子群逐步发育,成为单中心向多中心旅游格局演变的关键。最后,提出重点发展集约化城际交通、发挥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的辐射功能、构建"快旅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等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卫波
我国正处于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的关键发力期。以德国为参照,通过系统总结评价交通运输在城镇化建设中发挥的关键作用,能够为我国切实加强交通运输牵引支撑,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带来重要经验启示。站在新历史起点,我国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面临更加突出的高品质、一体化客货运输和发展枢纽经济的迫切需求,应围绕完善通道和枢纽功能支撑,创新提升现代综合运输服务能级,培育交通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的主要方向,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下的交通运输发展。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枢纽经济 德国交通运输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许新利
土地整治是保障发展、保护耕地、统筹城乡土地配置的重要手段。生态保护是土地整治的目标之一,土地整治活动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在其实施过程中,若违反自然规律,或采用不合理的整治措施,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环境恶化,影响生产和生活。因此,须把握好土地整治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推进土地整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莹 吴秀兰
如何处理好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效益协调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该文利用2005~2016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面板数据,通过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和超效率SBM模型对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和生态效率进行测算,试图揭示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效率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1)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逐步递增趋势,增长幅度表现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2)生态效率逐年增加,增长幅度表现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3)2016年,7个(23%)省市达到协调发展类,4个(14%)省市属于濒临失调类;19个(63%)省市属于失调衰退类。其中,上海和宁夏属于生态效率滞后型,其他省市均属于土地集约利用滞后型。此外,二者的耦合协调度有较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但集聚程度逐渐减弱,空间分异愈加明显。
关键词:
生态效率 土地集约利用 耦合协调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